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檔節目的統計數據顯示,90後成為保健品最大的客戶群體。90後養生不僅是因為對健康有好處,更多的是由於工作節奏過快,經常熬夜需要養生增強體力。一邊養生一邊熬夜透支身體,對身體的損害能夠補回來嗎?
據相關數據顯示,60後依然很在意養生,在養生保健品方面的花銷佔總比的17.65%,而90後則佔到25.01%,顯然已經取代中老年人群,成為養生的主力軍。
根據某網絡銷售平臺的數據,將今年618期間的同類產品銷售額與去年618做比較,護眼類產品比2019年同期增長4126%,蛋白粉增長751%,維生素類保健品增長387%。
從消費者年齡進行研究發現,在活躍用戶方面95後和00後同比增長126%,成為購買保健品的主要人群,這也表明養生人群越來越低齡化。
大部分90後能夠認識到養生要從自我做起,即規律的作息時間、健康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和必要的體育運動。同時也有人熱衷於保健品和中醫養生,在受90後青睞的養生產品中,蜂蜜、紅棗、枸杞、阿膠和養生茶位居前五名。
90後購買保健品是希望提高免疫力,其中女性更偏向於抗衰老和養顏美容,但是90後養生最凸顯的問題是「朋克養生」,即一邊揮霍身體,一邊吃保健品尋求心理安慰。
熬最晚的夜、貼最貴的面膜、用最貴的眼霜、還不忘睡前泡泡腳,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夜宵不是擼串就是麻辣小龍蝦,再來幾瓶啤酒,然後吃護肝養胃的保健品;一天到晚除了上廁所不挪窩,有時間了會去做推拿SPA,被動放鬆全身肌肉。
不僅如此,90後也是零食和飲料酒水的忠實客戶,有47.22%飲料酒水和42.4%的休閒零食進入了90後的購物袋,90後在這兩大消費領域佔比幾乎達到一半。
但朋克養生能夠給年輕人帶來健康嗎?答案是否定的,據悉我國每年猝死的人數高達55萬人之多,其中18歲到39歲的年輕人佔到49%,也就是說死神並沒有因為90後養生而走開。
我國平均每天猝死1500人,即每過一分鐘便有一人猝死,這樣的數據聽的人頭皮直發麻,但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全世界導致死亡的頭號殺手是腦血管疾病,第2位是心源性猝死,第3位才是癌症。猝死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而在我國猝死的總人數當中,有75%是心源性猝死,可見其已成為90後的健康剋星。
根據工作性質和強度進行研究,以下10個行業的猝死率居高不下,分別是IT碼農、醫生、警察、快遞小哥、明星、流水線工人、網店老闆、司機、自媒體從業者和職業運動員。
正是由於這些信息,90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非常焦慮,因此才會有越來越多的90後開啟養生人生。養生的確讓部分年輕人的亞健康狀況得到改善,但只有嚴格按照養生要求的人最終成為受益者,而朋克養生則是自欺欺人。
長期熬夜和暴飲暴食,會讓養生的功效從一開始的顯而易見,逐漸減弱到微乎其微,最後在糟糕的生活習慣面前,終成為杯水車薪的雞肋。所以90後不但要養生,還應該摒棄朋克養生的錯誤做法。
90後一邊加班熬夜努力工作,一邊每個月支出800到2000元購買養生保健品。年輕人掙錢不容易,這對於部分90後來說,會給他們的財務狀況造成很大的困擾。
其實普通人養生不必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銀,只要吃好睡好勤運動,保持舒暢的心情,身體就倍兒棒。
在吃的方面,不但要吃綠色健康的食品,更要多吃養護心臟的食物,比如西蘭花、燕麥、藍莓、三文魚和蓖麻籽,在平時的飲食中都可以吃一些。
說到睡眠人們自然會想到早睡早起,其實在不同的節氣,對於睡眠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夏季可以適當晚睡早起,而冬季則應該早睡晚起。根據時令安排睡眠時間的早晚,這在《黃帝內經》裡也有提到。
在運動方面,要注意不能過量運動。中醫講「久行傷筋」,許多人通過走路減肥和健身,但是卻沒有想到,路走得多了會傷筋脈。過猶不及,所以適量運動是關鍵。
同時,早上在戶外跑步或者做運動,如果時間點選的不對,也是十分危險的。在綠化率較高的公園或者綠化帶,一大早太陽出來之前,那裡的二氧化碳濃度非常高,身體比較弱的人,很容易因為缺氧而暈厥甚至猝死,所以要根據身體狀況和時間合理安排。
90後不再天不怕地不怕,已經開始拿著保溫杯泡枸杞養生,這是非常好的現象。但是切記一定不能走朋克養生的路線,否則所有的努力和投入最終都會打水漂。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