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摺疊:一百年前的貧富差距,大到你想不到

2021-02-23 新周刊


《邪不壓正》姜文用特效技術還原了北平。

在電影《邪不壓正》裡,李天然喜歡在屋頂上奔跑,這些青色的瓦片也成為某種隱喻:瓦片之上,是北平澄澈的天空,高大的城牆,綠色的楊柳,瓦片之下,則是世俗生活的蠅營狗苟,人生的艱險苦澀。

 

北平摺疊,高低、貴賤、悲歡,都被這屋頂隔開,成為不同人眼中截然不同的兩座城市。

 

光緒二十六年(1900),歲屬庚子,戰亂頻仍。北京城裡,家大業大的姚家僱了馬車夫,準備冒著戰火把財產運出城,車夫可以拿到一百兩銀子的酬勞,這筆錢足夠在鄉下買一塊好地……

 

這是林語堂經典小說《京華煙雲》的開頭,這部小說從庚子年開始,講述了北京城曾、牛、姚三家豪門貴胄的故事,在民國風靡一時,至今都是林語堂的代表作。

趙薇在同名電視劇中飾演姚家大小姐,木蘭。/《京華煙雲》

 

湊巧的是,在林語堂筆下這個虛構故事徐徐展開的時候,北京城內的另外一戶人家正經歷真實的滅頂之災。軍隊在八月攻入北京城,一位叫做永壽的普通八旗兵陣亡,他身後的一家人瞬間失去依靠。

 

彼時的八旗兵早就沒有兩百年前的氣派,永壽祖傳的二三十畝地已經賣掉,只剩下一畝多地,用來排列祖宗的墳頭。他唯一的愛好是在家裡種一點廉價的花草,林語堂筆下的一百兩銀子,對他而言是一筆想都不敢想的巨款。

 

對於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旗兵,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這麼多,是因為永壽死後留下的小兒子日後成了著名作家——老舍。而父親戰死的那年,老舍剛剛一歲,他由母親養大,一生都不知道父親的模樣。

保羅·法蘭奇的《午夜北平》講的是「英國外交官女兒喋血北平的夢魘」。

 

前段時間,國外影視公司將投拍《午夜北平》並邀請姜文主演的消息滿天飛,雖然後來被闢謠,但從討論的熱烈程度就不難看出,網友對姜文出演民國故事有多期待。

事實上,近些年來民國題材從來都沒有降溫,尤其是加上老北京、北平的標籤後,根本不缺少觀眾。

 

在這些作品裡,我們的想像無限延伸,最終在腦海中搭建出一座百年前的北京城。

那是林語堂的老北京,梁實秋、林海音們的老北京,也是姜文《邪不壓正》裡用CG技術復原的北京城,但我們百年之後的目光,幾乎不會掃到老舍的北京。

張豐毅版的祥子和斯琴高娃版的虎妞

今天,不少人津津樂道的北平生活,自動過濾掉了《駱駝祥子》和《茶館》裡的眾生相。

 

三年前,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得雨果獎,一時間摺疊成為熱詞。這篇小說構想了未來的北京,城市被摺疊成三個部分,分別屬於社會上層、中層和下層,三種人的生活徹底隔絕,連時間和空間都不會共享。

 

當驚訝於這樣殘酷的未來設定時,我們又是否知道,一個世紀前的北京,一個部分人眼裡處於「黃金時代」的古都,就已經是一座沿著貧富鴻溝摺疊起來的城市了。

 

北平,一個金粉時代

 

有人說,姜文的《邪不壓正》最多拍出原著《俠隱》的五分神韻,因為這部小書幾乎復原了老北京的人情風物,令無數讀者心嚮往之。

 

俠隱的作者是張北海,1936年出生於民國世家,在北京生活了十三年後,隨家人遷居臺灣。在各種自述和採訪裡,張北海對這十三年都表現得很懷念。

1928年到1937年的十年,北京被更名為北平,即所謂「黃金十年」。在張北海的印象裡,那是一個「有錢人可以享盡福,沒錢人也可以過一個清平的日子」的美好時代。

像藍青峰這樣的「有錢人」,開車穿梭在北平的胡同間,為一口醋,可以包一頓餃子。

 

張北海的父親叫張子奇,也就是電影《邪不壓正》中姜文飾演的藍青峰的原型,原著小說對藍青峰的身世有著這樣的介紹,大致對應了現實中張子奇的經歷:

 

十七歲參加了山西的辛亥革命,完後去日本念書……早稻田……完後跑了趟歐洲。回來閒了幾年,認識了馮玉祥……那會兒馮在北京當陸軍檢閱使……藍去給他做少校參謀,一直幹到上校,幹到北伐成功……在天津開辦了家華北實業公司……紗廠,麵粉廠,水泥廠,輪胎廠……

可以想見張北海幼年的生活水準一定不會差。哈佛大學教授、著名學者王德威在《俠隱》的序言中描述了當時北京城的上層生活:

洋人可以坐在四合院的天棚底下喝威士忌;好萊塢的Anna May Wong可以向名媛唐鳳儀買到便宜珍珠項鍊;真光戲院的首輪西片上演著;舊派宅子裡的堂會一樣鑼鼓喧天……

在新版《俠隱》的封面,印著這樣一句話:在一九三七年的北京城裡,真的曾經存在過那樣一座城市。字裡行間都是無限懷戀。

 

當然,作為一個作家,張北海對社會中下層的生活也不會全無體察,他將那十年稱為「金粉十年」,之所以是金粉而不是純金,是因為蒙在這座城市身上的回憶濾鏡,來自於特權階層撒下的一層金粉。金粉之下,才是屬於老舍們的艱難生活。

 

張北海寫作《俠隱》的時候,經常翻一翻老舍的《駱駝祥子》,來熟悉當時北平平民的行為做派、語言方式。但這種體驗終究隔了一層,張北海大概很難真正理解底層貧民的「清貧日子」有多難熬。

1950年版的《我的一輩子》是石輝自導自演的,他在裡面飾演「我」。

 

出身富貴當然沒有原罪,幸福是世襲的,貧困也是世襲的,金粉之下的北平,是成千上萬駱駝祥子、虎妞們的掙扎。

張北海出生的第二年,老舍寫了一部《我這一輩子》,講了一個巡警的悲慘一生。在小說的結尾,主人公這樣描述那個金粉年代:

 

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齣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

 

異類老舍

 

時隔一個世紀,曾在那裡生活過的作家的作品,構成了很多人對北平的一手印象。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是京城三大家族的恩怨糾葛。

梁實秋散文裡的北京小吃,是窮人一年到頭捨不得吃的熱豆汁、涮羊肉、茯苓餅、碗豆黃、奶酪、灌腸、炒肝兒。

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裡的童年,基本不用為衣食住行擔憂。

張恨水的《金粉世家》裡的鶯鶯燕燕,背景是錦衣玉食的民國總理府。

《城南舊事》中的「英子」十分可愛,但隨著她的目光,人們看到的儘是人間悲劇。

 

拓寬到那個年代的全部作家、學者、文人群體,能接受一定教育並留下傳世文字的,幾乎全都出身中上家庭。

他們所寫的北平,當然少了許多柴米油鹽之虞。相比之下,老舍的貧民出身和他的大眾視角,就顯得像是異類——如魯迅所說,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父親去世後,老舍被母親和姐姐們一手帶大——他原本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但最終長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與三哥。

清末民初,普通旗人的生活境況大不如前。在清代,他們每月可以領取固定數額的銀子,雖然不多,但生活至少有保障,被稱為「鐵桿莊稼」。清朝滅亡後,底層旗人一下子失去生活來源,同時很多人還保持著吃喝玩樂的習慣,一下子陷入貧困。

1950年,老舍從美國回來,用一百匹白布換得了一套四合院,這便是今天北京城的「老舍故居」。這可能是他年輕時候不敢想像的。

 

守寡之後,為了全家的生計,老舍的母親給屠戶等下層人縫縫補補洗衣服,從早洗到晚,老舍的記憶裡,她的手總是紅腫的。

老舍的母親是典型的老北京人,脾氣溫和,講禮數,愛乾淨,又很要強。「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這是老舍對母親的回憶。

 

一直到九歲,老舍才在親朋資助下進了私塾,真正接受教育。小學畢業以後,母親盼著老捨去學手藝,但老舍還想繼續讀書,就悄悄考進了師範學校——因為師範學校不用交學費。

幾年後從師範畢業,他得到小學校長的工作,生活終於有了改觀。母子二人一夜未合眼,母親落下「一串串眼淚」。

1930年代,北平街頭三個帶孩子的婦女。/ 微博@看老照片

 

後來老捨出國歸國、在大學教書、抗戰時又流亡到重慶,與母親聚少離多,直到一九四二年,他在遠離北京的大後方接到家信,得知母親去世的消息。臨死之前,她吃的都還是粗糧。

一生沒有享過福,是老舍母親的寫照,也是那個時代無數北平平民的真實寫照。只是這樣的故事,很少出現在作家作品裡,更不會出現在我們如今的追憶中。

《金粉世家》,因為富裕,所以美好。

 

在張恨水的《金粉世家》裡,公子哥金燕西對冷清秋一見鍾情,為了追求她,金燕西送禮物、送衣服,請冷清秋看戲、郊遊,花了不少精力和錢財。而這樣的經歷,和老舍筆下的巡警、妓女、車夫、茶館老闆註定全無交集。

 

張恨水也寫過窮人,他曾在散文裡寫寒冬臘月小商販叫賣的場景:

在胡同遙遠的深處,發出那漫長的聲音:「硬面……餑餑呦……」我們在暖溫的屋子裡,聽了這聲音,覺得既悽涼,又慘厲,像深夜鐘聲那樣動人。

 

面對這些貧民,沒有作家能夠完全視而不見。在其他的作品裡,我們總能讀到不少對窮人俯瞰式的同情,但像老舍這樣本身出身貧寒、把窮人的生活狀態寫得深刻動人的,卻實在不多見。

 

比如在《駱駝祥子》裡,老舍替車夫祥子算了一筆帳:

他想買的新車大概一百塊,他如果一天能省下一毛錢,就要一千天才能買車,如果再拼命一點,祥子每個月可以多攢三五塊,那樣一年就能積攢五六十塊了。

 

開篇就寫「一百兩銀子」的林語堂,自然體味不到這份心酸,反過來講,日後名滿天下的老舍,也從未在作品裡涉及過鐘鳴鼎食之家的優渥生活。

 

被摺疊的衣食住行

 

一座被摺疊起來的城市是什麼樣的?大概就是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窮人和富人都過著迥然不同的兩種日子。

 

民以食為天,先說飲食。

一碗炸醬麵也分貧富。

 

梁實秋在北京長大,他覺得地道的炸醬麵,麵條一定是抻面而非切面,掐菜、黃瓜絲、蘿蔔纓、芹菜末四色菜碼一樣都少不了。

梁家的炸醬麵還有特殊做法:醬炸到八成後加茄丁,或者切碎的攤雞蛋,當然,這種奢華吃法的前提,是梁家僱得起私人廚師。

 

梁實秋也描述過普通人吃炸醬麵的情形:很多警察午間靠在街邊,一邊「呼嚕嚕」吃麵,一邊「咔嚓咔嚓」啃大蒜。

對於老北京的窮人來說,最簡單的炸醬麵不過是黃瓜絲、醬、白麵條拌在一起,類似於今天泡麵、盒飯的方便食品。

 

這兩種炸醬麵除了名字相同,吃起來的味道想必天差地別了。

 

梁實秋的母親還會做核桃酪,「微呈紫色,棗香、核桃香撲鼻,喝到嘴裡粘糊糊的、甜滋滋的,真捨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嚨裡去」,這更是普通人無福消受的美食。

1933年,北平街頭的吃麵人。/ 微博@看老照片

 

有學者統計,民國三年,也就是1914年,北京的貧苦人口大概有九萬人,大約佔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十。

到了民國十七年,也就是北京改名為北平的那年,隨著戰亂之下越來越多外來人口湧入,這座城市的貧困人口超過二十萬。

 

其中還有一部分極端貧困人口,通常是人力車夫、小販等等,一天的工資恰好是一天的飯錢,一旦失業就會陷入飢餓。

在話劇《茶館》裡,窮人鍾愛一種爛肉麵——豬牛羊肉甚至狗肉的邊角料剁碎蓋在麵條上,是窮人解饞的食物。

 

當時北京城內流傳著「一天到晚大窩頭,老醃蘿蔔沒點油」的順口溜,京郊農民則是「早吃菜,午吃糠,晚上稀湯照月亮,一件破衣傳三代,一床破被任人蓋」。

 

一直到1994年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裡,出身平民的和平女士因為午飯要吃炒疙瘩——蔬菜丁炒麵團,還要特意在早上少喝半碗豆漿省下肚子。在老北京,炒疙瘩被稱為「窮人樂」,是一頓難得的好飯。

《我愛我家》一家人也常常掰饅頭吃。

 

再說出行,北京作為一座古都,現代化的城建卻是很晚近的事情,即便是城中大道,也沒有全部完成石板「硬化」。皇帝出行需要「清水潑街,黃土墊道」,就是因為崎嶇的街道走起來太顛簸,而且總有灰塵。

 

二十世紀初,有駐北京的外交官記載,街道中間的馬路至少比兩邊高出一米,而兩側的深溝自然成為排汙渠,髒水、馬糞、泥漿混雜起來,臭不可聞。到了民國年代,城建雖有改觀,但影視劇裡人手一輛的汽車,還是只能在有限的道路上奔馳。

 

在這樣的街道裡,人人住上安靜祥和的四合院自然是妄想,普通人的居住環境可想而知。

1910年的鼓樓大街。/ 微博@看老照片

 

乘坐人力拉動的洋車,是很多體面人的出行方式。

著名漢學家費正清的妻妹瑪麗安於1934 年來到北平,她後來回憶:「幾乎看不到汽車,出行主要靠人力車。」和駱駝祥子一樣的洋車夫,鼎盛時期有數萬人。

 

和今天不同,當時北京的人力車夫,有近一半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居民,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落魄的旗人。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娛樂變得遙遠而奢侈。以人力車夫為例,結束了一天的重體力勞動,最大的快樂就是喝酒、看戲、聽評書,還有不少染上了毒癮和賭博惡習。

祥子,最終由一個「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底層勞動者,淪為「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裡的產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上世紀二十年代,有社會學家做過調查,北平人力車夫每天的平均收入大致在0.3塊銀元,和老舍筆下所寫相差不多。作為對比,三十年代北海公園的參觀門票是二十枚銅圓,門票收費隔絕開車夫和少爺小姐大學生們的接觸。

 

著名學者鄧雲鄉曾提到,當時普通市民一年也難得去一兩次北海,豪富之家和高薪階層卻可以每天坐包車或汽車去北海喝茶遊玩。

三十年代,北海遊船的收費是押金一元、每小時三角——哪個勞動者會用自己半個星期的收入去划船呢?但這樣的高價卻擋不住有錢人的腳步。

 

如果家裡的條件更好一些,都不用和普通人去擠公園。導演英達的父親、著名演員英若誠出身世家,據他回憶,當時英家在頤和園西北的溫泉附近有專門的避暑之地,夏天大人們帶著孩子乘汽車去消夏納涼。

 

張北海記憶裡窮人的清平日子未必存在,而對於有錢人來說,北平的生活的確是令人懷念的。

1930年,美國的一個農業考察團在北京西山。/ 微博@看老照片

 

李天然的屋頂

 

如果沒有別人的資助,老舍可能永遠沒有讀書上學的機會,那麼動蕩年代的中國會多一個平平無奇的學徒工,而失去一個偉大的作家。

 

在北平的普通人眼裡,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際遇,高昂的學費讓當時的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被稱為貴族大學。

沈從文在北京大學旁聽的時候,寄居在附近的窄小公寓裡,一個月的租金要幾塊錢,是地地道道的北漂。


1919年,北大紅樓竣工。沈從文也曾在這附近「蝸居」。/ 維基百科

 

1926 年,京師警察廳做過一次調查,根據收入狀況將居民分為上戶、中戶、下戶、次貧戶、極貧戶五類,其中後三者佔比超過一半。他們每天的勞動僅夠謀生,投入給下一代的教育資金當然十分有限。

 

根據當時的調查,國立大學的學生中,出身商、學、政界家庭的佔據絕大多數。

北平師範大學工農子弟佔比較高,超過三分之一,是因為當時師範生免學費,畢業後工作穩定,這與老舍選擇師範學校的原因不謀而合。著名學者、畢業於北平師範的周予同直言,師範是「當時向窮學生開門的極少數大學之一」。

北平摺疊,就在李天然每天奔跑的地方發生。/《邪不壓正》

 

相比之下,少年時的梁實秋幸運許多。他不僅能接受系統的教育,還能接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他的父親只要一有閒暇,就帶梁實秋去逛舊書鋪、古玩鋪、玉器攤。從小在書籍和古董間學到的學問和氣質,是普通人一輩子都趕不上的。

 

張北海出生的時候,張自忠、齊白石都曾贈他父親禮物。到了臺灣,張北海的國文老師是葉嘉瑩,他的侄女,則是日後的著名演員張艾嘉。

 

老舍和他筆下的人物們,又該去哪裡尋找這樣的機會呢?

 

在電影《邪不壓正》裡,李天然喜歡在屋頂上奔跑,這些青色的瓦片也成為某種隱喻:瓦片之上,是北平澄澈的天空,高大的城牆,綠色的楊柳,瓦片之下,則是世俗生活的蠅營狗苟,平凡人生的艱險苦澀。

 

北平摺疊,高低、貴賤、悲歡,都被這屋頂隔開成為不同人眼中截然不同的兩座城市。

1967年9月的太平湖地區鳥瞰圖。拍照的1年前,老舍先生投太平湖自盡。/ 微博@看老照片

 

六十七歲的時候,絕望的老舍走了很遠來到太平湖邊,在這汪小小的湖水前坐了許久,終於自沉其中。距離太平湖不遠,就是老舍母親去世前居住的舊屋。

部分資料:

林崢,《「到北海去」——民國時期新青年的美育烏託邦》,北京社會科學,2015.4

李濤,《民國時期國立大學招生研究》,西南大學,2014.10

葉丹丹,《民國時期北京攤販研究(1912-1937)》,河北大學,2015.6

佟萌 韓茂莉,《民國時期北平城市糧食市場區位 分布及其等級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3.7

胡小兵,《民國時期北京人力車夫生活研究(1912—1937)》,河北大學,2017.6

王煦,《1929年北平人力車夫搗毀有軌電車事件》,文史天地,2014.4

王娟,《小議清末民初北京社會的貧困問題》,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9.10

姜鳴,《秋風寶劍孤臣淚》,三聯書店,2015.3

✎作者 | 曹吉利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 薦 閱 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偶像人設何其脆弱,一根煙就能點翻

每一口早餐背後,都是你吃不了的苦

我還是失去了你,在搖搖晃晃的人世間


相關焦點

  • 美國上世紀經驗:如何緩解貧富差距
    以80年代為界,美國按收入水平劃分的前20%居民收入均值增速與其他80%群體的增速出現明顯分化。在81-90年和91-00年間,前者的年複合增速平均高出後者1個百分點以上,而在71-80年,20%的低收入戶的收入增速反而最為領先。對比也曾出現貧富差距兩極化問題的30年代,12年收入前1%人群的收入佔比達到20.8%,接近1928年的峰值21.4%。
  • 【島讀】李強:中國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改革開放以後,1988年基尼係數是0.382,1994年是0.434,1997年是0.4577, 到了新世紀,多數研究型的數據都證明:基尼係數不低於0.5。北師大李實教授的數據,是0.5到0.55之間,這個數據非常高了,大家知道超過0.5的話是一個非常大的差異度了。
  • 不容忽視的貧富差距:長期貧困和跨代貧窮
    ,我們還面臨財產差距擴大的問題  前不久,一位外國攝影師拍攝的一組照片在網上熱傳。尤其是城鎮居民內部、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都比較大。「比如說城鄉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鎮工資統計,高收入行業和低收入行業有4倍左右的差距。」  「在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我們還面臨財產差距擴大的問題,而且這一問題正變得越來越嚴重。」李實告訴記者,以往人們大多把貧富差距等同於收入差距,但實際上,居民在資產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貧富差距狀況的重要方面。
  • 日華媒:日本教育差距與貧富差距成「雙生花」
    日華媒:日本教育差距與貧富差距成「雙生花」 這種教育機會的差距也顯示在經濟收入上,教育差距與貧富差距就猶如一株「雙生花」,在日本相生相成。  文章摘編如下:  在剛剛結束的日本高等教育學會上,東京大學研究者們公布了一項最新調查結果。2012年,日本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相比,子女進入國立或公立大學的升學率相差近3倍。  比如年收1050萬日元以上的家庭,其子女進入國立或公立大學的比例在20.4%。
  • 從數據和實拍圖:中國貧富差距比日本大多少
    中國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國際上有個衡量貧富差距標準的數值,叫「基尼係數」,基尼係數0代表該國財富絕對平均,1代表國家的財富集中在一個人手裡,即絕對不平均。也就是說數值越小該國貧富差距也就越小、社會越穩定;反之,基尼係數越大,則代表該國貧富差距越大、社會越不穩定。
  • 觀察 從電影看見臺灣貧富差距問題
    從電影看見臺灣貧富差距問題
  • 電影《寄生蟲》:痛下殺手的根源是脾氣,而非貧富差距
    不是因為爭執,而是因為氣味……這部獲獎眾多的電影,也針砭時弊地所反映了一些社會問題,值得人們深思:1.貧富差距,永恆的話題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 日本紀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揭露了社會的另一面
    日本NHK記錄片《巨大貧富差距的結局》裡,為我們展示了世界貧富差距的冰山一角。1西雅圖,美國屈指可數的經濟發達城市。在這城市中心區域,出現了大量的帳篷,被稱為「帳篷城」。美國作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強國,貧富差距也是眾所周知的位居前列。據報導,美國每7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生活十分困窘。不僅是美國。從1980年開始,全球的貧富差距就在不斷擴大。以基尼係數顯示的話,基本上就是一條上升的直線。
  • 菲律賓貧富差距有多大?同處首都,為何卻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菲律賓貧富差距有多大?經濟被百萬華人操控,卻有400萬貧民蝸居首都?大家好啊,我是球哥,今天就讓球哥帶著大家一起領略一下菲律賓的貧富差距吧?這裡球哥還想提醒大家一句,喜歡球哥視頻的朋友們,記得關注球哥哦!咱們先來看下菲律賓。
  • 豆瓣評分9.1,韓國又一神片,《寄生蟲》直擊貧富差距!
    3、比艱難更為艱難的生活雖然基澤一家通過自己超高的欺詐之術成功混入富人家庭,住著豪宅,享受著美食,一切都看似安穩,實則危機四伏,雖然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生活,在如今也得以實現,然而好景不長,卻被前管家的返回給徹底打破。而這打破的不僅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富豪生活,更是帶給他們前所未有的惡夢,讓他們看到了比他們更為艱難的人,更為艱難的生活,以及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 《寄生蟲》貧富差距下的悲劇
    這部片子前半段是講述一個窮困潦倒的家庭——金家,如何得到了一個為富人家庭工作的機會,然後順著這個機會,一步步,所有家庭成員都成為這個富人家庭的僱傭者。影片中部忽然大轉折,出現了一個很出人意料的情節,然後正如觀眾一起為這個家庭捏著一把汗地期待,影片終於出現了觀眾期待發生的事情。而後,觀眾就等著看這個事情如何發展如何解決了。
  • 橋水達裡奧:美國巨大的貧富差距可能會引發衝突
    原標題:橋水達裡奧:美國巨大的貧富差距可能會引發衝突來源:環球外匯網近日,全球最大對衝基金創始人、美國億萬富翁瑞·達裡奧(Ray Dalio)非常擔心,隨著當選總統喬·拜登準備掌權,美國將出現分裂、嚴重不平等的局面。
  • 韓國貧富差距之大到底有多恐怖
    從經濟學角度來講,一個制度追求公平的前提,是這個制度能夠保證效率,換句話講,追求公平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效率的提高,公平的部分缺失,卻可以被效率的提高所彌補,不能保證效率的公平制度,最後會難以為繼,舉個現實例子,基尼係數是反映一個,國家財言不平,國家財富不平等的指標,表示貧富差距越大
  • 于謙在餐廳抽菸被罵不道德,于謙霸氣回應才知道什麼叫貧富差距
    于謙在餐廳抽菸被罵不道德,于謙霸氣回應才知道什麼叫貧富差距。于謙在餐廳抽菸被罵不道德,于謙霸氣回應才知道什麼叫貧富差距某種層面上來說,眾所周知,郭德綱發跡前是個窮困到做過電視臺真人秀的小黑胖子,沒有相聲就沒有一切。而于謙,據說家庭背景很不一般,他不說相聲也能活得很好。
  • 貧富差距:窮人爬十層樓,才到富人的地下室
    這是一部強烈反應韓國貧富差距的電影,在2019年年初,韓國國際廣播電臺(KBS),進行了一次以貧富差距為主題的問卷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的韓國民眾認為韓國財富不平等現象非常嚴重。且許多年輕人已經開始不想打拼,只想「湊合著過日子」。
  • 稍不留神,貧富差距都這麼大了?
    前段時間,橋水董事長雷·達裡奧發表演講說:貧富差距已達近百年最高點。最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又說,世界上一半的財富屬於26個人。這可不是販賣焦慮,人家又不準備賣你課程,這還真是一個現實和趨勢。這篇文章就是想和你聊聊,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以及在這種情況下,底層還有沒有逆襲的機會?就目前來看,嚴重的貧富分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 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看看學霸累了會做什麼,真是沒法比
    為什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了?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特別是今年的疫情過後,就業難的問題又出現了,如果你手頭有充足的積蓄,完全不會為了這場災難擔心。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這一次疫情無疑是給大家雪上加霜。可以看到街上很多店都開始轉讓甚至關店,一些公司沒辦法經營,也開始遣散員工了。
  • 人生貧富差距的原因
    人生貧富差距的原因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叫善光,善光公主不僅長相端正,而且聰明伶俐,宮中每一個人都非常敬愛她。有一天波斯匿王問善光公主:「你是依靠我的力量,所以博得宮中所有人的敬愛,是嗎?」善光公主這樣回答波斯匿王:「這是我自己的業力使然,不是因為父王您的力量。」
  • 一種疾病 兩種人生:新冠肺炎疫情凸顯巴西貧富差距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9日援引傳染病專家評論稱,由於巴西社會貧富差距大,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加之國民的防疫意識偏低,加速了疫情蔓延。  《華盛頓郵報》10日報導指出,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富人和窮人混雜在一起居住——山坡上是貧民窟,下面緊挨著豪華海濱公寓,各個階層的人到同一處海灘休閒放鬆,但當疫情來臨,貧富差距就顯現出來:「有些人可以接受私人醫療服務,有些人則只能依靠公共醫療系統,在巴西,這是不同的體驗。」
  • 桐人和亞絲娜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看到浴室瞬間明白了!
    在《刀劍神域》裡面桐人和亞絲娜是眾多網友特別喜歡的一對情侶,只不過從第一季確定感情到第三季兩人在一起,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並未對感情方面有太多的描述,有不少網友說亞絲娜的家庭條件要高於桐人家很多,不一定能夠在一起,但是這個不是重點,今天我主要的任務是帶大家看一下兩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