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商城——紅25軍的成立及走出商城的長徵

2020-12-22 騰訊網

1935年9月16日,紅25軍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同陝甘紅軍會師。

在紅25軍長徵勝利85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憶85年前的偉大長徵,深情緬懷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別山英雄兒女。

在商城縣豹子巖成立的紅25軍,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她是中國革命史上最早進行長徵的紅軍隊伍,引吸了強大的國民黨軍隊,為中央紅軍減輕了壓力;最早到達陝北與劉志丹會合,開闢了陝北革命根據地;陝北會師後,給予中央紅軍極大的支持,使中央紅軍在陝北立足;紅25軍在大別山和長徵途中,屢屢打敗張學良的東北軍,使張學良對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為以後的「九.二密談」,促成「西安事變」奠定了良好基礎。

黨和人民並沒有忘記這支從大別山走出的紅軍隊伍。可現在人們把目光只集中在紅25軍長徵第二次出發地一一羅山何家衝,對她以前的成立地和出發地很少提及,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不尊重歷史的。

當前,安微的金寨縣,湖北的紅安縣,河南的商城縣都在爭紅25軍的成立地。

紅25軍究竟在哪個縣成立的,翻開大別山革命鬥爭史,紅25軍在大別山有三次組建的歷史,這充分說明英雄的大別山人民英勇鬥爭,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血戰到底的精神。根據《大別山烽火(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一書,徐海東和餘正旺的回憶以及搜集的有關史料,整理如下:

1931年1月,黨領導的商城、黃麻起義隊伍所在的紅11軍,與活動在鄂東南的紅15軍,在商城縣長竹園街頭的大河灣匯合,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1年10月,鄂豫皖省委根據鬥爭的需要,決定將紅四軍第12師擴編為軍的建制,在安微省金寨縣的麻埠,成立了紅25軍(第一次組建),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下轄73、74、75師;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退出大別山向西轉移,紅25軍留下第75師堅持大別山武裝鬥爭,仍保留25軍番號,軍長吳煥先,政委戴季英,下轄223團、224團、軍特務營、紅27師(一度改為27軍)、79團、80團、81團,約5000餘人。11月3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吸收各縣獨立團精幹,在湖北省的紅安縣檀樹崗再次組建紅25軍(第二次組建),約7000人,軍長吳煥先,政委王平章。下轄74師、75師,74師師長徐海東,政委戴季英;75師師長姚家芳,政委高敬亭。

1933年10月,紅25軍在麻潢公路遭敵包圍分割,吳煥先率75師突圍至鄂東,仍保留紅25軍番號;徐海東率74師退回商城東南金剛臺地區,組建了紅28軍,軍長徐海東。

1934年4月16日,轉戰在大別山的徐海東紅28軍和吳煥先紅25軍,在商城縣東南金剛臺的豹子巖(商城縣境內)相遇,決定重新組建紅25軍(第三次組建),軍長徐海東,政委吳煥先,約3000人。商城縣有1000餘青年參加紅25軍,金剛臺下的裡羅城、朱裴店、胡太集等有700多青年參軍,成為主力。

1934年11月6日,紅25軍根據程子華帶來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指示,作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在商城縣東南金剛臺下的大河灣宣誓長徵。紅25軍為聯絡高敬亭,繞道葛藤山西行,6日夜行軍至湯泉池,紅25軍採取急襲方式強攻雷山,將據守湯泉池的敵109師工兵營4個連全殲,衝破了敵人第一道封鎖線;

在高畈、螺絲畈安排好重傷員後,紅25軍繼續西行,7日下午,行至大柳樹(商城西部重鎮,如今已被鯰魚山水庫淹沒),在當地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擊潰敵107師2個團,(衝破了第二道封鎖線)。出現了人民群眾為紅軍送水送飯、捐衣捐鞋的壯觀場面。突破了敵人第二道封鎖線後,紅25軍在鯰魚山東一南的山上作簡短的休息。

7日晚,為了分散敵人,紅25軍決定兵分三路西進:南路從鍾鋪、餘集、楊棚、毛爺山、姜家寨至白雀園;中路從汪橋鎮的鐘鋪、墩塘,至觀廟鎮的大廟、趙壪、油坊、姜家寨到白雀園;北路從鍾鋪、銅山、到雙柳,沿316線到白雀園。(因為白雀園當年是第四方面軍軍部,群眾基礎好)。此時敵人在潢川的雙柳鎮設下第三道封鎖線,在白雀園東的姜家寨設下第4道封鎖線阻擋。

在雙柳鎮,紅25軍北路軍不與擁有重武器的敵人硬拼,行至汪橋鎮西的銅山街時,繞過第3道封鎖線,沿萬象河岸南進至觀廟、趙壪,到姜家寨,此時敵機械化部隊115師在姜家寨設重兵攔截。

姜家寨是觀廟鎮西部的一座山,西抵白鷺河,與白雀園一河之隔,南鄰魏大山,北鄰楊大山,姜家寨龍頭山綿延10多裡,從餘集鎮的楊棚村一直延伸至觀廟鎮姜寨村的白鷺河畔,是商城西部過白鷺河到白雀園到武漢的必經之路,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明代姜八鬥(人名)在此佔山結寨,殺富濟貧,威震商光兩縣,明末張獻忠部從白雀園東進商城,必經姜家寨。

7日夜,紅25軍與敵在姜家寨展開激戰,姜家寨一戰是慘烈的,年輕的「豹子軍」英勇拼殺,(因在豹子巖成立的,戰士們說,你是」東北虎」,我們是「金剛豹」,獵豹不怕虎)。

這些年輕紅軍戰士是1929年商城起義,開展武裝鬥爭,開闢大別山根據地鬥爭時的兒童團員,由十左右歲長到十四至十七歲,年輕氣盛又有鬥爭經驗。激戰半夜,硬是撕開一道口子,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

而今,姜家寨龍頭山的戰壕,從土裡挖出的機槍,敘說著80多年前的血戰。

1934年11月8日拂曉,紅25軍趕到了光山縣的斛山寨,在斛山寨又是一場惡戰,打垮敵軍5個師,殲敵4000多人,獲大勝。根據中央指示,紅25軍轉移到羅山的殷家壪、何家衝整編、補充後,於11月16日發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出發宣言》,告別家鄉,走上北上抗日的長徵。

紅25軍,這支從商城走出的英雄隊伍,從大別山到伏牛山到寶塔山,一路西殺,英勇奮戰,於1935年9月16日到達陝北,於劉志丹領導的陝北紅軍會師,開創了豫陝革命根據地,迎接主力紅軍北上。

來源:孫志祥

在看的老鄉順手

幫小編點個「在看」

給小編的泡麵加個蛋!

相關焦點

  • 長徵「落腳點」的「紅色記憶」——紅26軍將領劉景範之女劉米拉...
    三軍會師照片    新華社瀋陽10月3日電題:長徵「落腳點」的「紅色記憶」——紅26軍將領劉景範之女劉米拉講述父輩的長徵    1978年的那個晚上,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副部長任命的劉景範,又一次回想起了迎接長徵第一支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長徵紅軍——紅25軍的場景。    那是一次讓他激蕩終生的相迎,也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出苦難、走向輝煌的一個歷史起點。
  • 紅4軍副軍長劉世模,在長徵之後離開了部隊,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在紅軍長徵時期,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之下有一個紅4軍,曾經由三位優秀的軍事將領擔任過紅4軍的軍長,他們分別是王宏坤、許世友和陳再道,他們後來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 探訪安徽紅色熱土嶽西縣 問紅二十八軍為何沒走上長徵之路
    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聶家老屋說到安徽的長徵,有個地方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同樣是一片紅色熱土的嶽西縣。這裡不僅曾經活動過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而且在這裡重建的紅二十八軍雖然最終沒有長徵,但其進行的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使得紅二十五軍的長徵和整體紅軍的戰略行動得到有力的配合,並培養了一支英勇善戰的紅軍隊伍,成為後來抗日的中堅力量。日前,「紅色安徽 長徵史詩」採訪組來到了這裡。
  • 紅25軍在長徵開始前夕,三位負責人分別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我們知道紅25軍在到達陝北後與當時的陝北紅軍合併改編為紅15軍團,隸屬於紅一方面軍,但是殊不知紅25軍最早成立於1931年,當時屬於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為何一個軍隸屬於兩支不同的方面軍呢?因為紅25軍在成立不久後就分成了兩部分。
  •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紅25軍
    「我們紅25軍是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為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創造了條件。」原紅25軍的老戰士、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同志生前回憶,紅25軍組建於1931年10月,隸屬紅四方面軍。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將紅75師和紅9軍27師合編,重新組建紅25軍,繼續堅持大別山區的革命鬥爭。重建後的紅25軍一度發展到12000餘人。但由於敵人的強大,加之省委領導「左傾」盲動錯誤的戰略指導和肅反,紅25軍自身損失很大,處境艱險。
  •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點擊閱讀人民網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專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聲明:本文(含圖片)節選自《長徵記》一書,系華夏出版社授權人民網發布。請勿轉載。(全書目錄)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在中央紅軍長徵之後,位於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也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指示,於1934年11月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徵程。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
  • 子彈從左眼皮打進去,從後頸穿過,徐海東依然率領25軍完成長徵
    他曾率領25軍的三千名童子軍進行長徵並且抵達陝北,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紅25軍的前身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四軍,1932年老蔣對蘇區進行了幾次大規模的圍剿,在各方面的壓力之下只能是進行戰略轉移。紅四軍中的25師、27這幾支軍隊在轉移的時候統編為25軍。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是何關係,為何紅25軍出了兩個開國大將?
    紅四方面軍是1931年11月在湖北黃安七裡坪組建而成,其主要部隊是鄂豫皖蘇區的武裝部隊。 紅四方面軍下轄2個軍(紅4軍,紅25軍)6個師(紅10師,紅11師,紅12師,紅73師,紅74師,紅75師)。 紅四方軍總指揮徐向前兼任紅4軍軍長,而紅25軍軍長由曠繼勳擔任。
  • 紅25軍的長徵:最早到達陝北,兵力從不到三千,增至四千多
    為何紅25軍這樣一支孤軍長徵的隊伍,不但沒有因為長徵的艱苦損失慘重,兵力還不降反增?他們是如何創造這樣的奇蹟的呢?  其次,它的行程也最短,和紅四方面軍差不多一樣,只走了1萬裡,最後,紅25軍也沒有紅四方面軍那樣的路線和人為因素,因此,紅25軍在長徵時期損失最少。  第二,紅25軍是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建立過的根據地的紅軍隊伍。紅25軍長徵之後,曾在長徵期間建立了紅軍唯一一塊根據地,這塊根據地就是位於陝西、河南和湖北交界之處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
  • 四支長徵隊伍兵力最少一支,紅25軍書寫了五大傳奇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開始了長達10個月、行程近5000公裡長徵。這支兵力最少的紅軍,卻書寫了五大傳奇。1935年1月起,經過蔡玉窯、文公嶺、九間房、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1935年7月16日,為策應中央紅軍,紅25軍進軍甘肅南部,攻佔兩當,威逼天水,攻佔秦安、隆德,翻越六盤山,沿西蘭公路東進,進逼平涼,激戰涇川縣四坡村,轉戰鎮原、慶陽、合水。9月15日,勝利結束長徵。
  • 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的長徵部隊
    ,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創建陝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在長徵到達陝北後,稱紅25軍「為革命立了大功」。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集結出發西進,這是繼10月份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又一支長徵部隊。
  • 紅25軍軍魂——吳煥先
    原標題:圖文:紅25軍軍魂——吳煥先 吳煥先,1907年生於黃安縣四角曹門村(今屬河南省新縣),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25軍。1934年11月,率紅25軍長徵,領導開闢鄂豫陝蘇區,先後任中共鄂豫陝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
  • 紅色影片《紅色的弗拉基米爾》在商城開拍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楊晶晶 通訊員 曹良剛  9月20日,天空雖下起了小雨,商城縣長竹園鄉張花店村何家衝古樸清雅的古村落裡,還是比平日熱鬧了許多,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紅色的弗拉基米爾》正在這裡拍攝。
  • 商城革命史簡介(解放戰爭時期)
    八月二十九日,二縱一部以摧枯拉朽之勢,首次解放商城縣城。成立了中共商城縣委員會和縣愛國民主政府,發布《告全縣人民書》。縣委書記耿萬青,付書記王鏡如,委員七人;縣長胡庭生。屬於鄂豫一分區(即一地委)領導。同時,商城、潢川、光山縣交界地區,成立了白雀園工作委員會(後改縣委),王黎之任工委書記,屬鄂豫二分區(即二地委)領導。
  • 紅二十五軍走出的娘子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最初隸屬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後改隸紅一方面軍紅15軍團。鄂豫皖蘇區紅25軍1931年10月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下轄第73、74、75師。1932年秋,紅25軍主力隨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
  • 丁少卿:紅25軍第75師師長,因何走上不歸路?
    紅25軍是一支英雄部隊,它在1931年10月成立於現在的安徽金寨,隸屬於大名鼎鼎的紅四方面軍。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被迫撤離鄂豫皖蘇區,吳煥先和徐海東等人奉命重建紅25軍,並留守大別山。初期,這個軍約有7000人。後來,由於敵軍的重兵圍剿,紅25軍被迫一分為二。吳煥先率部轉戰鄂東,徐海東率部轉戰皖西。
  • 商城人民醫院分院成立中國泌尿繫結石聯盟河南中心商城協作基地
    12月12日「中國泌尿繫結石聯盟河南中心商城協作基地授牌儀式暨前列腺癌PSA免費篩查義診活動」在信陽市商城縣人民醫院隆重舉行。中國泌尿繫結石聯盟河南中心商城協作基地設置於信陽市商城縣人民醫院,基地的成立將進一步提高商城地區的尿石症診治水平,普及新技術、新理念。
  • 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25軍軍魂:吳煥先的故事
    生於1907年7月31日,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領導黃(安)麻(城)起義,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創始人之一。歷任紅四軍十二師政治部主任,紅25軍73師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鄂東北遊擊總司令,紅二十五軍軍長、政治委員,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鄂豫陝省委副書記、代理書記等職。
  • 長徵紅軍中,除了三大主力和紅25軍走完全程,還有一支折返原地
    1934年,長徵開始。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進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眾所周知,紅軍長徵有四支隊伍。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也就是第一方面軍。第二支就是紅25軍,在1934年從河南出發,1935年到達陝西,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隊伍。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1935年開始長徵,1936年到達甘肅會寧。最後一支就是紅二反面軍,1935年從湖南出發,1936年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其實,在長徵的隊伍中,還有另一支隊伍,就是紅28軍。
  • 長徵中的紅二十五軍:幾乎沒有18歲以上戰士,走出了97位開國將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朱娟娟/攝如果說紅軍創造了長徵的奇蹟,那麼紅二十五軍就是這段奇蹟中耀眼的一顆星。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介紹,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便在此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