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藝術之外,沒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與世界聯繫,也沒有一種方法比藝術更好。
——歌德
孩童時,
那段拿著筆亂塗亂畫的稚嫩時光,
就是人類藝術的起點。
是否,你一直遺憾沒有機會接觸美術?
是否,你還有一支久未拿起的畫筆?
紛繁複雜的世界,
真實地表現內心就顯得難能可貴。
而油畫就是這樣一種表達方式,
表現畫者當下的感受,
通過油畫,讓心內的波瀾得以釋放。
油畫,非常適合沒有基礎,又想學習色彩的你。今日線上U課,文化君帶你走進油畫世界,從零基礎開始跟著老師循序漸進地學習油畫。
本次課程由惠州市文化館提供,林大衛老師將從油畫起源展開闡述,讓每一個初學者對油畫有個初步認識;再通過油畫的材料與工具、色彩的觸碰、色彩的調色技法、樹的畫法等幾堂課,激發大家學習油畫的熱情。
識別二維碼進入線上課堂
林大衛,1987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後在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從事藝術創作近三十年,有著豐富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指導經驗,作品風格以當下領先思潮的意象油畫為主要的表達方式。雖出自學院但不受格局的限制,不追求表面的形式,注重事物的本質。
油畫是在製作過底子的布、紙、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後人因揚·凡·艾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的獨特貢獻,譽其為"油畫之父"。
近代油畫多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木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幹後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髒,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油畫作畫方法多樣,其工具也有異同。幾百年來油畫藝術的歷史演變,使繪畫工具不斷改進。油畫的主要材料與工具有畫架、畫框、畫布以及繃布工具、顏料、畫筆、畫刀、媒介劑(各種調色油、上光油等)、外框等等。
用來固定畫幅。根據畫家需要,室內畫架可以使畫幅上下前後移動;摺疊式畫架用於野外寫生。
畫框是油畫作品最常用到的表面載體,是織布品和拉伸框架的組合結構。畫框上塗丙烯或清漆可以對木框起到保護作用。
畫布分兩大類,一類是成品布,繃框後可直接使用。另一大類則是常用的亞麻布類(但一般用之前需要「煮布」去除雜質等,市面上也有免煮類型)。布紋的粗細根據畫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據作畫效果的需要選擇。有的畫家使用塗過底色的畫布,容易形成統一的畫面色調,作畫時還可不經意地露出底色。經過塗底製作後,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紙板也可以代替畫布。
油畫顏料是一種油畫專用繪畫顏料,由顏料粉加油和膠攪拌研磨而成。油畫顏料的各種性能可根據不同需要通過使用不同媒介劑和輔助材料來加以適當調整。市場出售多為管裝,亦可自制。油畫顏料的基本成分與其它繪畫顏料一樣由色料、體質顏料、載色劑和某些輔料如塑型劑、穩定劑、緩幹劑或催幹劑等構成。
用彈性適中的動物毛製成,市面上也有化纖的。有尖鋒圓形、平鋒扁平形、短鋒扁平形及扇形等種類。
畫刀又稱調色刀,用富有彈性的薄鋼片製成,有尖狀、圓狀之分,用於在調色板上調勻顏料,不少畫家也以刀代筆,直接用刀作畫或部分地在畫布上形成顏料層面、肌理,增加表現力。
調色板有長方形和橢圓形兩種,材質上有木質、塑料等,用於調色及擺置顏料。
油畫在繪製過程中要用油來稀釋。油主要分為兩類:揮發性油和氧化性油。揮發性油有松節油、高標號汽油等,會揮發掉不會留在畫裡;氧化性脂油不揮發而靠空氣氧化,會在繪畫表面結一層有彈性的膜,常用的有亞麻仁油、核桃油、罌粟油等。
對於初學者來說,畫油畫色彩的調配是一個難題。
初學者在臨摹油畫調色的時候,需要先觀察畫面上需要什麼色彩,然後不斷嘗試在調色板上調出來,再將色彩畫在畫布上,初級階段不要擔心調錯,大膽試色,直到調製的色彩合適為止。
繪畫色彩中最基本的顏色為紅、黃、藍,稱之為原色。這三種原色顏色純正、鮮明、強烈,三原色不能由其他色彩調製,但它們可以調配出多種色相的色彩。
三原色不是完全固定的,一般常用是:鎘紅、檸檬黃、群青;也可以選擇自己的三原色,比如:蒙德裡安使用的是猩紅、鈷藍和鎘黃。
三原色中任何的兩種原色作等量混合調出的顏色,叫間色,亦稱第二次色。(紅+藍=紫色、黃+紅=橙色、黃+藍=綠色)如果兩個原色在混合時的分量不等話,又可以產生其他種顏色。
永固玫紅+鈦白=粉色
任何兩種間色(或一個原色與一個間色)混合調出的顏色則稱複色,亦稱再間色或第三次色。(任何一種顏色與黑色混合得到都是複色。黑色=紅+黃+藍,即凡是複色都有紅、黃、藍三原色的成分。)
永固玫紅+檸檬黃+鈦白=淺粉色
調色沒有特別死板的方法,因人而異,因畫而異,靈活的了解色彩的感覺和搭配,經過實踐形成的調色技巧,才方便自己創作。
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
並沒有明確規定,
如果你想做,就從現在開始。
零基礎學油畫,
相信你也可以成為「藝術家」。
更多好課,盡在「雲上學好課·全民藝生活——2020雲上全民藝術普及」專題,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入專題在線學習☟☟行動起來吧!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館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