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在灣仔碼頭賣水餃的女人走了 | 小巴看一周

2021-02-08 吳曉波頻道

成為會員 ▲ 收聽音頻

到公眾號回復「早茶」,領取每天精神食糧

兩天前,有消息傳出,那個被冠以水餃皇后的「姑娘」——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離開了我們。生前,她一直有個習慣:無論到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要去看看當地的墓地。她說,如果讓她給自己寫墓志銘的話,會是「這裡躺著臧健和,忠厚上進是她一生要做的事」。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1978年的香港尚未開通地鐵,來往港九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輪渡,從九龍渡海到港島,在灣仔碼頭上岸。


每天經過灣仔碼頭的人絡繹不絕,碼頭上的雜賣區也自然成了底層人士,特別是小攤販謀生的舞臺。


33歲的臧健和利用從垃圾站撿來木板,自製了一輛木頭推車,帶著十歲的大女兒和四歲大的小女兒,成為了小攤販的一員,在灣仔碼頭賣起了東北水餃。


當時的香港市民吃慣了甜品,嘗到餃子時,不由感嘆:「哇,這個好好吃。」這是臧健和1977年來到香港後,聽過最好聽的廣東話。




那年深秋,被丈夫拋棄的臧健和流落到香港街頭,工作和家庭都化為烏有。面對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熙攘嘈雜的街道,她迷茫、無助,如遊魂般不知所措。


早上給糖尿病人打針,白天在酒樓裡洗碗,晚上11點去洗電車,即便三份工作輪番,也只能勉強維持4平米棺材房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很快給臧健和帶來了腰傷與糖尿病,但無法繼續找工作的她,出人意料地拒絕了社會福利部門的公援金,因為母親從小的教導: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


一個女人在困境中的態度和意志,影響著孩子一輩子。就像當香港記者來報導時,不僅讚揚了臧健和為香港口味熬三個通宵改良的餃子,還感嘆兩個孩子的足夠懂事:


大女兒和面,小女兒洗碗。小女兒還沒有洗碗的木桶高,洗碗時整個身子都快要探進桶裡了,冬天海風一吹,兩隻小胳膊凍得通紅甚至裂著口,也沒有半句怨言。




後來,餃子生意越做越大,臧健和也從街頭小販變身成了餃子皇后。回憶起最初那段在香港賣餃子的經歷,燙著一絲不苟的短捲髮、描繪著精緻的嘴唇和眼線的她總會總結說:


「一個年輕的女人帶著一雙女兒,忙忙碌碌地賣餃子,給灣仔碼頭添了一道悽涼的風景線。」


這一道悽涼的風景線,讓千千萬萬的漂泊者,品嘗到了中國家味道。


與之同樣被稱為中國家味道的,還有老乾媽。


出生於貴州遵義一個偏僻山村的老乾媽創始人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嫁人後沒幾年丈夫去世,扔下她和兩個孩子。


為了維持生計,她拉過黃包車,做過苦力工,擺過地攤,後來開始賣米豆腐:每天都要步行去買材料,用僅僅90斤的身體背回近100斤重的材料,再磨到凌晨一兩點,趕早市去擺攤。


雖然因此落下一身病,42歲的她還是靠著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一點錢,開了一家用撿來的半截磚和石棉瓦搭起的、僅能擺下兩張小桌的「簡陋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




當時的她想不到,靠著自己製作的佐料辣醬,如今能打造近千億市值的商業帝國,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就像1975年,當杭州市筧橋鎮的領導讓沈愛琴去創辦綢廠時,她不曾想過那個只有幾間破屋的杭州筧橋綢廠後來能發展成為萬事利,並帶著中國絲綢走向世界;


1985年,張茵隻身來到香港,開始涉足環保造紙時,她不曾想過日後的玖龍紙業能讓她成為女首富……


女作家蕭紅說:女人的天空是低矮的,而羽翼又是稀薄的,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而且多麼討厭呵,女性有著過多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那個年代,被女人看作人生依託的似乎只有婚姻。但女性不是天生柔弱,當生活的重軛深深勒進血肉,第一代女企業家們還是爆發出了足夠驚人的力量。


活著很難,但誰不是在努力呢?




① 滴滴2018年持續巨額虧損,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昨日,在滴滴月度全員會上,程維宣布公司將裁員15%,涉及2000人左右。


② 為呼籲環保,東京奧組委2017年4月起,展開回收廢舊手機和家電來製作奧運會和帕運會獎牌。目前,日本百姓已捐出了500多萬部舊手機和近4.8噸其他電子設備,已收集到了所需銅數量的100%、銀數量的85.4%和金數量的93.7%


③橫店影視基地公布了2018年企業納稅榜和納稅百強企業,張藝興的工作室進入百強,納稅1913萬元,楊冪以1553萬元位列明星法人代表工作室第二。除此之外,榜單中還有景甜的1043萬元、華晨宇的792萬元、迪麗熱巴的666萬元、鹿晗的634萬元


嫦娥四號著陸點周圍三個環形坑被命名,其中有一個叫「天津」哦~

是不是神乎的謠言,就看今年了~


不知道,老實人劉電工說這話時,有沒有料到今天。


百度元宵節還要發紅包,這回可要記得取啊~





30年後可能吃不到巧克力了,巧克力控評論區打卡!




本篇作者 | 詩琦 | 當值編輯 | 鄭媛眉

責編 | 鄭媛眉 | 主編 | 魏丹荑 | 圖片 | 視覺中國


從個人的財務規劃,到保險基金,再到股票房產;從市場的趨勢,到金融原理,再到投資實操。16位老師,5門原理課,12門實操課,15本圖書解讀,全方位構建理財投資體系。《我的財富計劃》是你財富路上不斷更新的大學。

點擊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焦點

  • 那個在灣仔碼頭賣水餃的女人走了
    兩天前,有消息傳出,那個被冠以水餃皇后的「姑娘
  • 被丈夫拋棄,為了女兒賣水餃 | 「灣仔碼頭」創始人去世
    困頓之中,因朋友誇她的水餃味道好,她就花了500元,自製了一輛木頭推車,在灣仔碼頭擺攤賣起水餃。「女兒肚餓要開飯,惟有架起木頭車,到灣仔碼頭賣水餃,當時怕得要死。」她後來說。女兒們放了學也過來幫忙:大女兒打下手,小女兒幫她們望風。——當時香港也整治無證經營的攤販。
  • 創辦「灣仔碼頭」的臧健和去世了,她把水餃從小攤賣到全球
    臧健和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水餃皇后」或者「臧姑娘」,這兩個名字大體上可以概括其一生。「灣仔碼頭」是中國地域食品與現代工業化融合的代表之一。在某種程度上,「灣仔碼頭」通過產品改良和冷鏈加工的方式,把水餃這種帶有中國北方地域性的食物帶到香港,隨後推向更多市場,與現代食品工業化結合。
  • 灣仔碼頭創始人去世!曾被丈夫拋棄,一個水餃年賣60億,比老乾媽還傳奇
    ——臧健和 春節後的第二天,這條令人感到惋惜的消息才傳出來,比肩老乾媽陶華碧的灣仔碼頭創始人「水餃皇后」臧健和於2月8日逝世,終年73歲,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可以說,臧健和創建的灣仔碼頭,不僅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水餃時代」,她還把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做到外國人都刮目相看。
  • 石龍人愛吃的「灣仔碼頭」水餃!創始人逝世...
    香港媒體從臧健和的親近友人證實消息,而灣仔碼頭公司則回應稱「很難過地確認臧健和女士逝世的消息,一切有關臧的消息過幾日公布。」臧健和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
  • 灣仔碼頭的「水餃皇后」走了!曾流落香港的青島姑娘,將水餃帶向世界
    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1977年,當年32歲的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由內地前往泰國尋親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 「灣仔碼頭」創辦人去世:感謝,你的水餃好吃,你的故事動人
    今日之傳奇,由昨日之苦難中走來。臧健和便是在人生最灰暗的時刻,創辦的灣仔碼頭。實在沒有去路,在對她做菜手藝讚賞有加的友人之鼓勵下,她推著小車賣起了水餃,而她賣水餃的地方,就是彼時香港客流量極大的灣仔碼頭。這實在是一個「大膽」的舉動,臧健和自己是山東人,家鄉有吃餃子的習慣,可是在南國之南的香港,要想讓自己的水餃被人接受,就必須要下點功夫了。她著名的生意三原則:「高品質,講衛生,聽意見」,至今仍是餐飲界的不二法寶。
  • 「灣仔碼頭」創始人辭世,這位「水餃皇后」的一生是個傳奇……
    不說你們可能還不知道,這位人稱「水餃皇后」的「臧姑娘」的一生也是個傳奇。她靠著一輛木頭車小攤在灣仔碼頭賣水餃打響名堂,獲美國公司垂青,合資攻進內地市場,盡顯獅子山精神,白手興家的故事還被改編成電視劇了。
  • 從灣仔碼頭到全世界:她是如何把水餃做到第一的?
    她70年代攜女赴港謀生,從在碼頭擺攤的小商販,到身價50億的「世界傑出女企業家」,這位在香港被稱為「水餃皇后」的青島女人,是如何把一碗水餃賣到全世界的?臧健和站在灣仔碼頭,這裡人群依舊川流不息,渡輪依舊來往繁忙。40年前她灑下汗水和淚水的那片雜賣區已不復存在,和她一樣艱難度日、相互照拂的各類攤主們不知去向,只有她,在不遠處的商業區擁有了自己的專賣店。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一顆水餃年賣 60 億,她比老乾媽還傳奇
    為了生存,在朋友的提議下,她自製了一輛小木車,開始在繁華的灣仔碼頭賣起了家傳的北方水餃,從沒做過生意的臧健和成了一名小販。 開始的日子留下的記憶大都和苦難有關,但同時也開啟了她的傳奇故事。 本就是山東人的臧健和,做起餃子得心應手,很快就吸引了眾多在碼頭上工作的北方人。
  • 「灣仔碼頭」創始人、香港「水餃皇后」臧健和去世
    灣仔碼頭水餃的故事,見證了香港一代創業傳奇。據港媒報導,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山東,22歲時嫁給了泰國華僑,並生了兩個女兒,丈夫後來回國;之後她帶著女兒到泰國找到丈夫,發現對方居然另有老婆孩子。1977年,當時32歲的臧健和輾轉停留在香港,因不熟悉廣東話,曾為生活所迫跑去當酒樓洗碗工和電車清潔員,甚至一天工作20小時,之後因受傷丟了飯碗。
  • 生不出兒子被拋棄,她帶著女兒街邊賣水餃,將「灣仔碼頭」推向世界
    而"灣仔碼頭"這個響噹噹的品牌,它的起點是香港灣仔碼頭的一個自製拖車上的水餃攤。被丈夫拋棄,蝸居香港臧健和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她年僅十四歲的時候就輟學到醫院當護工掙錢補貼家用。此時,涉世未深的臧健和在醫院遇到了一個年輕的泰國華僑。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水餃皇后」臧健和的人生傳奇
    要強的臧健和,只想做其中最忙碌的那個。她相信,包餃子,不是高科技,只要功夫到了,抓住更多人的胃不是難事。對於賣餃子,她給自己定下三個原則:高品質,講衛生,聽意見。她創下了灣仔碼頭攤販中6小時賣1000份的最高紀錄。對於事業剛起步的臧健和來說,這已相當難得。沒想到,隨後更大的驚喜從天而降——日本大丸百貨公司老闆要跟她談合作。當時,這位老闆12歲的女兒重度挑食,唯獨對灣仔碼頭水餃情有獨鍾,一口氣吃了20多個。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流落香港擺攤起家,締造」水餃皇后「傳奇
    一天,朋友去她家中吃飯,臧健和做了一頓餃子,朋友打趣說,你的水餃味道那麼好,不如去賣餃子吧。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臧健和真的帶著兩個女兒開始上街做小販,在香港的灣仔碼頭擺攤賣起了水餃。本來就是山東人的她,做起餃子自然是得心應手。很快就有許多在碼頭上工作的北方人來捧場。她的水餃成為了灣仔碼頭上的熱門美食。
  • 灣仔碼頭失去創始人
    女兒的一番話讓臧健和心裡一動,「為何不在香港賣水餃?也許能夠養活自己。」賣餃子的地點選在灣仔的碼頭。當時的香港沒有地鐵,維港上的船運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人流聚集。普遍的說法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錢開鋪位,臧健和拿著500塊港幣,自製一輛木頭推車,在推車上的賣起了水餃。一開始生意很不錯。三個月以後,臧健和每天能賺到500多港幣。
  • 灣仔碼頭「水餃皇后」去世,她的傳奇經歷打動過無數人
    通用磨坊灣仔碼頭已向媒體確認了臧健和去世的消息,並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內公布一切相關信息。1977年,當年32歲的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由內地前往泰國尋親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自小愛吃水餃的臧健和其後自製一輛木頭推車,在灣仔碼頭做小販擺賣水餃,以維持生計。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 灣仔碼頭創辦人、「水餃皇后」臧健和逝世……
    根據香港當地媒體報導,香港知名水餃品牌灣仔碼頭品牌創辦人、「水餃皇后」臧健和逝世,享年73歲。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她是香港的「水餃皇后」!傳奇一生獲盛讚
    於是,「打從娘胎裡就喜歡吃餃子」的臧健和,自製了一輛木頭推車,忐忑地在灣仔碼頭擺起了水餃攤。臧健和2014年接受香港經濟日報時曾說:「女兒餓肚要開飯,惟有架起木頭車到灣仔碼頭賣水餃,當時怕得要死。」2014年,灣仔碼頭拆卸重置前,臧健和每隔數月到灣仔碼頭走一趟,緬懷昔日歲月。她接受採訪時說,「不是不舍這個地方,是永不能忘」。賣身美國食品公司,進軍內地設廠1983年,臧健和開始進入水餃批發生意,並與百貨公司合作,將灣仔碼頭水餃在包貨超市裡進行上架出售。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水餃皇后香港傳奇,年入數十億比肩「老乾媽」
    一開始的她並沒有賣水餃,而是同打三份工,還由於工作中摔到腰骨裂傷一度失去工作。直到朋友對其製作餃子的一次誇讚,點醒了臧健和——可以賣北方人最擅長的餃子呀。 一碗水餃,20年的溫度 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
  •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逝世,這位「水餃皇后」用不折不撓寫就傳奇一生!
    看完如果有收穫,可關注本號,設為星標☆今日,香港多家媒體消息,著名品牌灣仔碼頭水餃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