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看見臺灣貧富差距問題
凸顯臺灣社會的矛盾
《不能沒有你》電影海報。
書名:《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裡的臺灣新形象》
作者:野島剛
譯者:張雅婷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3日
對於臺灣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有一部電影比蔡明亮的《郊遊》更淺顯易懂,訴求手段也更加直接,就是二○○九年戴立忍導演拍攝的《不能沒有你》。
臺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比日本還大,臺北市內動輒要價上億元的豪華住宅大樓四處林立,臺灣報紙一打開都是新建落成的房地產廣告,臺北市中心的地價甚至比日本還要昂貴,以臺灣的薪資水平來看根本無法購買,甚至連租都租不起。但是,這些所謂的「豪宅」一棟一棟地開工興建,而且在落成之前早已銷售完畢。
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起薪不到三萬元,整體平均薪資水平也才五萬多元,和二十年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臺灣外食很方便,所以一餐大約一百元以內就可以解決,餐費和交通費等的物價也大概是日本的一半,薪資水平也大概是一半左右。
但是,只有房地產的價格居高不下,即使如此,還是很多人在買房子,這真的是很奇怪的現象,於是我問了很多人,結果只得到了「有錢人,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人能夠想像的有錢」這樣的回答。
臺灣貧富差距的惡化速度相當驚人,比日本還嚴重,和美國比較相近,已經瀕臨國際上通用的警戒值。如果從臺北往南一路往下走,更可以實際感受到這樣的問題,從經濟面來看,臺灣確實存在著南北差距,而透過《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更可以明顯察覺到這個現象。
主角武雄是無照潛水員,和女兒在臺灣南部的高雄一起生活,同居女友丟下了女兒離家出走。他的工作是潛入海底清洗漁船的積垢,經常潛到體力接近透支的狀態,可是薪水卻相當微薄,是很底層的工作。女兒妹仔已經達到就學年齡,要準備辦理入學手續,卻因為離家出走的女性和別人早已經有婚姻關係,所以武雄沒有撫養權,也就是沒有作為父親的權利。
社會局依法在行政程序上要先安置女兒,而父女兩人試圖從這樣不合理的體制中尋找出路。從這裡開始才是電影的重頭戲,武雄帶著妹仔騎機車前往臺北,拜託立法委員幫忙,可是完全不被理會;他也想要直接衝入總統府陳情,但是被門口的憲兵阻止。最後,武雄選擇了極端手段,希望將此事訴諸社會大眾,就是在臺北市中心的天橋上,抱著女兒要往下跳。
這個畫面不只是刻劃出令人動容的父女深厚感情,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的心機或算計,只有人和人最直接誠摯的情感。
有一段父女的對話相當感人,讓人聽了心痛不已。甚至,可以說就是這一段對話,濃縮了整部電影的精華。
女兒:「咦,學校會教遊泳嗎?」
父親:「應該會教,為什麼這樣問?妳想要學遊泳嗎?」
女兒:「因為爸爸一直在海裡,我想要跟爸爸在一起。」
父親:「妹仔,那我問妳喔,妳每次都趴在岸邊看著海,我在海裡工作的時候,妳看得到我嗎?」
女兒:「看得到。」
父親:「水這麼深,妳怎麼看得到?」
女兒:「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
導演戴立忍也是臺灣知名的男演員,聽說他一開始是打算由自己來主演,但是他的獨特魅力和知識分子形象已經深植人心,因此另外挑選主角,我想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這部電影打動了很多人的心,獲得同年度的金馬獎最佳電影獎和最佳導演獎等五座獎項,實至名歸。同時,也可以看到臺灣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合理的貧富差距,透過單純的親子關係的牽絆,呈現了一絲希望,是一部值得讚賞的作品。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裡的臺灣新形象》
作者簡介
野島剛 Nojima Tsuyoshi
資深媒體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讀日本上智大學新聞系期間,曾赴臺灣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交流學習。1992年畢業後,進入朝日新聞社展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朝日新聞社佐賀支局、西部本社等,2001年起擔任駐新加坡特派員。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地前線採訪。其後擔任東京本社政治部記者,2007至2010年擔任駐臺北特派員。擅長採訪報導兩岸三地華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議題,目前在日本、臺灣、大陸等地許多媒體上開闢專欄發表時事評論。著有《伊拉克戰爭從軍記》等多部作品,已在臺灣出版《銀輪的巨人GIANT》、《兩個故宮的離合》(聯經)、《謎樣的清明上河圖》(聯經)。2014年將中文漫畫《中國人的人生》譯為日文,榮獲日本文化廳藝術祭漫畫部門優秀作品獎。
【兩岸視點整理】
編輯:一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