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採訪蔣友柏,以他設計師的身份,那時候他的公司還沒有做到像今天這樣幾乎是臺灣最賺錢的設計公司。
但他那時也完成了一些不錯的項目——成功改造了上海老品牌雙妹的形象,設計了一個時髦的眼鏡品牌等。
想被當作設計師對待,而不是誰的後代,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深諳他的態度。
2003年蔣友柏的女兒出生,同一年「橙果DEM」成立,雖沒有設計學術背景,蔣友柏這個世家子弟卻甘願為甲方服務,做滿足市場的設計方案。
不是政客、不是律師、不是金融家……不是大家想像中世家後代該選的職業,做設計一做就到現在。
做設計讓他獨立,也許是最初簡單的想法,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也說:「一個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足以佔據某個人的一生。」
有人一開始並不看好他,也有人想像了一個通常發生在世家後代身上的故事:如何在驕奢淫逸的生活中漸漸敗壞了祖上的積累。
不過這些都沒有發生,如軍人般自律的生活下,有著幾乎苛刻的時刻表,蔣友柏每天分配著自己的時間,運營自己的公司,除了經營上不斷有了經驗,自己的身材也在每日的健身中絲毫沒有一絲贅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健身意味著自製、規律、意志力強大,珍視自我但不嬌慣,跟他做公司的理念契合。
他的事業根本沒有大家看到的那麼光鮮,公司第二年就慘到年終獎都發不出去,曾經瀕臨倒閉,團隊三次大換血,他發現只有不讓自己太舒服,不斷做人才、拼戰績,才能讓商業存活下去。
他做設計與別人不一樣,我訪問過許多設計師,聽了很多玄妙的關於理念的詮釋,這些他沒有,甚至唾棄所有的玄乎的部分,大大方方談如何讓甲方滿意,如何打通設計、營銷、品牌壁壘,如何讓客戶在他的設計中得到金錢的回報。
「不在真中帶假,假中混真,才是建立文化商業模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