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回憶》美國限定重映,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普遍的欲望

2021-01-08 騰訊網

近期,《寄生蟲》美國發行方NEON宣布,奉俊昊導演的經典影片《殺人回憶》數字修復版將於10月19日、20日在美國限定重映。這一消息,再度把2003年的這部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口碑電影拉回了大眾的視野。

左:2020美版海報 右:2003版海報

《殺人回憶》——這是田地?還是強姦犯的天堂?

影片《殺人回憶》講述了自1986年開始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人口不過兩萬人的小鎮上的一起連環殺人案,隨著案件的增加,兇手作案手段愈發殘暴。

小鎮警察樸探員、搭檔曹探員和漢城來的蘇探員接手了這起案件。

第一個嫌疑人是白家烤肉店智力有障礙的兒子白光昊。

毫無經驗的樸探員和搭檔曹探員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因光昊對被害女性李香淑有愛慕之情,在曹探員的暴力執法和樸探員的誘導之下,光昊成了「替罪羊」並被拉到事發田地示眾,進行場景還原。在現場,看到父親的光昊有了勇氣開始拼命逃離,卻再度被樸探員和曹探員帶去了野外,兩人以要埋了他為威脅,誘導並錄音記錄光昊說殺人經過,而光昊卻開始陳述自己看到的事實。此時探員並未發現光昊即是在場證人。

第二位嫌疑人是距離案發地點很近的工地工人喬秉淳。

因夜間跑到案發現場,帶著女性的白色內衣褲並對其手淫、且穿著女性紅色內褲這一奇怪的舉動而被警方迅速鎖定。喬秉淳也遭到了和白光昊一樣的暴力執法,最終不得不把罪行攬到自己的身上。

當警方去喬秉淳家中尋找破案線索,鄰居都說喬秉淳為人善良,對身患重病的妻子多年來不離不棄,還有兩個年幼的兒子需要照顧。

而此時,蘇探員找到了幾起案件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女性,在她口中得知了罪「兇手有一雙柔軟的手」,而常年在工地打工的喬秉淳雙手粗糙,蘇探員為喬秉淳洗脫了罪名。

案件依舊一籌莫展,女警官圭玉卻根據廣播的規律發現了新的線索——每當雨天,電臺都會有人點播放《悲傷情歌》,而案件也均在點播期間發生。警方根據點歌明信片上的地址找到了第三個嫌疑人樸興圭,也是劇情中給觀眾留下最大懸念的人物,也是和真兇最接近的人物。

樸興圭為人英俊,沉默,面對罪行拒不承認,缺乏有效證據的警方不得已放了他。蘇探員開始跟蹤樸興圭,就在睡著的一會兒,樸興圭消失在自己的視線,案件再度發生。

與此此時,法醫在最後一名受害者的下體檢測到了精子並送往美國檢驗,可最終結果與樸興圭不符。

案件最後,兩位探員反應過來了光昊即是目擊證人,光昊語言不清的表示年幼時曾被壞人扔進了火裡,而壞人長得比自己強…就在還沒說出重要信息時,因躲避追趕,唯一的目擊證人光昊被火車撞傷身亡,鮮血見到了樸探員的臉上。同時,擅用暴力的曹探員因腿部破傷風不得不截肢,這一藝術性又戲劇性的手法對局中警方的荒謬斷案充滿了諷刺意味,結局一向理智的蘇探員面對嫌疑人樸興圭的不理智毆打行為,刻畫了破解的的無力。

回顧《殺人回憶》的片尾一幕,轉眼已到了2003年,此時的樸探員已轉行從商,當他再度去往當年的案發現場,碰到了一個小女該,小女孩說前些時候也看到一個男人在這兒往裡面看:「他想起以前在這兒做的事情,所以他回來看一下」

樸探員問:他長什麼模樣?

小女孩:平常的那種。

樸探員問:不特別?

小女孩:普普通通吶

這是一部沒有答案的影片,以田地為開端,又以田地為結尾。雨夜作案、《悲傷情歌》、「柔軟的手」……案情浮於水面,兇手卻深藏水底。直至去年9月18日,電影《殺人回憶》中的兇手原型歸案,終於給了受害人和觀眾一個交代。回歸真實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的真兇李春在遠比影片更具戲劇性和殘暴

左:李春在高中照片右:模擬畫像

華城惡魔李春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國內第一懸疑大號沒藥花園公號創始人何襪皮在《迷案重現》一書中詳盡的分析了這起案件。

以下內容部分摘錄自《迷案重現》一章:

圖片|《迷案重現:沒藥花園》

李春在供認共殺害十四名陌生女性,加上1994年1月13日殺害19歲妻妹一案,總共十五起命案,並犯下強姦罪三十多起(警方認為可能更多,也有人認為第八起案件仍有疑點,存在其他兇手模擬作案的可能)。

由於不是每起殺人案都伴隨強姦,很多只是用物體猥褻、破壞,他的滿足感並不是來自性交本身,更多似乎是來自捉弄、羞辱受害人,操縱受害人的恐懼並施加痛苦。

那麼,華城惡魔李春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春在,家中世代耕種。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地村民靠賣地才能籌足學費送孩子上大學,但有些村民為了留住土地,沒有送孩子上大學,包括李春在家。後來他考上了水原市的一所工業高中,到大城市後,當時班上很多同學嘲笑李春在是從鄉下來的,身上有牛糞的味道。受到排擠後,李春在更加自閉。

1981 年,李春在畢業後去服兵役,戰友說,李春在在部隊裡沒有表現出不正常的地方,和大家相處融洽。在韓國電視節目採訪鄰居時,一些人評價李春在善良、話少、學習成績好,比任何人都更文靜、有禮貌。

在外人面前表現得人畜無害在親近的家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他曾把自己的孩子關在房間裡暴打致傷;只因為妻子無視自己的話,就向她扔菸灰缸,對妻子的頭部和小腹拳打腳踢,使得妻子便血。

獄友稱他性格溫順、安靜,會照顧人,休息的時候喜歡踢足球,喜歡參與其他與他人相處的遊戲。並被評為「一級模範囚犯」。但在監控嚴密的監獄裡,李春在在自己的個人物品箱裡偷偷收藏了十多張女性的淫穢照片。獄友和他開玩笑把他手裡的照片搶走,溫順的他突然暴怒,嚇到了他們。他可以暫時偽裝或者忍辱負重,這也是他能持續八年作案的原因之一。

李春在和他母親感情較深。李母十分偏袒自己的兒子。記者採訪她關於兒子是不是兇手時,她表示不相信,並誇獎兒子乖巧、孝順,常拿錢給自己花。對於殺害妻妹一案,她把責任全都推到了兒媳身上,稱之為「一個沒有教養的女人」。她聲稱兒媳跟其他男人跑了,兒子太生氣了才會殺妻妹。她把有預謀的強姦殺人辯解為「每個人都有衝動的時候」。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和母親感情很好的李春在,會如此缺乏共情能力以及反省之心了。

除此之外,李春在曾對警方供述,小學時被村裡的鄰居姐姐侵犯,遭到性暴力。這段經歷導致他的性慾總是被恨意以及羞辱感壓制著,最終演變成性慾倒錯:只有當他對女性施暴,剝奪女性的尊嚴時,才能喚起他的性慾。在他的潛意識裡,只有讓對方害怕和厭惡,自己才能奪回性的控制權,才能讓自己重新找回男性的尊嚴。

幼年陰影,妻子的無視,加之母親錯誤價值觀的引導等諸多因素,在外人看來文靜、有禮貌的李春在逐漸產生了犯罪的衝動,而很可能他在偶發的殺人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意,此後便走上了有計劃的殺人之路。

迷案重現,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普遍的欲望

韓國華城殺人案之外,作者何襪皮還在《迷案重現》中分析了多起類似案件背後的人性,每個案件都具有共性,也都是普通人在被施加了一定的外部條件下,轉而成為了事件的當事人。

2017年6月,我們最為關注的赴美留學生「章瑩穎案」。與章瑩穎素不相識的兇手克裡斯滕森,他教的那些本科學生對他的評價是:「安靜,不太和人多說話,不會和你做朋友,但也不古怪。」但他的學業於後期出現問題,加之童年父母的影響,他開始酗酒並出現了抑鬱和睡眠問題。2017年3月克裡斯滕森和妻子米歇爾的開放式婚姻也走進了死胡同。

6月9日是章瑩穎案的發生之日。克裡斯滕森的妻子米歇爾和新男友出發去去威斯康星州的一個熱門度假小鎮旅遊,而那個地方恰恰是克裡斯滕森和米歇爾當年度蜜月的地方。同一天,女友TEB 告訴克裡斯滕森,她昨晚和另一個男人發生了關係。

克裡斯滕森說了一句奇怪的話:「You don’t do the anything casual thing. From breathing, to fine dining, to...murder.」 (你做的任何事都不是完全隨意的,從呼吸,到正式用餐……到謀殺。),也就是在當天下午兩點,在街頭漫無目的兜轉的克裡斯滕森發現了在站臺等公交車的章瑩穎。

(詳細案件可見《迷案重現》)

另外一起被媒體稱為是21世紀發生在美國最糟犯罪的「克裡斯·沃茲殺妻滅女案」,沃茲一家人符合美國典型白人中產家庭,妻子香安·沃茲漂亮、熱情,是當地的小名人,丈夫克裡斯·沃茲工作勤奮又顧家。一家人的生活看似完美。2018 年 8 月 13 日午後,弗雷德裡克警方突然接到一個姓阿特金森的女子的電話,聲稱她的好朋友、同事香安失聯了。這通電話牽扯出一起駭人的案件——被幾乎所有人都視作「模範父親」「理想丈夫」的克裡斯,在那天清晨謀殺了懷孕十五周的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女兒。

2018 年 6 月 19 日,香安還在社交平臺寫道:「我愛上了現在的生活方式——活著並享受著和我的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我對創造回憶和充實自己的生活都上癮了。」

在她發在網上的照片和視頻中,克裡斯的臉上總是帶著溫柔的微笑,默默扮演她身後支持者的角色。在短短一個多月中,克裡斯的態度突然發生180 度轉變。

原來,當懷孕的香安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住在北卡羅來納州時,克裡斯遇到了和他所在的石油公司有合作的女工程師妮可。兩人迅速相愛,感情之火越燃越烈時,克裡斯對妻子的愛情之火逐漸熄滅,成了一堆不可復燃的死灰。他和妮可在大沙丘公園的那個周末,是他「末日的起點」。也就是說,在那個周末他對妮可的愛進一步升華,讓他下定決心要和她在一起,並走上一條殺妻滅女的不歸路。

(詳細案件可見《迷案重現》)

很多事件的背後,當事人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看似平常、甚至是善良的普通人,而受外界因素影響,被觸發並放大了人性中的欲望,如同何襪皮所說:接觸案件越多,越了解犯罪心理,我便越認為玻璃牆兩面的人性是相通的。罪行或許離奇,但作案動機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普通人,如果給予一定的外部條件,也可能成為那些故事中的當事人。

作品推薦:《迷案重現:沒藥花園》

人類學博士何襪皮搜集媒體報導、庭審記錄和警方公開的資料,重新講述8個100%真實的案件。罪案或許離奇,但作案動機往往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

相關焦點

  • 《殺人回憶》美國限定重映: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普遍的欲望
    近期,《寄生蟲》美國發行方NEON宣布,奉俊昊導演的經典影片《殺人回憶》數字修復版將於10月19日、20日在美國限定重映。這一消息,再度把2003年的這部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口碑電影拉回了大眾的視野。
  • 《殺人回憶》美國限定重映:華城惡魔李春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近期,《寄生蟲》美國發行方NEON宣布,奉俊昊導演的經典影片《殺人回憶》數字修復版將於10月19日、20日在美國限定重映。這一消息,再度把2003年的這部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口碑電影拉回了大眾的視野。
  • 奉俊昊《殺人回憶》美國10月19日重映
    美國重映海報時光網訊《寄生蟲》今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讓韓國導演奉俊昊在美國名聲大噪,《寄生蟲》美國發行方NEON公司宣布,奉俊昊的成名作《殺人回憶》將於10月19日和20日兩天在美國部分影院重映,映後他還將和《極盜車神》導演埃德加·賴特對談。
  • 《十二公民》言無刀鋒,卻能殺人:比真相更難懂的,是人性的複雜
    看著幾乎是板上釘釘的案件,大家普遍希望儘快完成任務,誰知第一輪投票過後,8號陪審員竟然認為嫌疑人無罪。面對眾人的質疑與憤怒,真相究竟如何?這一場兇殺案的結論能否全員通過?只有當觀眾隨著演員的激烈探討,抽絲剝繭才會發現需要我們關注的,並不止案件本身,更是關於人性的複雜。
  • 《殺人回憶》原型出庭,他人眼中的正常人為何成為惡魔?
    近期,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再次登上了熱搜,據韓媒消息,《殺人回憶》兇手原型李春宰出庭作證,首次公開承認了華城第8起殺人案是自己所為。由於第8案發生時間久遠,已經過了公訴時效已過,因此他不是作為被告人,而是以證人身份出庭。
  • 記憶拼圖玩出了可怕人性
    國產電影一旦觸碰到驚悚、懸疑、推理類型的片子,似乎就與一驚一乍和故弄玄虛脫不開干係了,也許是《殺人回憶》、《恐怖直播》、《熔爐》等一系列優秀韓國犯罪懸疑片
  • 「比真相更可怕的是人性」——讀《竹林中》有感
    更有深一層意思是,芥川不只是改寫故事,而是藉助古典中的歷史素材,闡釋近代的問題。在故事背後明顯地滲透著作者的人生感悟。可以認為歷史題材對於芥川只是「衣裳」,只是傾訴對世事所感的載體。《竹林中》的故事其實並不是為了得到整件事情的真相,而是在思考如何定義及理解真相,是在剖析「利己主義」以揭露人性的陰暗面。在作者的筆下,每個人的片面之詞都是不可信的,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判斷來查明,這其實也在剖析「利己主義」的同時,引申出了「懷疑主義」——表現為對他人不信任,對於外界總是採取譏諷,冷眼旁觀的態度,帶有負面的厭世情緒。
  • 馬龍·白蘭度《欲望號街車》曝預告 將在臺重映
    馬龍·白蘭度《欲望號街車》曝預告 將在臺重映 時間:2020.06.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
  • 《荒城紀》比飢餓更可怕的是愚昧,比欲望更兇殘的是偽善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諷刺和反思意味的故事,一個保長因為聽錯了一句話,幹出一系列荒唐又殘忍的事,由此體現官場與宗族、新文化與舊禮教的碰撞,以及人們在欲望來襲時的無力,由此來辨證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圍繞這個極具戲劇性的故事,《荒城紀》把那個時代一方鄉土裡,人們為了飢餓的肚皮,為了生存的欲望,不惜放棄一切尊嚴和底線的狀態刻畫得入木三分,族長的迂腐和好色,村民的冷漠與自私,保長的虛榮與算計,全都躍然紙上,很多細節都像針一樣尖銳,例如「講忠貞」、「你今兒咋硬了?」等橋段,充斥著人們的愚昧,可笑,可悲,可恨。
  • 《殺人回憶》原型殺14人強姦30多人:惡魔李春在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這一消息,再度把2003年的這部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口碑電影《殺人回憶》拉回了大眾的視野。探索詭譎的人性與欲望。幼年陰影,妻子的無視,加之母親錯誤價值觀的引導等諸多因素,在外人看來文靜、有禮貌的李春在逐漸產生了犯罪的衝動,而很可能他在偶發的殺人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意,此後便走上了有計劃的殺人之路。探索詭譎的人性與欲望。「從這些案件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人性:謊言、背叛、嫉妒、恐懼,也有對愛的堅持和對正義的信心。
  • 史上最好看的韓國電影《殺人回憶》!
    其次,在那個年代,那樣的小鎮落後的審訊條件和探員的低素質,一味地追求破案率,加大了探員對口供的依賴性;有罪推定的思想使訊問的目的就是拿到口供,非法的詢問方式,並且沒有連續的錄音,證據在定案過程中顯得完全不重要;更不用說,「採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這一當代普遍承認的非法證據排除原則在當時得以有效適用
  • 獻給你的,《殺人回憶》.
    在巴西,它叫《上帝之城》,在日本,它叫《大佬》,在韓國,它叫《朋友》,在香港,它叫《古惑仔》,在大陸,它叫《陽光燦爛的日子》,在美國,它叫《美國往事》。」而我認為,《殺人回憶》像韓國版的《阿甘正傳》。和精神內核無關,而是因為它同樣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回憶。即使是2003年的電影,現在看來依舊現實,不拘泥於時代。
  • 《奸臣》展現人性慾望與權力殘酷的某種可怕的陰暗面!
    殘暴之君昏庸無道,自然被反叛者推翻。奸佞之臣禍國殃民,自然遺臭萬年成為談資。而推翻燕山君的忠臣們,也一個個成了中宗時期的奸臣……《奸臣》這部電影,表面看起來很情很色,實際卻是在勾勒和展現權力的殘酷與人性慾望的某種可怕的陰暗面。
  • 《殺人回憶》終於有了結局
    知道真相的,是京畿道華城郡連綿的雨,是縱橫於曠野裡的風,是金黃的稻穗,是稻穗上的螞蚱,但風裡雨裡的人不知道,採摘稻穗的人也不知道。《殺人回憶》是一部懸疑犯罪電影,這是一種對結果上癮的類型片。影片行進的過程,是一場兇手與警察之間不死不休的肉搏,也是一場看不到終點的智力馬拉松。
  • 《殺人回憶》真兇終於抓到了,沒想到真相竟然這麼戲劇性!
    因為,本案正是電影《殺人回憶》的原型案件。沒錯,就是那部被譽為韓國影史最重要作品,有無數死忠影迷,並影響了之後非常多電影人的《殺人回憶》(不知被多少當代電影人奉為聖經)。而這一回,奉俊昊成名作《殺人回憶》聚焦的懸案竟然得以告破,也算是了卻導演和主創的一樁心願。於是,電影中一臉無助的宋康昊與金相慶,如今終於有了他們的答案。
  • 冒牌上尉 最可怕的在於人性 知道真相卻沉默不語
    人性最禁不起考驗,最終被日益膨脹的欲望吞噬。結局字幕的彩蛋絕對讓人有汗毛直立的恐懼感,戲謔也罷,但確實警醒。最可怕的其實不是冒牌上尉殺了那麼多人,而是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他是個冒牌貨,但沒有去戳破他,所以其實殺人的不僅是他,他也不過是別人手中的木偶。
  • 抓住《殺人回憶》原型兇手,僅僅用了33年
    「長相普通」的《殺人回憶》模特時隔33年終於落網。雖然不知道1986年有多少個雨夜,但從那天晚上開始,在京畿華城郡發出了驚叫聲。事件發生4年7個月,10名女性,最大71歲,最小14歲,墜落的流星長眠於大地。調查結果顯示,自2006年4月的最後一起案件起,15年的公訴時效已過,曾經孤獨的靈魂已無影無蹤。
  • 奉俊昊:這部《殺人回憶》也是拍給兇手看的
    看死君整個朋友圈都在狂刷「《殺人回憶》原型兇手被抓」的新聞;作為韓國犯罪史上的「三大未解謎案」之一,案發於1986年至1991年間的「華城連環殺人案」,早已舉世皆知(另兩大分別是「青蛙少年失蹤案」和「李炯浩被誘拐事件」)。而之所以在影迷群體中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則無疑離不開新晉金棕櫚導演奉俊昊的那部經典傑作《殺人回憶》。
  • 現實比電影更可怕!《殺人回憶》兇手原型殺害14人強姦9人
    李春宰犯下14起殺人案件和9起強姦案件,是為了消除欲望的虐待性的連環犯罪行為。據韓媒報導,歷時一年,韓國警方結束了對韓國最大長期未結案件——發生在京畿道華城一帶的李春宰連環殺人案的重新調查。這距離該連環殺人案的首起案件發生時間,已過去34年。
  • 神奇女俠是力與美結合,講述人性信念,而續集描述的則是人性慾望
    期盼已久的《神力女超人1984》雖然因為疫情而延後,終於在2020年年底正式上映了,第一集的電影不僅是力與美的結合,更講述人性信念,而續集描述的則是人性慾望,時間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來到了1984年,社會更進步,許多科技產品也紛紛問世,經濟也正值起飛的年代,甚至人類也能登上了月球,這股振奮的力量,成為我們敢做夢的一盞明燈,只要你想要,沒什麼是科技辦不到的,就像是電影開頭街道的櫥窗內播放的一段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