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紅軍中,除了三大主力和紅25軍走完全程,還有一支折返原地

2020-12-22 四季侃歷史

1934年,長徵開始。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進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眾所周知,紅軍長徵有四支隊伍。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也就是第一方面軍。這支隊伍在1934年從福建出發,在1935年達到陝西,是行程最遠的一支紅軍,達兩萬五千裡。

第二支就是紅25軍,在1934年從河南出發,1935年到達陝西,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隊伍。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1935年開始長徵,1936年到達甘肅會寧。最後一支就是紅二反面軍,1935年從湖南出發,1936年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

其實,在長徵的隊伍中,還有另一支隊伍,就是紅28軍。紅28軍也曾在1935年踏上長徵的路程,只是後來因故返回皖西。紅28軍沒有軍長,只有高敬亭擔任政治委員。

高敬亭,1907年出生於河南省。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擔任紅25軍75師的政委。1934年,紅25軍長徵北上,28軍重建,高敬亭擔任政委。

自28軍重建之日起,高敬亭就利用他超人的膽識,領導28軍在皖西堅持遊擊戰,維持了三年之久。面對敵人強大的兵力,他毫不畏懼,經歷了多次艱難的戰爭,始終維護大別山的革命紅旗。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高敬亭召開緊急會議,說:"敵人雖多於我們幾十倍,這是他們的優勢,但他們地域不熟,調度慢,各部行動也不可能一致,這是他們的劣勢;我們雖然人少,但是我們有人民群眾和地方黨的支持,而且,我們對地形可謂是十分的熟悉,能夠及時得到敵人的情報。再利用大別山的掩護,打遊擊戰,是完全可以堅持下來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發展壯大自己。"

在1935年,敵軍25路軍得知紅28軍在太湖涼亭坳一帶活動後,立即調動9個團的兵力,圍攻他們。在得知這一情報後,高敬亭決定利用敵人"圍剿"心切的心理,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於是他親自率領部隊,在鄂東一道遊擊。之後,敵軍將領追隨著高敬亭的步伐,來到鄂東,高敬亭就這樣拖著敵軍遊走了4天。

在到達長嶺關的時候,高敬亭看著兩邊茂密的不見天日的樹林,覺著這裡是伏擊的好地方,便讓主力軍隱蔽在樹林裡,準備伏擊,手槍團繼續引誘敵人。果不出所料,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敵軍尾隨而來。手槍團且戰且退,把敵人引進伏擊圈,高敬亭一聲令下:"打!"各種火力一齊向敵人射擊。敵人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但是山溝道路狹窄,敵人人多,很是擁擠,重火力也施展不開;紅軍勇猛射殺,敵軍只能慌忙後退,四處亂竄。激戰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敵軍人數驟減。之後,高敬亭又率領部隊在吳家店樟樹坪設伏,敵軍全軍覆滅。

1938年,高敬亭奉命率領軍隊進行抗日,先後在皖中連續取得了13次戰鬥勝。但在1939年,高敬亭在青龍場去世了,那時的他才32歲。

相關焦點

  • 紅25軍的長徵:最早到達陝北,兵力從不到三千,增至四千多
    而紅4方面軍的損失也十分慘重,剛離開川陝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的人數比之出發的紅一方面軍也不遑多讓,達到8萬餘人的兵力,然而,真正抵達陝北之後,紅四方面軍只剩下3萬餘人,損失也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不過,如果將紅軍的長徵視為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長徵的話,那麼,這顯然是不完整的。因為,除了這三大紅軍方面軍的長徵之外,還有一支紅軍隊伍也參加了長徵。
  • 紅軍三大主力中,哪支部隊戰績最輝煌
    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合稱為紅軍三大主力,這三大主力也確實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戰績,湧現出了一批能徵善戰的傑出將領。那麼在這三大主力中,戰績最輝煌的是哪支隊伍呢?  我們先來看看紅一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的來源又分為以下幾部分:第一,紅一軍團,前身是由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餘部和朱總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合組的紅四軍,紅四軍發展壯大後成為紅一軍團,是紅軍絕對的主力部隊。
  • 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紅25軍
    「我們紅25軍是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為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創造了條件。」原紅25軍的老戰士、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劉華清同志生前回憶,紅25軍組建於1931年10月,隸屬紅四方面軍。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決定將紅75師和紅9軍27師合編,重新組建紅25軍,繼續堅持大別山區的革命鬥爭。重建後的紅25軍一度發展到12000餘人。但由於敵人的強大,加之省委領導「左傾」盲動錯誤的戰略指導和肅反,紅25軍自身損失很大,處境艱險。
  • 紅25軍長徵:擊敗敵人30個團,結束長徵時卻多了500人
    我們知道,在長徵中,我工農紅軍將士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長途跋涉數萬裡,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其中,紅軍的三大主力中,紅一方面軍長徵開始時有8萬人,至長徵結束時只剩不到一萬人。 紅四方面軍離開川陝根據地時擁兵九萬之眾,到三大主力會師時只剩3.2萬餘人。
  • 四支長徵隊伍兵力最少一支,紅25軍書寫了五大傳奇
    1934年11月16日,紅25軍開始了長達10個月、行程近5000公裡長徵。這支兵力最少的紅軍,卻書寫了五大傳奇。1935年1月起,經過蔡玉窯、文公嶺、九間房、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鬥,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創建了鄂豫陝根據地。1935年7月16日,為策應中央紅軍,紅25軍進軍甘肅南部,攻佔兩當,威逼天水,攻佔秦安、隆德,翻越六盤山,沿西蘭公路東進,進逼平涼,激戰涇川縣四坡村,轉戰鎮原、慶陽、合水。9月15日,勝利結束長徵。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紅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一方面軍下轄第1、第15軍團和第28軍、第29軍、第30軍及直屬部隊。長徵中,蕭華先後擔任紅一軍團組織部長、二師政治委員。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蕭華擔任第2師政委,率部參加了直羅鎮、東徵、西徵和山城堡等重大戰役。
  • 紅25軍與紅四方面軍的歷史淵源
    紅軍時期除了紅軍三大主力之外,還單獨有一支部隊那就是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其實有人說紅25隸屬紅四方面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紅25軍最早創立是1931年10月安徽金寨,軍長:曠繼勳、政委:王平章,當時只轄一個師73師,師長:劉英、政委:吳煥先;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裡坪,紅4軍與紅25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隨後紅25軍先後組建了75師與74師1932年11月,紅25軍73.74師隨紅四方面軍向川陝轉移。留下的75師和皖西部分紅軍為基礎,重建了紅25軍。
  • 紅25軍只有三千人,卻出了97位開國將軍,軍長因何未授銜
    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史中,除了三大主力外,其實還有一支部隊是單獨進行長徵的,可以稱得上當時紅軍的第四主力了,那就是紅25軍。紅25軍的長徵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讚歌,他們轉戰近萬裡,抗擊了國軍30多個團的兵力,途中還建立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最終成為長徵中第一支抵達陝北的隊伍。
  • 紅色商城——紅25軍的成立及走出商城的長徵
    1935年9月16日,紅25軍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同陝甘紅軍會師。 在紅25軍長徵勝利85周年的日子裡,讓我們回憶85年前的偉大長徵,深情緬懷為中華民族解放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別山英雄兒女。
  •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全書目錄) 第六章 紅25軍開始長徵 在中央紅軍長徵之後,位於鄂豫皖蘇區的紅25軍也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的指示,於1934年11月踏上了戰略轉移的徵程。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會議根據中央的指示精神,決定:一、省委立即率紅25軍實施戰略轉移,為發展紅軍和創造新蘇區而鬥爭;二、轉移地區以平漢鐵路以西鄂豫邊界的桐柏山區和豫西的伏牛山區為目標;三、為宣傳黨的抗日主張,擴大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行動中部隊對外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四、留省委委員高敬亭領導一部分武裝組建紅28軍,繼續堅持鄂豫皖邊區的武裝鬥爭。
  • 西南地區紅一角 紅旗漫捲川西北——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地位與作用
    紅軍長徵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悲壯的英雄史詩,也是我國革命戰略重心轉移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紅軍長徵在四川的歷史是其中最耀眼的燦爛篇章。長徵期間,三大主力紅軍在四川境內徒步闖出了一條跨越高山峽谷、雪山草地的前無古人的轉戰新路,實現了兩次大會師,足跡遍及全川東南西北各個區域。
  • 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紅25軍軍魂:吳煥先的故事
    有這樣的火種,紅軍就會發展、壯大!聽了煥先同志的講話,全軍上下勇氣倍增,鬥志更旺。  壓在紅25軍全體指戰員身上的不光是敵人的瘋狂進攻,同時還有張國燾的錯誤路線來自內部的摧殘。特別是在七裡坪戰役中,肅反的擴大化,弄得人心惶惶。吳煥先同志從實踐中逐步看清了它的危害,扭轉了肅反擴大化的傾向。  有一次突圍時,煥先同志發現一個被繩子捆綁的人,一直跟著部隊從敵人包圍圈衝出來了。
  • 經過萬裡長徵後,三大紅軍主力全部輕裝,為何會師時還有3門山炮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紅4軍僅有軍部直屬炮兵連才有迫擊炮,因此敵軍遭到炮擊後,立即以為紅軍主力已經回師井岡山,消息傳開,士氣也一落千丈,紛紛潰逃。毛澤東同志因此賦詩一首:「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導敵軍宵遁」。半年後第二次反「圍剿」期間,中央紅軍又繳獲2門山炮和20餘門迫擊炮,並增設兩個山炮連,各主力軍、師也組建了迫擊炮連。在隨後的第三、四次反「圍剿」中,中央紅軍部隊依靠作戰繳獲不斷壯大,到1934年10月長徵前夕,中央紅軍炮兵已經擴展到12個連,共有38門山炮、迫擊炮和2473顆炮彈。
  • 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的長徵部隊
    ,徐海東率領的紅25軍最先到達陝北,為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創建陝北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毛澤東在長徵到達陝北後,稱紅25軍「為革命立了大功」。1934年11月16日,奉中央軍委的命令,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集結出發西進,這是繼10月份中央紅軍離開瑞金的又一支長徵部隊。
  • 紅25軍參謀長戴季英,建國後伸手要官,後來結局怎麼樣?
    在舉世聞名的長徵中,有一支部隊很特殊,它不在三大紅軍主力的行軍序列中,但卻最先到達陝北地區,這就是著名的紅25軍。紅25軍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首任軍長是曠繼勳。1932年,紅25軍主力隨紅四方面軍向西轉移,剩下的部隊則組成新的紅25軍,留在鄂豫皖蘇區堅持鬥爭。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紅二十五軍將士   資料圖片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傳奇的紅軍隊伍:他們是五支長徵紅軍中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建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唯一一支在長徵途中人數不減反增的紅軍隊伍
  • 紅25軍的女戰士,嫁給開國大將,含辛茹苦照顧臥床的丈夫30年
    大家知道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隊伍是哪一支嗎?這支部隊就是原屬於紅四方面軍的紅25軍。紅25軍是長徵途中的幸運之軍,不僅第一支到達陝北,而且還沒有減員。當然,這一切離不開紅25軍的指揮者,尤其是紅25軍的軍長程子華與副軍長徐海東。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徐海東的妻子,她的名字叫周東屏。
  • 紅25軍在長徵開始前夕,三位負責人分別是誰?後來成就如何
    我們知道紅25軍在到達陝北後與當時的陝北紅軍合併改編為紅15軍團,隸屬於紅一方面軍,但是殊不知紅25軍最早成立於1931年,當時屬於紅四方面軍的戰鬥序列,為何一個軍隸屬於兩支不同的方面軍呢?因為紅25軍在成立不久後就分成了兩部分。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附近渡過湘江時,紅軍行動遲緩,導致陷入尾追的中央軍、湘軍和堵截的桂軍包圍中。經過7天血戰,突破天險,犧牲和失蹤約3萬1千人,被俘約6千人。 11月26日下午1時許,紅25軍穿越許南公路時,敵軍40軍115旅和騎兵團搶先佔領了七裡崗高地,對紅軍進行截擊。紅25軍224團和223團在吳煥先、徐海帶領下,把正面進攻的敵人壓了下去,佔領了公路兩側的有利地形。 天黑後,紅25軍在風雪中繞道突圍。27日拂曉,抵達伏牛山東麓。
  • 計劃重走一遍紅25軍長徵路 河南老黨員來鄖西尋訪紅軍印跡
    從1934年12月底到1935年7月初,紅25軍主力以大迴旋的行動,南下鄖西,北返洛南,東入盧氏,西轉藍田,掃除民團和反動政權,開闢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建立了兩個縣、8個區、46個鄉、400多個村的蘇維埃政權,地轄鄂陝邊界11縣。在歷時近三年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武裝鬥爭中,紅25軍主力曾三進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