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周福康:1945年別過日本戀人,終身未娶98歲盼相見

2021-03-03 潘彩霞

2014年中秋節,蕭山抗戰老兵團聚會,被邀請的10餘位抗戰老兵歡聚一堂,重溫抗日舊事。

觀看紀念片時,他們的眼眶溼潤了。

92歲的周福康老人更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他走上臺,莊重地敬禮,用顫抖的聲音唱起抗戰老歌《在太行山上》。

那一刻,笑中帶淚,歌聲中,往事紛沓而來。

所有的苦和難都可以一筆帶過,他唯一的心願,就是有生之年能再見到往日的戀人。

「我們當時互生好感,是很純潔的友誼,我希望能再找到她。」

沒有留下任何一張照片,她的樣子,他刻在心底,包括那一段美麗的緣分。

抗戰老兵周福康

愛情不期而至

1940年,日本對中國的狂轟濫炸進入高潮階段,國難當頭,書生紛紛穿上軍裝走上戰場。

蕭山被日軍攻佔時,周福康只有17歲,他中斷了在紹興稽山中學的學習,懷著一腔熱血報名參軍。

多年後,當被記者問「為什麼要參軍」時,他一臉詫異,說:「我是中國人啊!」

新兵訓練結束後,周福康被分配到國軍70軍參加抗日戰爭。後來,他所在部隊參加了福州保衛戰,駐紮在福建古田時,多次和侵華日軍作戰。

因為上過中學,有文化,加之表現出色,他很快被提拔重用,成為少尉。

福州保衛戰中,中國守軍與日軍戰開巷戰

1945年,日軍宣布投降,70軍奉命開赴臺灣受降。

這一年,22歲的周福康已經是個中尉軍官了。

風華正茂,年少有為,美好的人生畫卷正徐徐展開,愛情也在這時不期而至。

到達臺灣後,部隊進駐新竹,駐紮在國民小學。那時,臺灣的學校很多,大多是日本人辦的,學校裡教學生說日語,教材也是日文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中國人改造成日本人。

1945年,臺灣光復

日本軍人大多已撤回,留下的都是僑民,國民小學就有很多日本教員,都是年輕姑娘。

有一天,周福康路過音樂教室,裡邊正傳出悠揚的鋼琴聲,喜愛唱歌的他,不由自主走了進去。和著美妙的樂聲,他忍不住哼唱起來。

專注彈琴的女孩被驚動了,她回過頭來,衝周福康禮貌地笑了笑。

周福康頓時臉紅心跳,一瞬間,怦然心動。

那個美麗的女孩,就是國民小學的日籍音樂教師邊見須惠子,時年20歲。

雖然語言不通,兩人也只是互相點了點頭,但周福康的英俊瀟灑,器宇軒昂,也給正值妙齡的邊見須惠子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經一位中國教員翻譯,兩個年輕人相識了。

這之後,周福康開始有意無意地路過音樂教室,每次看到邊見須惠子,他都假裝碰巧經過,然後順理成章地聽她彈琴,「語言不懂也沒關係,她彈琴我懂就行啊!」

有時,是他唱歌,邊見須惠子跟著調子把曲子彈出來,兩個人的合作和諧又自然。

儘管理智上,周福康對日本人有著本能的仇恨,可是情感上,他明白,戰爭不是邊見須惠子的錯。只要沒有任務,他就不由自主地去看她。

時間一久,一個對視的眼神就足夠默契,對於未來,他們有了相同的願景,憧憬著將來可以一生相守。

作為戰敗國的公民,邊見須惠子的心情是複雜的,她不相信周福康會愛上他,一再靦腆地追問:「你是中國國軍將校(在日語中,將校是指少尉以上的軍官),怎麼會看上我呢?」

愛情從來是不可預知的,69年後,周福康憶起往事,仍掩不住甜蜜的笑:「那誰知道呢?愛情就是比DNA的遺傳學還要複雜!」

周福康

我愛你,但必須放棄你

「如果沒有戰爭,我們會走到一起。我們之間相愛,相敬,相互傾心。」

然而,生於亂世,有太多的東西無法把握,離別,是戰爭的常態。

那一天,周福康照例去音樂教室找邊見須惠子。鋼琴前,卻已看不到那個熟悉的身影。

一位中國教員說,所有的日本教員已經被集中起來,即將遣返日本,以後再也不回來了。

周福康的頭「轟」地一聲,一時五味雜陳,傷與痛,無助與絕望,纏繞交織在一起,而更多的,則是無奈。

離開的那天,他從新竹趕到基隆港去送她。碼頭上,悲傷的邊見須惠子孤單站立。

面對這份無望的感情,周福康強忍悲痛,他請中國教員幫他翻譯三句話講給她。

第一句是:「我來看看你,以後再也沒法見了。」

第二句是:「最後一次向你告別。」

第三句是:「我會很想念你。」

當翻譯到第三句的時候,周福康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請求教員不要再說下去了。

作為軍人,在這樣的場合,他必須承受戰爭帶來的一切,成功、榮耀,以及摧毀與殘酷。

沒有預想中的擁抱,只有含淚對視的眼睛。咫尺之隔,已是天涯,愛情從此流離失所。

一個月後,一個消息讓周福康震驚了:一艘撤僑輪船在開往日本時,碰到日本海軍遺留的水雷,爆炸沉沒了,船上的人無一生還。

而邊見須惠子,很可能就在那艘船上。

哪怕消息再準確,周福康仍固執地堅信:「她一定還活著,還是那樣漂亮,還在小學校裡彈鋼琴,教音樂。」

日據時期臺灣風貌

1946年6月,內戰爆發,所在部隊接到命令:「開赴內地作戰!」周福康隨部隊返回大陸。

可是,一想到邊見須惠子,他就痛恨戰爭。兩年後,因對打內戰沒有興趣,周福康悄悄脫下軍裝,回家了。

沒有戀愛,沒有婚姻,邊見須惠子,成了塵封在心底的記憶,一觸就會痛。

1955年,因為參加過國民黨軍隊,周福康被判反革命罪,入獄15年。1970年刑滿釋放時,他已經快50歲了。

韶華已逝,發禿眼垂,處在動蕩的年代中,又歷經種種磨難,當年的英俊軍官已垂垂老矣。

出獄後,周福康先是在呼倫貝爾一家工廠做工,幾經波折,61歲時,又投奔了在杭州的弟弟。

回到老家蕭山後,除了低保費,多年來,他靠撿破爛補貼家用。

孤獨時,與邊見須惠子相處的點點滴滴,總會浮現腦海,鋼琴前那個美麗優雅的身影,他一直無法忘懷。

70年,時光飛逝,在心之一隅,始終安放著一段純真的愛情。

儘管靠撿破爛為生,但周福康一直保持著看書的習慣,撿來的書,他總要先翻看一遍。用一臺撿來的破收音機,他聽新聞,關注國際大事,潛意識裡,希望再見到邊見須惠子時,仍然能「配得上她」。

戰火和硝煙都已遠去,永在的,唯有愛情。雖無法廝守終老,但是周福康說:「想著和她在一起的時光,我這一生都很幸福。」

見與不見,思念就在那裡

2014年,杭州關愛老兵志願者多方查找,抗戰老兵周福康的故事終於被公諸於世,「尋找69年前日本戀人」更是引起了多家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

站在成堆的破爛廢品中,周福康雙手舉著牌子,希望幫助他完成這最後的心願。牌子上,是邊見須惠子的名字。

周福康

2014年8月,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方軍和日本《讀賣新聞》駐中國記者牧野一同採訪了周福康,憶起此生唯一的戀人,92歲老人眼圈泛紅,他動情地大聲喊道:「邊見須惠子,你在哪裡?」

因為太過投入,周福康眼含熱淚,聲音聽上去有些沙啞:「本來,我想我這撿破爛的老頭也沒必要再去找她,……唉,其實,我還是很想再和她見一見的。」

見或不見,思念就在那裡。

聽著方軍給他策划去日本見戀人的行程,周福康的臉上洋溢起幸福的笑容,他幻想著能與邊見須惠子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於願足矣。

儘管牧野記者試圖通過《讀賣新聞》幫助周福康尋找邊見須惠子,但是,「曾經在臺灣新竹的一所小學教過書,回國時乘坐的船可能被水雷炸了,生死未卜」,憑著這僅有的線索去找尋一個70年前的人,還是「完全不知該如何下手」。

「她還活著,我們一定能相見。」靠著信念支撐,周福康始終很樂觀。

2018年,在志願者和公益藝人袁立的資助下,周福康結束了30多年的拾荒生涯,住進了杭州一家老人公寓。

如今,周福康已近百歲,而他唯一的願望仍然是,與邊見須惠子見一面,「哪怕是找到墓地,也是好的。」

明知無望,仍存幻想;一見鍾情,便是一生所愛。

周福康與志願者

相關焦點

  • 重大事件98歲抗戰老兵周福康:亂世愛上日本少女,為等戀人終身未娶
    2014年,92歲的周福康參加了一次特殊的聚會。十幾位和他一樣的抗戰老兵重新聚在一起,這樣的戰友聚會充滿了溫馨。
  • 98歲抗戰老兵一生未娶,苦等日本女友75年,希望去世前能再見一面
    本文主人公是一名年近百歲卻一生未娶的老人,75年來苦苦等候著遠在日本的女友,只為與女友再見一面。 而接下來十幾年裡,他參加過的抗戰達到了數十場之多,其中甚至還有福州保衛戰這樣的有名戰役。而他,也從最初的小幹部,晉級到中尉軍銜。
  • 九旬老兵周福康:76年前日本戀人意外離世,終生未娶仍盼相見
    戰爭是殘酷的,經歷過的人都痛恨戰爭,它讓人失去了至親,失去了愛人,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接下來筆者想和大家講一個戰爭中萌芽的愛情,還未在兩人心中結果便遭受了命運的愚弄,最後只在一人心中盛開,卻也永遠地結不了果。上陣殺敵一九四零年,日本進攻的腳步越來越快,整個抗日戰爭進入到了高潮階段。
  • 95歲抗戰老兵撿垃圾為生,對多年前的日本女友念念不忘,一生未娶
    周福康,浙江蕭山人,1923年2月8日出生。1939年日寇攻佔蕭山後,周福康從紹興稽山中學跑了出來,參加了國軍。入伍後,周福康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70軍。由於作戰勇敢,又有文化,抗戰勝利時他已是一名中尉軍官。
  • 75年前日本女友海難身亡,98歲老兵撿廢品為生,只為再見女友一面
    抗美援朝老兵周福康就是其中之一,98歲的他以撿垃圾為生,一生未婚,僅為75年來與日本女友見面。周福康生於中國浙江蕭山,1922年,他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在這個人生如夢、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代,周福康的家境早已十分優越。那時,周福康不但不愁下頓飯吃,而且還能在大家羨慕的目光下進學校,學到先進的文化知識。對同行而言,周福康的生活簡直是幸福極了。
  • 110歲抗戰老兵親述苦難歲月:「打鬼子不後悔」
    記者 付丁 攝(圖片來源:法制晚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從「九一八」事變後棄商從軍,到見證日本受降,七十餘載過去,如今已110歲高齡的董濟民憶起往昔崢嶸歲月,仍因身為「抗戰老兵」深感自豪。  12月4日,老人壽辰前夕,「互助抗戰老兵論壇」與「京津冀老兵關懷計劃」為這位健在的年齡最大的抗戰老兵頒發榮譽證書與紀念獎章。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欲出3000萬想買,老人直接拒絕
    而日本近些年來就是在搞這種操作。自1945年日軍投降算起,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已經過去了75年,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當年的抗戰老兵都一個接一個地辭世了。但雖然日軍極力否定,而中國抗戰老兵也相繼辭世,但總還有人證,人證之外還總能有物證,而侯永勝和他的一把日本軍刀就是最好的證明。侯永勝出生於1927年河南省鶴壁市一個叫作鉅橋村的小村子裡,從小家裡就十分貧困,侯永勝兒時也過得十分困苦。在1931年日軍侵華開始之後,侯永勝一家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也因此兒時的侯永勝就極其痛恨日本兵。
  • 抗戰老兵丁育紅:只想為國家出份力 哪怕貢獻生命也可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帶著對革命歷史的尊重、抗戰老兵的敬意,直播綿陽記者日前來到抗戰遠徵軍老兵丁育紅的家中,聽他講述那段崢嶸歲月……
  •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比如抗戰老兵謝春生,15歲離家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01謝春生生於亂世,家裡有父母妹妹共四口人,經濟狀況很差。但是很快,日本的侵華行動就全面展開了,而且這一打雙方都沒有收住手,結果就是形勢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國土被戰火覆蓋,百姓們紛紛流離失所,這其中也包括了謝春生一家人。
  • 抗戰老兵剪影:當年軍帽裡寫著「死」字 | 圖片故事
    2015年,郭育嵩停了大半年工作,一個人跑了全國二十幾個省市,看望了100多位抗戰老兵,陪他們聊天,為他們拍攝照片。他成了一名老兵志願者。 老兵中,年齡最大的有107歲,「他們是抗戰期間的小夥子小姑娘,我們見面的時候已經是一百歲上下的老爺爺老奶奶了」。 起初,他只是想來看看他們,沒想過要拍片子。
  • 認證一個抗戰老兵,究竟有多難?
    建議上交後,民政部就此給予了正式回復稱,已下發通知將原國民黨抗戰老兵納入相應社會福利保障範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優先照顧原國民黨抗戰老兵;在重大節日,建議黨委、政府邀請老兵參加並慰問。但時至今日,一些國民黨抗戰老兵的優撫落實仍進展不大。資金不足,材料不全無法認證……均成為一些地方政府不作為的理由。優撫老兵要走怎樣的程序?認證一個老兵到底有多困難?
  • 抗戰學霸夫婦70年鉑金婚"重返20歲" 見證血色玫瑰戀
    曹越華則是二戰遠東戰區中緬戰場最年輕的翻譯官、復旦大學最早走到二戰前線的學子、精通英、俄、法三國語言的翻譯工作者,1945年抗戰勝利,凱旋歸來,回到復旦大學完成了自己落下的學業(這就是兩個學霸的愛情故事)。
  • 抗戰老兵,今天您最帥!
    為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9月6日,來自玉林城區、福綿區、興業縣及北流市的8名抗戰老兵相聚玉城,參加由廣西壹方慈善基金會、援助抗戰老兵玉林行動組、北流市中力志願者協會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暨向抗戰老兵致敬公益活動。這些老兵,年齡最小的93歲,最大的99歲,他們一同緬懷為國、為民族犧牲的戰友,追憶往昔抗戰的崢嶸歲月。您就是英雄。
  • 東江縱隊在肇抗戰老兵 敵後尖刀守護南粵家園
    抗戰老兵盧壽康。1945年初,年僅14歲的他參加了東江縱隊,抗戰期間主要在惠陽、東莞、寶安三地交界處一帶戰鬥。流浪兒找到了「家」  兒童時候的陳釗在香港讀書,戰爭時他的父親失去了航運公司的工作,他也無奈輟學了。第二年秋天,出去尋找工作已經三日的父親最終沒有回來,工友帶回消息,說是親眼見到他父親被日本人抓走了,從此,年僅11歲的陳釗成了孤兒。
  • 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 聽抗戰老兵講述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他們是抗戰老兵。歷經兵荒馬亂,方惜民安國泰,如今的他們仍在發光發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這份責任與擔當。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安徽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了解到,我省目前健在的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老兵還有1300餘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之際,我們尋訪了幾位抗日老兵,聽他們講述那一段段崢嶸的革命歲月。
  • 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竹子口腔醫院舉辦
    中新網雲南新聞10月21日電 (何淑亭) 在九九重陽節和第32個敬老日即將到來之際,21日下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雲南竹子口腔醫院舉行。最大年齡99歲、最小年齡也有92歲的10位抗戰老兵們在這裡相聚,重溫往昔抗日崢嶸歲月,接受大家的美好祝福。
  • 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昆明舉辦
    在九九重陽節和第32個敬老日即將到來之際,10月21日下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暨九九重陽節抗戰老兵感恩會在雲南竹子口腔醫院舉行。最大年齡99歲、最小年齡也有92歲的10位抗戰老兵們在這裡相聚,在熱烈的氣氛中大家重溫往昔抗日崢嶸歲月,接受大家的深深的美好祝福。
  • 國軍抗戰老兵不打內戰當農民撿垃圾生活,遭人揶揄沒有勳章而絕食
    2020年2月10日,參加過抗日戰爭的96歲老兵楊德林在睡夢裡去追隨他的部隊去了,為這個世界留下了自己的人生故事。老兵楊德林,生於1924年,老家在河南南陽。楊德林20歲的時候想要當兵去,當時他的家鄉沒有招兵的,他打聽到四川在招兵。
  • 這家影城邀請抗戰老兵觀看電影《八佰》
    8月21日19點"與抗日老兵一起看《八佰》」 --暨《八佰》星沙首演式活動在星沙名聯影院舉行。影院現場迎來了長沙縣健在的5名抗戰老兵,他們分別是:98歲的遠徵軍第50集團軍警衛營盛金雲老兵、92歲的軍醫署第29衛生大隊王先愷老兵、95歲的金井鄉公所自衛隊柳元青老兵、90歲的第九戰區學生教導總隊羅華松老兵、95歲的國民航空軍事委會員廣西都安戰備機場楊懷亮老兵,還有一位特殊的代表,他是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原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4旅527團迫擊炮連陳德興老兵家屬。
  • 日本為何對侵華戰爭不道歉?日本92歲老兵說出3點原因,令人憤慨
    有一位92歲的日本老兵,直到去世之前還主張戰爭聲稱一切要跟著天皇的腳步去走。只要天皇發動宣戰演講,那麼自己即便上了90歲,依然可以全副武裝上戰場。而且這位日本老兵明明經歷過抗日戰爭,但是卻對這段侵華戰爭的過往不願意道歉,甚至經常出入公開場合,在記者面前美化這段歷史,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第1個原因是因為想要跟著天皇的腳步走。日本天皇其實手中並沒有太大的權利,真正對日本的統治是在內閣方面。但是日本天皇卻是日本人心中的信仰,就等同於是英國人對於英國皇室的尊重程度的道理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