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腦卒中疾病形勢嚴峻,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已成為負擔最重的國家。
說起卒中,這既是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話題,卻也是生活中頻頻出現的字眼。卒中又稱「中風」,是一種可以致人死亡和癱瘓的重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較高發。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最為常見。而一旦帶病生存,病患生存質量會很低,同時更離不開他人的照顧,這對於家庭來說,無疑需要付出更加巨大的精力,家庭壓力會明顯增大。
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全國每年死於腦卒中的患者高達190多萬。更令人擔憂的是,與發達國家的良好態勢相比,中國腦卒中的發病率、死亡率、DALY卻均呈現上升趨勢。
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估計,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劇,中國已成為卒中終生風險最高和疾病負擔最重的國家,高達39.3%。這也就意味著中國腦卒中治療與預防工作還需要更多的努力。而關於中風的治療,醫學界一直在努力,先聲藥業同樣如此。
近日,先聲藥業上市國家1類新藥「先必新」發布會成功舉行,萬眾矚目之下,這一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以卓越療效為腦卒中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據了解,先聲藥業「先必新」是全球腦卒中治療領域近5年來唯一獲批上市銷售的創新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先必新可顯著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並將現有治療時間窗從24小時延長至48小時。
而除了先必新,先聲藥業的研發管線更是惹人關注。據了解,目前先聲藥業擁有近50個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在研創新藥產品,包括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和CART細胞治療,已構築起前瞻性的系統研發管線。
對此,在發布會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曾進勝在發布會上也表示:神經系統疾病種類繁多,病因和發病機制相當複雜,自由基損傷和炎症反應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先必新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反應雙重機制,期待在更多領域能深入探索,惠及更多患者。「先必新」Ⅲ期臨床試驗負責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表示,這是國內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為數不多的大規模臨床試驗,1194例試驗結果顯示,對於發病在48小時以內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即使與具有明確療效的依達拉奉相比,「先必新」仍有顯著優勢,可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提升療效。
據先聲藥業介紹,這一創新藥立項至今歷經十二載,得到2次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支持,迄今已獲得8項發明專利,核心專利在日本、歐洲、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獲得授權。從藥物本身來說,「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以4:1的配比組合,科學配伍了右莰醇和依達拉奉,這也是這兩種成分的首次成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醫藥這一需要不斷攻堅克難的學科領域,先聲藥業除了堅持自主研發,也保持積極開放合作的發展態度,通過不斷與國際和國內的領先公司開展合作,圍繞腫瘤、免疫和神經領域加強研發管線。這同樣也將為先聲藥業的發展帶來更多動力,同時也不斷推動行業的前進。極具前瞻性的研發管線同樣離不開強大的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在這一方面,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研發的先聲藥業,研發團隊便有近700人,在江蘇南京、上海和波士頓建立了三個研發中心,並獲得批准建立了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興業證券的相關行業研報指出,國內企業的研發類型從單純的模仿/改進到快速跟進(Fast-follow)甚至逐步追求 First-in-class。研發管線逐步成為投資者估值和決定企業股價走勢的重要考量因素。
可以預見的是,在產業和資本市場政策的影響之下,國內醫藥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層面逐步進入『軍備競賽』的模式,而先聲藥業也勢必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探索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