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悲劇?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戰爭中誕生的愛情總是異常的脆弱,你無法確定這段感情能持續多久,它不被你所控制,只是被戰爭的手玩弄著。戰場上都是「命懸一線」的人,他們都明白自己隨時可能死去,心裡卻也期盼著「解甲歸田」,等打完這場仗就回家和自己心愛的女人結婚。女人在家等呀等呀等呀,戰爭結束了也沒有等到那個心愛的他來到,就連屍骨也沒有運回來。
戰爭是殘酷的,經歷過的人都痛恨戰爭,它讓人失去了至親,失去了愛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接下來筆者想和大家講一個戰爭中萌芽的愛情,還未在兩人心中結果便遭受了命運的愚弄,最後只在一人心中盛開,卻也永遠地結不了果。
上陣殺敵
一九四零年,日本進攻的腳步越來越快,整個抗日戰爭進入到了高潮階段。我們的祖國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階段,還在讀書的少年、青年們紛紛脫下制服換上軍裝,從校園走向戰場。
杭州蕭山淪陷的時候周福康年僅十七歲,他放棄了在紹興稽山中學學習的機會,選擇了和同伴一起報名參軍。家中父母聽到這個消息後便攔住他:「我們家就你這麼一個獨苗,你要是去參軍回不來了我們可怎麼辦啊。」
周福康很堅定地對父母說:「此時國難當頭,每一個有能力的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而不是想著怎麼苟活下去,我上戰場活著回來了就是英雄,骨灰回來了便是烈士。」周福康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堅定,想著攔也攔不住便讓他去了, 並囑咐他一定要活著回來。
參軍後首先要接受一段時間的新兵訓練,接著才會被分配到各個部隊。周福康在結束新兵訓練後被分配到了國軍七十軍。一想到馬上就能上戰場殺敵了周福康心裡很激動,去戰場的路上一直擦拭著自己的槍,嘴裡還不停地嘀嘀咕咕。
後來跟著部隊參加了福州保衛戰,與日軍作戰了很多次。每次戰場上周福康都不顧性命的奮勇殺敵,他這種不要命的打法連自己人看著都怕,怕哪天這個與自己並肩作戰好幾年的戰友突然離去。不過上級卻看中了周福康這個人,覺得他雖然每次看起來是不要命樣地衝上去,卻也只是受了些輕傷,這說明周福康膽大心細啊。於是便把周福康重用,軍銜提升到了少尉。
不期而遇的愛情
後來在一九四五年的時候日軍投降了,周福康所在的七十軍受命前往臺灣受降。這一年的周福康才二十歲,軍銜也升到了中尉。此時的周福康年少有為、英姿勃發,經常有戰友給他介紹對象,有認真的也有調侃的,平常也有很多部隊裡的女子對他暗送秋波。這可讓還沒談過戀愛的周福康嚇壞了,拒絕都拒絕不過來。
抵達臺灣後,周福康跟著部隊來到了新竹,駐紮在了國民小學。那個時候日本人在臺灣創辦了很多學校,裡面的一切都和日本的學校很像。學校裡老師是日本人、教材也是日文的,教學生說的也是日語,其目的就是想讓中國年輕一代斷層。
每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一個國家的新生力量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實力和未來。
當時日軍大部分都已經撤離,還沒有走的都是僑民,他們駐紮的國民小學就有很多的日本教員,還都是些年輕的姑娘。
在那裡沒什麼事的周福康平時喜歡散散步,在校園裡走走。有一次他經過一棟教學樓時聽到了一陣悠揚的鋼琴聲,覺得怪好聽的,於是就想找到它的源頭。循著鋼琴聲傳來的方向走去,周福康來到了一間音樂教室的門口,太專注的他沒有注意那麼多就推門進去。
聽到聲響的女孩朝周福康望來,禮貌地朝他笑了笑。周福康也以微笑回應她,「你好,我可以伴著你的旋律在這裡唱歌嗎?」
女孩搖了搖頭。周福康以為女孩在拒絕他時,她出聲了,是一段耳熟卻聽不懂的語言——日語。周福康這才意識到對面的女孩子是一個日本教員,他只好微笑地朝她點了點頭,揮揮手離開了。
短暫的相識卻給雙方帶來了非常好的印象,美麗的音樂教師和氣宇軒昂的青年軍官,彼此都互生情種。
周福康一回去就找人打聽這個女教師是誰,別人告訴他這個女孩叫邊見須惠子,也才剛滿二十歲,和你年齡差不多正好相配。兩人再一次相見時周福康還帶了一個人——翻譯,在翻譯的幫助下,周福康和邊見須惠子算是真正的認識了。
在認識之後周福康散步總是散著散著就到了音樂教室門口,每次看見邊見須惠子都假裝偶遇,等著邊見須惠子邀請他去聽她彈琴。
雖然語言不通,但每次邊見須惠子彈琴時周福康就在旁邊伴著旋律唱歌。邊見須惠子經常會隨著周福康的調子而改變自己的旋律,特有的配合他,兩個人配合得特別默契。
時間久了,兩個人感情越來越濃正式談起了戀愛。他們想著要是沒有戰爭該多好啊,兩個人就能一直在一起了,周福康不用去戰場,她不用回國。
有時候邊見須惠子覺得這一切發生得太快了,而且周福康作為被日本侵略的中國方軍官,對日本人不應該是痛恨的嗎?為什麼還會喜歡上她,是來戲弄她的嗎?周福康很認真的告訴她:「我恨的是那些發動戰爭的日本軍官和犯下獸行的日本軍人,而不是日本無辜的百姓」。
離別之期
熱戀期的周福康心裡無時無刻都在想著邊見須惠子,只要一沒有任務就跑去找她。可有一天,他沒在那個熟悉的教室裡見到心愛的那個人,他知道離別的時候來了。
日軍先撤離了中國,而僑民和教員還要過段時間遣返回國。周福康一直都是知道這件事的,戀愛中偶爾想起也會惶惶不安,儘管有了心理準備,可當離別那一天來臨時卻怎麼也控制不住心中的難過。
邊見須惠子離開的那一天周福康去送她,周福康抱著邊見須惠子久久不能鬆手。強忍住心中的難過請翻譯幫他翻譯最後翻譯三句話給邊見須惠子:「以後再也見不到了我想記住你的樣子,最後一次再向你告別了,我會非常非常的想念你的。」
分別一個月後的一個消息讓周福康呆若木雞,一艘撤僑輪船在開往日本的時候觸碰到了日軍遺留的水雷,船上無人生還。邊見須惠子很有可能就在那艘輪船上。周福康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堅定地相信邊見須惠子還活著,就像他當初參軍那樣堅定。
時光飛逝,直到二零一四年周福康的這段往事才被人公布出來,而這些年周福康依舊沒有放棄尋找邊見須惠子。
小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周福康的「離」永遠地刻在了心中,即使已經九十八高齡了也沒有放棄想要再見一邊見須惠子一面的念頭,而這已變成他的執念。正因為愛情最美好的模樣可能就在剛開始的時候,所以我們總是會對初戀的印象最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