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健康女孩一天吃7種保健品 專家:真沒必要

2020-12-26 人民日報

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補充劑、維生素補充膠囊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孕婦要補充葉酸」「兒童多吃魚肝油」是很多人對於身體保健的共識。

5月27日,家住渝中區萬科錦城的小姚收到了她上個月在一個紐西蘭代購那購買的保健品,一共10瓶各種各樣的保健品,「這些東西我已經吃了一年多了,每個月都要買一批。」

給家人買的保健品得到肯定

女孩入「微量元素」坑

△小姚現在吃的部分保健品。

在小姚臥室床頭櫃的抽屜裡,塞了十多瓶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瓶子,所有的瓶子上都是英文。「這是複合維生素,我一般早上吃,這是藍莓精華,我和葡萄籽精華一起吃。」介紹起自己的保健品,小姚頭頭是道。

今年24歲的小姚每天都會服用的保健品有7種,每一種功能都不同,她介紹,葡萄籽精華是抗氧化的,「25歲以後皮膚氧化速度就很快了,要早點準備。」藍莓精華對眼睛有好處,「魚肝油也是對眼睛和大腦有好處。」在她看來,7種不同的保健品,每一種補充的微量元素都是必要的。

小姚是一年以前開始研究各種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的,她上大學時,70多歲的奶奶犯了痛風,小姚查了各種資料以後幫奶奶買了許多芹菜籽精華,「裡面的微量元素可以控制葉酸。」

開始服用小姚購買的芹菜籽精華並嚴格控制飲食以後,奶奶的痛風真的沒有犯過了,小姚和奶奶都覺得,是芹菜籽精華起了效果,從那以後,小姚就開始鑽研自己需要補充哪些微量元素。

對於女兒每天吃大量的保健品,小姚的爸爸媽媽一直都有些擔心,「奶奶那是有病,你又年輕,本來身體就健康,別補充過頭反而營養過剩出問題。」

對於爸媽的擔憂,小姚卻用最近發生的事情來反駁,「專家都說了,抵抗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要免疫力好,這些微量元素都是免疫力的基礎!」

小調查>>

7成90後有吃保健品的習慣

5月28日,記者採訪了10位90後,發現其中7位都有每天吃保健品的習慣,而且大部分是對於微量元素的補充,種類都沒有超過3種。

28歲的秦小姐每天會吃女性維生素和魚肝油,「因為日常工作都是吃外賣,根本吃不了水果,感覺維生素比較缺乏。」維生素補充片也是大部分年輕人會吃的一種保健品。

也有人覺得保健品的保健效果是有爭議的,「都是懶人的藉口,要是天天吃保健品有用,也不至於那麼多人去醫院。」27歲的李瑞覺得,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堅持運動、生活規律。

專家:

普通大眾不需常規服用保健品

重要的是膳食均衡

維生素片、芹菜籽精華、Q10補充片、葡萄籽精華、魚肝油……這些人們熟悉的保健品,實際上都是營養補充劑。那麼,一般人有必要日常服用各種營養補充品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專家周欣介紹,普通大眾不需要常規服用各種營養補充品,「一般人也不必擔心因食物中營養素含量不足而患上營養缺乏。」如果真的出現營養缺乏的情況,那也是單一的飲食結構造成的。

營養補充品的主要功效是 「補充膳食成分」,也就是日常飲食能夠攝入的營養成分中攝入不足的部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營養補充劑並不是藥物,而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對一般大眾來說,合理平衡的飲食才是維持機體健康狀態和免疫功能的基石。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只要通過合理均衡的飲食,能滿足一般大眾身體大多數營養素的需求量,不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劑。

如果處於特殊身體狀態或受到疾病影響,導致身體消耗量增加,或者營養吸收減少,就可能需要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比如肝臟疾病可能影響患者的食慾和營養素的吸收,很難通過正常飲食達到營養素需求量。需要提醒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相應營養補充劑也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疾病狀態、器官功能水平和相關檢測指標確定合適的具體補充劑量;與此同時,還需要針對不同患者進行飲食結構調整。

提醒:這8種保健品不保健過年送禮不要選!

①酵素

就算有明星宣傳,看看就好,不必當真。

所謂的酵素,其實是很多種酶的總稱,非常不稀奇,目前已知的酶有四千多種。

但朋友圈裡宣傳的那些能減肥、通便、養顏、抑制高血壓的保健品類酵素,都是無效的。

一方面,酶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酶的作用其實不一樣;另一方面,多數酶都是蛋白質,可能還沒能抵達胃部,基本上都被分解掉了,也就發揮不了什麼作用。

②大麥若葉

想補膳食纖維,一天喝10包都不夠。

大麥若葉青汁其實就是把草混成漿,磨成粉後泡水做成的。

但關於青汁的江湖傳說,真是太多了,仿佛這就是一款「萬能保健品」。

青汁最常見的宣傳就是能改善「酸鹼體質」。

酸鹼體質,其實只是一個營銷概念。食物代謝中的那一點產物,根本就不會對血液的酸鹼性產生影響。

還有一種說法是,青汁可以清宿便。

很遺憾,「宿便」也是商家創造出來的,現代醫學裡根本沒有這個說法。

一包青汁粉中膳食纖維 1.24 克,而成人每天推薦的膳食纖維攝入量是 25 克,一天喝一兩包青汁,能有神奇效果嗎?

至於青汁排毒、養顏、減肥、護肝、祛痘……等等功效,其實都是無稽之談。

喝青汁,還不如多吃點兒新鮮蔬菜呢。

③白藜蘆醇

口服的白藜蘆醇產品價格不便宜,經常被商家說成美白、抗氧化、抗衰老、改善睡眠的神器。

早在2010年,針對白藜蘆醇的實驗裡就出現了多個腎衰竭現象。而國內熱銷的這類產品,卻沒有任何警示。

也就是說,目前國內並沒有任何一款合法的、具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的白藜蘆醇相關產品。並且白藜蘆醇口服液還有可能帶來副作用。還是不花這個錢為妙。

④葡萄籽

不如多吃點水果和蔬菜。

很多人吃葡萄籽的原因是相信葡萄籽可以抗衰老。

說葡萄籽能抗衰老,無非是說它含有白藜蘆醇的抗氧化物質。至於白藜蘆醇到底怎麼樣,剛剛已經在上一條說過了。

除了葡萄籽,市場上還有各種各樣的「抗氧化」產品。但權威醫學期刊多年前就陸續發表研究:抗氧化劑對人沒有用,還可能增加患病和死亡風險。

所以,別再亂花錢了。抗氧化物質在很多蔬菜水果中都有,多吃點蔬菜水果,遠離吸菸、紫外線傷害和空氣汙染,就已經是在「抗氧化」了。

⑤松花粉

想吃就吃,但沒有特別的「保健功效」。

松花粉是馬尾松、油松等植物的乾燥花粉。它跟植物的其他部位一樣,主要也是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組成。

可以說,這些粉裡含有的,許多別的食物裡也含有,含量也不見得更多。

松花粉跟蘿蔔白菜米飯饅頭一樣,可以想吃就吃,但沒有特別的「保健功效」。

有一些廠家生產的松花粉或者「破壁松花粉」獲得了保健品的藍帽子商標,功能是「增強免疫力」。但「增強免疫力」是一種很模糊的功能。

任何松花粉產品,不管是「破壁」還是「孢子」,不管說得如何天花亂墜,都沒有必要吃。

⑥大豆異黃酮類保健品

不如多吃大豆。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常見的女性保健品。

不少40多歲接近絕經期的女性都指望它改善更年期症狀,調節激素延緩衰老。

但是,大豆異黃酮雖然有類似於人雌激素的作用,活性卻低了很多。它在人體的作用尚待進一步研究,直接服用這一類保健品,效果並不確切。

而且,有些商家可能會為了「有效」,而在保健品中摻入雌激素成分,這些成分和劑量不明的添加,反倒會增加激素治療的風險。

想要通過雌激素補充治療緩解更年期症狀、調節體內激素水平,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且接受嚴格隨訪和監測。

最後,吃大豆異黃酮不如吃點大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天食用30~50克大豆。

一般情況下,50克幹豆如果換算成大豆製品,約為200克豆腐,大概是半盒的盒裝豆腐;或者800毫升,也就是大約4杯豆漿。照這個量食用豆製品,安全合理。

⑦青蒿素保健品

不能因為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就妄想青蒿素能抗腫瘤。

各種青蒿素保健品如「諾貝爾獎青蒿餅」「青蒿素膠囊」等等,都被宣稱具有「抗腫瘤、抗菌、抗寄生蟲、解熱、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可治矽肺病、緩解腰酸背痛」等功能。

首先,青蒿素被確切證實過的功效是治療瘧疾。所以如果沒有瘧疾,為什麼要去吃治療瘧疾的藥呢?

其次,吃青蒿素抗腫瘤也是不靠譜的。

在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中,青蒿素展示了殺死癌細胞的能力。

然而,在這樣的實驗中能殺死癌細胞的物質,每年能發現無數種,最後能夠被證明真能抗癌的比買彩票中頭獎的還要少。

何況,青蒿素保健品,有過傷肝的病例記錄。買彩票不中僅僅是浪費錢,去吃這樣的保健品抗癌,是以身試藥做小白鼠,反而可能損害健康。

至於別的「功效」,基本上就是賣家隨便寫寫,當真你就輸了。

⑧羊胎素膠囊

安全性存疑。

羊胎素是從羊胎盤、羊胚胎中提取的活性物質,主要含有蛋白質、細胞因子和一些激素。

這是想永葆青春的人瘋狂追捧的保健品。

但它的有效成分至今無法確定。各種細胞或動物實驗的結果,也遠遠沒有到指導人怎麼使用它的地步。

最早,羊胎素是注射用的。但在2015年4月,瑞士醫藥監管部門全面叫停了羊胎素注射療法。

因為這種療法會造成過敏、細菌病毒感染等,且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羊胎素療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

不過商家們依然不死心。既然不讓打針了,那就做些口服的羊胎素膠囊吧。依然可以掛上「抗衰老、抗疲勞、增強免疫力、重返年輕態」的宣傳口號,大肆售賣……

一種含有不明效果的生物活性成分、可能殘留的病毒細菌的,不知道能不能抗衰老的保健品,真值得我們花大價錢買來冒險嘗一嘗?

(來源:重慶晨報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95後健康女孩一天要吃7種保健品 專家:真沒必要
    今年24歲的小姚每天都會服用的保健品有7種,每一種功能都不同,她介紹,葡萄籽精華是抗氧化的,「25歲以後皮膚氧化速度就很快了,要早點準備。」藍莓精華對眼睛有好處,「魚肝油也是對眼睛和大腦有好處。」在她看來,7種不同的保健品,每一種補充的微量元素都是必要的。
  • 保健品維生素C一天吃一片(500mg的)會對身體有害嗎?看專家理解
    保健品維生素C一天吃一片(500mg的)會對身體有害嗎?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以下。現在仍然有不少的人對於保健品比較痴迷,認為它們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可能保健品對於我們人體確實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很多都是被誇大的。電視裡面經常有報導說某某老人被賣保健品的坑了,花掉了自己一生的積蓄。
  • 吳昕一天吃9種保健品,大家卻看上了她的泡腳桶?
    看看吳昕的一天,宅在家裡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起床、化妝、吃保健品、化妝、泡腳、吃保健品、睡覺」的死循環,上演肥宅版《嚮往的生活》。好大一罐魚油大概看了眼吳昕的冰箱,除了一個大西瓜和幾個蘋果,其他的空間都被護膚品、保健品佔據著。比如冰箱門上一大罐Blackmores澳佳寶魚油,吳昕這款是無腥味的,成人一天吃2粒,有助於心腦血管系統的健康,還能護眼健腦。
  • 「雙11」搶手、情人節熱銷,年輕人緣何熱衷保健品?
    「95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26%。   「過去,年輕人給父母買的多,現在年輕人自己也吃起來。」在澳大利亞幹了5年保健品代購的李佳薇說。   保健品甚至成了情侶間的禮物。不久前,北京一家培育機構的老師靳琪(化名)收到男友的禮物:膠原蛋白軟糖、葡萄籽片、蔓越莓膠囊、複合維生素、護眼片。「四大四小八瓶,每天要吃11片。」
  • 「雙11」搶手、情人節熱銷 保健品緣何成了年輕人新寵?
    「95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26%。「過去,年輕人給父母買的多,現在年輕人自己也吃起來。」在澳大利亞幹了5年保健品代購的李佳薇說。保健品甚至成了情侶間的禮物。不久前,北京一家培育機構的老師靳琪(化名)收到男友的禮物:膠原蛋白軟糖、葡萄籽片、蔓越莓膠囊、複合維生素、護眼片。
  • 測評數據告訴你,這八種保健品不能隨便吃
    保健品是不具有治療疾病作用的,它只能調理身體但絕不能治你的病。凡是宣稱「能醫百病」的都是大忽悠。 2.保健品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吃多的會有副作用;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某些功能的保健品不同人吃了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
  • 保健品都是有用的嗎?醫生提醒:4種保健品,對身體沒啥好處
    如今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提高,除了按時體檢以外,平時還會購買一些保健品食用。而對於保健品,不同的人觀點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認為,保健品吃吃沒有壞處,預防一點總是好的。但是有的人卻認為保健品沒有用,就是騙人的,沒有使用價值。那麼,保健品是不是都是有用的?關於保健品,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態度?
  • 記住這14種保健品,別再花冤枉錢了……
    而中老年人是最容易上當的人群,他們往往被某一誇大功效給忽悠,結果吃什麼保健品,都沒,效,果!花了一堆冤枉錢。今天就科普一些被吹上天的食物,看看這些年你交過多少智商稅.....又要吃好還要吃得健康,忍不住就點了。可是,貴得心疼。實際上:海參的價值在於蛋白質,不過它的蛋白質含量雖然很高,但質量並不高。蛋白質有高質和低質之分,其質量主要通過人對蛋白質中胺基酸的吸收率來做評判。雞蛋才是最符合人體胺基酸模式的食物,所以雞蛋是一個完美的蛋白質來源。
  • 95後邊熬夜邊「嗑」保健品,千億規模市場颳起「超級旋風」?
    出品 | 創業最前線作者 | 田豔紅責編 | 馮羽曾經,「在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段子風靡一時;現如今,大把吃保健品才是年輕人「正經」養生生活的標配。隨著國民健康意識增強,保健品行業也開始崛起。尤其在疫情爆發後,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出現井噴,中國保健品行業或將迎來「黃金年代」。
  • 96%的90後都沉迷保健品不能自拔
    沉迷保健品早已不是老年人特有的標籤,也不僅僅是演藝圈風靡的現象。2018年天貓雙11購物節,超過800個品牌的保健品合力拿到進口品類銷售第一。據天貓國際統計,80後和90後年輕人佔進口保健品消費者的60%,其中80後約佔36%,90後約佔24%。 當千禧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越來越多年輕人將保健品納入自己的健康方案。
  • 消費- 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老年人可不可以買保健品
    對於老人家的身體健康,不少人都會選擇購買一些保健品進行食用。但是食用保健品後出現問題的事例也不少,近日就又有一對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的事情發生了,這不禁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老年人究竟可不可以買保健品,以及應該怎樣避免像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這樣的事情。
  • 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
    在一些社交及「種草」平臺上,存在描述誇張的保健品推廣信息。「乾貨!30+女性日常必備保健品!再不吃就來不及了!!」「50款親測!抗糖美白祛痘青汁酵素!」「90後都在吃的保健品真的有效嗎?!膠原蛋白液日常美容保健品?」不過你可能想不到,這些「親測貼」的作者可能對其推廣的保健品毫不了解。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超三千億大市場海外品牌加速布局
    近年來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身邊的減肥族、跑步族、養生族越來越多。區別於以前保健品的購買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現在營養保健品的購買者中,「90後」越來越多,佔比超過25%。
  • 無知的吳昕:狂吃九種保健品,導致肝損傷
    在節目裡,習慣了常年晚睡晚起的不規律作息、習慣了一天三餐都點外賣卻吃不了幾口的吳昕,某天一睡醒沒多久,就直奔廚房,開始了自己每日必備的「保健品之旅」(據吳昕自己說,從三十歲開始,就十分注重保養,每天至少吃九種保健品)當天吳昕吃了幾種保健品?
  • 除了權健 這些保健品也會忽悠人交錢|保健品|權健|交錢|腦白金|...
    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熱衷於給孩子買營養口服液的父母變成了被忽悠買各種保健品的老人;在補腦口服液「澆灌」下長大的80、90後,也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養生「陷阱」:葡萄籽、螺旋藻、深海魚、瑪卡、膠原蛋白……既要養顏美容,還能治病。然而,市面上常見的保健品,真能讓人如願嗎?抗衰老?改善性功能?
  • 7天騙光一個村,保健品騙局的7大招數!
    碰巧的是,在信息相對閉塞的農村,很多人就吃這一套。其實現如今,騙子想要騙錢其實很簡單。今天就來講講那些保健品行業的宣傳騙局,還有農村中最常見的幾個騙局。希望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能夠注意,更希望你能提醒自己的父母親人,千萬不要上當!保健品騙局的7大招數!保健品商家們,很少有底線可言。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提醒:拒絕5個習慣,比保健品更好
    其中95後、00後成消費主力,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26%。  此外,一些銷量靠前的口服類的營養產品的單價均在200元以上,按摩器、泡腳桶等保健儀器,平均售價則在300元以上,依然有不「少年輕」消費者表示願意花錢去購買。  如果說是知識的積累,人們對養生、保健意識增強了,那麼出現這樣的現象也沒什麼好說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 沉迷於保健品的年輕人
    據天貓國際統計,80後和90後年輕人佔進口保健品消費者的60%,其中80後約佔36%,90後約佔24%。當千禧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越來越多年輕人將保健品納入自己的健康方案。擁有395萬微博粉絲的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諮詢保健品服用的人。
  • 老年人該不該吃保健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依據國家相關規劃,「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健康產業迎來蓬勃發展空間。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老年人的保健意識不斷增強。然而這一龐大群體對保健品缺乏客觀認識、辨別不清,如何引導老年人合理選購保健品值得深思。
  • 步長進軍大健康 攜手澳大利亞女性保健品專家Aussia Pharma全面...
    2020年11月6日,步長製藥與澳大利亞女性保健品專家Aussia Pharma澳舒亞獨家代理籤約儀式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圓滿舉行。  步長製藥是一家集醫藥研究、生產、銷售等為一體的中國製藥龍頭企業。Aussia Pharma澳舒亞是產品暢銷多國的澳洲保健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