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紅25軍是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為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創造了條件。」參加83年前的偉大遠徵,是今年已102歲的開國少將詹大南最引以為豪的人生經歷之一。
原紅25軍的老戰士、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同志生前回憶,紅25軍組建於1931年10月,隸屬紅四方面軍。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將紅75師和紅9軍27師合編,重新組建紅25軍,繼續堅持大別山區的革命鬥爭。重建後的紅25軍一度發展到12000餘人。但由於敵人的強大,加之省委領導「左傾」盲動錯誤的戰略指導和肅反,紅25軍自身損失很大,處境艱險。
劉華清生前回憶,1934年8月,中革軍委派粵贛軍區紅22師師長程子華到鄂豫皖蘇區,傳達了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紅25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翟清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約3000名指戰員,打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了長徵,期間經歷了獨樹鎮戰鬥等一系列大仗惡仗。
翟清華介紹,在創建和鞏固鄂豫陝蘇區的過程中,紅25軍相繼取得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發動的兩次「圍剿」,部隊發展到4000餘人。
1935年9月15日,在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之後,紅25軍終於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結束長徵。
紅25軍孤軍北上的長徵歷史,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