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2歲的
周福康參加了一次特殊的聚會。
十幾位和他一樣的抗戰老兵重新聚在一起,這樣的戰友聚會充滿了溫馨。
聚會現場,周老更是激情飛揚,一首《在太行山上》,讓大家仿佛回到了曾經的戰火歲月,他們和已逝的戰友一起,守衛著心愛的祖國。
對於周老來說,這一輩子值了。然而,在他的心裡,還有一樁沒完成的心願,那就是:
能在死之前,再看日本初戀一眼。
戰爭後的異國愛情
1940年,日本侵華如火如荼,年輕人們紛紛加入抗日救國。17歲的周富康,也放棄了學業,毅然從軍抗日。他只有一個念頭:「中國人沒有膽小鬼。」
就這樣,他加入了國軍70軍,並親身經歷了福州保衛戰等戰役。小小的身軀,包含了一顆炙熱的愛國心。
因為周富康讀過幾年書,作戰時也勇猛,很快從新兵蛋子,成長為國軍少尉。直到1945年,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周富康已經是中尉了。
22歲的他,跟著部隊進駐臺灣,新竹的國民小學成了他們的大本營。也就是在這裡,他遇到了初戀:
日本少女邊見須惠子
。
日本軍隊駐紮臺灣期間,在臺灣建了很多學校,目的就是為了從小奴化中國人。抗戰勝利後,雖然日本軍隊撤離了,但仍有不少日本老師來不久撤走,留了下來。
而邊見須惠子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國民小學的音樂老師,比周富康小2歲。那一天,周富康例行巡邏,被教室的鋼琴聲吸引。
他看到一個妙齡少女正在忘我地彈琴,就這樣,他對邊見須惠子一見鍾情。兩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就這樣相識、相遇了。
後來,兩個人雖然相互語言不通,但並不影響他們的交流。邊見須惠子彈鋼琴,周富康就隨著旋律唱歌,兩個人通過音樂相知。
周富康的內心很糾結,一方面他的確喜歡上了這個善良的日本女孩,她只是一個教師,她也厭惡戰爭。
可他說不服不了自己的內心,他的戰友、同胞都死在了日本人手裡,他如今卻愛上了一個日本人,國讎家恨又怎能忘卻。
他對她的喜歡,一直沒有說出口。而邊見須惠子也很善解人意,她能感受到這個中國男人的愛意,但她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因此也從沒流露心意。
就這樣,兩個人一起度過了一段純潔而美好的日子,你彈琴、我唱歌,沒有其他話語,但依然很幸福。
不能相守,那就永遠懷念
沒多久,臺灣的日本人在陸續遣送回日本,其中自然包括邊見須惠子。女人離開那天,周富康的世界仿佛變成了灰色。
他想挽留,可說不出口,也無能為力。在登船之前,他拉來懂日語的戰友,和她進行最後的告別。
周富康當著她的面,送了她三句話:
「這一走,我們恐怕再也見不到了」
、
「我特意當面和你告別」、「我會想你」。
周富康在說完這句話後,差點哭了出來。邊見須惠子看著眼前這個男人,也忍住哭泣,送給了他一個微笑。那笑,包含太多不舍、遺憾,還有幸福。
不久後,戰友給周富康帶來一個壞消息:有艘去日本的輪船,碰上水雷,船毀人亡。而那艘船,可能就是邊見須惠子乘坐的。
周富康聽完愣住了,然後拼命搖了搖頭:「那麼多船回日本,肯定不是她那艘。她現在一定在老家的學校教音樂呢。」
就這樣,周富康每天活在對戀人的思念中。直到1946年,部隊有了新動向:「要打內戰了。」
周富康跟著部隊又重新踏上了徵程,只是這一次,他猶豫了。如果不是戰爭,他和心愛的人不會分開,而這次還是中國人打中國人。
很快,周富康就藉機退伍了,回到了老家。他開始隱姓埋名,過著普通人的生活。1955年,他因為參加過國軍,被判監禁15年。
出獄後,他已經年過半百。重回老家,他拿著低保、撿撿破爛,心態平和地過著平凡的小日子。
就這樣,不知不覺六十六年過去了。自從和邊見須惠子分開,他就一直單身著。她的琴聲和身影,在他的腦海裡依舊清晰。
雖然生活清貧,但他仍然每天看書讀報,堅持學習。為的就是,萬一有一天再和戀人相聚,他依舊「配得上她」。
真愛,不會褪色
2014年,周富康的抗戰老兵身份被志願者發現,志願者們想給周老提供更好的居住條件,可周老卻說:
「能不能幫我找個人?」
之後,一張照片火速傳遍全網。垃圾堆前的周富康,舉著一個牌子,牌子上有個一個醒目的名字:邊見須惠子。
哪怕76年過去,這個老人還是想找到心中的女孩。就像他說的那樣:「我不覺得生活苦,一想起學校的那段時光,我就感覺幸福。」
遺憾的是,因為線索實在太少,邊見須惠子始終沒有找到。
如今,老人已經快百歲,但心裡還是放不下:「
邊見須惠子,你在哪兒?
」
我想,這才是我們一直在尋找的真愛吧,愛一個人,就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