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13: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它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前奏曲!
它是上海商業設施邁向現代化的第一城!
它是浦東要素市場的起步點!
它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的誕生地!
一1982年8月9日,《新民晚報》頭版刊載《張楊路將建成「南京路」 陸家嘴將建成「新外灘」》消息,成為張楊路商業設施開發建設的第一聲,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前奏曲。
1984年,張楊路商業設施建設列入上海市總體規劃。1989年3月,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莊曉天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張楊路商業、金融、文化中心整體詳細規劃方案。浦東開發開放後,隨著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設立,浦東開發辦公室在給上海市計劃委員會《關於張楊路基地開發計劃的意見》中提出:「基地名稱不宜稱『張楊路商業、金融、文化中心』,以免與已經設立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衝突。」
1990年9月11日,在上海市副市長倪天增、莊曉天召集的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會上,明確其「為地區性居民生活服務的商業購物中心」,對外名之「張楊路商業購物服務中心」。在規劃功能上側重發展商業,以免與整個陸家嘴地區為金融貿易區的整體功能相混淆。
二新上海商業城是上海市商業系統支持浦東開發,實施商業「東進」的重大舉措。在上海市政府商業主管部門牽頭下,聯合成立了浦東商業建設聯合發展公司,全面負責新上海商業城的開發建設。
1991年8月23日,成片出讓浦東南路以東、沈家弄路(商城路)以南、張楊路以北、嶗山東路以西土地,面積12.70萬平方米,出讓金6524萬元,受讓人浦東商業建設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用於建設「張楊路商業購物服務中心」。1994年,「張楊路商業購物服務中心」定名為「新上海商業城」。
張楊路商業購物服務中心(新上海商業城)規劃示意圖
新上海商業城總規劃面積14公頃。總體建設規劃從最初設想,到1992年部分項目開工,經歷三次調整。其地時屬黃浦區嶗山西路街道,共計動遷居民1154戶,企事業單位29家,其中有海港新村、浦南體育場、黃浦區浦東少年宮、市建新村、墳塘橋、草庵陳家宅等居民聚落和單位。新上海商業城規劃建設新大陸廣場、新梅聯合廣場(聯合廣場)、新世紀商廈(第一八佰伴)、良友大廈、遠東大廈、銀都商城、三鑫世界商廈(食品總匯)、內外聯大廈、樂凱大廈、福興大廈(服飾總匯)、華誠大廈(國藥大廈)、新亞湯臣大酒店、福使達大廈(石化大廈)、銀河大廈、勝康廖氏大廈、華東石化大廈、新力大廈(有些大廈名稱後來有所變化)等18幢商貿樓宇,建築總面積80萬平方米,其中包括商場26萬平方米,辦公娛樂用房25萬平方米,賓館10萬平方米,餐飲5萬平方米,地下車庫等14萬平方米。區域實施集中供熱,配備了120噸級熱力站,專設了35千伏變電站,2萬多門程控電話機房等配套設施,是上海「四街四城」市級商業中心中最大的一個市級商業中心,列入上海市「八五」期間重點工程。商業城樓宇建築各具特色,蘊含東西方文化神韻,集購物、遊覽、餐飲、服務、辦公、展覽、娛樂、休閒於一體,內設1萬平方米中心廣場,有綠地、噴泉、雕塑小品,可供人們觀賞、漫步、休閒。
1991年12月29日,由上海石油總公司主建的福使達大廈和良華股份企業有限公司主建的良友大廈率先動工建設。翌年8月至12月,三鑫世界商廈、福興大廈、華誠大廈、內外聯大廈、樂凱大廈相繼建造。1994年,包括新世紀商廈在內的各類商業樓宇設施全面開工。同年底,內外聯大廈、三鑫世界商廈、福興大廈、華誠大廈、福使達大廈5幢大廈底層商場試營業。
1995年12月20日,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零售企業——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新世紀商廈竣工開業。新世紀商廈營業面積10.8萬平方米,配備各類電梯87部。試營業第一天,近百萬客流蜂湧而至,爭相參觀購物,首天商品銷售額逾500萬元,被評為上海市1995年10大商業新聞之一。1996年6月,具備五星級設施的新亞湯臣大酒店建成開業(1999年1月,新亞湯臣大酒店通過國家旅遊局五星級評定,成為浦東首家五星級酒店)。
同年11月18日,上海產權交易所率先從浦西遷至浦東新上海商業城樂凱大廈。一個月後的12月18日,上海糧油商品交易所從南蘇州路1455號遷入新上海商業城良友大廈,並於30日下午2時40分開業。上海市市長徐匡迪在糧交所東遷儀式上敲鑼開市。由此,新上海商業城成為浦東要素市場起步地。
至1997年底,新上海商業城除銀峰大廈、新梅聯合廣場外16幢大樓竣工開業。後來,銀峰大廈延時至2004年竣工並更名為生命人壽大廈。新梅聯合廣場自1994年7月動工後,一度停止建造,直至2005年11月竣工。
三在商城規劃建成和開業經營的同時,商業輻射拓展效應逐步顯現。1994年1月,由香港華潤集團公司與上海華聯商廈共同投資的時代廣場破土動工,從而標誌商城開始向張楊路南側、浦東南路西側拓展。至2010年末,商城的張楊路南側已建有時代廣場、中融恆瑞國際大廈、長航大廈;浦東南路西側建有鄂爾多斯國際大廈、上海灣室內商業步行街、中融大廈、隆宇大廈,商城路北建有世界廣場,並將商城及周邊商業建築和設施統稱為張楊路商業中心。
隨著時間的流逝,建成後的新上海商業城,為適應新業態的出現,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有過設施的改造和調整。
張楊路商業街的開發建設早在1984年上海市政府的總體規劃中和1991年浦東新區的總體規劃中就被確定為浦東的商業中心街。商業街的開發建設以國際水準為起點,貫徹「東西聯動,以東為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方針。張楊路商業街通過主管部門和專家的評審,總長7.8公裡,兩側將建1000餘萬平方米的建築群,其中商業服務業面積250萬平方米。張楊路商業街按功能劃分成三個路段。西段,源深路向西至黃浦江邊,規劃建設新上海商業城、竹園商貿區和陸家嘴商城。中段,源深路向東至羅山路,規劃建設新區商業、娛樂、公共活動中心。東段,羅山路向東至金橋路,規劃建設擁有各種綜合服務功能的地區級商業中心。(摘自《浦東年鑑1996》P34。此規劃在實際建設中,未能全部落實)。
主要參考書目上海市浦東新區管理委員會編《上海市浦東新區手冊》,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1993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本文圖片來源:《浦東年鑑》)
關鍵詞 >> 上海,浦東30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