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的90後都沉迷保健品不能自拔

2021-02-13 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保健品的神話在權健事件爆發後已經破滅,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年輕人對其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衰老疾病的恐懼,對完美的盲目追求,快節奏生活的壓力讓我們為了那所謂的營養效果自願掏出腰包,卻不知也不願知道這背後可能的商業利益交易,如飛蛾撲火般前僕後繼地走在嘗試更多保健品的路上。

作者|趙蕾

轉載編輯|Molubie

後臺編輯|童  話

湖南衛視主持人吳昕吃完午飯,接連拿出五粒膠囊,一口氣吞下。深夜12點多,臨睡前,她又挨個服下了綜合維生素、阿膠、魚油、葡萄籽、膠原蛋白等九種保健品顆粒和口服液。兩個月前,《我家那閨女》綜藝節目熱播,吳昕作為女嘉賓之一,展現了她在北京家中的日常生活。

 

「每天要吃二三十粒,啥事想不起來的時候,都能記得吃保健品。」吳昕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從30歲開始服用保健品,已經持續吃了六年,

 

和吳昕一樣熱衷於保健品的明星不在少數。戚薇做客《真相吧,花花萬物》綜藝時,分享了自己的保健品購物車和隨身攜帶的藥盒。她每天的劑量一隻手都捧不過來。《偶像練習生》裡的王子異出行時,保健品的藥瓶塞滿了半個行李箱。

 

沉迷保健品早已不是老年人特有的標籤,也不僅僅是演藝圈風靡的現象。2018年天貓雙11購物節,超過800個品牌的保健品合力拿到進口品類銷售第一。據天貓國際統計,80後和90後年輕人佔進口保健品消費者的60%,其中80後約佔36%,90後約佔24%。

 

當千禧一代逐漸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越來越多年輕人將保健品納入自己的健康方案。

 

擁有395萬微博粉絲的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幾乎每天都會遇到諮詢保健品服用的人。據他觀察,2013年左右,隨著代購和海淘等購物模式盛行,國外保健產品湧入國內,年輕人的保健意識也隨之興起,無論是出於跟風,還是對健康的關注和管理,吃保健品已經成為一件自然又時尚的事情。 

 

保健品不是靈丹妙藥,為何會成為年輕人的執念或養生法寶?這還是個難解的謎。

 

我們採訪了多位40歲以下的人,請他們談談選擇服用保健品的經歷。他們多數生活在一線城市,有國企員工、健身教練、媒體從業者、網際網路公關和代購。對保健品,他們信賴又困惑,他們試圖擺脫迷信,又陷於「科學」的泥潭中,或許他們的故事是線索,亦是某種答案。

清晨7點半,27歲的文迪從冰箱中拿出一顆雞蛋和黑芝麻穀粒多飲品,開始準備早餐。煮雞蛋的五分鐘空閒裡,他從櫥櫃中分別取出紅、銀、棕、藍、白、草綠共六種顏色的產自美、日、澳、中四地的保健品瓶裝,從裡面倒出灰、紅、黃三色的膠囊和薄片,隨機放在某個瓶蓋裡。

 

雞蛋煮好關火,他三兩口啃完,喝兩口飲品,再將瓶蓋中七八顆指甲蓋大小的膠囊一次性倒在嘴裡,隨飲品一併吞咽,這是他每天的「營養」早餐。

 

到了下午四五點,文迪還會再重複吃一輪。如果出門,他一定選擇性帶兩三瓶保健品在雙肩包裡,抽空用保溫杯裡的熱水衝服。

 

這些瓶瓶罐罐裡裝著護肝片、卵磷脂膠囊、番茄紅素、男士複合維生素、葡萄籽膠囊、血橙膠原蛋白口服液等,服用劑量標準為每種保健品每次一至三顆,一天推薦服用兩到三次。文迪計算了一下,按照保健品包裝上的服用指導意見,自己每天要吃下至少17顆大小、形狀不同的保健品。

 

「我掂量著這麼吃也有點嚇人,時常四五顆輪換著吃一批,隔天再吃另一半,」即使用量時多時少,不算規律,但從開始服用堅持至今,文迪已經吃了四年多。

 

吃保健品的習慣是在香港修學時期養成的。在香港讀傳媒專業後,文迪加入了晚睡早起的行列。同學們讀書、準備功課常常熬夜至兩三點,第二天又要早起上課,他很快擔心自己的精力跟不上,有時照鏡子,感覺臉上蒙著一層灰暗,「影響整天的心情」。

 

第一次在香港逛萬寧、屈臣氏時,他就被貨架上種類繁多、色彩豔麗的保健品包裝吸引,「護肝片幫助排毒」、「葡萄籽讓皮膚清透白皙」、「大麥若葉清理腸道」等推薦語從導購員口中成串、連貫地輸出,文迪心動了。

 

他聯想到香港高壓、焦慮的生活狀態與他們年輕、朝氣的面貌之間的反差,「是不是大家都吃了保健品,所以每個人看起來都那麼健康」,他的判斷被腦海中「沒聽說有人吃出問題,那麼吃了不會變壞,只會向好」的推論進一步肯定,繼而產生了「那我也要吃,不能不吃」的決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畢業後,文迪一心想做記者,換過幾家北京的媒體,沒改變的是採訪寫稿的日常。隨時待命出差和通宵寫稿改稿的節奏疊加,擾亂了他的作息安排。白天,他一睜眼就用手機翻看各類APP找選題,出差時到處奔走,連著五六天只睡不到五六個小時,交稿後躺在床上,他又忍不住翻看同行的文章,陷入怎麼寫出好作品的焦慮,與朋友討論到凌晨一兩點。

 

疲憊和焦慮成了情緒的主旋律,文迪擔心這種亞健康的生活隨時壓垮身體。現實是每個月三千多的房租,四千多的存款用於買房和商業保險投資,還有衣食行和包括醫美、護膚、保健品等各類身體管理的花銷,金錢的壓力不允許他的健康出現任何問題。

 

去年秋天的某個深夜,他如廁後發現尿液顏色有異,以為自己得病,嚇得差點哭出來,整夜輾轉反側,在床上嘆氣,又祈求保佑。第二天一早,他就打車去醫院做檢查,發現是誤食有色食物造就的烏龍,緊繃的神經才一下鬆懈。

 

「那一刻起你就忽然更關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生病』是職場人士的大敵,所以,熬夜傷肝,不利於代謝,要吃護肝片,作息紊亂導致免疫力下降,要吃番茄紅素,飲食不均衡導致微量元素不足,要補充複合維生素……」對應著不同器官的「焦慮」,文迪購買的保健品種類和數量呈上升趨勢,12個塑料瓶慢慢塞滿了櫥櫃一個的隔間。

 

「吃了比不吃好」的理論,讓許多年輕人認為保健品能防患於未然。28歲的網際網路公司公關宇風也是忠實的保健品愛好者,他的辦公桌上擺了14種瓶瓶罐罐的保健品,還因此被同事們吐槽為「保健風」。負責集團法務和政務關係的他將自己的工作狀態形容為「忙和非常忙」,晚上9、10點下班回家是常態。他從不健身,只喜歡有規律的忙碌。為了更好地工作,宇風有針對性地服用美國某品牌的魚油、鋸棕櫚提取物、輔酶Q10、葉黃素等,對應的問題是血管硬化、前列腺問題、心梗和眼疾……

 

宇風和文迪都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撫慰,「二三十歲正是拼搏的階段,你工作很辛苦後,要想辦法犒勞自己吧?相比起抽菸、喝酒、去夜場瀟灑,吃保健品不僅能滿足、愉悅自己,還能讓你更有信心高效工作,是一個良性循環。」宇風將之比喻成一場心理按摩,每次吞完保健品,他癱在座位上,全身骨架放鬆,當下的焦慮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兩三成。

服用保健品成為文迪和宇風對付焦慮的良方。但當文迪早起時面對鏡子中浮腫的雙眼和發青的眼袋,沮喪又一次襲擊了他的面容。

 

陽光照進窗臺,離鏡子越近,文迪越能看清眼角處隱約可見的細紋,「一笑便暴露年紀了」,還有因為缺水而乾巴巴的皮膚,給人皺成一團的錯覺。今年元旦,文迪入手了兩瓶血橙膠原蛋白口服液肽和膠原蛋白衝劑,職場如戰場,他急速地往槍膛裡裝上「抗衰老」的子彈。 

 

當文迪剛剛開啟補充膠原蛋白之路,29歲的國企員工晴晴已經在抗糖和美白的道路上探索了三年。

 

晴晴是單位公認最白的人,有一張看起來20歲出頭的臉蛋,大眼睛,討人喜歡。與其說是基因好,晴晴更願意將之歸功於全套的精心呵護。

 

2016年初,單位在杭州的分部剛剛組建,晴晴被分派到新成立的十人小組,她負責接待領導檢查,收集整理項目材料,與各分部對接瑣事,一人幹三人的活,每天從上午8點忙到夜裡12點。一年下來,她最大的感慨是,黑眼圈嚴重,皮膚沒有以前潤滑,得補救。

 

她先找在澳洲留學的表妹幫忙代購某品牌的膠原蛋白飲品,服用幾個月沒察覺效果,她又經日本留學的朋友推薦,購買了某品牌的美白衝劑和抗糖口服液。口服液一盒30支是一個月的劑量,售價1500元上下,同分量的美白衝劑代購價680元,「貴的自然更好」,晴晴從沒猶豫。

 

「不能變老」和「臉比命重要」是她生活的宣言和意義,工作逐漸穩定後,她又熱情地開展護膚大業。睡前護膚一小時是她每天最期待的時光,先塗一層來自日本美容院的肌底液,再按順序眼霜,面霜,順帶擦擦脖子,最後是飲用保健品,面膜則隔天敷一次。「保養要由內而外,女生過了25歲,衰老就加快了,」她這麼告誡自己。

 

精細算來,晴晴每個月對臉的投資都不少於3000元,她時常在辦公室哭窮又要月光了,轉眼笑嘻嘻地拿信用卡激情購物。

 

晴晴仍然是12點多睡覺,她格外珍惜夜晚的時光,她習慣打開電視看劇,同時刷手機或護膚,「捨不得早睡,想要拉長屬於自己的時間」,這兩年她對自己皮膚的質感還算滿意,緊緻,亮白,依舊如20歲姑娘般有彈性。有時她猛然看向自己的手臂,「怎麼這麼白呢」,心中又是一陣歡喜。

 

她不能百分百確定是保健品發揮了作用,可「嘗到甜頭」的滋味讓她有了安全感。「好看是一種天生的優勢,它能讓你獲得更好的待遇,」求助男性從未被拒絕過的晴晴切身體會到這種優勢的好處,「聽說明星每個月砸在臉上的錢都有五六位數,作為普通人,我花幾千保護這個優勢也不過分。」

 

1986年出生的Anne已經是兩個寶寶的媽媽,身處網際網路管理層,她多會議,多外食,7×24小時為客戶在線。加班到很晚的工作日,Anne餓到發暈又不敢亂吃,保持身材的緊箍咒懸在頭頂,代替食物的是日本某品牌袋裝30歲女性專用複合維生素和臺灣小眾品牌的膠原蛋白衝劑,她吞下六粒膠囊,仿佛剛吃了一頓好的。

 

健身之餘,健身房的男女也難逃用保健品對抗衰老的希望捆綁。健身教練王哲總會被新來的學員纏著諮詢抗氧化的秘訣。他不做推薦,只分享個人經歷,進行有氧運動之後,他間斷性服用番茄紅素抗氧化,喝膠原蛋白促進皮膚白嫩光滑。王哲不否認,健身的人比一般人更在意塑形,保健品能輔助減脂增肌的健身願景,讓人「保持青春與活力」,誰會拒絕呢?

 

對衰老和疾病的恐懼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保健品的宣傳為年輕人描繪了對抗衰老的滿懷希望的想像。只要從鏡子中看到更好的自己,多數受訪者的恐懼就會被希望之箭一瞬擊碎。希望充滿魔力。

包括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植物萃取物等在內的人體所需元素,在醫學和營養學上的正規名稱叫「膳食補充劑」,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退休教授林慶順說,「膳食補充劑」區別於藥品,不需要臨床實驗證明有效,也無需證明其安全性。

 

在中國,這些食品統稱為保健品。2016年,中國食藥監局將其定義為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 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說起與保健品的淵源,文迪回憶起第一次喝口服液,是小學六年級的升學考試,父母告訴他口服液有健腦的功效,有助於他取得好成績,他高興地喝完了一盒。

 

類似的經歷在宇風、王哲等人的身上得到複製,家裡親戚輪流送各種保健品,把對孩子們長高、變聰明的期望寄托在上百元的保健品中。宇風回想起小時候沒少被逼著服用這些飲品,「倒也說不清這算不算潛移默化的影響,雖然我至今懷疑裡面沒有益智的成分,不過是個心理安慰劑。」

 

時隔多年,文迪養成了去香港買保健品的習慣,他發現,不管是想找減肥還是提高免疫力的產品,所有的需求都能在保健品貨架上得到滿足。Anne固定在天貓國際的旗艦店裡消費,宇風只認北美保健品牌的官網……

 

當代購和海淘變得便捷,年輕人在保健品市場中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去年4月剛起步做澳洲代購的閆紅已經積累了超50人的回頭客。她估算,在她這裡購買保健品的消費者佔比達到70%,且年齡均小於40歲,90%以上為女性。

 

根據Euromonitor(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的統計,2017年中國保健品行業銷售收入達2376億元,按銷售額計算,當年中國保健品市場佔據全球保健品市場16%的份額,目前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費市場。

 

2017年速途研究院發表的《90後養生報告》顯示,國內長時間使用保健品的90後佔比21.9%,有接近一半的90後偶爾會使用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後群體只佔3.9%。

早在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在人類飲食中如果缺乏某些神秘的成分,將導致諸如腳氣病、佝僂症、壞血病之類的疾病,但如果飲食稍作調整,便可不治而愈。1921年,維生素A、B、C被陸續發現,神秘成分的面紗揭開,它們很快獲得廣泛應用。這是保健品的雛形。

 

從在食品中添加維生素,到製成維生素藥丸,再將之打造成每天所需的膳食補充劑,維生素補充劑的神話流傳了一個世紀之久。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鮑林,最先提出維生素C療法,1970年,他為此撰書《維生素C與感冒》,推崇用維C預防和治療感冒,並建議普通人大量補充維C確保身體健康。儘管這一言論引起醫學界的批評和反駁,這場爭議猶如催化劑,使得維C補充劑暢銷幾十年,到1994年,維生素在美國的銷售額突破40億美元。

 

如今,「維生素C消炎,提高免疫力,治療感冒」的說法仍在普通人中口耳相傳,而醫學上,很多實驗已經證明維生素C預防和治癒感冒的言論錯誤。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顧中一解釋,2013年循證醫學資料庫的專家團得出的最新結論稱,日常少量地服用維生素C只能少量縮短感冒病程,而服用超過一克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

 

關於保健品的研究陷入模稜兩可的境地,好與壞都宣稱自己站在科學的一邊,選擇相信哪一方,是對消費者的一場考驗。

 

顧中一理解這場爭議的曠日持久。維生素C與感冒的關聯性不過是數以萬計的保健食品問題中的一個。

 

但任何保健品與其功效之間的關聯性和因果性均需要大樣本的人群在比較固定的條件之下,唯一改變某個補充劑的變量,再去觀察它的短期或長期效果,成本非常高昂。

 

正如《健康的騙局,維生素的另類歷史》一書中所言,「科學研究的不確定性和諸多限制,以及科學可能被企業和專業人員操控以實現其目的,且科學無法脫離商業,我們的身體可能會成為商業牟利的戰場。」

 

標榜自己是不折不扣的「成分黨」的宇風更樂意作自行診斷,他堅信自己服用的保健品都遵循了科學論證的過程。他比較每個品牌營養素的成分含量,上國際醫學網站和論壇看相關期刊、論文的分析報告,再判斷是否適用於自己。他不相信膠原蛋白口服液的功效,因為它進入到腸胃,被隨機分解成胺基酸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重新合成各式各樣的蛋白質,不能以膠原蛋白的形式補充到皮膚中。這一結論得到顧中一和林慶順教授的確認。

 

但當權威醫學期刊《JAMA》和《JACC》分別發布研究結果稱,吃魚油沒有降低各種心血管症狀發生的概率、不能減少心律失常患者的房顫復發風險,宇風堅稱魚油已經得到了許多權威論證,能夠降血脂、軟化血管等。

 

林慶順教授在自己創立的網站上撰寫了大量給讀者的營養學問題的回覆,大多數人都在重複向他諮詢保健品的功效,無人問其危害。他總結說,網絡提供了一個可以「自我掌控,自我醫治」的平臺。大多數人本來就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東西。

 

在從醫40年的林慶順看來,我們身體這部機器,無法接受外來的大劑量微營養素。每個人的腎臟就像汙水處理廠,它把血液中有用的東西回收,沒用的東西排出。沒用的東西(成分不明)裡有些是有毒的,所以會傷害腎臟。而被小腸吸收的東西,不論好壞,全都要送到肝臟,一旦處理的東西超過肝的負荷量,也會造成肝損傷。兩者病理機制雖不同,起因卻都在於攝取過量微營養素。

 

與我交談的所有採訪對象都有這樣的擔心和困惑,什麼劑量是超量,吃多了又會多大程度損害身體,誰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科學研究暫未給出完善解答,對美好狀態的極致追求,對衰老、疾病的恐懼,以及種種身心的焦慮,讓寄希望於保健品的年輕人依舊步履不停地嘗試著。採訪那晚我問晴晴,除了疑慮,你害怕麼?

 

「沒關係,為了美,我自願當小白鼠,我拼了。」晴晴篤定地說。

 

(為保護採訪對象隱私,文中文迪、宇風、晴晴、王哲、閆紅為化名)

人民食物主權論壇網站:www.shiwuzq.org

郵箱:shiwuzhuquan@126.com

小編微信:shiwuzhuquan2017

特別聲明: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尊重勞動成果,轉載請註明來源。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從一日三餐開始,認識人與食物新關係

相關焦點

  • 沉迷於保健品的年輕人
    戚薇做客《真相吧,花花萬物》綜藝時,分享了自己的保健品購物車和隨身攜帶的藥盒。她每天的劑量一隻手都捧不過來。《偶像練習生》裡的王子異出行時,保健品的藥瓶塞滿了半個行李箱。沉迷保健品早已不是老年人特有的標籤,也不僅僅是演藝圈風靡的現象。2018年天貓雙11購物節,超過800個品牌的保健品合力拿到進口品類銷售第一。
  • 我聽說你沉迷愛情不能自拔
    我聽說你沉迷愛情不能自拔。愛是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有的人需要他,有的人不需要他。如果你沉迷愛情無法自拔,我不會嘲笑你,而是愛你。生命中有那麼多珍貴的東西,不僅僅是愛!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有尊嚴地分手對雙方都不好?我聽說你對愛情上癮了。他走後,你迷失了自我,每天熬夜到天明,日復一日。食物,你身邊的親戚朋友再也不能給你帶來幸福了,把他當作你唯一的救恩。太傻,人們的妄想症有時很可怕,如果你出不了霧,沒人能救你。愛作為生命的一部分,要經歷成長,那是我的幸運,失去了我的生命。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提醒:拒絕5個習慣,比保健品更好
    「90後」就是指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一批人,目前,年齡在21——31歲之間,單從身體素質以及人體免疫力來說,正處於人生的巔峰時期。當然也是一個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年齡,讓人羨慕的年齡。
  • 二次元17歲美少女,沉迷吃雞不能自拔,無奈3D眩暈症讓人噁心頭疼
    隨著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普及,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很多二次元文化傳入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尤其是00後的青少年們,更是二次元動漫、遊戲、漫畫等領域的忠實愛好者,還有很大一部分的90後,甚至還有80後,都深受二次元文化的影響,現在不光是日本的動漫遊戲影響力巨大,現在國漫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說著漢語講著大家耳熟能詳梗的國漫
  • 零食烈酒加枸杞,久坐熬夜去按摩,保健品消費主力軍90後在幹嘛?
    近日,一檔節目的統計數據顯示,90後成為保健品最大的客戶群體。90後養生不僅是因為對健康有好處,更多的是由於工作節奏過快,經常熬夜需要養生增強體力。一邊養生一邊熬夜透支身體,對身體的損害能夠補回來嗎?據相關數據顯示,60後依然很在意養生,在養生保健品方面的花銷佔總比的17.65%,而90後則佔到25.01%,顯然已經取代中老年人群,成為養生的主力軍。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超三千億大市場海外品牌加速布局
    區別於以前保健品的購買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現在營養保健品的購買者中,「90後」越來越多,佔比超過25%。每月花2000元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血橙飲料、護肝片、維生素片......90後的曾小姐給記者介紹了她平日裡每天都要吃的營養品,她告訴記者,作為辦公室一族,一天大概有8、9個小時要坐在電腦前工作,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飯,這也讓她早早地開始了是用保健品。
  • 《老有所依》木蘭上司因母親沉迷保健品活動,心煩意亂怒斥木蘭
    《老有所依》木蘭上司因母親沉迷保健品活動,心煩意亂怒斥木蘭電視劇《老有所依》中,女主木蘭在桐城老家的父親江開國,不想拖累女兒整天擔心父親和爺爺的養老問題,背著女兒抵押房子貸款買下老年公寓。另一邊男主呂希的父母商量後決定,拿出將來買墓地的存款,幫孩子們支付購房首付款。
  • 為什麼90後年紀輕輕都沉迷於追陳年老劇?
    這屆90後的迷惑行為太多了。,毫無壓力;……忍不住困惑:90後的年輕人,怎麼就越來越愛往回看了呢?要知道,第一批00後都已經20歲了。雖然同樣喜歡聽周杰倫的歌,但是,最喜歡《晴天》的90後和00後竟聽出了代溝。
  • 美柚:90後女性備孕佔比超40%成主力 相關食用保健品市場今年超千億
    (原標題:美柚:90後女性備孕佔比超40%成主力 相關食用保健品市場今年超千億)
  • 宋仁宗沉迷於女色不能自拔:常召臣妻進宮享受
    宋仁宗沉迷於女色不能自拔:常召臣妻進宮享受   看到這樣的故事,不能不讓人感到驚訝: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一個「天子之怒伏屍百萬」的皇帝,居然連享受一個女子的「自由」都沒有,而剝奪他「性愛」權力的竟然是他的奴才,是他一手可以提拔一腳可以踩死的臣子。這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千年前的故事現在看來有點類似神話,是因為我覺得有以下幾點讓人不解:一是仁宗是一把手啊,真正的一把手,天下第一把手啊!一把手居然也有人敢管他?
  • dnf:大龍貓沉迷連麥不能自拔,大旭勸說無效,要做第二個冰子?
    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主播漸漸的被大家熟知,不同領域的主播能為大家帶來不同的樂趣,同樣在地下城中也存在著不少的知名主播,由於主播作為公眾人物所以在言行舉止上都要更加注意,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最近很多小夥伴都明顯發現各個平臺的整治力度明顯上升,很多大主播因為違規都被封號,在這種高壓的態勢下主播們人人自危,但有些主播卻不以為然,其中就包括地下城主播
  • 伊藤美誠沉迷追星不能自拔,水谷隼打遊戲忙上分
    伊藤美誠沉迷追星不能自拔,水谷隼打遊戲忙上分 明日國乒將各回各家,迎來為期15天的小長假,大家將趁著這段時間與家人團聚,調整好心態應對下月中旬在海南的集訓,之前缺席的劉國正和黃海誠兩位教練將到集訓地點報導,國乒更大規模的集訓正在計劃當中
  • 消費- 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老年人可不可以買保健品
    對於老人家的身體健康,不少人都會選擇購買一些保健品進行食用。但是食用保健品後出現問題的事例也不少,近日就又有一對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的事情發生了,這不禁讓一些人重新思考老年人究竟可不可以買保健品,以及應該怎樣避免像老夫妻吃保健品後拉肚子這樣的事情。
  • 90後成保健品購買主力?網安程序猿/媛表示我們只是不想被工作生活...
    雙十一即將來臨,央視財經根據大數據提前放出一波猛料:在即將突破3300億的保健品市場,90後以強勁勢頭,佔據了主力地位,佔比已超過25%,並且這個優勢地位還將繼續保持並取得突破!消息一出,引發廣大90後的熱烈討論。針對這一代年輕人成(衰)熟(老)得快了一點,當事人紛紛作出表(狡)態(辯)。
  • 不能自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不能自拔的典故/故事:南北朝時期,徐州刺史薛安和青州刺史沈文秀背叛了宋明帝,在東陽城起兵造反。劉氏全族人陷於城內不能自拔,他們想方設法逃出東陽城,找到當時的北海太守劉懷恭等聯合出兵,一舉攻下東陽城平息了叛亂,迫使沈文秀投降。
  • 除了權健 這些保健品也會忽悠人交錢|保健品|權健|交錢|腦白金|...
    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熱衷於給孩子買營養口服液的父母變成了被忽悠買各種保健品的老人;在補腦口服液「澆灌」下長大的80、90後,也不知不覺中走進了養生「陷阱」:葡萄籽、螺旋藻、深海魚、瑪卡、膠原蛋白……既要養顏美容,還能治病。然而,市面上常見的保健品,真能讓人如願嗎?抗衰老?改善性功能?
  • 95後健康女孩一天吃7種保健品 專家:真沒必要
    5月27日,家住渝中區萬科錦城的小姚收到了她上個月在一個紐西蘭代購那購買的保健品,一共10瓶各種各樣的保健品,「這些東西我已經吃了一年多了,每個月都要買一批。」介紹起自己的保健品,小姚頭頭是道。今年24歲的小姚每天都會服用的保健品有7種,每一種功能都不同,她介紹,葡萄籽精華是抗氧化的,「25歲以後皮膚氧化速度就很快了,要早點準備。」藍莓精華對眼睛有好處,「魚肝油也是對眼睛和大腦有好處。」在她看來,7種不同的保健品,每一種補充的微量元素都是必要的。
  • 懷孕去母嬰店都推薦各種保健品,孕期需要吃保健品嗎?
    近兩年由於二胎政策的放開,母嬰用品需求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母嬰店活躍於各大城市每個角落,加之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保健品市場火熱,這也讓很多商家瞄準了母嬰保健品,只要孕媽媽去各大母嬰店,商家總是會推薦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燕窩、DHA、魚肝油、孕婦奶粉、鈣鐵鋅等等,而大多數準爸爸們或者第一胎沒有經驗的孕媽媽總會毫不吝嗇的買一大推營養保健品
  • 95後健康女孩一天要吃7種保健品 專家:真沒必要
    5月27日,家住渝中區萬科錦城的小姚收到了她上個月在一個紐西蘭代購那購買的保健品,一共10瓶各種各樣的保健品,「這些東西我已經吃了一年多了,每個月都要買一批。」  給家人買的保健品得到肯定  女孩入「微量元素」坑  在小姚臥室床頭櫃的抽屜裡,塞了十多瓶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瓶子,所有的瓶子上都是英文。
  • 《怪形》導演接受採訪 沉迷《命運2》不能自拔
    近日他接受《衛報》採訪,表示自己沉迷於遊戲《命運2》中,還想盡畢生之力玩好這款遊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看看採訪原文:  嗨,John,最近忙什麼呢?尤其是我都這個年紀了,它讓我遠離一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