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暄瑣話 || 10年的《雍和宮》期刊

2021-02-22 中網之聲

編輯出版的部分《雍和宮》期刊    (高志堅 攝影)

10年的《雍和宮》期刊

 

立 祥

  

《雍和宮》期刊已經印行整整十年了。10年,漫長而短暫,每每想起來,一幅幅編輯期刊的小場景就會浮現在眼前。

《雍和宮》期刊合訂本     (高志堅  攝影)


       記得2010年秋月的一天,胡雪峰住持與凱朝和我商量,計劃編輯出版一本意在宣傳雍和宮文化,並與佛教信眾結緣的期刊,且為其命名《雍和宮》。為了編輯好期刊,這年的11月17日和12月14日,雍和宮廟管會專題召集有關人員商量。胡住持說:「這麼大的寺院,沒有學者、學術不行」,建議期刊內容以闡釋教義、記述四眾弟子學修的體悟為主。編輯期刊要靜下心來、集思廣益。他說:「用心沏的茶好喝,用心炒的菜好吃,期刊要用心去做,突出重點,使之通俗易懂。」經徵求各方人士意見,最後決定刊名依然稱《雍和宮》,每季度一期,每年4期,按年度出版合訂本。為此還成立了編委會,廟管會委員和經師多在其中。

部分《雍和宮》期刊合訂本   (高志堅 攝影)

關於雍和宮編輯出版期刊類讀物,還要說到上個世紀三十年代。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由雍和宮導觀所編輯的《雍和宮導觀所刊物》第一期印行。之後於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和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又印行了第二期和第三期。可以說,《雍和宮導觀所刊物》的編輯和出版,開啟了雍和宮學術研究之先河,其詳實的資料,精微的考證,成為民國年間出版的期刊文獻資料與學術價值頗高的刊物。

       1981年,雍和宮對外開放以來,關於雍和宮的各種書籍、畫冊相繼出版了二十多種,為雍和宮留下了歷史文脈的記錄。

李立祥作品:《雍和頌》     


       經過努力,2010年年底,由胡雪峰住持主編的《雍和宮》期刊印行。期刊堅持大眾化、知識化、學術化的辦刊原則,開闢了佛教文史、佛學思想、般若智慧、法師說法、佛海泛舟、雍和佛事、雍和史話、雍和文化、雍和文物、人生感悟等欄目,刊登和發表了大量的文化研究、教義闡釋、學修感悟等類型的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讀雍和宮的歷史與文化、修學與教育、佛事與高僧、建築與典藏,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佛學、文化交流的平臺,開啟了論述佛學與雍和宮文化的一扇明亮的窗,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與好評。

李立祥作品:《梵音》   


       十年後的今天,《雍和宮》期刊已經印行40期。回想起來,十年間,一期期出,一步步走,集思廣益,連寫帶編。每次編輯時,凱朝師總是幹在前面,編目錄,排順序,選插圖,還有封面、封底,封二、封三的圖文內容,都要用心編輯。還有聶清老師,計算機上的初次編排設計他倆付出了不少心力,然後再交給王鳳燕進行精細的排版。在每期文字校對方面,張冬梅老師逐字逐句、修改得十分認真。當我每次通覽初稿時,除了通順句子,修改錯字外,應該說多有受益。尤其讀到稿件中的佛學、歷史小文,感覺眼前一亮,使我心靜如水。雍和宮教職人員努力為期刊撰稿。馬志德管家每年均撰寫廟管會大事記,他還和烏力吉管家提供了精美的攝影作品。康玉傑管家多次撰寫文稿。管理處的相關領導關心著期刊,提出了許多建議,並身體力行撰寫文章。期刊中有來自中國社科院,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故宮博物院,北京居士林,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藏研中心,西藏大學,以及國外斯裡蘭卡比丘大學,孟加拉吉大港大學,尼泊爾梵語大學,日本高野山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愛知學院大學,韓國真覺宗大學等單位學人的稿件,從而增加了期刊的學術氛圍。付海濤在電腦維護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徐新華為每期專心創作反映雍和宮與草原、民俗的剪紙藝術作品,攝影家高志堅先生不斷提供著高質量的雍和宮照片,其中有不少雍和宮開放初期的照片,甚顯珍貴。刊物中我的拙作插圖也均為高先生用心拍攝、修版而成。負責文物部的蘇文濤先生和文物部人員不斷提供著相關文物照片和資料。文物部、接待部、研究室的人員還不斷為刊物撰寫著高質量的稿件,還有妙音幢、鮑志剛、覺明等老師,以及張雅靜、蘇娜、王帥、娜日娜等年輕學者堅持或撰文或翻譯或校對,退休職工趙嘎如迪先生還寫出了《雍和往事》長文,李景元大夫根據自己的醫療臨床實踐,並融合蒙藏佛教醫藥學的理論,寫出了《慧醫正體與生命科學》文,均分期刊登,為期刊增色不少。

民俗學家、漫畫家李濱聲先生在閱讀《雍和宮》   (高志堅 攝影)


       每期印好後,一部分在結緣處發放,深受信眾和各方人士的歡迎。攝影家高志堅先生的朋友多為民俗學家、戲曲家,其漫畫家、民俗學家李濱聲先生,首都醫科大學生理學教授、京劇臉譜專家劉曾復先生等,都成了《雍和宮》期刊的忠實讀者。高志堅老師也是每期必取十餘冊分發給大家。李濱聲先生每次拿到期刊後很是高興,仔細閱讀。記得2015年早春,我隨作家陳援及高志堅老師一道去匯晨老年公寓拜訪90高齡的李濱聲先生,當談到舊時雍和宮的臘八粥時,他說:「當年雍和宮舍粥,我剛到北京正好趕上,我住西城,交通不便,得早去。那時舍粥是在雍和宮牌樓附近,用銅鍋盛的粥。人們有拿碗還有拿盆的,僧人舀粥的勺子是紅銅卷把的,特別有準兒,一勺一碗。」之後,我撰文《李濱聲與雍和宮臘八粥》登在期刊上。還有年近百歲的郭世昌老人,年近八十的申伯蘭老師,他們都是民國年間雍和宮周圍唐卡作坊的後人,仍然為期刊提供珍貴的素材。申老師不僅撰稿,還隔一段兒時間就來取上幾本期刊。而祥林夫婦還講述了父輩當年在雍和宮附近銅作坊榮合銅鋪學徒,為雍和宮設計佛像的事兒,由此充實了期刊中《雍和宮周邊的銅佛像作坊》一文的內容。應該說,每期期刊的出世都是眾人和合集體智慧的結晶。

首都醫科大學生理學教授、京劇學家、著名京劇臉譜專家劉曾復先生講述閱讀《雍和宮》期刊的感想 (高志堅 攝影)

       《雍和宮》期刊的印行,對於雍和宮文化的介紹和參觀、旅遊開放起到了推動作用,對於認識在雍和宮舉行佛事活動的緣起、儀軌等提供了歷史依據。宣傳了雍和宮,宣傳了藏、蒙、滿、漢等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了雍和宮與民族宗教文化的研究。

李立祥作品:《祈願》    

 

       《雍和宮》期刊辦刊十年,任重道遠。2020年3月底,雍和宮廟管會舉行了小型的座談會,討論如何進一步辦好雍和宮期刊的事兒。胡雪峰住持建議文章要有高度,理論與故事都要有,儘量刊登雍和宮與北京的文章,文筆要好,要淺顯易懂。相關領導和各位管家也相繼提出了許多可行的建議。

李立祥作品:《雍和宮萬福閣》


       我想,雍和宮如同一本厚重的大書,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恭恭敬敬地以心去讀。寫雍和宮與編輯《雍和宮》期刊,都需要翔實的歷史資料,都需要深入地研究,更需要作者融入雍和宮這座古寺與之對語。

我們努力著!(作者李立祥,《雍和宮》期刊編輯,雍和宮研究室原主任;國畫家)


聲明:本文所有插圖均為作者提供,所有涉及版權、著作權、肖像權等民事權利均與本網無關。特此聲明。


——————————————

————————————





   

相關焦點

  • 雍和宮
    照片上的門樓就是北京城的安定門,而照片遠處的高閣就是1860年的雍和宮。這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雍和宮實景照片,這個瞬間被義大利人定格了。  公元1744年,乾隆皇帝開始了把雍和宮改建為佛教寺廟的工程。
  • 2020年雍和宮恢復開放時間一覽
    更新時間:2020年8月7日  ➤雍和宮恢復開放時間:  雍和宮自2020年7月28日起,採取全天限額加分時限流、網上預約加現場購票方式有序恢復開放。  ➤雍和宮開放時間:  每天 9:00-17:00(16:30止票,17:00清場)。  ➤雍和宮開放範圍:  開放牌樓院、摯道及昭泰門院、中路五進主殿、東西兩路配殿,萬福閣開門不進人,班禪樓、戒臺樓、昭佛樓、雅曼達嘎樓、綏成股暫不開放。
  • 《千年菩提路》42雍和宮
    《千年菩提路》42雍和宮千年菩提路字幕版45集全·第四十二集《雍和宮》解說詞這張照片是1860年義大利戰地攝影記者菲利斯·比特拍攝的。章嘉三世主持了這次巨大的改建工程。乾隆皇帝更沒有辜負先帝的期望,他時刻牢記「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移其宜」的祖訓,他深知利用藏傳佛教是他坐鎮京師統領蒙藏地區最有效的方法,將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2009年2月25日,雍和宮舉行大願祈禱法會的繞寺儀式,又稱彌勒轉寺日,意為接未來佛彌勒到人間清邪除惡,使人間的每片土地、每個角落都平安潔淨。
  • 雍和宮祈福記
    作者:麥子2020年十一國慶節,新冠病毒中停滯生活的第九個月,百無聊賴、百般無奈、百廢待興、百感交集的當口,決定獨自一人前往京城香火鼎盛的雍和宮,一來為自己祈福去去晦氣,二來散散心、走走路,看看人間煙火、街巷光景,緩緩心事、找找方向。
  • 國家大劇院、雍和宮暫停開放,可網上退票
    同天,雍和宮也採取了閉館措施,暫停開放宗教活動場所,暫停一切集體宗教活動。在此期間,諮詢相關事宜,請撥打國家大劇院服務電話:010-66550000(閉館期間,服務時間為每日10:00-16:00)。感謝各位觀眾的理解與支持。
  • 今天2.2萬人雍和宮上香 湖北男子扮孫悟空搶得頭香
    法晚記者從雍和宮了解到,截至今天上午11時,共約2.2萬人上香,少於去年同期的2.8萬人。  香客排300米長隊 只為討個好彩頭  今晨4點50分,法晚記者在雍和宮西門前看到,很多香客在此排隊。  東城公安分局北新橋派出所的老民警張佔望昨天下午5時許就提早來到了這裡,一宿沒合眼。
  • 2019年中國期刊業觀察
    2018年,全國出版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11.5億冊,較2017年降低4.2%,佔期刊總印數的50.0%,提高2.0個百分點;文化教育類期刊5.3億冊,降低9.2%,佔23.3%,減少0.3個百分點;文學藝術類期刊1.7億冊,降低20.7%,佔7.2%,減少1.2個百分點;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3.0億冊,降低10.6%,佔13.0%,減少0.4個百分點;綜合類期刊1.5億冊,降低10.4%,佔6.5%,
  • 【小說】文包/作者合集/燉肉大佬-耽美-柴雞蛋文集-春日負暄文集-風弄文集-迷羊文集+漫畫-欲曉文集
    by柴雞蛋《逆襲》by柴雞蛋《山丹丹花開紅豔豔》by柴雞蛋《勢不可擋 》by柴雞蛋《朝暮裡》by春日負暄>《潮溼》by春日負暄《吃雞》by春日負暄《放任》by春日負暄《開張大吉》by春日負暄《你是我夢裡》
  • 【國子監AND雍和宮】霧霾下的瘋狂
    昨天發了篇關於迪斯尼的文章,由於受眾面不是很廣,僅僅是收到了各位小媽媽們的一致追捧……媳婦的同事已經表示要秒飛香港了,我很欣慰……同時也遭到了專業人士的批評,
  • 「我是期刊領讀者」——讓期刊和讀者親密接觸!
    活動背景 2020年全國兩會,「倡導全民閱讀」再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是自2014年,「全民閱讀」連續7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五、活動安排(一)第一階段:徵集適宜誦讀的期刊優秀文章時間:9月10日—25日對象:全國各期刊出版單位內容:向全國期刊出版單位徵集優秀期刊文章,每個出版單位可報送3篇文章及期刊材料(1張封面+80字內簡介)。
  • 負暄敬亭山,微醉謝脁樓,李白為何相看兩不厭
    太白獨坐樓,負暄賞花,脫鞋曬腳丫,雖有不雅,我非醉也,實為熱也,昔力士脫靴,太白笑語:「噫,吾美事甚多,汝不學,只一件學得快。」旁有小丫頭笑之,吾聽其贊吾瀟灑也。 下山時,人多,韻律打亂,吾心忽絞痛不能,席階而坐,以《寒山僧蹤》平靜療之,還不行,果斷脫鞋退襪,光腳觸地,氣息暢順,大地,生我者也。
  • 期刊簡介 | 地理學知名期刊介紹(二)
    ;1980年創刊,現為雙月刊,逢單月5號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為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核心庫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曾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 2001年、2003年、2005年連續三屆榮獲國家期刊獎,其中獲得提名獎1次、全國百種重點期刊2次。200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科學部認定的管理科學B級重要期刊。現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 中國雍和宮捐贈蒙古國達希喬伊林寺彌勒佛落成開光儀式隆重舉行
    人民網烏蘭巴託7月2日電(記者霍文)中國雍和宮捐贈蒙古達希喬伊林寺彌勒佛落成開光儀式1日晚間隆重舉行,邢海明大使率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外交官出席儀式。蒙總理呼日勒蘇赫、總統文化宗教顧問呼蘭、前總統奧其爾巴特等蒙方政要和達西喬伊林寺住持丹巴扎布等蒙方高僧大德蒞臨儀式現場。  由演覺大師率領的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和胡雪峰住持率領的雍和宮代表團從國內趕來觀禮。
  • 2020北京雍和宮十一國慶開門嗎?開放時間幾點開始結束
    北京雍和宮十一國慶期間開放嗎?開放時間是什麼時候?這些信息小編已經整理好了,具體如下。➤2020北京雍和宮國慶開門嗎?  答:雍和宮官方暫未發布國慶期間開放時間調整公告,有最新消息,小編會第一時間更新。
  • 中科院預警期刊預測名單出爐,這些期刊很危險!
    而「定量」則明確指出根據期刊載文量、作者國際化程度、拒稿率、論文處理費、期刊超越指數、自引率和撤稿信息綜合評判。既然有了明確的指標,自然就有了方向,於是本文依據上述指標進行了預測。本文僅從期刊撤稿率、發文量、OPEN獲取和自引率等方面開展分析。撤稿情況2019-2020年,所有SCI期刊共計撤稿2610篇,下表整理了撤稿10篇以上的期刊(共計28本)。
  • 溫籍建築設計師孫書同 她讓雍和宮大街換了新顏
    鮮少人知的是,雍和宮大街改造項目建築專業的負責人,是一位溫籍女設計師,她就是孫書同。被小夥伴們贊為「腦洞清奇、內心堅強的淑女牌女漢子」的孫書同,是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設計專業2015級碩士畢業生,現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師。孫書同1989年出生於北京,她的父親,是著名溫籍戲曲研究專家、文藝評論家孫崇濤先生;母親李月華,是著名溫籍琵琶演奏家,有「琵琶華」之美譽。
  • 除紫禁城外,不能錯過的便是雍和宮,來北京不來這兒便是枉費此行
    雍和宮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為四弟胤禛修建的居所。所以當時也叫也斯府或貝勒府,胤禛以和碩雍親王之名改名雍王府。此後,胤禛成為皇帝的繼承人。他搬進紫禁城後,在雍正三年(1725年)將其升級為宮殿,並改名為雍和宮。
  • 原標題:自稱開天眼能知前世今生 雍和宮攔路人收錢算命
    原標題:自稱開天眼能知前世今生 雍和宮攔路人收錢算命7人冒充九華山弟子行騙被抓自稱安徽九華山弟子,開過天眼能知前世今生,在雍和宮附近攔截路人為其看相算命,收費50元一位。近日,東城警方接到了群眾舉報後,經過民警幾天的蹲守,將7名嫌疑人全部抓獲。
  • 雍和宮外一群算命大媽自稱開過天眼 50元看前世今生
    北京雍和宮外,多名看相算命大媽在招攬生意。  雍和宮附近看相算命大媽的「五戒皈依」證。  雍和宮附近看相算命大媽「五戒皈依」證裡的「皈依證書」頁。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2日電 (記者 張瑞宇) 中國青年網記者在北京雍和宮附近發現不少大媽,自稱安徽九華山弟子,開過天眼可為人看相算命,只需50元可看人前生今生。「你想知道啥,我就能給你說出來。」記者致電九華山佛教協會得到回應:九華山弟子沒有在外化緣算命的,打著九華山弟子名號給人看相、算命、卜卦的行為都屬於招搖撞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