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勢力首臺量產轎車、造型低趴好看、加速快續航長,小鵬P7自帶標籤,一出現就成了網紅。站在2020年初來看,傳統車企把電動轎車做成了SUV的車高,合資EV續航還停留在「一日通勤」狀態,特斯拉Model3高歌猛進「無敵太寂寞」,小鵬P7的搶跑相當於闖入藍海,期望收穫比G3更好的市場反響,無可厚非。
但是,今天電動車入市依然考驗重重,一臺補貼後售價在22.99-34.99萬的新勢力純電動轎車就更不用說,拿什麼吸引消費者是小鵬必須想清楚,做出來的。現在P7是最在我們面前了,而小鵬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這件事還是內部人士有發言權,小鵬汽車副總裁徐吉漢博士(下稱JACK徐),負責小鵬整體技術研發路線的制定及管理,兼任E平臺產品技術研發,是E平臺產品的總負責人,他與我們分享了不少從工程角度看小鵬P7的點。
為了讓電動轎車低趴 得定製電芯
純電動車大部分將電池包布置在車底,對SUV來說很方便,即使追求高續航把電池容量做大些也隨便放,因為底盤高,但對轎車來說就很考驗了,你看大眾朗逸純電,NEDC續航裡程278km,電池包已經不得不入侵後備箱了,你看廣汽Aion S為了500km的續航裡程,不得不把底盤抬高,導致坐在車裡和一些小型SUV都是「平起平坐」的了。
小鵬P7定位轎跑,為了追求低趴的車身姿態,首先要解決的是電池包高度的問題,JACK徐介紹:「我們的車做得矮,離地又有一定的距離,從車地板到車頂就做得比較扁,電池就不能做得太厚,這一點的話,我們的電池是特別定製的矮的電芯,我們做成的電池包的厚度只有110毫米,別人用的一般的標準電芯做的電池包的厚度可能有140毫米。這樣我們的車就顯得更有運動感。」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小鵬P7做到了低車身姿態和NEDC最高700+km,目前量產純電轎車還是少有的。車身低了之後,風阻也可以下來,官方數據顯示這臺車風阻係數Cd 0.236,目前國產轎力量低。插個題外話,或許是小鵬汽車本身在造車方面經驗積累相對還是少,小鵬P7雖然有近3米(2998mm)的軸距,4.88米的車長,其實其後排空間表現並不突出。
新參者的差異化思路 抓智能化特長
很多人吐槽特斯拉做工用料不行,但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人在訂特斯拉的路上,為啥?大家有明確的奔頭,只要有這個,做工什麼的,容忍度也提高了。這是新勢力們都應該追求的一個狀態,讓消費者為自己的特色特長買單,畢竟自己的經驗並不允許追求面面俱到。
只是往往留給新勢力的選擇不多,他們只能選智能化、科技化這樣的東西,因為這是IT出身的他們擅長的領域。有20多年汽車技術經驗的JACK徐或許更加清楚,小鵬P7應該在哪些地方下本,「在電子架構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我們在控制器方面,我們和英偉達合作,用了他們最前沿的晶片,算力是非常高的,我們也是全球第一個公司使用這個晶片的。在智能座艙方面,我們用了高通的一款非常高性能的晶片,820A。」
相比小鵬的首款車型G3,小鵬P7不僅晶片規格提高了,系統裝備也更全,「比如說雷達,G3我用了3個雷達,在P7上面我用了5個雷達,在攝像頭方面,比G3的攝像頭多了好多,現在車上一共有14個攝像頭,包括側前、側後,前面的長焦距、中焦距、短焦距,甚至是車裡面也有疲勞監測的攝像頭。」
從結果來看,小鵬P7所實現的XP3.0相比小鵬G3所實現XP2.5更先進,將可實現從上高速一直到下高速,全程自動化。在JACK徐看來,兩者之間明確的不同,「一個是智能座艙,一個是自動駕駛。」
性能硬核也舒適顧家 網紅也實用
某種程度上來說,電動車是平民福音,你可以用比燃油車更低的價格買到加速更快的電動車。小鵬P7四驅高性能版官方百公裡加速成績4.3秒,在傳統概念裡進5秒的車都很快了吧?拼加速性能足夠硬核,但在實際的體驗中,小鵬P7給人的印象偏舒適更多。
外在可裝13,內在可顧家,這分裂的個性難道就是小鵬想要的P7?JACK徐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底盤的調校它永遠是一個操控和乘坐舒適性的折中,簡單來說,你要是想舒適,這個底盤就會軟一些,那你操控就可能會不好,硬的底盤操控就好。如果想做得很硬的話,舒適性又不好。一般的調校,在歐洲,像我們這種車一般都會調校得比較硬一點,因為歐洲人對車更享受駕駛一些,這方面的積累會多一些,他們追求的是操控。而在中國市場來講,大部分的人還是偏向於舒適性的,所以我們的調校稍微會偏舒適一點,但是我們的操控性也是不錯的。」
「因為我們的底盤用的架構,後面是五連杆,前面是雙叉臂,這種架構是一般的奔馳、寶馬和奧迪常用的一種架構,一般來講,它能夠更好地兼顧操控性和舒適性。小鵬P7稍微偏舒適一點,因為我們覺得我們中國市場對它的接受度會高一些。」
編輯說:常常有人說,大眾豐田電動車大戰已打響,留給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從這個角度來說,P7會不會是小鵬搶佔生存席位的關鍵所在?如果是,那P7就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而你是開發這款車的人,你會怎麼做?是不是也會在造型、智能化、性能與實用等維度上花最多的精力和資源?你又如何定位量產P7實力在現有市場格局中的地位?與JACK徐交流,是一種很工科的體驗,一切從理性出發,又落回理性處,在他所舉的指標裡,小鵬P7做是不差,但同時也不盲目吹捧自信,P7是不是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我想再過兩個月,交給數據說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