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迪士尼拍攝了大型歷史傳奇題材的動畫片,《花木蘭》。該動畫片取材於中國古代民間故事《木蘭從軍》。迪士尼對整個故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最終貢獻給觀眾的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動畫片,同時也將「花木蘭」的故事傳遍了全世界。
自此,這個中國傳統故事,在老牌影視製作企業的加持下,煥發了新生。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遺憾的,自己的故事讓別人去說,然後火了,這誰都不能接受。但是放下這一點來說,那部動畫片還是很不錯的。
22年後,迪士尼重啟了《花木蘭》這個IP,並最終用真人版與之前的動畫片進行了呼應,然而當我們看到這部真人版的時候,當我們耐著性子看完這部真人版之後,卻感覺22年前,迪士尼的決定是無比正確,然而22年之後,迪士尼便開始為了之前的決定而圈錢。因為這部真人版的《花木蘭》,唯一的亮點,就是滿身的槽點。
《花木蘭》2020版本的主演是劉亦菲,片中聚集了鞏俐,甄子丹,李連杰這樣的大牌巨星,讓他們來給本片烘託氣氛。然而看完了全片你就會發現,這幾個演員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存在感,換做是別的演員去飾演這些角色,並沒有什麼區別。
演員陣容中,除了劉亦菲的戲份是必不可少的之外,其餘的這幾個能讓大家耳熟能詳的演員的戲份,甚至不如與木蘭同行中的一個小兵。當然,如果演員飾演的角色可以代表相應的戲份的話,這幾位還是挺重要的。
在被很多爛片狂轟濫炸好幾年之後,國內觀眾基本上練就了一個火眼金睛的本事,僅僅看海報,基本上就能對整部電影有一個大體的判斷,好的海報並不會將聚焦點集中在演員身上,而是要用一種反射來體現出故事的內核。
而那些僅僅將聚焦點集中在演員身上的海報,我們可以大概率斷定,這部作品的故事估計不咋地,因為海報都沒法將這個故事簡單地概括了,那麼這個故事或者這個內核該有多弱。
然後說說這個弱的不能再弱的故事。事實證明,迪士尼22年前的決定是無比的正確,因為這個故事展現出來的內核就是那幾個字的話,本身是不足以支撐一部成年人觀看的電影的厚度的。
將本片作為兒童電影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定,而將本片作為一部動畫題材的兒童電影在,則是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然而22年後的迪士尼看來是降智了。
改編不是瞎編,戲說不是胡說,六老師的這句名言放在迪士尼的這部作品上看上去有點不妥。迪士尼奉行的是美國人民或者說是西方人民的普遍價值觀。既然是改編,既然是想要收穫全球票房,那註定不會在意國內觀眾怎麼想。
迪士尼用實際行動也踐行了這種理念,本片中進行改編的部分,包括服飾,包括角色,包括那些特效,包括核心等。這些元素基本上都是按照西方的邏輯脈絡去進行的。這種邏輯脈絡在我們看來是可笑的,然而在西方人看來卻是非常精準的。我們可以通過本片,大體看一看西方世界對於我們的文化以及認識,究竟是怎樣的,這一點倒還好。
主角降智是一部正邪相互對抗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到了影片的後半段,當鞏俐捨身取義的時候,我不禁笑出了聲。本片對於這段情節的設定,基本上比動畫片還不堪。
花木蘭之與鞏俐,是帶有一點傳統的師徒傳承關係在裡面的,她的行為並不足以將鞏俐在短時間內感動後,決定為她捨生取義。全片表達的誠實勇敢這個核心之後,幾乎所有的情節都生硬的往這兩個詞語上面靠。
最終,導演靠完了之後,突然發現還有一個核心關鍵詞沒有詮釋。於是,花木蘭辭別了天子之後,毅然回鄉孝敬父母,最終,孝這個詞語被解釋了。
當我看了看本片導演尼基卡羅的經歷之後,一切的謎團豁然開朗,她確實是對於兒童劇有著很深的造詣,因此,本片的最終呈現出來的故事脈絡,核心主旨是完全沒有超出導演本人的指導能力之外的。
再加上這個東方故事被賦予了西方的內核之後的滑稽感。本片因為做成了真人電影而讓這種滑稽感無處安放。這一切我也理解了。
然而導演如果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話,其實本片的核心可以改一改的,強調孝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聽一聽中國古代的另一個重要核心品質「忠」。忠孝不能兩全這個概念,足以支撐本片的內核了。
花木蘭對於父親是一種孝,這是一種子女對於雙親的孝,而花木蘭作為將士對於國家也算是一種孝,這是人民對於國家的孝,這是古代封建社會的核心,然而迪士尼卻拋開它另起爐灶。這樣看來,22年前的決定確實正確。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