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長徵開始。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進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
眾所周知,紅軍長徵有四支隊伍。第一支是中央紅軍,也就是第一方面軍。這支隊伍在1934年從福建出發,在1935年達到陝西,是行程最遠的一支紅軍,達兩萬五千裡。
第二支就是紅25軍,在1934年從河南出發,1935年到達陝西,是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隊伍。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1935年開始長徵,1936年到達甘肅會寧。最後一支就是紅二反面軍,1935年從湖南出發,1936年到達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合。
其實,在長徵的隊伍中,還有另一支隊伍,就是紅28軍。紅28軍也曾在1935年踏上長徵的路程,只是後來因故返回皖西。紅28軍沒有軍長,只有高敬亭擔任政治委員。
高敬亭,1907年出生於河南省。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擔任紅25軍75師的政委。1934年,紅25軍長徵北上,28軍重建,高敬亭擔任政委。
自28軍重建之日起,高敬亭就利用他超人的膽識,領導28軍在皖西堅持遊擊戰,維持了三年之久。面對敵人強大的兵力,他毫不畏懼,經歷了多次艱難的戰爭,始終維護大別山的革命紅旗。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高敬亭召開緊急會議,說:"敵人雖多於我們幾十倍,這是他們的優勢,但他們地域不熟,調度慢,各部行動也不可能一致,這是他們的劣勢;我們雖然人少,但是我們有人民群眾和地方黨的支持,而且,我們對地形可謂是十分的熟悉,能夠及時得到敵人的情報。再利用大別山的掩護,打遊擊戰,是完全可以堅持下來的。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發展壯大自己。"
在1935年,敵軍25路軍得知紅28軍在太湖涼亭坳一帶活動後,立即調動9個團的兵力,圍攻他們。在得知這一情報後,高敬亭決定利用敵人"圍剿"心切的心理,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於是他親自率領部隊,在鄂東一道遊擊。之後,敵軍將領追隨著高敬亭的步伐,來到鄂東,高敬亭就這樣拖著敵軍遊走了4天。
在到達長嶺關的時候,高敬亭看著兩邊茂密的不見天日的樹林,覺著這裡是伏擊的好地方,便讓主力軍隱蔽在樹林裡,準備伏擊,手槍團繼續引誘敵人。果不出所料,被拖得疲憊不堪的敵軍尾隨而來。手槍團且戰且退,把敵人引進伏擊圈,高敬亭一聲令下:"打!"各種火力一齊向敵人射擊。敵人猝不及防,倉促應戰,但是山溝道路狹窄,敵人人多,很是擁擠,重火力也施展不開;紅軍勇猛射殺,敵軍只能慌忙後退,四處亂竄。激戰持續了近半個小時,敵軍人數驟減。之後,高敬亭又率領部隊在吳家店樟樹坪設伏,敵軍全軍覆滅。
1938年,高敬亭奉命率領軍隊進行抗日,先後在皖中連續取得了13次戰鬥勝。但在1939年,高敬亭在青龍場去世了,那時的他才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