融媒體下新聞作品著作權授權模式探究

2021-01-17 人民網

摘 要:從2009年我國第一次將「三網融合」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如今融媒體中央廚房廣泛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之路,正在逐步加速並走向深入。這其中,新聞報導的樣態和表現方式也更為多樣,當更多的新聞報導演變成新聞作品進行多次傳播時,它的著作權保護就尤為重要。本文涉及融媒體下新聞作品面臨的法律問題,以及著作權的授權模式如何適應融媒體發展,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融媒體;著作權;新聞作品;授權模式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3-0037-02

一、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手機媒體已經不再單純是傳統媒體的轉載平臺,而早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信息傳播非常重要的一種手段。從我國「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到「媒介融合」理念的逐步深入,再到人們已經習慣於打開手機能實時收看收聽電視、廣播欄目,甚至看到由傳統媒體生產的新媒體產品,以及一個個資源整合、內容兼容的融媒體平臺,正在呈現。而媒介種類豐富只是最基礎的要求,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要求媒介機構掌握各種媒介的傳播特點和規律,兼容並蓄,融會貫通地運用不同媒介,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而這些正是「融媒體」的核心要義[1]。

二、融媒體下新聞平臺現狀

「融媒體」的概念已經表現為一個個媒介平臺及更多新聞產品的出現,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它推出的一系列稿件、圖片、視頻、H5產品等,已經達到非常好的傳播效果。創新製作的H5小遊戲《打虎拍蠅,你和武松誰厲害》,點擊轉發分享大約30萬次,微動畫《外逃貪官哪裡跑》多種渠道的綜合點擊量超過70萬次[2]。在2018年「兩會」報導期間,新華社客戶端推出的《「媒體大腦」想陪你聊聊「兩高」這五年》,就創新利用人工智慧解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融媒體」的概念不單單在中央媒體中實現,2017年「津雲」中央廚房正式啟動,「津雲」作為天津市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的重點工程,旨在打造適合全媒體融合的新聞生產機制和指揮調控體系,實現天津市「播、視、報、網」的全媒體融合,已經生產出藉助於津雲中央廚房的媒體融合電視欄目,以及《天津20項民心工程,讓幸福飛起來》、《桂發祥 傳承+創新打造「擰出來的藝術品」》等等H5新聞產品。

數字時代的融合意味著融合的服務、網絡、終端與市場,數位化的組合和網際網路的引領使得它融合現存的媒體與傳統的平臺[3]。由此可見,在「融媒體」的概念之下,新的傳播手段和樣態給新聞報導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聞報導的表現方式已經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並且具有再加工的獨創性。

三、融媒體下新聞作品面臨的法律問題

我國《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本法不適用於時事新聞。但是,在融媒體背景下,出現的新聞報導,特別是經過再次整合和加工的二次傳播,已經不能單純稱之為時事新聞,而是以一種具有獨創性的新聞產品的方式出現。

(一)融媒體下呈現新聞作品更為豐富

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而融媒體下,凡是作者獨立完成的融媒體新聞產品,例如長文、短文、H5動畫以及VR新聞,具有新聞價值並具備一定程度獨創性,並非時事新聞,應當屬於新聞作品,應受到著作權法律法規的保護[4]。

但是,融媒體下多樣新穎的新聞作品出現,除了傳播量的增長,也帶來了大量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出現,而且一旦侵權,流量數據、點擊量、瀏覽量難以計算和收集,更給涉及的侵權賠償帶來難題。

(二)融媒體下新聞作品授權模式具有局限性

著作權授權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結果,著作權人通過著作權授權許可合同將著作權財產權中的內容授權給他人使用,並向被授權人收取使用費,以實現財產利益,著作權授權是著作權人實現自身利益的重要形式[5]。而通過有效授權,就是保護新聞作品著作權的方式,我國《著作權法》第24條規定:「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第8條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可以看出,在我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了兩種著作權授權模式,即一對一授權模式與集體管理授權模式。

但是,一對一授權模式是點對點的模式,與作者進行一對一的洽談。這種模式雖然權利義務當事人十分明確,可是在新趨勢下太過死板與僵化,集體管理制度是一種統一化的管理,但是融媒體時代,管理的範圍非常廣,可是依靠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獲得作品使用情況的範圍依然十分有限,這將導致維權效率不高,集體管理制度的保護能力受到質疑。

四、融媒體下新聞作品授權模式的法律機制

在融媒體時代下,更多的新聞作品會被傳播,新聞作品著作權的使用需求將會顯著增加,權利人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得到合乎規範的保護,在授權模式上進行繼承和跟進,才能符合如今傳媒發展的需要。

(一)建立統一的許可標準

作品版權可以利用範圍的大小,取決於與各種權利人的合同約定[6]。媒介融合帶來的一大特點就是媒介的開放、信息的開放,因此可以建立效率高、覆蓋面廣的標準化開放式許可平臺,其中可以容納大量許可協議。

在許可標準中,儘可能列明所有授權方式,將《著作權法》中權利內容進行組合列明,讓著作權人進行選用,形成近似著作權授權合同模板,避免過分自由化帶來的規則違反,例如,如果通過許可平臺選擇禁止二次授權的選項,便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盜播盜用的發生。與此同時還要寫明禁止性條款,並自動編進既定程序,避免無效協議的出現。

(二)合理運用技術措施防範侵權

用技術措施來保護著作權並防範著作權侵權發生雖然曾遭到反對,但是,在數位化時代,不利用技術措施去達到較好的著作權保護是不現實的,因為技術進步使使用者的破解能力、規避能力大大增強,另外媒介融合後一旦造成侵權則著作權人的損失將比以往增加,因此被侵權的風險與防範侵權的需求都將比以往增強。

但是,在運用技術措施的同時也要防止其濫用,由此,應當以集體管理組織統一進行技術措施的應用,以統一組織構建核心技術、制定監管標準並進行統一預警與相應處罰,使技術措施的應用合理化、規範化。

(三)發展專業著作權代理機構

在西方國家,著作權代理機構發展較健全,著作權代理機構大量存在,並且已經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的利益鏈條、程式化的操作流程與人們的普遍共識,如今,很多新聞作品的出現,以及品牌化欄目的出現,更顯示出著作權意識的必要性。

著作權授權將走向專業化,發展專業著作權代理機構,權利人可以在其親自擬定許可協議的基礎上多一種專業選擇方式,以免落入弱勢地位。比如,新聞作品的著作權人可以把作品的紙質出版權和網絡傳播權委託給著作權代理機構,其中寫明授予代理人的權利,並可以委託著作權代理機構運用其許可平臺,著作權使用人需要籤約使用作品時,直接與專業著作權代理人進行溝通、洽談、達成協議,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節省因不夠專業所浪費的成本。

五、結 論

「融媒體」帶來的不僅僅是媒介傳播環境的改變,同樣將帶來法律領域著作權授權模式的創新。面對現有的著作權授權模式:傳統一對一授權模式雖然準確性較高,但是結合當前媒介環境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太大,成本高、效率低;集體管理制度無法適應「融媒體」擴大化的媒介環境。因而,有必要結合當前我國傳媒環境和媒介發展現狀,研討更為符合發展趨勢的著作權授權模式,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

「融媒體」背景下代表更多的參與者,更開放的傳播環境,需要簡便具有效率的授權模式,同時授權模式需要儘可能的消除行業之間的相互爭奪與壁壘,符合國際慣例與趨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使各方能夠達到共贏局面。

由此在借鑑傳統授權模式的基礎上,根據著作權授權領域的發展趨勢,建議採用多元授權模式,即創建開放式許可平臺,並以集體管理組織輔助以技術監管。而在此基礎之上也要形成法律機制,諸如明確此開放式許可具體實行標準、合理運用技術措施與進一步發展專業著作權代理機構,從而對新授權模式的運行予以合理規制。「融媒體」具有強大的媒介影響力,也會涉及相應的法律問題,因此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更合理的授權,以及作品使用者在法律規定下應當擔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欒軼玫.融媒體傳播[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2014.

[2] 李天行,周婷,賈遠方.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再探媒體融合新模式[J].中國記者,2017(1):8-11.

[3] Perlmutter Shira. Convergence and the Future of Copyright[J] . COLUMBIA-VLA JOURNAL OF LAW & THE ARTS, 2001, 24(2): 163-175.

[4] 吳偉超.融媒體時代新聞作品的認定與保護[J].今傳媒,2017(8): 92-92

[5] 李雨峰,王遷,劉有東.著作權法[M].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

[6] 寧黎黎,劉春理.問道廣播電視版權管理——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來小鵬教授[J].中國廣播, 2012(2): 41-47.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用融媒體方式打開新聞採訪寫作的新時空——評《融媒體時代新聞...
    中國的新聞學教育開啟於1919年,迄今中國的新聞學教育已有百年歷史,作為新聞學教育中實踐性較強的新聞採訪與寫作,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以採寫編評的技術層面操作為重點,而理論性較弱,且與當下的媒介環境關聯不足。
  • 獨家 新聞改編電影授權攻略:《大逃殺》的授權之路
    新聞作為一種素材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他屬於記者創作的文字作品,具有完整的著作權,二是新聞中出現了人物,這些人物具有名譽權等一系列人格權利。這使得獲得新聞素材的影視化改編授權需要兩個步驟:(1)找記者獲得授權;(2)找當事人授權。
  • 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報導更出彩
    在新媒體的衝擊下,媒體融合的前提是應正確看待「變」與「不變」的關係。同時,應深刻認識到,無論技術、環境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真實性是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隨著媒體融合的逐漸深入,「內容為王」的內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已不僅是原來字面意義上的狹義內容,而是指那些具有創新個性,不能被迅速複製的內容,應是指「內容生產+產品包裝+渠道佔有」為一體的廣義內容。
  • 在自媒體發布自己翻譯的外媒英語新聞侵犯著作權嗎?
    疫情期間,考慮做自媒體的小夥伴多了起來,有些小夥伴就想到:如果自己把外媒的英語新聞翻譯一下發布到自媒體,豈不是一舉多得麼?但,這種行為會不會侵犯外媒的著作權呢?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即:第五條 本法不適用於:(二)時事新聞;可以看出,《著作權法》對於「時事新聞」是不予保護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媒體可以隨意翻譯並發布外媒新聞
  • 國家文物局指引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
    館藏資源著作權是指博物館館藏資源構成作品而依法產生的專有權利,其中包括:屬於館藏資源的作品,該作品仍處於著作權保護期內、且博物館通過著作權人授權或者法定許可而獲得的著作權;博物館對館藏資源以攝影、錄像等方式進行再次創作而獲得的作品的著作權。
  • 縣融媒體中心將舉辦新聞宣傳和新媒體應用培訓班
    嶽西網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方詩生)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宣傳工作者「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重要指示,提升新聞宣傳工作者的理論水平、業務能力,強化新聞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縣融媒體中心將對新進人員和採編人員進行新聞宣傳和新媒體應用培訓。
  • 【原創】不同權利視角下影視劇版權證券化模式可行性探討
    上述模式下,是將版權、專利權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作為融租租賃的標的物,從而通過構建融租租賃債權的形式將無穩定現金流的智慧財產權,轉化為了有現金流的融租租賃債權。那麼,無形資產是否可以作為融租租賃的標的呢?一般理解,融資租賃是以融物的方式實現融資人的融資目的,合適的標的物才能合理確定融資租賃的租金數額,以及保障出租人未來租金及收益。
  • IP授權是什麼?授權模式有哪些?
    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可以有許多形式,包括音樂作品、文學作品、美術作品、畫稿、科學發現、發明創造、設計作品、專利、商標、名稱(字號)、標識、圖例、工業設計、產品外觀設計、名人權利等。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智慧財產權,恆定不變的是它必須可以以某種形式被法律所保護,例如,作為專利、商標、版權(如發表權)或商業機密。
  • 德雲社未授權!安徽兩夫妻侵權被判刑
    一男子在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其經營的懶人聽書網站(網址域名是lanrents.com)上傳播錄音作品,並發布廣告牟利。3月17日,安徽琅琊區人民法院一審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一萬五千元;被告人華某某處罰金人一萬元。
  •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荔枝新聞客戶端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荔枝新聞」客戶端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名單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名單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是2016年江蘇廣電整合電視新聞、廣播新聞、新媒體新聞等新聞板塊,實現新聞融合傳播的流程再造、人員統籌調度、考核機制調整等,加速推動以往各自獨立的新聞生產模式向一體化全媒體融合生產模式轉型的融媒體機構
  • 「不經授權可使用」於著作權無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改草案)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一些音樂界人士非常關注第四十六條相關內容,「錄音製品首次出版3個月後,其他錄音製作者可以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條規定的條件,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使用其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
  • 「融」時代下微信早間新聞的發展特色——以《來了!新聞早班車...
    新聞早班車》欄目為代表的新媒體早間新聞,立足自身定位,板塊劃定清晰,在強調人文關懷的同時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優勢,在「融」時代下獲得了廣大用戶青睞。在未來,微信早間新聞在機制、技術、用戶和戰略合作等方面將持續發展,在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將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 融媒體的「平行宇宙」:你以為的融媒體,並不是真正的融媒體!
    瞬間三:記者將地方雲平臺上拆條了的單條新聞視頻連結發給採訪對象……瞬間四:媒體推介會,是當地雲平臺+鬥魚+微信多平臺直播,記者全體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發連結。許多融媒體中心技術方案,有如警訊系統,擁有強大的媒資管理系統和多平臺分發功能,這些系統,在他們能夠發揮作用的層面,能夠幫助傳統媒體更好地面向網際網路,讓媒體更好地完成守土有責的義務擔當。系統在應對重大新聞事件時綽綽有餘,但,一年之中或者數年之中,這樣特別重大的新聞事件又有多少次呢?
  • 北疆大學生融媒體校園記者團主題活動日——攜手走進旗縣級融媒體...
    北疆大學生融媒體校園記者團主題活動日——攜手走進旗縣級融媒體中心(玉泉區融媒體中心站) 2020-12-22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鎮平縣融媒體中心:一體四翼 其樂「融」榮
    為解決資金難題,河南省財政獎補資金100萬元,縣長艾進德在縣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又籤批505萬元,用於融媒體中心建設,確保了融媒指揮調度大廳的高標準建成,確保了相關配套設施的換擋升級。省市委宣傳部領導多次到鎮平調研指導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縣委書記李顯慶在融媒體中心成立前後,也多次組織專題會議,多次到融媒中心實地調研,現場解決問題,確立融媒體建設發展方向。
  • 業界 | 如何玩轉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脫口秀節目?
    導讀:媒介融合的大潮中,廣播媒體在新聞生產和受眾接收都呈現出新的特徵。特別是新聞脫口秀節目努力尋求突破,力圖融入更多網際網路的要素,賦予新聞節目更多融媒體的特色。浙江之聲《新聞有態度》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話裡話外》成為當前新聞脫口秀節目的佼佼者。本文就這兩檔節目的異同之處比較評析,為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脫口秀節目的發展提供參考。主持人作為整檔脫口秀節目的核心與靈魂,強烈的個人魅力和鮮明的個人風格是節目成功的關鍵。在融媒體時代,受眾接觸信息來源多元化,獨特風格的主持人可以有效增強節目與受眾之間的黏性,提高受眾的節目忠誠度。
  • 縉雲縣融媒體中心:打破邊界,打造「融」特色之路
    縉雲縣融媒體中心:打破邊界,打造「融」特色之路 2020-11-26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三談:山東新聞頻道的誕生成為又一個融媒新模式
    說起新聞客戶端,在廣播電視業界除了以央視新聞為代表的央媒融媒體之外,各省廣電機構所創辦的新聞客戶端也如雨後春筍般地爭相創辦。如今,客戶端已成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標配」,是用戶每天接收和了解資訊的最佳渠道。
  • 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獲《山中青年》融媒體系列報導優秀組織獎
    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獲《山中青年》融媒體系列報導優秀組織獎 2020-10-31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融媒體直播:電視新聞頻道現場直播轉型方向
    內容提要 匯入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加速融合的大潮流,電視新聞頻道現場直播必須改變過去從視頻信號採集、傳送到播出全部靠電視媒體單打獨鬥,節目只在電視上呈現的情形,積極探索融合電視、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平臺的融媒體直播。作者討論了融媒體直播在策劃實施過程中的一些策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