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中老師 歷史的塵埃——川劇《塵埃落定》觀後感!

2021-02-07 成都市第七中學

點擊「墨池學子」,添加關注!

歡迎加入成都七中微信公眾平臺!

2016年9月10日,在第32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成都市川劇院邀請七中老師走進劇場觀看了川劇《塵埃落定》。下面是我校語文組孟祥君老師的觀後感:


「我看見官寨倒塌了」,傻子這句先知性的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忽然想起了《桃花扇》中的戲詞,「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過是一粒塵埃,不管曾經怎樣的喧譁與騷動,終歸有落定的時刻,終歸會歸於寂靜。


川劇《塵埃落定》讓我好奇的地方有很多,如何完成從小說到戲劇的轉換是我最關注的,小說的內容相對一出川劇來說過於複雜了,一場戲是無法容納一部史詩的。肯定是要做減法,減去什麼,留下什麼,這對編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川劇《塵埃落定》讓我們看到從史詩般的複雜小說轉化成戲劇的可能性,其中有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神來之筆。


戲劇相較於小說,最大的不同在其戲劇性的凸顯,戲劇中最重要推動力是衝突,衝突的確立才有了一部戲內在的張力,建構一部戲先要考量的就是衝突。川劇《塵埃落定》衝突的選擇,讓我們看到編劇的良苦用心,奴隸和土司之間的衝突,兄弟之間為繼承權的衝突,女人之間為爭寵的衝突。衝突的選擇凸顯了整部戲的主題,揭示土司制度的腐朽殘酷,對奴隸階層保有最深的同情,教化的目的在衝突之下實現的很自然,同時也讓娛樂性蘊於其間,使整齣戲有極強的觀賞性。


川劇《塵埃落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老麥其土司,傻子和卓瑪,麥琪土司的殘忍,無情,狡詐,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說這一人物恰恰是土司制度最好的代表。傻子的形象,用管家的話說,要麼是真傻,要麼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不僅讓我想起了蘇格拉底的名言,「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無所知」,這是一個大智若愚的先知。卓瑪是善良,聰穎化身,充滿了反抗精神,身上甚至有些覺醒者的特點。「奴隸和土司有天壤之別,但在一點上是相同的,都世襲。」這樣的臺詞從卓瑪的口中說出,非常具有震撼性的。


整部劇散發著濃鬱的藏文化特徵,從演員的服飾,背景的設置等方面都有很好的體現。這不僅是對原著的尊重,背後更是對主題的深化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該劇保有了川劇中很可貴的幽默,不可否認川劇的生命力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川劇接地氣,不會脫離他的欣賞者,所以,從本質上講川劇不是以教化為目的的,川劇中當然有教化的功能,但這點不是川劇永葆其青春的秘訣,川劇最重要的特徵在其中的娛樂性。川劇中最不能少的應該是他的笑聲,這也是評價一部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個標準。在《塵埃落定》這樣嚴肅的主題面前,如何體現娛樂性?這是我很好奇的,演出中可說是笑聲不斷,笑聲明白無誤的標識出川劇的獨有品性。


相較於小說的複雜深刻,戲劇無奈的選擇確實有其最現實的考量,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小說原著達到的藝術高度。


其一是精神層面的表現不夠,比如在小說中有著重要地位的人物翁波意西在劇中就沒有出現,而翁波意西恰恰代表了其中的精神層面——藏傳佛教的影響。


其二是小說中引人入勝的傳奇性被大大削弱了,小說中的許多具有傳奇性的情節都被省略了,傻子面對殺手是小說中的重要情節,也決定了傻子的最終命運,在戲劇中處理的莫名其妙。     其三是有主題先行的傾向,整部戲把關注點都放在了奴隸和土司的階級對抗之上,幾乎所有的情節都是為了凸顯這一主題。這也導致了這部戲思想上的單薄,可挖掘的東西就不是很多了。


當然,瑕不掩瑜,川劇《塵埃落定》是一部有勇氣的作品,可謂是知難而上,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最重要的是為廣大川劇迷獻上了一部盪氣迴腸的優秀劇目。

相關焦點

  • 川劇《塵埃落定》昨晚唱響「天府戲劇季」
    根據著名作家阿來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川劇《塵埃落定》,從2014年3月27日首演以來,截至2020年10月,已經演出158場,觀眾15萬多人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陳巧茹、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超、王玉梅、虞佳,以及包括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蔡少波等在內的川劇明星齊聚舞臺,讓蓉城戲迷在周末欣賞了一臺高質量的川劇表演。   悠揚空靈的藏歌式高腔,曼妙婀娜的藏族舞蹈,精美絕倫的舞臺布景……昨晚上演的《塵埃落定》,宛如百老匯著名戲劇《悲慘世界》,給成都觀眾提供了各個不同人物的自畫像。
  • 《塵埃落定》再出新版
    提到作家阿來,幾乎所有人都會首先想到他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塵埃落定》出版二十多年來,以獨特的敘述視角、詩性的語言、宏大的歷史視野獲得了越來越多讀者的喜愛,成為當代文壇暢銷不衰的經典。
  • 川劇《江姐》、歌劇《塵埃落定》、紀錄片...
    >04-12 15:18:27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歌劇《塵埃落定川劇《江姐》據了解,重慶藝術獎是重慶市最高藝術類獎項。完整獲獎名單記者在獲獎名單上注意到,本屆重慶藝術獎反映了我市文藝創作欣欣向榮的蓬勃態勢,其中,既有以川劇
  • 川劇迷不可錯過! 四朵「梅花」、五臺大戲讓你過足癮(贈票)
    記者了解到,本次慶祝活動中,形式豐富的演出將為觀眾帶來一次川劇盛宴。記者了解到,此次展演的劇目,都是近年來在業內與觀眾中廣受好評的劇目。三度入選國家藝術基金的川劇《塵埃落定》將由「二度梅」陳巧茹、梅花獎得主王超主演。
  • 四川省川劇院乘風破浪的川劇青年們,第五屆川青賽,我們來啦!
    他們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裡,在指導老師的嚴格督促下積極備戰。用汗水澆灌舞臺,用努力交換榮譽。在此,希望他們能在即將開始的比賽中呈現屬於自己的精彩,斬獲佳績,為四川省川劇院建院60周年獻禮。接下來,讓我們一睹四川省第五屆川劇青年演員比賽四川省川劇院參賽演員風採。
  • 《塵埃落定》再版,阿來:希望它再賣20年 劇版將由《白鹿原》電視劇...
    他也提到他對小說中「傻子」這個角色的閱讀感受,《塵埃落定》裡的傻子「不是真的傻,而是看到聰明人沒看到的另外一面」。羅偉章說,自己也準備重讀這部作品,「但要找到我精力非常好的時候。因為比起歷史類或者知識類作品,一流的文學作品,需要我在閱讀的時候投入真情實感,要跟作者一起進入一個世界。」
  • 川劇中的變臉究竟是怎麼變的?全方位帶你揭秘川劇變臉的原理
    一、川劇變臉是怎麼變的相比大家都已經在電視上或者是親眼看過川劇變臉了,說實話,筆者看過以後也是十分好奇川劇變臉是怎麼變的,怎麼在那麼快的速度內就換了一張臉呢,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實際上,川劇變臉的原理 並沒有那麼複雜。川劇中的變臉究竟是怎麼變的?
  • 川劇「變臉」的歷史真相
    他在曹俊臣的啟發下,先是放棄紙臉殼,也不用灑粉火,只是扯草紙變臉。繼後又反覆琢磨,將草紙蒙臉法加以改進。變草紙為韌性較好的夾皮紙,變一層為三層,連揭三次,變換容貌。在實踐過程中,揭紙常有差錯,不能得心應手,後來有次突然從「拉洋片」中得到啟發,於是設計扯線,將線頭一扯,便揭開一層臉譜,他獲得了成功:借一絲拉線之助力,收瞬息萬變之功效。
  • 川劇《慶雲宮》│眾家紛紜,齊說《慶雲》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傳承演出的傳統川劇《慶雲宮》,6月3日、4日下午在錦江劇場連演兩場,觀眾踴躍、獲贊無數。 「坐著坐著我生殺氣」、「王愛你愛你真愛你」的傳統唱段在「別宮出徵」一場中原汁原味傳承,扮演郗氏的馬麗字正腔圓、吐字亮調,收穫滿臺彩聲。
  • 川劇,「出圈」!
    1912 年,著名川劇班社「三慶會」在成都成立,如果以此節點作為現代川劇的誕生,那麼川劇已年滿百歲。今天,百年川劇不僅沒有老去,還在現代生活中煥發生機,成為了一種生活潮流。與鄭爽合作的川劇花旦名叫陳蘭馨,是成都市川劇研究院的青年演員。作為95 後,陳蘭馨和大多數年輕女孩兒一樣,喜歡逛街、自拍、動漫以及一切可愛的東西,也喜歡在網絡上發自己的照片和視頻。在一個短視頻中,她身著花旦戲服,甩出水袖的同時下腰,這種高難度的川劇戲曲功底讓她與眾不同,獲得 17 萬人點讚。
  • 百年川劇的前世今生,流傳著千年的成都記憶.
    川劇在唐朝時曾有著「蜀戲冠天下」的美名。如果有一天川劇真的消失了,那你們要不要給自己一個走進川劇背後的機會?歷史悠久的川劇,或許真的應該變一變臉了。汪澍武老師寫這些戲牌的是一位年過七旬的汪老師,老師大半輩子都在做這樣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寫戲牌。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他和他的終身情人天上相會了︱紀念川劇表演藝術家王世澤老師
    下面請大家欣賞2003年,王世澤老師64歲時,與多位老藝術家合作演出的川劇傳統大幕戲《御河橋》中的「議婚」和「三趕」兩場。 「議婚」一場演的是,宣府公子宣登鰲往柯府拜壽,與柯府千金柯寶珠一見鍾情,回家後撒嬌耍賴,央求父母邀媒向柯府提親。這場戲裡,王世澤老師的表演,生活氣息十分濃鬱,且充分展示了川劇文小生獨具特色的「瓜」、「嗲」二氣。
  • 塵埃落定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塵埃落定,塵埃:細小的灰塵。塵埃全部落下。比喻事情已經結束。出自:阿來《塵埃落定》第11章:「我看到土司官寨傾倒騰起了大片塵埃,塵埃落定後,什麼都沒有了。」近義詞有:蓋棺論定,反義詞有:懸而未決,塵埃落定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多用於書面語。
  • 川劇幫腔的藝術特色
    激化內心的推動性 如折子戲《放裴》中,當李慧娘開門與裴生一路逃走時,一句幫腔飛來:「輕輕地把門兒半開,悄悄地步出書齋」,一下就道出了李慧娘當時為救裴生小心翼翼的心境和他對裴生的無限深情。助漲高潮的推動性  在一齣戲裡,高潮是劇情矛盾衝突最激烈的地方,是劇中人物情感表達最充分的地方,也往往是最讓觀眾揪心的地方。因此,這時的幫腔就要「推動性」地幫助造就戲劇高潮,並讓高潮很快激化到最高點,同時也讓劇中人物的情感得到最充分的表達。
  • 【雲賞川劇】四川省川劇院傳承精品劇目《變臉》,攜手央視頻聚有戲雲賞看經典
    參與執導的川劇《易膽大》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獎、精品工程獎;執導的川劇折戲《武松殺嫂》獲重慶市專業舞臺藝術之星指導老師一等獎,川劇《土地爺搬家》獲全國藝術院校指導老師一等獎,歌劇《鹽神的女兒》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併入選「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川劇《望娘灘》獲四川省第一屆藝術節導演獎、劇目獎,小品《冤家》獲四川省戲劇小品比賽導演獎。
  • 譜寫感人的高原戀歌 民族歌劇《塵埃落定》29日城市音樂廳首演
    阿來的《塵埃落定》自1998年出版問世,至今20多年,不光成為文學界的經典,還被改編為舞臺劇、川劇作品,以多種形式散發著它強大的藝術能量。 10月29、30日晚19:30,重慶市歌劇院民族歌劇《塵埃落定》將亮相蓉城,在城市音樂廳譜寫一曲動人心弦的高原戀歌。
  • 00後小戲骨演的川劇,你追嗎?
    平均年齡只有十幾歲的川劇少年初長成,2017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區圖片故事類大獎得主劉嵩走進重慶川劇院,拍攝半年,記錄了他們的破繭和綻放。(本組作品在本屆大賽中斬獲圖片故事類二等獎)川劇由崑腔、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內涵豐富、虛實相生、包容寫意。
  • 內江市川劇團簡介
    1951年2月,與「和生」、「民慶」、「民生」三個民營劇社合併,改名為「內江縣新藝川劇團」。同年10月,更名為「內江市新藝川劇團」。1952年12月,改名為「內江市大眾川劇院」。1954年12月,更名為「內江川劇團」。1961年更名為「內江市川劇團」,由原內江市(現內江市市中區)管理。1966年更名為「內江市毛澤東思想文化宣傳隊」。1970年更名為「內江市工農兵川劇團」。
  • 《塵埃落定》:當塵埃落定的時候,人人都是傻子,根本沒有聰明人
    "塵埃落定"這個名字起的極好,讓人一看就有種厚重感。在看《塵埃落定》這本書之前,我想不出有什麼樣的內容能撐得起這四個字。它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命運的恢弘和人們對於命運流轉的無力感——當塵埃落定,一切都已成定局,誰也無力改變。(一)首先,《塵埃落定》帶給讀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細膩而生動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