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墨池學子」,添加關注!
歡迎加入成都七中微信公眾平臺!
2016年9月10日,在第32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成都市川劇院邀請七中老師走進劇場觀看了川劇《塵埃落定》。下面是我校語文組孟祥君老師的觀後感:
「我看見官寨倒塌了」,傻子這句先知性的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忽然想起了《桃花扇》中的戲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一粒塵埃,不管曾經怎樣的喧譁與騷動,終歸有落定的時刻,終歸會歸於寂靜。
川劇《塵埃落定》讓我好奇的地方有很多,如何完成從小說到戲劇的轉換是我最關注的,小說的內容相對一出川劇來說過於複雜了,一場戲是無法容納一部史詩的。肯定是要做減法,減去什麼,留下什麼,這對編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川劇《塵埃落定》讓我們看到從史詩般的複雜小說轉化成戲劇的可能性,其中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神來之筆。
戲劇相較於小說,最大的不同在其戲劇性的凸顯,戲劇中最重要推動力是衝突,衝突的確立才有了一部戲內在的張力,建構一部戲先要考量的就是衝突。川劇《塵埃落定》衝突的選擇,讓我們看到編劇的良苦用心,奴隸和土司之間的衝突,兄弟之間為繼承權的衝突,女人之間為爭寵的衝突。衝突的選擇凸顯了整部戲的主題,揭示土司制度的腐朽殘酷,對奴隸階層保有最深的同情,教化的目的在衝突之下實現的很自然,同時也讓娛樂性蘊於其間,使整齣戲有極強的觀賞性。
川劇《塵埃落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老麥其土司,傻子和卓瑪,麥琪土司的殘忍,無情,狡詐,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這一人物恰恰是土司制度最好的代表。傻子的形象,用管家的話說,要麼是真傻,要麼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不僅讓我想起了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先知。卓瑪是善良,聰穎化身,充滿了反抗精神,身上甚至有些覺醒者的特點。「奴隸和土司有天壤之別,但在一點上是相同的,都世襲。」這樣的臺詞從卓瑪的口中說出,非常具有震撼性的。
整部劇散發著濃鬱的藏文化特徵,從演員的服飾,背景的設置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不僅是對原著的尊重,背後更是對主題的深化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該劇保有了川劇中很可貴的幽默,不可否認川劇的生命力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川劇接地氣,不會脫離他的欣賞者,所以,從本質上講川劇不是以教化為目的的,川劇中當然有教化的功能,但這點不是川劇永葆其青春的秘訣,川劇最重要的特徵在其中的娛樂性。川劇中最不能少的應該是他的笑聲,這也是評價一部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在《塵埃落定》這樣嚴肅的主題面前,如何體現娛樂性?這是我很好奇的,演出中可說是笑聲不斷,笑聲明白無誤的標識出川劇的獨有品性。
相較於小說的複雜深刻,戲劇無奈的選擇確實有其最現實的考量,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小說原著達到的藝術高度。
其一是精神層面的表現不夠,比如在小說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人物翁波意西在劇中就沒有出現,而翁波意西恰恰代表了其中的精神層面——藏傳佛教的影響。
其二是小說中引人入勝的傳奇性被大大削弱了,小說中的許多具有傳奇性的情節都被省略了,傻子面對殺手是小說中的重要情節,也決定了傻子的最終命運,在戲劇中處理的莫名其妙。 其三是有主題先行的傾向,整部戲把關注點都放在了奴隸和土司的階級對抗之上,幾乎所有的情節都是為了凸顯這一主題。這也導致了這部戲思想上的單薄,可挖掘的東西就不是很多了。
當然,瑕不掩瑜,川劇《塵埃落定》是一部有勇氣的作品,可謂是知難而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最重要的是為廣大川劇迷獻上了一部盪氣迴腸的優秀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