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從左眼皮打進去,從後頸穿過,徐海東依然率領25軍完成長徵

2020-12-22 洞鑑五千年歷史

01 被迫轉移

徐海東是我軍的一員虎將,我國優秀的軍事家和革命家,功勳卓著。因為自己身體原因,後期在很長時間內都在養病。即便如此,徐海東仍然被評為大將。他曾率領25軍的三千名童子軍進行長徵並且抵達陝北,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紅25軍的前身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四軍,1932年老蔣對蘇區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圍剿,在各方面的壓力之下只能是進行戰略轉移。紅四軍中的25師、27這幾支軍隊在轉移的時候統編為25軍。

1933年4月,25軍成立後,吳煥先擔任軍長,戴季英擔任政委,一共有1.2萬的兵力。在後來的幾次戰鬥中,部隊傷亡慘重,只剩下了三千多人。

1934年4月,傷亡慘重的25軍來到河南商城,重新進行了整編。軍長改為徐海東、吳煥先為政委。11月,鄂豫皖省委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上傳達了《致鄂豫皖省委訓令》《關於組織抗日先遣隊》的報告。徐海東所在的25軍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並進行軍事轉移。

在轉移過程中,河南軍閥劉鎮華派出了兩個師對我軍進行打擊,徐海東所在的25軍對其進行了反擊,繳獲了大量的裝備,敵軍只能撤退。出發之前,徐海東聽聞程子華擔任過師長,便提議讓他擔任軍長,自己為副軍長,並且得到了組織上的許可。當然,程子華也知道徐海東的能力強,指揮權交給了徐海東。

11月16日,徐海東帶領紅25軍河南省羅山縣開始轉移,路過黃石橋等地,11月17日便來到了桐柏山區。徐海東率領手槍團走在前方,以便處理各種突發情況。蔣介石馬上率領40多個團追擊,危急關頭,徐海東建議向陝南、伏牛山等地前進。

02前進的阻力

在行進的過程中,為了抵擋敵軍的追擊,徐海東派遣了一些人來到棗陽迷惑敵軍,又先後幾次擋住了敵軍的進攻。部隊來到劉莊鋪等地後,沿途上有很多的圍寨。徐海東命令全軍的將士們不得打擊土豪等建議,全軍的將士們得以通過。

當時的軍中的情況相當嚴峻,為了保證完成任務,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徐海東都不睡覺,眼睛都熬紅了。即便是這樣,他都帶領軍隊奮勇前進,在危急的情況下,一路奮勇前進。

就在25軍前進的路上,敵軍早已經埋伏在七裡崗等地,就在25軍來到此處便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吳煥先率領將士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徐海東也趕緊帶著23團。為了殺出一條血路,先後進行了三次衝鋒都沒有成功,只能是伺機行動。

軍隊撤退到楊樓,徐海東在分析了敵軍的形勢之後,認為不能直接對戰,而是要繞道前行,躲避鋒芒。趁著夜色,徐海東帶領軍隊出發。在前進的過程中,徐海東發現一名受傷的戰士,親自抬著這名傷員走了幾公裡的路。

部隊來到欒川之後,敵軍再次圍攻。聰明的徐海東在找到當地一名熟悉環境的商人,才趁機衝出包圍,來到陝南一帶。12月9日,軍隊來到庾家河一帶,並在這裡召開會議。會議剛剛進行不久,敵軍派遣60師前來,對我軍進行了激烈的猛攻,會議被迫中止。

親身經歷這場戰鬥的士兵回憶:「當天上午10多,領導們正在開會,七裡蔭方向處傳來了槍聲,程子華等人聽聞便拿起槍 帶領將士們衝到了山上。」

03勝利會師

60師的師長陳佩是老蔣的嫡系部隊,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實力不可小覷。先前失利之後,在進行一番分析後認定我軍會從桃核坪、庾家河等地經過,便在此等候,伺機進行伏擊

沒想到我軍很快便反應過來,徐海東等人率軍衝到了最前線,並率領23團搶回了陣地。敵軍又派出了兩個團猛攻,經過了20多次的鏖戰,才終於打退了敵軍。在我軍損失一百多人的情況下,殲滅了三百多名的敵軍。

儘管擊退了敵軍,但我方的傷亡也是慘重的。程子華受了重傷,子彈從徐海東的左眼皮打進去,又從後頸穿過,連續昏迷四天醒來,並結識了護士周冬屏,也就是他後來的妻子。

25軍進入陝南之後,為了擊退敵人的進攻,聯合群眾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25軍帶領將士們在根據地展開了遊擊戰,還粉碎了敵軍的多次圍剿。1935年1月,陝軍先後對我軍發起了猛攻,在徐海東等人的率領下反擊,贏得了勝利。

6月份,徐海東決定消滅敵軍的包圍,將士們假冒44師衝破了敵軍的封鎖,並拿下了敵軍的一個營,殲敵兩百多人。不久,楊虎城的警備旅前來,25軍早已經埋伏在袁家溝口,粉碎了敵軍的圍剿。

8月,25軍來到了興隆鎮。興隆鎮是回民聚居的地方,來到此地後,他對將士們提出了幾項要求:不得在當地吃豬肉,不得撕毀《古蘭經》,不得居住清真寺。當地的回民熱情地歡迎了他們的到來,團結了當地的群眾。

8月份,我軍與國民黨的208團進行了四坡村戰鬥,徐海東帶領兩個營衝上前,吳煥先在戰鬥中不幸犧牲了。而後率軍到陝北豹子川,部隊將他升為軍長。在他的率領下紅25軍終於和陝北紅軍會師,完成了長徵的艱巨任務。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紅25軍長徵:擊敗敵人30個團,結束長徵時卻多了500人
    留在鄂豫皖蘇區的紅四方面軍餘部即組建為紅25軍,由吳煥先、徐海東、高敬亭、程子華、戴季英等人指揮,在鄂豫皖蘇區堅持鬥爭。 1934年11月,在中央的指示下,紅25軍主力在徐海東、吳煥先等人率領下,離開鄂豫皖蘇區,開始戰略轉移,而由高敬亭率領餘部改編為紅28軍,留在鄂豫皖蘇區繼續鬥爭。
  • 紅25軍的長徵:最早到達陝北,兵力從不到三千,增至四千多
    而且最為神奇的是,這支一直在孤軍奮戰的紅軍隊伍,不但沒有像其他三大方面軍主力一樣在國民黨的重兵圍剿之下損失慘重,反而在艱苦卓絕的長徵途中越戰越強。  他們出發時只有不到3000人的兵力,而到達陝北之後,兵力居然已經還有了增長達到4000,創造了紅軍長徵史上的奇蹟。  這支紅軍隊伍就是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
  • 1935年,我黨張漢民以及全旅官兵被徐海東紅25軍錯殺
    1935年初,徐海東率領著紅25軍率先完成了長徵抵達陝南,蔣介石十分恐慌,命令部隊圍追堵截,徐海東不斷取勝,紅25軍越戰越強,並在在陝西九間房殲滅了楊虎城的警備三旅,將其旅長抓捕之後槍斃。但十年後才知道,楊虎城的警備三旅基本上都是自己人,很多骨幹成員都是我黨黨員,其旅長更是我黨苦心栽培的忠誠戰士和優秀將領。
  • 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的長徵部隊
    ,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創建陝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在長徵到達陝北後,稱紅25軍「為革命立了大功」。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集結出發西進,這是繼10月份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又一支長徵部隊。
  • 他是紅25軍靈魂人物,培養出97位開國將軍,活到建國至少大將
    他是紅25軍靈魂人物,培養出97位開國將軍,活到建國至少大將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徵,第一個完成長徵抵達陝北的部隊是紅25軍,因為這支部隊長徵的路線和大部隊不一樣,相對輕鬆一些。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史中,除了三大主力外,其實還有一支部隊是單獨進行長徵的,可以稱得上當時紅軍的第四主力了,那就是紅25軍。紅25軍的長徵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讚歌,他們轉戰近萬裡,抗擊了國軍30多個團的兵力,途中還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最終成為長徵中第一支抵達陝北的隊伍。
  • 四支長徵隊伍兵力最少一支,紅25軍書寫了五大傳奇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開始了長達10個月、行程近5000公裡長徵。這支兵力最少的紅軍,卻書寫了五大傳奇。長徵伊始,副軍長徐海東34歲,軍長程子華29歲,軍政委吳煥先27歲;團營幹部,多是20歲出頭;大批連排幹部,不到20歲;軍部機關的工作人員和警衛人員,大多十七八歲;戰士的年齡多在13歲至18歲之間,十二三歲的娃娃兵有數百人之多,最小的娃娃兵只有8歲,全軍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五六歲。這支娃娃兵部隊,作戰非常勇猛。東北軍67軍117、120、129師9個團在圍堵紅25軍中屢次被痛擊。
  •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全書目錄)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在中央紅軍長徵之後,位於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也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指示,於1934年11月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徵程。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 紅25軍部分人員合影(前排左起:吳煥先、郭述申、徐海東) 紅25軍重新組建,大別山中再次飄揚起革命的紅旗,蔣介石暴跳如雷。
  • 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25軍軍魂:吳煥先的故事
    不久,省委召開擴大會議,會上確定:吳煥先改任政治委員,徐海東同志改任軍長。吳煥先和徐海東在會上提出:今後紅軍和遊擊隊的行動要「靈活,慎重,不要機械」;作戰方針要從實際出發,「打不了不打,打不勝不打,要打就打殲滅戰!」  蔣介石第五次「圍剿」中,又把東北軍從華北調到鄂豫皖地區,敵人總兵力共八十多個團。
  • 紅色商城——紅25軍的成立及走出商城的長徵
    1935年9月16日,紅25軍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同陝甘紅軍會師。 在紅25軍長徵勝利85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憶85年前的偉大長徵,深情緬懷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別山英雄兒女。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紅二十五軍將士   資料圖片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傳奇的紅軍隊伍:他們是五支長徵紅軍中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建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人數不減反增的紅軍隊伍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的歷史淵源
    紅軍時期除了紅軍三大主力之外,還單獨有一支部隊那就是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其實有人說紅25隸屬紅四方面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紅25軍最早創立是1931年10月安徽金寨,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當時只轄一個師73師,師長:劉英、政委:吳煥先;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裡坪,紅4軍與紅25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隨後紅25軍先後組建了75師與74師1932年11月,紅25軍73.74師隨紅四方面軍向川陝轉移。留下的75師和皖西部分紅軍為基礎,重建了紅25軍。
  • 紅二十五軍:長徵路上寫傳奇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娟娟/攝 如果說紅軍創造了長徵的奇蹟,那麼紅二十五軍就是這段奇蹟中耀眼的一顆星。 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 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介紹,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便在此重組。
  • 紅25軍在長徵開始前夕,三位負責人分別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我們知道紅25軍在到達陝北後與當時的陝北紅軍合併改編為紅15軍團,隸屬於紅一方面軍,但是殊不知紅25軍最早成立於1931年,當時屬於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為何一個軍隸屬於兩支不同的方面軍呢?因為紅25軍在成立不久後就分成了兩部分。
  • 大將徐海東:革命時他的人頭和毛主席一樣貴,建國後女兒仍是農民
    徐海東據理力爭,他敏銳的指出七裡坪首先地勢險要,其次部隊精良、援兵充足,且我軍缺彈少糧不適合打攻堅戰。省委否決了徐海東的意見。而後圍攻七裡坪五十多天的時間裡,紅25軍傷亡5000餘人並以戰鬥失敗告終。過半的傷亡,讓徐海東心裡十分難受。但徐海東並沒有因此而埋怨省委,在會議後不久,國民黨部隊就集結大軍向省委機關駐地猛撲。
  • 丁少卿:紅25軍第75師師長,因何走上不歸路?
    紅25軍是一支英雄部隊,它在1931年10月成立於現在的安徽金寨,隸屬於大名鼎鼎的紅四方面軍。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吳煥先和徐海東等人奉命重建紅25軍,並留守大別山。初期,這個軍約有7000人。後來,由於敵軍的重兵圍剿,紅25軍被迫一分為二。吳煥先率部轉戰鄂東,徐海東率部轉戰皖西。
  • 紅25軍的女戰士,嫁給開國大將,含辛茹苦照顧臥床的丈夫30年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因為博古與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以失敗告終,紅軍被迫開始長徵。客觀來說,長徵是一次艱難的戰略轉移,不過好在英勇的紅軍最終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在陝北勝利會師。
  • 長徵中的精銳之師:紅二十五軍的發展歷史及主要將領
    然後韓先楚連連表示:「我說師長,你可不能再打我機槍的主意啊(韓先楚曾送給賀晉年四門迫擊炮換一個俘虜),我那些家底是同志們拿命換來的啊。」從對話可以看出韓先楚的232團裝備精良,如果按照一個連3排制,一個排3班制,那就是說一個連就裝備了9挺輕機槍,這種火力密度完全可以媲美國民黨中央軍。
  • 紅二十五軍走出的娘子軍
    1932年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紅25軍一部編成新的紅25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第74師:師長徐海東、政治委員戴季英;第75師:師長周希遠、政治委員高敬亭。1933年9月間,紅25軍在演麻公路遭敵包圍,25軍被分割。75師由吳煥先、戴季英率領突圍會鄂東仍保留25軍番號;74師由徐海東率領,退回皖西重新組建紅28軍。1933年1月,紅28軍併入到紅25軍。
  • 紅25軍到陝南,幾乎所有人主張入川,吳煥先力排眾議,挽救了軍隊
    吳煥先任紅25軍軍長時,徐海東為所屬74師師長。徐海東抗戰初期即患病,後來抗戰及整個解放戰爭均未能參戰,1955年授大將軍銜。 在重建25軍和領導紅25軍堅持鄂豫皖根據地,長徵入陝,他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特別是長徵到達陝南後,在與黨中央已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聽說紅4方面軍到了川西,幾乎所有的人都主張入川。果真如此,不但不符合黨中央的戰略意圖,對中國紅軍的前途大為不利,而且紅25軍也就變成"張國蠢的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