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融媒體方式打開新聞採訪寫作的新時空——評《融媒體時代新聞...

2021-01-08 騰訊網

中國的新聞學教育開啟於1919年,迄今中國的新聞學教育已有百年歷史,作為新聞學教育中實踐性較強的新聞採訪與寫作,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以採寫編評的技術層面操作為重點,而理論性較弱,且與當下的媒介環境關聯不足。在新聞學教育中存在著一種矛盾,業界理論功底較弱,學界實踐經驗較弱,而《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這本書的作者中,袁豐雪教授和張成良教授在業界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新聞採編實踐經驗,仇玲博士和周海寧博士在學界耕耘數載,成果頗豐,且張成良教授在融媒體研究領域著有《融媒體傳播論》等前沿成果,認為融媒體所建構的非線性時空關係,正逐漸延展到整體的社會生態環境。足可見這本書既凝聚了業界實踐的精粹,又極富理論積澱,且與新聞傳播領域研究前沿緊密貼合,可謂不可多得的新聞學著作。

有關新聞採訪與寫作的著作始終是一個熱門研究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就出版了數十種之多,雖屬同一類別,但在教學目標、教材編寫安排和教材側重點等方面卻各不相同。媒介發展越來越傾向於融合化,新聞學作為媒介活動與社會關聯最強的一線學科,其教育也應與時俱進。楊保軍教授認為理論性應成為教材編寫重點突出的內容,在理論塑造認知的基礎上有利於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學科特性,在學科認知基礎上再進行新聞技術培養則方向性更明確。《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並在其中加入了具有融媒體特性的元素,是一本新聞學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與創新。

這本書總共分為四個部分,共十八個章節。其主要內容為:

第一部分新聞基礎部分為新聞相關的理論部分,包括新聞本體的相關內容、新聞記者的基本素養、新聞寫作的要領、新聞源的發現。這部分實際上旨在解決一個問題,即在媒介變革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從媒介素養教育角度來說,認識、了解、掌握新媒介的屬性,正確使用新媒介是每個新聞傳播學生必備的素養,但一味追逐新媒介往往會帶來被技術支配的焦慮,而作為傳統基因的新聞採寫編評的技能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鑰匙,因此這部分旨在讓學生認識到新聞採訪與寫作的重要性。與既往直接給出各種內容定義的教材不同,這本書的邏輯是從比較中讓學生自己體察一個概念在產生時歷經的經典觀點和歷史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以史為鑑的邏輯方式,並學習到豐富的新聞學常識。

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為新聞採訪與寫作,也即本書的主體部分。實際上採訪與寫作這類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只通過書本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教材能起到的作用是疏通採訪與寫作的原理。本書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建立案例庫的方式予以解決,在每個採訪與寫作方式的小標題下都有一個具體的案例,從而一方面了解了採訪與寫作的心理和把握方式,又提供了實際借鑑,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作用,且二維碼式的案例展示更具遊戲性和趣味感,讓學習的過程不再枯燥。

第四部分重要新聞形態則可以看作是對新聞體裁一個橫向的掃描和檢視。在當下新聞業的發展中,時政新聞、社會新聞、財經新聞、人物報導、調查性報導、新聞評論、融媒體報導等各自佔有不小的新聞業份額,因此不論學生以後從事哪一領域的新聞工作,都需要對現有且正流行的各種新聞工作有足夠的了解和隨機應變的技能。這本書將以上各種新聞形態進行了介紹,但卻並不拘於形式,根據每種形態的要求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進行採訪和寫作的指導。實際上這樣的分類方式實用性大於其理論性和業界的標準分類規範,破除八股文式的教材編寫方式,追求知識的增量和採寫技能的提高,從這部分可以得以很好的體現。

通讀全書之後,給人的直觀感受除了文字的理論性和思辨性外,隨處可見的融媒體元素成為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和特色。

首先,從教育理念來看,本書遵循新聞採訪教學中的三重時空建構的方式。根據新聞採訪的實踐特性,作者認為單純的課堂時空或者課堂+幻燈片/視頻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對採訪過程的學習,因此藉助融媒體中的時空切換特性,通過課堂教學時空、採訪現場重塑時空和連線人敘事時空的三重時空一體化建構,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新聞採訪的具體實現場景並能以浸入式的方式實現離身體驗。

其次,從新聞寫作方式中,融媒體助力新聞文本寫作的豐富化。融媒體時代,新聞文本不再單純指印在紙上或屏幕中直接展現的文字,還包括圖片、視頻、H5中的文字性內容,這些文字因為與其他媒介方式的匹配性和互動性而具備了更豐富的意涵和寫作方式,因此新聞的寫作在使用融媒體形式時掌握其間的匹配性方式和理念,並會製作符合場景與語境的文字也成為融媒體時代的必備新聞寫作技能。

此外,在專著最後一部分即融媒體報導一章裡,詳細介紹了融媒體報導的特性,包括融媒體景觀下的新聞傳播場景、融媒體報導中的主體關係、融媒體報導的敘事與呈現方式。實際上文中二維碼入口便是融媒體景觀下的一種場景切換方式,融媒體報導不是簡單的技術指導,而是一種思維的塑造,因此這部分內容值得讀者深讀。

堅實的新聞採訪與寫作技能的培養需要有全面又清晰的知識脈絡和優質的教學案例選取。第二部分新聞採訪部分僅從目錄中就可清晰地看到其涵蓋的知識內容和行文結構,便於讀者快速定位文中內容,寫作部分更是將寫作過程細化為結構的鋪就、形式的選取、標題導語的製作和行文方式的故事化技巧,邏輯清晰不贅餘。這兩部分的案例有選自央視《面對面》《新聞調查》等知名欄目的採訪實錄,也有選自經典採訪如法拉奇採訪鄧小平等的經典案例,還有許多國內外獲獎作品的展示等,每個題目對應各自匹配的經典案例,非常具有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除了選擇國內外經典的採訪案例,該書還收錄了作者的新聞作品來進行新聞採訪與寫作的實戰演練。在人物採訪、調查性報導等部分,作者更是以自己的工作經歷講述了新聞背後的故事,如在人物採訪部分選取的作品是獲得中宣部「全國新聞界抗擊非典優秀新聞作品獎」的《嚴密流調,阻擊「非典」》,在「非典」這樣的流行病中,講述了作者深入一線歷時一個多月採訪的故事,以及採訪前的問題設計、採訪過程中的切入方式、採訪亮點的尋找以及採訪過程中節奏的把控等內容。在一般的新聞採訪學習中,讀者可能只能看到新聞成稿,而看不到新聞成稿背後記者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採訪寫作過程中的經歷,通過作者生動的講述新聞背後所發生的情境,食髓知味,讓新聞採訪過程變得具象化起來了。在人物採訪中通過新聞背後我們看到了記者與人物互動中所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記者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調查性報導的新聞背後我們可以看到記者深入採訪地點與被採訪者、被採訪地所發生的驚心動魄的故事;在新聞評論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篇優秀的新聞評論作品是怎樣打磨出來的……親歷的力量本身就極富有教育的深度,更增添了這本書的可讀性,體現的是本書作者們的誠意。

新聞學的教育問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問題,這與新聞與時俱進的基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專著提出了其對新聞教育的觀點和希冀,即希望通過重提夯實新聞採寫編評的技能,讓新一代新聞記者接班人認識到,能使人在技術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的關鍵便是傳統新聞基因的傳承力量。作為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要有「邊界」意識,也即實現「人與媒介」相融、相合的關鍵,融媒體時代的特點是「知識有涯,學無止境」,因此具備了基本的新聞傳播認知能力和認識世界的方式,掌握了新聞採訪與寫作的能力,才算掌握了「邊界」意識的精髓,把握住了根本。因此這本書不僅給讀者以新聞採訪與寫作能力的培養知識,更重要的是把一種融媒體的思維和新傳學生的認知觀念傳達給了讀者,使其充分感受融媒體傳播帶來的全新力量。(王國芸)

《融媒體時代新聞採訪與寫作》

ISBN:978-7-5166-5018-9

袁豐雪 仇玲 周海寧 張成良 著

新華出版社 2020年9月

定價:60.00元

相關焦點

  • 融媒體時代如何讓新聞報導更出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報、網、端、微等平臺全媒體發布信息,對地方黨報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
  • 分享 | 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變與不變
    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如何在堅守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變挑戰為機遇、變逆境為順境,找到一條務實高效有用的轉型路徑,本文對此展開分析,探討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節目的變與不變
  •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荔枝新聞客戶端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
    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先導單位」,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荔枝新聞」客戶端獲評「2020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雲平臺展示圖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調度指揮中心在打造融媒體內容產品上,江蘇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始終堅持內容為王,做品質產品的主出口。
  • 融媒體下新聞作品著作權授權模式探究
    摘 要:從2009年我國第一次將「三網融合」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如今融媒體中央廚房廣泛發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之路,正在逐步加速並走向深入。這其中,新聞報導的樣態和表現方式也更為多樣,當更多的新聞報導演變成新聞作品進行多次傳播時,它的著作權保護就尤為重要。
  • 融媒體直播:電視新聞頻道現場直播轉型方向
    其次,電視新聞頻道用融合思維優化直播內容還要善於學習借鑑新媒體的理念和手法,適當引入新媒體平臺上廣泛傳播的新潮詞彙、表達習慣與表現手法,讓融媒體直播節目表達洋氣、鮮活、幽默、接地氣,從而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經濟落後交通閉塞是許多外地人對廣西的刻板印象。
  • 從「融媒體」談「媒體融合」
    關鍵詞:「似」融媒體; 「仿」融媒體; 「實」融媒體; 「全」融媒體; 信息服務商城; 全媒體大循環體系  作者單位:郭雯:山西廣播電視臺;方毅華:中國傳媒大學;李蔚杭: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手機的廣泛使用和幾乎零技術的入門,使得每一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進行信息的採編播,各種新興媒體的出現,傳播方式的推陳出新,使得傳統媒體的地位和生存受到了很大的挑戰。
  • 業界 | 如何玩轉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脫口秀節目?
    導讀:媒介融合的大潮中,廣播媒體在新聞生產和受眾接收都呈現出新的特徵。特別是新聞脫口秀節目努力尋求突破,力圖融入更多網際網路的要素,賦予新聞節目更多融媒體的特色。浙江之聲《新聞有態度》和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話裡話外》成為當前新聞脫口秀節目的佼佼者。本文就這兩檔節目的異同之處比較評析,為融媒體環境下廣播新聞脫口秀節目的發展提供參考。主持人作為整檔脫口秀節目的核心與靈魂,強烈的個人魅力和鮮明的個人風格是節目成功的關鍵。在融媒體時代,受眾接觸信息來源多元化,獨特風格的主持人可以有效增強節目與受眾之間的黏性,提高受眾的節目忠誠度。
  • 【電視實戰案例】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三)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策略》,這篇內容我們將會分成3部分來給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是第三部分。3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實踐追求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融媒體的影響之下 ,整個節目的製作內容和流程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節目的實踐追求也發生了變化。
  • 2020年甘肅蘭州皋蘭縣融媒體中心招聘融媒體工作人員公告
    為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加強皋蘭縣融媒體新聞宣傳力量,不斷提高皋蘭縣融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經縣委、縣政府批准,皋蘭縣融媒體中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融媒體工作人員5名,現將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 「媒體深度融合」十三談:山東新聞頻道的誕生成為又一個融媒新模式
    誠如山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芃所言,山東廣播電視臺加強融媒體建設,推動「中央廚房」有序運行,打造可視化移動新聞傳播平臺,形成一系列融媒體「拳頭」產品,全面構築「新型融媒體生態圈」。閃電新聞的上線,正是融媒體版圖規劃的落地。那麼,這次山東新聞頻道與閃電新聞又有哪些關聯呢?
  • 融媒體的「平行宇宙」:你以為的融媒體,並不是真正的融媒體!
    瞬間三:記者將地方雲平臺上拆條了的單條新聞視頻連結發給採訪對象……瞬間四:媒體推介會,是當地雲平臺+鬥魚+微信多平臺直播,記者全體在朋友圈、微信群中發連結。只不過,地市媒體想要通過融媒體中心翻身,仍有難度。簡單地講,說融媒體中心技術方案沒有用,是絕對沒有下限的誹謗誣陷。不嚴謹、不公正甚至於不道德。這樣理解,首先是不講政治,其次,不符合事實。
  • 雲網融合助力媒體融合 推動融時代新傳播
    12月2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第八屆中國企業新媒體年會在北京啟幕。本屆年會主題聚焦「融時代﹒新傳播」,政企媒學各界領軍代表人物著眼全媒體時代,共同探討媒體深度融合,現場思想碰撞共話趨勢。
  • 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獲《山中青年》融媒體系列報導優秀組織獎
    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獲《山中青年》融媒體系列報導優秀組織獎 2020-10-31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淺談軍事紀錄片的融媒體實踐與應用
    融媒體時代,軍事新聞人應增強選擇話題、製造話題的能力,這是提高傳播力的重要基礎。話題性只是受眾的第一反應和直覺,動機才是驅動話題的根本。全民都會關注新聞熱點,這是人類本能的聚眾效應。比如,即將赴美留學的孩子和家長會關心中美關係,這是因為與自身利益攸關。老年人關心冬季養生,這是因為相較於年輕人,老年人更關注季節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 【佳大追夢人】融之以佳,媒傳四方——學生融媒體工作室
    新媒小編、文案策劃、上鏡主持、街拍採訪、前期錄製、後期製作..他們是佳木斯大學學生融媒體工作室,用獨屬於融媒體的方式去描寫、記錄、捕捉佳大每一處的精彩。及時進行校園時事報導,各類推送風格完美駕馭,第一時間直擊校園大事小情,工作之餘也能在歡樂中迸發出無限創意,用校園新媒體人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追夢人」的精神。
  • 縉雲縣融媒體中心:打破邊界,打造「融」特色之路
    在全新的全媒體演播室內,環屏、搖臂等設備一應俱全,坐播、站播、訪談等形式均可在一個演播室內完成……對於這些年來的發展,黃勇深有感觸:「通過每一個階段的努力,我們的媒體融合發展已經由一開始的『物理相加』,轉變為『化學反應』。」目前,縉雲縣融媒體中心設有辦公室、總編室、新聞採訪部、報刊部、播音製作部、新媒體部、專題節目部、網絡部、技術保障部和事業發展部共10個部室。
  • 區融媒體中心獲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區融媒體中心獲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2020-12-2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融媒體成員介紹丨新媒體部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融媒體成員介紹丨新媒體部 2020-11-08 1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習強國「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縣級融媒號正式上線
    學習強國「修文縣融媒體中心」縣級融媒號正式上線 2020-12-2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融」時代下微信早間新聞的發展特色——以《來了!新聞早班車...
    【關鍵詞】微信早間新聞 《人民日報》 新聞早班車一、 「融」時代下的微信早間新聞(一) 「融」時代的基本特徵當今世界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之中,傳媒進入了「融媒體」時代。媒體融合時代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新興媒體各自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新聞信息互通、新聞資源共享、新聞內容兼融、新聞傳播互融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傳統主流媒體必須抓住信息化的時代機遇,順應時代要求,實現媒體深度融合。從2014年媒體融合元年至今,我國的媒體融合已逐漸走向「深水區」,融媒體的特徵愈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