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紅25軍

2021-0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紅25軍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梅世雄 張磊峰責任編輯:楊一楠2017-08-09 14:26

「我們紅25軍是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為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創造了條件。」參加83年前的偉大遠徵,是今年已102歲的開國少將詹大南最引以為豪的人生經歷之一。

原紅25軍的老戰士、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同志生前回憶,紅25軍組建於1931年10月,隸屬紅四方面軍。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將紅75師和紅9軍27師合編,重新組建紅25軍,繼續堅持大別山區的革命鬥爭。重建後的紅25軍一度發展到12000餘人。但由於敵人的強大,加之省委領導「左傾」盲動錯誤的戰略指導和肅反,紅25軍自身損失很大,處境艱險。

劉華清生前回憶,1934年8月,中革軍委派粵贛軍區紅22師師長程子華到鄂豫皖蘇區,傳達了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紅25軍主力要作戰略轉移,去建立新的根據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翟清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約3000名指戰員,打著「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從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了長徵,期間經歷了獨樹鎮戰鬥等一系列大仗惡仗。

翟清華介紹,在創建和鞏固鄂豫陝蘇區的過程中,紅25軍相繼取得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的勝利,粉碎了敵人發動的兩次「圍剿」,部隊發展到4000餘人。

1935年9月15日,在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之後,紅25軍終於到達陝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結束長徵。

紅25軍孤軍北上的長徵歷史,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的長徵部隊
    ,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創建陝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在長徵到達陝北後,稱紅25軍「為革命立了大功」。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集結出發西進,這是繼10月份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又一支長徵部隊。
  • 紅25軍的長徵:最早到達陝北,兵力從不到三千,增至四千多
    提起紅軍長徵,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除了百折不撓,大概就是艱苦、犧牲。確實如此,紅軍三大方面主力軍長徵之時,紅軍總兵力高達30萬。然而,到經歷上萬裡艱苦卓絕的長徵之後,最終勝利到達陝北的紅軍主力只有3萬餘人,紅軍三大方面軍的損失用慘重都不足以形容。
  • 四支長徵隊伍兵力最少一支,紅25軍書寫了五大傳奇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開始了長達10個月、行程近5000公裡長徵。這支兵力最少的紅軍,卻書寫了五大傳奇。1935年1月起,經過蔡玉窯、文公嶺、九間房、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1935年7月16日,為策應中央紅軍,紅25軍進軍甘肅南部,攻佔兩當,威逼天水,攻佔秦安、隆德,翻越六盤山,沿西蘭公路東進,進逼平涼,激戰涇川縣四坡村,轉戰鎮原、慶陽、合水。9月15日,勝利結束長徵。
  • 長徵紅軍中,除了三大主力和紅25軍走完全程,還有一支折返原地
    1934年,長徵開始。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進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眾所周知,紅軍長徵有四支隊伍。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也就是第一方面軍。這支隊伍在1934年從福建出發,在1935年達到陝西,是行程最遠的一支紅軍,達兩萬五千裡。第二支就是紅25軍,在1934年從河南出發,1935年到達陝西,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隊伍。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1935年開始長徵,1936年到達甘肅會寧。最後一支就是紅二反面軍,1935年從湖南出發,1936年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
  • 紅25軍在長徵開始前夕,三位負責人分別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我們知道紅25軍在到達陝北後與當時的陝北紅軍合併改編為紅15軍團,隸屬於紅一方面軍,但是殊不知紅25軍最早成立於1931年,當時屬於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為何一個軍隸屬於兩支不同的方面軍呢?因為紅25軍在成立不久後就分成了兩部分。
  • 紅色商城——紅25軍的成立及走出商城的長徵
    1935年9月16日,紅25軍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同陝甘紅軍會師。 在紅25軍長徵勝利85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憶85年前的偉大長徵,深情緬懷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別山英雄兒女。
  •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全書目錄)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在中央紅軍長徵之後,位於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也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指示,於1934年11月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徵程。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 從泌陽城東向北,地勢平坦,村落稠密,圍寨林立,封建勢力強盛,許多地主豪紳盤踞的村落圍寨都擁有相當數量的武裝,多者有槍數百支,並配以土炮防守。有的圍寨四周還築有外壕,深水環繞。國民黨軍派出的便衣偵探常於夜間在紅軍所到之處進行騷擾,縱火燒房,以示紅軍行蹤,同其追堵部隊聯絡,並藉機造謠惑眾,詆毀紅軍聲譽。紅25軍在前進途中常遭襲擾,行進緩慢。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史中,除了三大主力外,其實還有一支部隊是單獨進行長徵的,可以稱得上當時紅軍的第四主力了,那就是紅25軍。紅25軍的長徵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讚歌,他們轉戰近萬裡,抗擊了國軍30多個團的兵力,途中還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最終成為長徵中第一支抵達陝北的隊伍。
  • 紅25軍的女戰士,嫁給開國大將,含辛茹苦照顧臥床的丈夫30年
    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因為博古與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以失敗告終,紅軍被迫開始長徵。客觀來說,長徵是一次艱難的戰略轉移,不過好在英勇的紅軍最終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在陝北勝利會師。
  • 長徵「落腳點」的「紅色記憶」——紅26軍將領劉景範之女劉米拉...
    國民黨軍35師系名震寧夏「馬家軍」首領馬鴻賓的部隊,以騎兵為主,戰鬥作風極其強悍,但紅2團在人員、裝備遠遠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硬是將其死死拖住,有力地配合了劉志丹指揮部隊在陝北集中兵力打擊國民黨晉綏軍和高桂滋部84師。    1935年4月,劉景範接替劉志丹擔任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在他的指揮下,紅軍又相繼取得了楊清川伏擊、奔襲寧塞川、五城鎮等戰鬥的勝利。
  • 紅25軍參謀長戴季英,建國後伸手要官,後來結局怎麼樣?
    在舉世聞名的長徵中,有一支部隊很特殊,它不在三大紅軍主力的行軍序列中,但卻最先到達陝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紅25軍。紅25軍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首任軍長是曠繼勳。1932年,紅25軍主力隨紅四方面軍向西轉移,剩下的部隊則組成新的紅25軍,留在鄂豫皖蘇區堅持鬥爭。
  • 紅二十五軍:長徵路上寫傳奇
    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 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介紹,參加長徵的紅二十五軍便在此重組。
  • 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25軍軍魂:吳煥先的故事
    鄂豫皖省委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決定紅25軍向鄂豫陝邊界進軍,去創建新的根據地。確定留下皖西北道委書記高敬亭同志帶部分遊擊隊堅持根據地。於是,當年11月,在省委領導下,紅25軍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開始長徵。鄂豫皖根據地堅持了,在陝南也開闢了一塊根據地,到陝北時紅25軍人數由3000擴大到4000餘人。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的歷史淵源
    紅軍時期除了紅軍三大主力之外,還單獨有一支部隊那就是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其實有人說紅25隸屬紅四方面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紅25軍最早創立是1931年10月安徽金寨,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當時只轄一個師73師,師長:劉英、政委:吳煥先;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裡坪,紅4軍與紅25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隨後紅25軍先後組建了75師與74師1932年11月,紅25軍73.74師隨紅四方面軍向川陝轉移。留下的75師和皖西部分紅軍為基礎,重建了紅25軍。
  • 紅二十五軍、紅一方面軍陝甘支隊先後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師
    張國燾對中央北上的方針持消極抵制態度,使紅軍北上的計劃一再無法實施。中央被迫在毛兒蓋再次召開政治局會議,對張國燾作了一定的讓步,決定分左右兩路軍過草地北上,右路軍由紅一方面軍的一、三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組成,由徐向前、陳昌浩指揮,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中央主要領導組成的黨中央隨右路軍行動。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紅二十五軍將士   資料圖片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傳奇的紅軍隊伍:他們是五支長徵紅軍中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建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人數不減反增的紅軍隊伍
  • 他是紅25軍靈魂人物,培養出97位開國將軍,活到建國至少大將
    他是紅25軍靈魂人物,培養出97位開國將軍,活到建國至少大將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開始了長徵,第一個完成長徵抵達陝北的部隊是紅25軍,因為這支部隊長徵的路線和大部隊不一樣,相對輕鬆一些。
  • 紅25軍的司號員,親手砍死紅軍叛變師長,50年後成大軍區司令員
    吳煥先,紅25軍的「軍魂」,當年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後,是他重建紅25軍,粉碎敵人一次又一次「圍剿」,長徵路上,在徐海東、程子華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又是他主持全面工作,粉碎敵人兩次重兵「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可惜這樣一位英才,卻在北上途中犧牲。
  • 紅25軍長徵:擊敗敵人30個團,結束長徵時卻多了500人
    紅二六軍團會師後,合組紅二方面軍,開始長徵時擁有1.7萬餘人,至長徵結束時尚有1.1萬人,算是損失比較小的,賀龍元帥的指揮也得到了毛委員的讚賞。但其實,我工農紅軍的長徵,除了三大主力外,尚有另一支隊伍,那就是紅25軍,紅25軍開始長徵時只有2900餘人,到達陝甘蘇區時卻增加到3500餘人,不減反增,的確了不起。
  • 紅軍三大主力中,哪支部隊戰績最輝煌
    那麼在這三大主力中,戰績最輝煌的是哪支隊伍呢?  我們先來看看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的來源又分為以下幾部分:第一,紅一軍團,前身是由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餘部和朱總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合組的紅四軍,紅四軍發展壯大後成為紅一軍團,是紅軍絕對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