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幣數億元,70歲才被抓,這個假鈔教父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部香港警匪片

2021-02-19 酷玩實驗室

本文轉載自:Camera

公眾號ID :Camera2017

前段時間大熱的香港電影《無雙》

講述了假鈔大王「畫家」

李問的傳奇故事

(電影《無雙》海報 △)

影片中的李問

光憑手工

就能完美還原新版美鈔

是懷揣藝術匠心

開創假鈔帝國的大亨

(電影《無雙》海報 △)

雖然電影劇情純屬虛構

但現實中

和李問一樣的「造假達人」卻不少

公安部反假幣實驗室發現

最近幾年來

96.7% 的人民幣造假案的陽版

都出自同一人

這個傳奇人物的名字叫彭大祥

 全手工製作的完美假鈔 

彭大祥造假的工具不外乎三樣

放大鏡、畫筆和照相機

沒有電腦,也沒有複印機

也就是說這位大神

完全憑藉手工

來製造假人民幣的陽版


很多人了解了

彭大祥造假的全過程後

都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人民幣的製造過程中

充滿了高科技

水印、金屬線等防偽技術

真的能靠手工完美還原嗎?

大佬就是大佬

彭大祥用數以億計

照他的陽版仿製的人民幣

給了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

2010年8月

警方在廣東省饒平縣一制假窩點

繳獲半成品2005版100元面額

人民幣6826.2萬元

及假人民幣印刷陽版1套

2010年12月

警方在福建省詔安縣一制假窩點

繳獲半成品2005版100元面額

人民幣1.7595億元

及假人民幣印刷陽版1套

2013年1月上旬

警方在廣東省惠來縣

繳獲半成品2005版100元面額

人民幣7740萬元

及假人民幣印刷陽版1套

……

上面警方繳獲的這些

假鈔和印刷陽版

可都出自彭大祥之手

 畫工彭大祥 

想要做出如此暢銷的假鈔

可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除了要有驚人的繪畫天賦

還需要各種機緣巧合

彭大祥也不是一開始就做假鈔的

和李問一樣

年輕時的彭大祥

是廣東汕頭一名小有名氣的畫工

(註:年輕時的彭大祥)

彭大祥的畫

以「細緻」出名

不過

在那個有了上頓沒下頓的年代

人們是無暇欣賞精美的藝術作品的

畫工彭大祥漸漸發現

光靠畫畫別說發財了

連生存都成了問題!

正在他為生計一籌莫展的時候

突然有一天

有人找上門來請他幫忙

這個忙,既能讓他吃飽飯

還能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

那就是——仿製糧票

(註:「糧票」是中國居民供應票證的一種

           「中國居民供應票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地方兩級政府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全民供給 體制時,面向城鎮居民所發行的商品購買憑證)

憑藉自身高超的模仿能力

從製作假糧票開始

彭大祥開創了一條

畫工專屬的造假之路

從身份證到戶口簿

從結婚證到畢業證

再到出生醫學證明

……

慢慢地

找彭大祥辦證的人原來越多

他也靠造假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然而

假貨做久了

心裡總是有點虛

彭大祥尋思著用這筆錢幹點正事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

他決定開辦一家印刷廠!

這一開

可讓他掌握了假鈔製作的關鍵技術

——製版

然而好景不長

沒到半年

印刷廠就由於經營不善倒閉了

正在彭大祥一籌莫展

想著人生還有啥其他出路的時候

有人找到他

對他提了一個他想都沒想過的請求

(電影《無雙》海報△,「畫家」周潤發「甜言蜜語」誘惑郭富城做假鈔)

後來接受記者採訪時

彭大祥說

當時的他看著身邊的製版機

靈光一閃

突然明白過來一件事——

於是

彭大祥利用先前

做假證時學的技術

加上開印刷廠時

向師傅學的曬版、衝洗等手藝

風風火火做起了假鈔

 造假這件事,我們是專業的 

不得不說

彭大祥的造假手法是專業的

他主要做兩套人民幣的陽版

一個是 1999 版的

另一個是 2005 版的

在手繪假幣時

彭大祥會用放大鏡

仔細觀察真幣來畫出細節

畫完以後

用膠片照相機拍下來

作為製造陽版的依據

彭大祥對自己的作品要求很嚴格

一個細節也不能出錯

看起來要很飽滿

毛主席頭像下部,衣服的部分

我用了專業的製版網紋

用它做出的版在印刷時

油墨不會太厚

看起來比較自然,不會糊成一片

而且用這個製版網紋

自疏至密地去做過渡

印出來的假人民幣

水印濃淡過渡自然

有「100」數字的這一邊

油墨會比較濃

數字能顯得比較清楚」

他對自己的失誤也不掩飾

後來接受警方調查時

他透露

在製作的時候,由於疏忽

水印中毛主席頭像衣服的右邊

有一個小角沒有填到網紋

所以水印看起來

右手邊有一個小缺口

只需投資三四十萬元

半個月就能回本

「製造偽鈔」這件事

因其極少的投入和極高的回報率

讓彭大祥徹底膨脹

類似的假鈔陽版

彭大祥前前後後一共做了 13套

最便宜的時候一套賣 5 萬塊

最貴的時候賣 20 萬

根據他的陽版做出的假人民幣

那可是海量!

涉及十多宗假幣案

總假幣價值多達數億元!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因為涉案金額過大

影響範圍太廣

這位假鈔「教父」

成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經過一番縝密的調查取證

2013 年

彭大祥最終在女兒床底下被逮捕

次年 4 月 4 日

汕頭市中級人民法院

以偽造貨幣罪,國家機關印章罪

偽造公司、事業單位印章罪

重婚罪等多種罪名

判處彭大祥無期徒刑、

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彭大祥的重婚「妻子」李美玲

也因偽造貨幣罪和重婚罪

被一審判處執行有期徒刑 3 年

緩刑4年

並處罰金人民幣 5 萬元

如今,大家玩的都是手機支付

「做假鈔」這一行當

早就成了夕陽產業

不過,在彭大祥那個年代

「偽造貨幣」可是高科技犯罪

不是誰都能做的

像他這樣原始手工繪製陽版

還能做到讓吃瓜群眾

真鈔假鈔傻傻分不清的

實屬奇人

要知道1943年出生的

只有小學文化的彭大祥

被抓時已經70歲高齡了啊!

彭大祥入獄後

媒體紛紛前來「探望」

想要親眼看看這位奇人

到底有怎樣的過人之處

當問到彭大祥

「如何看待做假鈔這件事時」

他回答道:

現在這個社會到哪兒去都跑不了

犯錯誤了,該怎麼罰就怎麼罰

勸大家不要像我一樣

害人害己」

一代造假大王的餘生

終將在牢獄中度過

酷玩實驗室經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


相關焦點

  • 「假幣教父」彭大祥:製作上億假鈔真假難辨,被捕後還說畫的不好
    周潤發拍過一部叫做《無雙》的電影,電影的劇情圍繞著一個名叫李問的畫家製作假鈔而展開。電影中李問藉助自己的繪畫能力和劇中的幾個同伴一起進行假鈔製作,由他們做出來的假鈔甚至可以以假亂真。01這部電影情節跌宕、節奏緊湊,十分抓人眼球,上映之後票房一直持續走高。
  • 一部致敬《教父》的香港警匪片——《五億探長雷洛傳1》
    1991年可以說的是香港電影非常輝煌的一年,在這一年裡,《跛豪》、《黃飛鴻》、《整蠱專家》、《縱橫四海》等經典電影陸續上映,推動著香港電影步入黃金時期
  • 「無雙」:看假鈔是怎樣煉成的
    這樣一部關於假鈔的電影,為原本失落的香港電影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隨著假鈔製作工藝的不斷完善,即使政府想出超繁複的製作工序,也依舊無法杜絕假鈔的再次出現。當犯罪在拐角偶遇藝術,讓這些都不成問題。「畫家」做了最完美的回答:一家三代專業做假鈔,從沒被人抓過。因為我們生產出的,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超級美金。不做零售,只做批發,買我們假鈔的,都是世界上最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大家族,並且必須是掌門人親自來交易。他們對我們家族的保護性非常好,也一直都很維護我們。仔細想來也真是,都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真正的「共生、共創、共贏、共享」。
  • 【最佳混剪】致那些年我們追過的香港警匪片
    1、港式精髓的傳承發展作為以古裝、武俠為特色的香港電影,警匪片作為一個新興的類型,是在近30年才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實際情況是,警匪片,幾乎是伴隨著香港電影的誕生而發展!第一部香港電影,短片《偷燒鴨》就是一部已經有了警匪片雛形的作品,講的就是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由梁少坡攝製,「亞細亞影戲公司」1909年出品,這就是警匪片的雛形。隨後香港電影專注於古裝和武俠片,無論是早期的國泰(電懋的前身)還是邵氏電影,冷兵器和功夫是主流,連穿時裝的電影的都不多。
  • 香港警匪片票房為什麼越來越低了?
    自《無間道》之後,再難有引發觀影熱潮的警匪片。香港警匪片,越來越不賣座。然而,警匪片已經成為港劇碩果僅存的獨木了。香港警匪片的歷史自上世紀二十年代,香港電影業就逐漸興起。經過短暫的戰亂後,又飛速發展,成為拉動香港經濟復甦的一輛大馬車。
  • 香港警匪片,為何只剩下林超賢了
    香港曾經作為世界三大電影基地之一,一直以來以警匪片,武俠片見長,尤其是警匪片,始終是長盛不衰的題材。進入新時代,香港警匪片卻逐漸走向衰落,很多導演也在此類型上做積極探索,其中《無間道》是最為成功的一部,但是從此之後,再也沒有新的突破,王晶《追龍》、《澳門風雲》一部比一部爛,曾經暴力美學的鼻祖,吳宇森跟風開始拍《三國》,都不再堅守自己的陣地。
  • 香港警匪片為什麼越來越不賣座了?
    自《無間道》之後,再難有引發觀影熱潮的警匪片。香港警匪片,越來越不賣座。然而,警匪片已經成為港劇碩果僅存的獨木了。現在,普遍認為80年代是香港電影質量最高的時期,也是香港警匪片最輝煌的時期。好萊塢導演重金買下版權,翻拍了一部《無間道風雲》。《無間道》讓所有人都為之精神一振,它似乎吹響了香港警匪片復甦的號角。
  • 電影推薦:盤點香港十大警匪片,部部經典
    在上世紀把九十年代,香港可以說是世界著名電影產地之一,日產量超過一部,碟片銷往世界各地,無二君小時候也曾看過不少盜版光碟。警匪片和黑幫片是那個時代的標誌。然而,產量眾多的電影之中,電影質量參差不齊,在海量的警匪片中,總有那麼幾部讓人記憶猶新,如今回憶,滿滿都是經典。
  • 電影《無雙》票房破10億 登頂中國香港警匪片在內地的票房冠軍
    這部周潤發、郭富城主演的港片上映不到20天,累計票房超過10億,超越《寒戰3》成為中國香港警匪片內地票房最高影片,也是國慶檔電影中唯一一部票房突破10億的電影。電影《無雙》講述了周潤髮飾演的「畫家」帶領犯罪團夥製造假鈔,給警方帶來了不少困難,直到他們遇到了郭富城飾演的李問,局勢突然有了轉變。
  • 《人民公敵》一部合格的警匪片
    《人民公敵》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韓國電影風格的警匪片,它帶有濃重的港片色彩,我在其中看到了些許《英雄本色》《警察故事》的影子。它在暴力情節上的設置是極為突出的,雨夜與犯罪、肉體的搏擊與交鋒,響應了由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開創的韓國類型電影新局面。
  • 「香港情懷電影之警匪片」重塑電影記憶 致敬港風時代
    警匪片,是提到港風電影,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一個類型。在上世紀80,90年代,可謂是香港警匪片的鼎盛時期,井噴式的佳作群湧而出,一時間,影響之大,不可計量。雖然近幾年的香港每年都保持一定數量的產出,但口碑與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劇情僵硬程式化,主創團隊年齡斷層嚴重,以及其他諸多原因導致我們再未看到轟動佳作。這也就不難體會很多老粉經常「憶往昔」翻看回味曾經那些記憶中的片段…本期,榮思就帶您一起回顧港風警匪片的那些崢嶸歲月,重溯我們年少時期盼「熱血人生」的精神食糧。
  • 一副撲克牌,玩轉52部香港黑幫警匪片
    這副牌,不僅可以玩鋤大地、擺十三、玩牌九、鬥地主、鬥牛牛、找朋友、梭哈……而且還可以玩香港黑幫警匪片問答遊戲!拿到 「好牌」是運氣,打好「爛牌」才是真本事!請放心,不管你拿到什麼牌,你看到的永遠都是「好片」!@院影電 老師所選的52部電影,部部都是耳熟能詳的港片經典,每一張牌對應一部電影。眾所周知,香港黑幫警匪片是香港電影的一支大軍!
  • 香港警匪片除了感官刺激,還有這些意味深長的臺詞!
    香港第一部電影《偷燒鴨》,就講述了一個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就有著警匪片的雛形。此後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再到近幾年的《寒戰》,《掃毒》,從吳宇森、林嶺東到劉偉強、杜琪峯,香港警匪片幾乎見證了香港電影百年的歷史風風雨雨,在新世紀後,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下面就為大家盤點香港警匪片臺詞top30  Top30.「他們動刀,你有槍,他們動槍,你和我加起來有兩把,我陪你去。」
  • 心疼49歲古天樂!一年6部電影霸屏,香港警匪片進入中老年時代
    近日,古天樂首次回應被稱為「勞模」,回答簡直是滿分100分,他說——「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勞模,可能我們那一代人接受到的教育是不怕吃虧和多勞多得。」至於累不累,古天樂的回答居然是:「在我的世界裡,沒工作才最累。」
  • 數據說|香港警匪片的常青之道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便已經初具雛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謝賢和曹達華的「神探破案」系列。之後隨著《警察故事》和《英雄本色》等影片的上映,香港警匪片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而時至今日,香港警匪片也依然得到了觀眾一定的關注度。
  • 香港影片:香港警匪片的巔峰崛起與沒落
    這些人背負著人生汙點,沒有了賴以生存的手段,依然尋求做人的尊嚴和生活的真諦,既是對人權的訴求也是對霸權的怒吼。這些電影的結局兩種結果:要么正義消滅邪惡;或是在不離經叛道的情況下,罪犯會得償所願,總之形式都是一邊倒。進入90年代,香港警匪片呈現出低迷的狀態。雖然《警察故事》也有續作推出,更有一代反派曾江的活躍表現和當下香港警匪片一哥劉青雲嶄露頭角,但難掩頹勢。
  • 香港犯罪片的六大類型,警匪片只是其中之一
    六七十年代歐洲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電影和好萊塢《教父》等黑幫題材佳作興起之後,一批香港電影人從中找到了靈感,由此開啟了港產犯罪電影的先河。①槍戰片1986年,從臺灣重回香港的吳宇森用一部《英雄本色》證明自己,電影中的英雄情義深受觀眾喜愛,即便主角們是罪犯,但憑藉周潤發等人的精彩演繹,小馬哥等角色還是成為了很多觀眾的精神偶像。
  • 假鈔做得太真,這個香港道具師被判入獄
    行內人稱「道具全」,入行29年,參與超過70部電影的道具製作和場景策劃。今年5月31日,他因管有22.3萬張拍戲時使用的道具鈔票,在香港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保管偽製紙幣罪」罪成,判監四個月,緩刑兩年。一條攝製組第一次來到他的辦公室時,我們仿佛走進了一家診所,這個「診所」場景正是道具全用自己的辦公室改造的,供電影業界拍攝之用。裡面有病房、會診室、醫用呼吸儀器…所有道具看起來與真正的醫療設施沒有任何差別。
  • 香港電影為何只剩下了「警匪片」
    在今年上映的4部港片中,《反貪風暴4》《追龍2》《掃毒2》和《使徒行者2》清一色是屬於「警匪片」的類型,題材上的高度同質化讓觀眾的審美感官越來越麻木。被譽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九十年代,武俠片、喜劇片、賭片等各種類型電影遍地開花,而如今卻陷入到「警匪片」的單一類型中無法自拔。打磨三年之後,重啟原班人馬的《使徒行者2》口碑甚至不及前作,豆瓣評分從7.5分一路下降到6.6分,近五成觀眾給了三星。
  • 香港警匪片神話導演陳木勝去世!提名五次卻從未獲獎,享年58歲
    對很多人來說,警匪片時代是無數人對香港的初步了解,而且許多我們現在熟知的港星都是從這種電影成名的。一部成功的電影最終會締造成功的明星,但整部電影的靈魂還是在導演身上。而陳木勝導演作為香港警匪片的神話導演,他更是整個警匪片時代的領軍人物,只是他的生命永遠地定格在了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