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江湖兒女》丨男人困於意氣,女人陷於感情

2020-08-27 電影狗子

江湖兒女 (2018) 導演:賈樟柯 中國 豆瓣評分:7.6

五湖四海

影片簡介/來自豆瓣

開始於2001年的山西大同,巧巧(趙濤 飾)和斌斌(廖凡 飾)相戀多年,巧巧一心希望能夠和斌斌成家過安穩的生活,但斌斌身為當地的大佬,有著自己更高遠的志向。一場意外中,斌斌遭人暗算危在旦夕,巧巧拿著斌斌私藏的手槍挺身而出救了斌斌,自己卻因為非法持槍而被判處了五年的監禁。

一晃眼五年過去,出獄後的巧巧發現整個世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斌斌真摯的感情。巧巧跋山涉水尋找斌斌的下落,但此時的斌斌早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鋒芒,而且身邊已有了新的女友。身無分文的巧巧靠著自己的智慧摸爬滾打,終於為自己掙得了一片天地。

男人困於意氣,女人陷於感情。

人在順境的時候往往會過高的估計自己對於挫折的抵抗和承受能力,同樣,真正看清一個人的本質和能力,不是在順風時的志得意滿,而是如何面對苦難。

巧巧為斌斌抗下本不是自己的罪名,心甘情願坐了5年牢。她以為出獄的時候斌斌肯定會來接她,他會一直等著她回來,回到原來的生活,她還是那個大哥的女人,剛烈女俠,義薄雲天,攜手共進退。

然而,早已物是人非。江湖還是那個江湖,女俠還是那個女俠,大哥早已不是那個大哥。5年過後,換來的是一無所有,眾叛親離。

她不懂,也不甘。怎麼會是這樣?她去找他問個明白。

原來,現在的江湖,早已不是往日,沒錢,大哥也得跟著以前的小弟混飯吃。

當然,他不服,也不甘,但他也沒辦法。

於是,自以為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等有朝一日,讓他們看看什麼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兒女情長,情深義重,與男人的意氣比起來,算的了什麼,不要也罷。

可世事無常,沒混出什麼名堂,卻因為飲酒過量下半身癱瘓,這個大哥徹底頹了,再談不上什麼意氣,什麼河東河西。

癱瘓後,那些因為所謂的意氣而聚在一起的人,已不會再把他當人,任其自生自滅。他只能找到那個被自己傷害透了的人,現在也只有她才會願意幫他,才不會看不起他。

他問她,為什麼我那麼對你,你還願意幫我,願意養著我這個廢人。

她說,江湖中人,最看重的就是一個義字,你早就不是江湖裡的人了,你不懂。

結尾,癱瘓後被巧巧一直養著的斌斌,突然離開了,只在微信上說了一句:走了。

巧巧以為他會緩和,會感恩,會一直陪著她。然而他沒有,他不懂感恩嗎?他怎麼會不懂。

什麼是意氣?其實是一個男人最後的尊嚴。

有人說,兒女情長會英雄氣短。其實,英雄與否,氣短與否,無關兒女情長。

所以江湖是什麼?斌斌心裡的江湖是二哥的忠肝義膽,小弟的前呼後擁,是有錢有勢,一呼百應。可是巧巧不一樣,她心裡的江湖是一種情義,認定了就是認定了,不管隔了多少年、走過多少個城市、換成什麼樣的身份,都不會改變。(BY豆瓣艾晨)

相關焦點

  • 《江湖兒女》:女人要的是夢,男人要的是夢想成真!
    正如《江湖兒女》中,一個每天拜關二爺,把兄弟情義掛在嘴邊的「大哥」,為何任由自己的女人為自己頂了5年罪?為什麼在巧巧入獄的日子,斌哥連探視都不去一次?江湖兒女,男兒一直在逃,女人卻一直在追。所以你看,《江湖兒女》中,陷在第一重夢境中的巧巧,是那般幸福,嘴角帶笑,連走路都是輕快地踮起腳尖的。斌哥給她織就了一場華麗的夢:在這場夢裡,有江湖上的風雲洶湧,有大哥的兇狠毒辣,有他人忌憚與恭維的神情,而她是唯一的女主角,斌哥在江湖上越兇狠,反而顯得對她的溫柔越可貴。
  • 《江湖兒女》裡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
    這樣的電影風格怎麼拍得出江湖的刀光劍影的熱血和痴男怨女的愛恨情仇呢?然而賈樟柯做到了,他告訴我們:市井小民也有江湖。江湖故事那《江湖兒女》是怎麼來體現江湖的呢電影開端,嘈雜且烏煙瘴氣的的麻將館,形形色色的打牌人,驕傲走來的「大哥的女人」巧巧,輕鬆化解爭執的「大哥」,槍。江湖。
  • 《江湖兒女》:賈樟柯作品裡未曾出現過如此有血有肉忠於愛情的勇敢女性
    如果說《山河故人》探討的是自由與愛情的話,那麼賈樟柯這部新作《江湖兒女》可以歸納為金錢與愛情的主題。
  • 在線看《江湖兒女》男人只是江湖的面子,女人才是江湖的裡子
    女人能把感情放在首位,而男人卻會把事業、金錢、地位、尊嚴、面子、兄弟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放在感情的前面。精蟲上腦時,像個動物。關鍵時又百無一用,像個廢物。真是名副其實的大豬蹄子。趙濤開槍的氣勢太趙一曼了,當場就想把黨費都交給她……水位上漲,城市在消失;證件丟失,身份在消亡。
  • 《江湖兒女》裡女人的颯
    前兩天和兩個姐姐飯後散步談論起了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兒女》,今天忍不住翻出來又看了一遍,不得不說趙濤把小縣城黑社會老大女人(巧巧)那種又土又颯的感覺演繹的很到位,尤其是模仿美國電影《低俗小說》裡面的尬舞片段,莫名的喜感又可愛!
  • 賈樟柯《江湖兒女》丨張無忌的媽媽教育他:「千萬別相信女人!」
    這什麼江湖啊?!哪裡有什麼俠客?都是江湖騙子!難怪《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的媽媽臨死前的遺言是告誡他:「記住,千萬不要相信女人,越是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不漂亮的女人也會騙人。《江湖兒女》中的趙濤,年輕時希望成為廖凡演的斌哥的「家屬」。
  • 聰明男人告訴你:女人說「我困了」,男人這樣回答更能溫暖女人心
    聊天是溝通感情的基礎,但是口無遮攔也會讓感情瞬間降至冰點。男人想要通過聊天來溫暖女人的心,就需要多花點心思。女人的心思很細膩也很敏感,一句話稍微說得不到位,就會讓她覺得不舒服,所以想要好好地維持一段感情,男人就得注意自己的在聊天中說的每一句話。
  • 賈樟柯商業電影《江湖兒女》,講訴一個女人撐起整個江湖的情和義
    看到電影《江湖兒女》這個名字,讓我們瞬間想起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我的意識裡,最早出現江湖的概念是在金庸、古龍等人的武俠小說和相關影視劇,刀光劍影,兒女柔腸;然後就是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以黑社會為背景,充斥著暴力美學的槍戰,兄弟情誼,血海深仇,熱血沸騰。
  • 《江湖兒女》影片分析(影評+分析)
    《江湖兒女》依舊延續著賈樟柯一以貫之的關注社會邊緣人群感情傾向,將鏡頭對準時代變遷浪潮中摸爬滾打的「江湖兒女」,以理性的「零度敘事」向觀眾講述一個輾轉於黑幫和家庭傳統之間的女性如何尋求自我身份認同的故事。
  • 看電影《江湖兒女》
    看電影《江湖兒女》文/冬天的綠葉去影院看電影,對於我來說,不知道是幾年前的事了。
  • 樹洞電臺:江湖兒女
    賈樟柯導演不經意間構造出了多個平行宇宙,從似曾相識的迪斯科舞廳,到三峽工程中的奉節,從《任逍遙》中的巧巧和斌斌到《江湖兒女》中的巧巧與斌哥,這其中許許多多的相似縱然只是賈導自己認為的「無意為之」,卻給人一種身處平行宇宙的感覺,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名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不一樣的情感。江湖,既是身處的時代與社會,也是每個人的生活與經歷。
  • 《江湖兒女》:灰燼是最純潔的白色
    不過,有好的電影,我還是遲早找出來看的,其中就包括《江湖兒女》。2018年《江湖兒女》上映時,我沒來得及看。直到最近,集中看了幾部中國導演的文藝片,發現無論從評論還是從影片質量來看,《江湖兒女》都是最佳,一下子便來了精神。可能是受到香港警匪片的影響,乍看海報,坐在中間的廖凡,散漫的眼神之下,一隻略微低垂的香菸含在嘴裡,不知道是誰在給他點著,暗淡而又不能忽視的火光在那裡跳動著。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有江湖,亦有兒女。從2001年至2018年,時空變換中,江湖與兒女都在變化,但他們之間始終有一條紐帶在聯結,那便是&34;。《江湖兒女》中的客串也是同樣,導演們用實際詮釋電影江湖的情義,而且更多是一個&34;。
  • 《江湖兒女》不是懷舊,是活在當下
    《淺醉一生》是《喋血雙雄》的主題曲,那部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就是:「我們都不再適合這個江湖,因為我們太念舊。」《江湖兒女》的前半段,講得就是斌哥這樣的人物失去他的江湖的故事。如果說斌哥的角色讓《江湖兒女》的故事有了類型片的質感,那麼趙濤扮演的巧巧則是讓《江湖兒女》沒有偏離「賈樟柯世界」的關鍵。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巧巧在影片前半段與後半段扮相分別來自《任逍遙》與《三峽好人》。《山河故人》中,趙濤扮演的女主角自嘲說自己的顴骨太高了,但是顴骨高也有顴骨高的好處:跟十幾年前《任逍遙》中的巧巧比起來,《江湖兒女》中的巧巧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 「江湖兒女」劉蓓的人生往事……
    據說有人因為黃小姐的那篇文章,去看了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說不喜歡,要賠償精神損失費……其實,公平一點的說,這是賈樟柯近年最主流的片子了,票房也不錯,現在已經快七千萬了,如果真的不喜歡,只能說你確實不喜歡文藝片,欣賞無能了。
  • 《烈火如歌》還你一個充滿少年意氣的「燃情江湖」
    答案其實並不複雜,在武俠劇普遍被人詬病武俠氣質與年輕創新無法兼容的境遇下,《烈火如歌》卻在高度還原原著細節的基礎上,打造出了一個新鮮而又充滿少年意氣的「燃情江湖」,新青春武俠題材顯然才是該劇引發強勢關注的關鍵所在。
  • 男女之間性別權力的「互換」,賈樟柯在《江湖兒女》中已經講透
    文:宿夜花電影《江湖兒女》,作為賈樟柯導演集大成之作,似乎過往的任何「核心母題」,都可以透過影片看到。與此同時,一個突出的變化是,相較於之前的作品,《江湖兒女》在大眾觀賞性上,做足了功夫。故事情節足夠的戲劇性,臺詞也足夠通俗化且煽情,人物形象也比較具象,以往那些引人深思的「符號意象」到了《江湖兒女》中也變得簡明易懂。也正因如此,比起以往很多電影中的「探索性」與「實驗性」,《江湖兒女》是一部「好看」的通俗劇情片。
  • 江湖有情 兒女有義 不尋別人 相見自己丨Film Criticism
    《江湖兒女》片名所自,得緣自前輩先賢費穆晚年悉心籌備,但終究未竟的同名電影。在導演看來,「不管是什麼年代,民國、當代、還是十幾、二十年前,江湖就意味著危機四伏、激蕩的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兒女則意味著在變化、變革、亂世之中保持著有情有義的男男女女,所以中文片名就特別感動我。」
  • 《江湖兒女》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
    在《江湖兒女》中,賈樟柯用一場戲概括了「江湖」:汾酒茅臺杏花村,管你清香醬香倒在了一個大臉盆兒,宛如江河溪澗奔流入海,分了喝去從此你我就都在這一個醬缸裡滾打了。另一個象徵江湖情義的「關二爺」銅像在賈樟柯電影中也一直存在,而這一意象在《江湖兒女》中由「情義」轉變為了「利益」。老賈因為「義」在關二爺面前說出了實話,也在關二爺面前奚落晚年癱瘓的斌哥。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從「彩蛋」的角度出發,我們能發現《江湖兒女》中很多非常有意思的點,廖凡飾演的斌斌,和趙濤飾演的巧巧,這兩個名字都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三峽好人》裡均已出現過。兩人在片中去到的重慶奉節,也是《三峽好人》中的故事發生地。此外,《江湖兒女》中還有《站臺》裡出現的山西街頭表演藝人,巧巧在新疆看到了《三峽好人》裡的飛碟,調解內部矛盾時也請出《山河故人》中出現的關公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