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的世界不適合天真心靈

2021-02-08 觀察者網

電影《流浪地球》是一首人類在宇宙中生存鬥爭的史詩。太陽老化將產生氦閃吞併地球。為了種族的延續,人類選擇集體逃亡。一萬多臺行星發動機被安裝在地球上,推動地球飛向4.2光年外的比鄰星。整個移民過程將延續二千五百年,一百代人。在這過程中,幾十億的生命將會犧牲,倖存的人搬入地下。這一切只為他們百代後的子孫們能夠擁有一個賴以生存的家園。

毫無疑問,劉慈欣是這個時代最被熱愛的科幻作家,真正的科幻大師。他以宇宙為尺度創造了無窮無盡的故事。這些故事在一起形成了劉慈欣的世界。

他是星空時代的宇宙詩人。他用科學概念、物理規則為墨,以想像力為筆,以宇宙為紙,以人類的生存掙扎為主線,抒寫了一首又一首的宇宙詩篇。他讓宇宙不再是偶爾閃爍著星光的一片漆黑,而和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在星空裡,有人類的奮鬥、野心、歡笑,和悲傷。地球不再是人類唯一的居所,星辰大海才是永恆的目標。

在很多的科幻作品中,科學往往只是幻想的佐料。科幻作品如《星球大戰》成為了當代的神話,精彩紛呈卻和現實毫無關聯。但劉慈欣的故事不同。在劉慈欣的作品裡,每個幻想都有科學概念作為基礎,每種技術都有教科書般的解釋。科幻作品在他的筆下如寫實般的真實。為了增加這種真實感,他常常選擇以紀實報告的手法敘事,或以編年史的形式展開故事。

對讀者而言,劉慈欣的巔峰之作《三體》幾乎就是一部記錄人類命運的寫實巨著。故事以文革中事件為起因,在我們熟悉的星空展開。所有的星系、星雲都有真實的名字和確切的距離。水滴毀滅太空聯合艦隊,二向箔對太陽系的降維打擊,每一段情節都一幀幀地描繪,細緻到一個個像素。這種沉重到窒息的真實感讓讀者不把劉慈欣的世界作為一個分別的幻想世界,而是一個和現實世界重疊以至於難以分辨的時空。當加拿大天文學家發現15億光年外的宇宙射電信號時,網友們的第一反應是《三體》中的經典句子:「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讀者們沉迷於劉慈欣宏大浩瀚的構想,驚嘆於他創造的宇宙世界。但在科學暢想之外,劉慈欣的作品還有著另外一面: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和對道德哲學的思考。這是劉慈欣作品較少被討論,但卻可能對讀者產生更深遠影響的一面。劉慈欣對這些思考投入極大的熱情,在《三體》的後記中,劉慈欣寫道:「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這樣一個(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這就是我寫《地球往事》的初衷。」

當今社會中基因編輯技術的發明,已經讓哲學家如桑德爾做出警告,這對人類價值體系可能會產生全面衝擊。在劉慈欣的科幻世界裡,科技的爆炸式發展、地球的生存危機、外星文明的入侵等情節創造了一個個呼喚價值重建的生存場景。每一個場景就如一個新的思想實驗,可以重新審視我們所熟悉的所有價值體系。在這些思想實驗裡,人類原有的價值體系不再適應生存的需要,舊的被推倒,新的被重建。歷史上的偉大哲學家如康德或者尼採,都曾致力於為他們所屬的時代提供價值體系。在科幻世界裡,劉慈欣擁有超過哲學家的思想自由。他可以為他世界裡的每一個生存場景重構一個新的價值體系。在這裡,天地不仁,生存是永恆的主題。價值體系是相對的,隨著生存的要求而被迫改變。

劉慈欣的世界不適合天真的心靈。在《流浪地球》的原著中,面臨地球滅亡的威脅,宗教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愛情只是生活中的餘光,政府根據年齡規定災難時撤離的先後次序,結婚後的生育權要由抽籤決定。每一點以今天的價值觀來判斷都是反人性的。但是在地球資源匱乏面臨滅亡的前提下,這些描寫又似乎不是那麼大逆不道,甚至有幾分合乎情理。什麼是更好的選擇呢?難道價值體系不正是人類為了生存需要而倡導的意識形態,而人性則是個體在價值體系下所顯示的屬性?

《三體Ⅱ·黑暗森林》中的羅輯是終極的價值重構者。他玩世不恭,藐視世俗的道德。公眾眼裡,他的形象從曾經的浪蕩子成為救世主,然後又變成大騙子。對這些他毫不在意。身為面壁者,他領悟出了宇宙的黑暗森林法則,並通過雪地工程掌握了發出三體星系宇宙坐標的能力。在黑暗森林的宇宙裡,公布坐標是終極的威脅。公布三體星系坐標意味著三體文明會被更高階的文明摧毀,但同時也會暴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這是可能導致兩個文明徹底毀滅的威脅。這樣的威脅違背人類的根本道德法則,也無法被任何人認同。它只能由羅輯獨自實行。

在和三體進行末日談判那一天,羅輯帶著一把鐵鍬,隻身走向墓地。一路上他被人譏諷嘲笑,甚至被趕下公交車。他被所有人驅逐,卻肩負著人類的全部命運。羅輯在自己的墓穴和三體文明進行末日談判,為人類贏得了免於入侵的和平。羅輯對三體文明的意圖從沒有任何天真的想像,而他為人類求生存的意志也獲得了三體文明的尊重。他是三體系列裡真正的英雄。

即使劉慈欣如此理性,他還是在《三體Ⅲ·死神永生》刻畫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主人公:程心。程心善良,充滿母性,熱愛生命,但她面對可能的犧牲無法做任何抉擇。她無法理解生存的殘酷,更沒有為人類求生的堅強意志。兩次人類的命運掌握在她的手中,兩次她因為所謂的人性而放棄了人類生存的機會。在她成為執劍人時,她沒有意志對三體發出可信的威懾,結果三體文明幾乎將人類奴役滅絕。在她能決定人類是否擁有光速飛船的技術時,她因為可能發生的戰爭而選擇放棄,並聲稱:「我選擇人性。」沒有光速飛船技術的人類在面臨二向箔攻擊時毫無逃生的能力。程心和她的助手僥倖逃離,留下太陽系被二維化成一幅絢麗的畫。宇宙不是柔弱者的花園,程心的人性導致了人類的滅絕。

有意思的是,在書中劉慈欣處處突出程心的善良,而程心這個人物卻讓很多讀者扼腕憤恨。也許在劉慈欣心中也有遲疑和衝突。他無法擺脫瀰漫在知識界中對抽象人性的好感,同時卻清晰地看到這將會導致的巨大災難。

在智人走出非洲的十多萬年歷史中,人類的歷史一直是一部生存史,一部達爾文式的生存鬥爭史。亞馬遜的部落至今仍殺死生病的嬰兒,二戰時美國為提早結束戰爭不惜用原子彈屠殺幾十萬平民。但在人類不斷徵服自然的同時,也在很多人心裡滋長出一種天真的勝利主義。他們看不到今天的和平來自於過去的犧牲,今天的繁榮來自於過去的苦難。他們認為存在一種終極的價值體系。它放之四海而皆準。在這個價值體系裡,人性的光輝永遠不滅,個體的自由天賦不可侵犯,個人的權利高於群體的生存。犧牲不再需要,苦難沒有位置。他們看不到過去的歷史,也看不到在他們所處泡沫外的現實。

也許劉慈欣科幻作品的啟示在於,當以宇宙為視角時,人類作為地球唯一智能物種的高傲蕩然無存。當我們意識到地球只是銀河系旋臂上的一顆灰塵,而人類只是這顆灰塵上為生存而掙扎的物種時,我們才能感受到完全和徹底的謙卑。

- 完 -

點好看,真的會變好看哦~!

相關焦點

  • ...國家電影局|哆啦a夢|劉慈欣|知乎|心靈奇旅|小魔女doremi|媽祖|...
    近期多部動畫電影《哆啦A夢》《心靈奇旅》《林默》紛紛官宣了最近消息,同時,小說改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也即將拍攝,對此骨朵國漫做了以下匯總。《哆啦A夢》動畫電影12月11日全國上映據官方消息,動畫電影《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宣布定檔於12月11日全國上映並發布了海報。
  • 《三體》英文版開拍背後,劉慈欣主動遞劇本,卻被某大導演拒絕
    早在2014年,有人問劉慈欣對《三體》電影版導演的討論,他怎麼看時。劉慈欣有些無奈地說:「關於電影版導演的討論,讀者們給我的印象是,好像世界上那些知名的導演,比如施皮爾伯格、卡梅倫。這就是《三體》電影版的現實情況,讀者的期待還是有些天真。」九月一日,《三體》電影版的曲折之路,總算看到了一些光明。全球最大的付費流媒體公司奈飛(Netflix)獲得了三體宇宙的授權,將拍攝英文版《三體》系列。在導演方面,也算是符合劉慈欣和眾讀者的期望。
  • 世界網際網路巨頭,擬砸10億美金拍《三體》,劉慈欣卻高興不起來
    世界最偉大的20位導演之一,拍出了《泰坦尼克》、《阿凡達》這些優秀作品的卡梅隆曾經盛讚劉慈欣:「你單槍匹馬拓寬了科幻的邊界······你創造了電影無法企及的世界!」,劉慈欣的《三體》,的確是很多科幻迷心中無法超越的經典,讀完回味無窮,看兩遍、三遍都不過癮。
  • 劉慈欣科幻文創來了!從生活的細微處,進入大劉的科幻未來世界
    一個世紀後,劉慈欣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答案:更高的自由,或許「在於創造一個想像中的世界」。以劉慈欣式科幻之名為未知世界賦予全新顏色 從科幻誕生的那一天,就預告了世界,它不必拘泥於形式——電影、電視 此外,這次「劉慈欣科幻漫畫」限定文創,我們還準備了驚喜服飾系列,一起在大劉的漫畫宇宙中燃爆世界吧!
  •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出漫畫了!網友:中國的科幻漫畫太燃了
    這部電影不僅叫好又叫座,還使中國的科幻電影終於在世界電影史上佔得一席之位。豆瓣上,《流浪地球》的熱評第一條是這樣說的:這是華語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科幻大片,劉慈欣的硬核科幻設定、東方式的家庭理念核心、地心引力與星際穿越的融合、意料之外的特效大場面超讚,比肩好萊塢。
  • 劉慈欣:孩子們看《三體》,我不高興!大劉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三體》獲得雨果獎後,有一年,央視《對話》欄目請來了劉慈欣,主持人問了大劉一個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小孩能不能看《三體》?大劉直接說:孩子們看《三體》,我不高興!接著大劉還說了一件事:成都市的一所小學孩子們寫了一封信給我,老師讓他們集體讀《三體》。
  • 《流浪地球》票房46.8億,劉慈欣拿多少錢?所以他沒拍《三體》
    最近,有段話常常被人提及:"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澳洲山火拉開了半年多以來「災難」的序幕這是劉慈欣寫《流浪地球》中的句子。有人說,在這段特殊時期,讀起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格外發人深省,總有種強烈的心靈共鳴!
  • 為何劉慈欣不想拍《三體》?《流浪地球》票房46億多,他分多少?
    劉慈欣1999年起在雜誌《科幻世界》上發表作品,此後接連創作了多個中短篇小說;在2006年1月發表短篇小說《山》時,許多讀者去信說希望他寫成長篇,於是劉慈欣就決定不再寫中短篇了;劉慈欣是在正職工程師的業餘進行寫作,工作不忙的時候一天寫三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約一年的時間完成;第一部《三體》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取得反響較好於是出了單行本
  • 卡梅隆想拍,劉慈欣拒絕了!國人拍不了《三體》,為何不給好萊塢
    國內拍不了《三體》大電影,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拍?詹姆斯·卡梅隆瘋狂暗示,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真相,到底是什麼嗎?而《三體》的內容恰好不符合這兩點。《三體》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講,它是「反」人類的,是不太符合當下大眾主流觀念的。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
    中國作家劉慈欣憑藉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是中國科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劉慈欣本人並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其上臺領獎。換句話說,它不完全是以作品的實力為基礎的,而是以各方面的勢力、博弈來操作這個事情,最後有個幸運者獲獎,這個幸運者就是《三體》了。」獲獎後,劉慈欣在電話採訪中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劉慈欣的心中,雨果獎的地位很高,但今年有點遺憾,「摻雜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得了這個獎我還是很高興的,因為這是中國第一部輸出到美國的長篇科幻小說,就得到了科幻界的'諾貝爾獎',確實很讓人高興。」
  • 中國科幻界走向世界的領頭人,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就在2006年,科幻作家劉慈欣在他業餘時間所創作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並且很快的就受到各方科幻迷的熱烈追捧。於是劉慈欣趁熱打鐵在2008年和2010年又相繼的出版了《三體》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
  • 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在採訪中被問:你要拍成電影嗎
    劉慈欣說:沒有必要,地球3年後存不存在還不好說。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在採訪中被問到:你的小說拍成電影,需不需等技術好一點兒,晚一點兒再拍。劉慈欣說:沒必要,地球3年後還存在與否都不好說,"超級災難"隨時會發生,我本人都不為3年後的事打算。有些事,能做就做。
  • 卡梅隆想拍,劉慈欣沒同意,國人拍不了《三體》,為何不給好萊塢
    國內拍不了《三體》大電影,為什麼不能交給好萊塢拍?詹姆斯·卡梅隆瘋狂暗示,劉慈欣卻笑而不語。真相,到底是什麼嗎?去年《流浪地球》火了一整年,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結果上映之後超乎預期,電影爆了,影迷驚呼:原來咱們自己也能製作出這麼宏大細膩超級震撼地科幻大片。
  • 劉慈欣:我不知道《三體》電影誰是導演誰是編劇
    再加上此前已經進入電影創作流程的《三體》和《鄉村教師》,劉慈欣共有5部作品在不久的將來都要被搬上銀幕。活動結束後,娛樂資本論(微信公號:yulezibenlun)對劉慈欣進行了專訪。讓小娛深感意外的是,劉慈欣《三體》的電影改編權早在4、5年前就以較低的價格銷售出去了,並且《三體》電影立項至今,劉慈欣並沒有參與其中。
  • 劉慈欣《三體》榮獲雨果獎,卻被女權主義攻擊,網友:人紅是非多
    提到科幻作家——劉慈欣,大家更多的會想到《流浪地球》和《三體》,《流浪地球》改編成的電影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無限潛力。而《三體》更是讓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作品。雨果獎,可以說是「科幻界的諾貝爾「,在15年,劉慈欣也是第一次獲得這個獎項的亞洲人。劉慈欣可以說是憑藉著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文學拉到了世界級的高度,做到了真正的文化輸出。
  • 劉慈欣拍攝《三體》:難度太大!國內缺少科幻編劇!不敢拍
    劉慈欣拍攝《三體》:難度太大!國內缺少科幻編劇!不敢拍!劉慈欣:單槍匹馬,歐巴馬親自催更。「《三體》即將搬上熒幕?」劉慈欣:不敢拍,上升到了哲學高度?《三體》為何遲遲拍不出來?劉慈欣:難度太大!國內缺少科幻編劇!原因眾所周知:國內科幻電影技術,暫時還達不到,拍不出來;或者說是不敢拍。許多優秀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是因為有一個好劇本,如果沒有好的故事,很難讓觀眾們產生共鳴,自然也就達不到理想的票房狀態了。
  • 劉慈欣大膽設想:世界末日只剩下2男1女,該不該吃掉女性延續人類
    劉慈欣大膽設想:世界末日只剩下2男1女,該不該吃掉女性延續人類作為中國當代最為知名的科幻小說家,在劉慈欣的筆下從不缺乏深刻的洞見和歷史維度的前瞻。他總能用理性到冷酷的現實去戳中人內心最深處的軟弱。劉慈欣大膽設想:世界末日只剩下2男1女,該不該吃掉女性延續人類2007年8月,正逢成都國際科幻·奇幻大會期間。科幻作家劉慈欣和上海交大教授江曉原,在白夜酒吧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辯論。
  • 劉慈欣說:從不為3年後的事打算,「超級災難」可能隨時到來
    劉慈欣表示自己獲得雨果獎,始終有種不真實感。因為雨果獎是世界科幻協會設立的,在全世界科幻迷的心中,都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說:我本人就是看著雨果獎的作品長大的,過去的獲獎作品,幾乎100%都是英語作品,翻譯的作品幾乎沒有,特別是長篇小說,《三體》是第一部。因此劉慈欣自己都表示不敢相信。然而,如今每個人都知道,不論敢不敢信,這已經是個鐵錚錚的事實了。
  • 劉慈欣大讚《流浪地球》電影:難以置信的中國科幻大片
    作為劉慈欣的最高代表作,《三體》遲遲不能搬上大屏幕令人扼腕,不過大年初一(2019年2月5日),劉慈欣的另一經典作品《流浪地球》將在電影院和大家見面。陣容方面,本片由郭帆執導,青年演員屈楚蕭扮演男一號劉啟,吳京特別出演,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等也鼎力加盟。
  • 劉慈欣回應《三體》英文版排名起伏:當做良好開端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以作品《三體》引發中外關注的科幻作家劉慈欣10日在北京坦言,《三體》英文版在美發行時曾在短期衝到亞馬遜排行榜30餘名,如今已無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