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說:沒有必要,地球3年後存不存在還不好說。誰也不知道3年以後的情況,做好"超級災難"的準備,災難隨時都有可能到來。所以有些事情,現在能做就做。
劉慈欣預測"超級災難"即將來臨,聽了這段話,主持人產生了質疑:我並不認為3年內有超級災難是可能的。
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在採訪中被問到:你的小說拍成電影,需不需等技術好一點兒,晚一點兒再拍。
劉慈欣說:沒必要,地球3年後還存在與否都不好說,"超級災難"隨時會發生,我本人都不為3年後的事打算。有些事,能做就做。
當時主持人說:我覺得,這不可能。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在採訪中被問:你要拍成電影嗎
可是實際上,如果我們冷靜思考,劉慈欣所謂的"超級災難",也不是完全因為寫科幻入戲太深。
畢竟人類越是發達,越是會產生一些可能一旦失控,自己就無法駕馭的東西,日新月異的變化,難保哪天就會翻車,所以劉慈欣預言的"超級災難"不無可能。這的確是對人類的一種警醒,在發展的路上,也要時刻關注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三體》這本書,寫的了橫亙100億年人類的故事,劉慈欣運用知識與想像,架構了《三體》恢弘的宏觀世界,講了人類發展,宇宙億年,融入哲學,歷史,軍事,科技等諸多因素的盪氣迴腸的恢宏故事。
看過《三體》,仿佛經歷了人類漫長的發展史,漫長而深遠,在這過程中,跟著主人公漫遊時間和空間,也完成了一場心靈的反思和洗滌,這其中從過去,到未來,從肉體,到心靈,不僅是時間,還有空間,和文化的重重厚重感。
人生世界太渺小,之所以我們每日為繁雜的事情而憂慮,是因為格局不夠大,而看了《三體》的人,整個格局和思維,都將上升一個層次。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曾沉迷這本書,當時《三體》尚未完成 ,他甚至親自派人給劉慈欣發郵件催稿,問有沒有後續。
後來歐巴馬讀完全文後,感嘆道:
讀過《三體》,才知道我在白宮每日的紛擾,都是那麼渺小,不值一提,畢竟我根本不用顧慮有外星人入侵。
與其說《三體》是科幻,不如說它講述了人類在危急存亡時的種種選擇。這裡面的內容已經超越了道德、文化、法律、制度、人性,並且將生死存亡直接擺在每個讀者的眼前。
《三體》三部曲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特別的吸引人,書中所呈現的"黑暗森林法則"、"水滴"等內容,徹底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一本書,讓美國總統都能有此頓悟,每個普通人看過後,更會受益匪淺。
人需要有更大的格局,方能在現實社會應對自如,而《三體》,正是這樣一本書,讓人看了能夠有透徹的新領悟,對人,對事,對生死,歷史,人類和全世界,都有一個嶄新的認知。
不得不說,這是一本有劃時代意義的書,值得每個人品讀。
復旦大學文學系教授嚴鋒評價:「在讀過《三體》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我相信每個人讀過《三體》這本書之後都會有自己的體會。雖然《三體》這本書比我們看到的更加深邃,但也正是這樣,這本書才會有如此大的魅力。《三體》全套共3本,一部比一部好看,我第一次讀《三體》也是一口氣看下來,感覺是從未有過的震撼,閉上眼睛滿腦都是宏偉、瑰麗的宇宙圖景。
劉慈欣把我們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世界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
作品《三體》獲得雨果獎後,劉慈欣在採訪中被問:你要拍成電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