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百解152 | 佛家的孝道——救度父母出輪迴 | 慈衍法師開示

2021-02-08 三生居士

大家好,我是三生居士,在學佛供燈修行近十年中,發現很多人對佛教有一些錯誤的認知,因此特意收集了佛門中一些高僧大德的文章,併集結成冊,名為《高僧百解》,希望大家多做傳播,以期解開更多人心中的疑惑,南無阿彌陀佛。

以下內容,為衍慈法師開示:

但現今社會,兒女長大後,有能力的都離家自創天地,瀰漫著嫌棄父母老人之風氣,甚至把上輩作為鬥爭的對象,這實是值得關注。

常言道:「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報答父母養育恩德,是一切眾生本有的天性,試看鳥兒也曉得反哺;羔羊也知道跪乳;北極大自然界中的企鵝父母,以身體輪流交替給子女溫暖,企鵝長大後,亦站在寒風中老老實實地,身體動也不動來保護父母,不讓受寒。

可見畜生之類,也如是表孝恩,人類是萬物之靈,若不懂孝道之理,應是何等慚愧?

同樣,我們任何一個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誰都會老,我和你也會有一天思想遲鈍,行動緩慢,百病纏身,需要依賴別人的照顧。時代舜息萬變,老人家思想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時代,或生活習慣有差異,應多加體諒和尊重。

當知一者父母恩深,不好忘失,二者因果循環,今天不孝養父母,樹立不到好榜樣,你的兒女將來又會怎樣對你呢!

佛教提倡以孝道為本,層次尤深,佛陀宣說多部經典,都教導做人的孝道,「地藏經」稱為孝經,首先佛陀為母到忉利天說法,報答親恩,次則地藏菩薩前生為婆羅門女及光目女,救拔慈母於地獄餓鬼道中……真正徹底落實孝道,古德說:「大孝釋迦尊,歷劫報親恩。」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十月三年、懷胎乳哺、推幹去溼、咽苦吐甘、才得成人。」還供書教學,定親婚娶等等,這份偉大的慈愛,恩德如海深。

怎能報答父母之恩,盡做兒女的孝道呢?孝道分有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儘自能力供養父母口、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上順從,冬夏晨昏,誠心照顧,每逢過節、生辰以禮慶賀、使父母歡喜。

蓮池大師七筆勾中說:「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意思是說父母恩重比山丘更高,父母生我、哺我、育我、教我、令我長大,立足社會,縱然用世間最好之物質,如皇帝的五鼎三牲,這樣珍貴的物品,豐富飲食去供養父母,也難以報恩於萬一。

唯有學佛辦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將此功德回向父母,使令父母脫離生死煩惱,方算圓成做子女之道(責任)。這是佛教所講的出世間孝道。

大家聽過盂蘭盆經嗎?目健連尊者的母親生時不信因果,作諸惡業。當尊者初得神通,入定時見其母在餓鬼道受苦,心痛不已。故用神通力以砵盛飯與其母,可是其母惡業深重,砵飯變成火炭,不能下咽,他為救母親,求見佛陀,得佛教示,在七月十五佛歡喜日供僧,仗十方眾僧的戒德威力,令母超升。

明白此道理,最好能令父母在生時,不單盡力孝養,而使他們得聞佛法,相信因果,將來得生善道。若然父母已不在世,亦應盡力救拔,戒殺、誦經、念佛,每逢七月十五供僧,做超度的佛事,不但此生父母,生生世世父母皆蒙超升,這才是真正的孝道。

(完)

—如果喜歡,請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轉發分享,亦是功德

推薦幾篇之前的文章:

相關焦點

  • 【開示】臺灣高僧廣欽老和尚:多讀書有時無益修行
    老和尚繼續開示說。  『對!對!對!這個我有同感,在美國四年,真吃盡苦頭,哲學方面的書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思想觀念,真的把我的頭腦塞得都要爆炸,而且使我無所適從,覺得從這條也不對,走那條也不對,想自己走出一條路子,又不知從何走起,也走不出來,在那裡鑽來鑽去,鑽不出個所以然來,每天頭都很痛,生活又緊張,實在痛苦之極。』
  • 祈福大亞灣,果藏法師在獅子山觀音寺暢想:法界行走,弘法利生
    佛家崇尚上報四恩---報國土恩、報眾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做一名有修行的出家人,本煥長老始終不忘佛陀的這一慈訓。行化南北,弘法利生,修行80餘載,布道20餘國,皈依弟子200餘萬人,法嗣弟子近千人,廣衍南宗,花開天下,甘露法雨遍灑環球,輝煌德業普澤四海,實乃當之無愧之佛門泰鬥,名副其實之人間菩薩。
  •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
    慧淨法師: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救度與得救宋明以來,弘揚淨土法門的人很少說「救度」這兩個字,這是根本性的缺陷。因此,六道眾生都是善導大師所講的「罪惡生死凡夫」,將來都會墮落三惡道,「無有出離之緣」。所以,眾生都需要阿彌陀佛的救度,也唯有阿彌陀佛才能夠救度。淨土法門是救度的法門,有救度的佛和被救的凡夫,有「救度」和「得救」這兩件事。修學淨土法門的人,對此重點都應該先要研究清楚。什麼叫做「救度」和「得救」呢?
  • 中華第一高僧虛雲法師:120歲高齡仙逝,遺體火化出50餘顆舍利子
    然而修行之路漫長且異常艱苦,能夠堅持下來的僧人只佔少數,被譽為中國第一高僧的虛雲法師就是其中之一。虛雲法師自小與佛結緣,被佛法之深奧所吸引,並且窮盡一生的時間修身修心。歷經磨難的虛雲法師於120歲圓寂,去世前曾給世人留下一「戒」字,而這就是他一生所得,可其中深意卻無人能解。
  • 【海潮音】明賢法師:高僧之死——用涅槃喚醒人類警惕無常
    弘法與成佛不僅是關涉宗派和眾生的問題,更是對於此方世界和他方世界共同救度的問題。然而,這一切嘎然而止,「僧界青年無領袖,中華佛會失南車」、「從今不得相逢日」,古道悲涼,痛失知音,乃有「可嘆人生夢不如」之嘆。
  • 如本法師:三界輪迴淫為本
    慈的意思是要給予眾生快樂,悲是要拔眾生的苦難。,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論遠近,即時能影現在眾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應救度。這就是表現出菩薩深深的具有無量神通力,與無量慈悲心的見證。諸位要明白,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從何而來呢?
  • 印光大師:父母在世時,要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印光大師:父母在世時,要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印光大師開示】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宗室,長安人。生始周歲,父歿王事。七歲出家。年十九,世亂谷貴,負母入華山,自辟穀,乞食奉母。數日,父骨從骨聚中躍出,直詣丕前。乃掩餘骨,負其父骨而歸葬焉。事見《宋高僧傳》)。故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回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 如本法師: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慈的意思是要給予眾生快樂,悲是要拔眾生的苦難。,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論遠近,即時能影現在眾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應救度。這就是表現出菩薩深深的具有無量神通力,與無量慈悲心的見證。  諸位要明白,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從何而來呢?
  • 佛說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無疲厭心,是墮地獄之本
    佛說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經文】複次,大王,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淨穢惡皆能忍之。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惛醉纏心,或見父母漸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
  • 【海濤法師臺灣屏東萬丹動物超渡道場弘法行】八關齋戒暨慈悲超渡法會 2019-4-9
    今日尊貴的 海濤法師蒞臨新成立的屏東萬丹慈悲(動物)超渡道場,偕湛嚴法師、湛石法師為佛子們傳授八關齋戒。接著,師父也為大眾開示一日一夜齋戒的目的:「受戒是為了跳離這個世界高低、 輪迴、男相女相,活出一個佛菩薩的行為,這樣才不會迷失在外在的分別心裏面。
  • 切記:多名佛家大法師對賭博的開示!
    大安法師:賭博是不正當的行為,由賭博贏來的錢,不叫淨財。如果我們真的有正知見的法師住持一個寺院或是佛教設施,如果問你這個錢是怎麼來的,如果他是賭博來的,搶銀行來的,他是販賣人口來的,我們都不能接受。問:我們要怎麼樣在經濟條件差劣的情況下,下定決心戒賭,請師父慈悲開示。
  • 你來問,高僧答丨龍泉寺賢滿法師妙筆機智回網友:做個明白的好人行不行?
    用小紙條講大道理,本期「你來問,高僧答」欄目做客法師——龍泉寺賢滿法師,看他如何機智幽默答疑燈粉提問
  • 怎樣消除淫慾--如本法師
    ,那麼觀世音菩薩不論遠近,即時能影現在眾生心目中,而能得到感應救度。這就是表現出菩薩深深的具有無量神通力,與無量慈悲心的見證。    諸位要明白,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從何而來呢?慈悲又含育有解脫的意思,慈悲是經過智慧淨化而來的,慈悲是無染汙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是真理的,慈悲是光明的,慈悲已不受輪迴的,慈悲是無自私的、慈悲是奉獻犧牲的,慈悲是永恆不變的,慈悲是快樂的,慈悲是清涼自在的,慈悲是無缺陷的,慈悲是柔和中道的,慈悲是智慧自然的流露,沒有裝作、表現自然的,能夠如此才能堪稱菩薩的大慈悲心。觀無量壽經云:「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也。」
  • 妙建法師濟南吉祥精舍開示(三)
    我們認為獲得諾貝爾獎是很了不起的,其實這些高僧大德、解脫成就的人,多少個諾貝爾獎都已經獲得了,但世間人並沒有給他們授這個位,卻仍然還在默默地做。我和很多科學家也講過,如果我們合作,我能讓你搞很多科學發明,甚至讓你獲得諾貝爾獎,包括發財的法,我這都有,但我不會傳給你們,因為現代眾生本來就夠貪婪的了,這樣會造成很多人的貪心。」
  • 祈竹仁波切:佛教利益父母的孝道及三十五佛懺悔文開示
    佛法與孝道那今晚並不準備講述甚麼密法法門,而想略談孝順父母的各方面。世界上有許多不同宗教信仰。有些人自稱不信神明、不信輪迴及不信因果,並自以為並無宗教信仰,但其實這也正是世上的其中一種信仰。
  • 孝道故事~孝行得善報的幾則故事
    因此,孝道思想貫穿了佛法的全部。如何行持孝道?《大集經》上說:「世若無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因此,要從侍奉父母做起,進而才能漸修度化一切眾生如事如來。    本文選材於唐湘清居士撰《因果報應錄》的幾則佛門中出家人以及居士行持孝順之道得善報的故事,進行適當改寫潤飾,以便學人對佛門孝道有個具體而形象的了解,並希望學者各各精進行持,回嚮往生阿彌陀佛國。
  • 電影《墨跡》殺青 追尋傳奇高僧弘一法師
    網易娛樂4月24日報導 第一部現代題材關於追尋「弘一法師」足跡的微電影《墨跡》在天津拍攝完成,該片由北京瀞華文化藝術傳播中心出品,講述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因為邂逅一位敬仰弘一法師的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的校花,因受其影響而逐漸了解並最終崇仰「弘一法師」,決定自己籌錢完成弘一法師心路歷程的電影《君子之交》的故事。
  • 淨如法師:成由勤儉 破由奢
    法師,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感受如何?法師: 所言極是,唐代詩人李商隱以其深邃的思想在《詠史》詩中精闢地道出了中華民族千年發展史所昭示後世的一個亙古不變的規律——勤儉興邦,奢靡亡國。而佛教中的勤儉節約傳統由來已久,只不過,佛家將「勤儉節約」一詞換成「惜福」一詞,瑪欣德尊者在《如是我思》中就曾告誡人們說:「金錢財物是一種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