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火星大叔
近日,知乎上「林大鼻醫生」發了一篇《北京協和醫院多牛?》的文章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11年前,協和醫院轉來了一個女孩,肺、皮膚和骨頭被病菌蝕啃到潰爛。之後在2016年,又有同樣的病人,左肺被病菌掏空。拍出來的片子裡,肺部就像是密密麻麻水蟻咬出來的洞。
這個名叫「小希」的病人,肺部幾乎衰竭,年紀輕輕的孩子被折磨到形如枯槁。家人帶著孩子四處求醫,都查不出病因。協和是最後的希望了。
幾經提取分泌物、痰,最終檢驗科的王澎醫生查出來小希體內是非常罕見的真菌——馬爾尼菲藍狀菌。這種真菌會蔓延至人的全身,啃食掉皮膚、內臟、骨髓。
這個症狀,全國之前一共查出8例,其中5個病人倖存,3個去世。這樣罕見稀少的病例,經驗豐富的醫生對其知之甚少,能不能治好全憑檢驗科對其的檢驗分析。
多虧王澎醫生沒日沒夜的沉溺在細菌室,分析、提取、找資料,小希的病得到了針對性的治療,年輕的孩子重獲新生。所有人都不知道,在這樣罕見病例裡檢驗科的王澎醫生起到了何種決定性的作用。
幾年後,前來複查的小希充滿勃勃生機,他不知道的是,當初把他從死神邊緣拉回來的王澎醫生已經去世。
從大專畢業到成為協和醫院大名鼎鼎的「微生物神探」,拯救過無數像小希一樣死神邊緣的孩子,到死病人都不知道有王澎醫生這樣一個人存在。這樣的醫生一生都在「化作春泥更護花」。
協和醫院是病人和死神之間隔著的最後一道門。這樣與死神賽跑的是協和醫院無數的醫生、護士、化驗人員·····
協和醫院同樣有這樣一位醫生。
她,接生了五萬多嬰兒擁有最富有的愛,是協和史上第一位任總住院醫生的女性;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憑一己之力,將中國嬰兒的死亡率、產婦死亡率降低了30%-50%。
2009年9月14日,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她就是----「萬嬰之母」林巧稚。
1983年,協和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協和醫院的院長、醫生、護士圍著病床,微微隆起的棉被下的老人已經意識模糊,顯示器顯示老人心跳頻率不穩,老人喃喃自語:「拿鉗子來,拿鉗子」。床邊的護士們聽到瘦到不成人形,意識不清醒的老人的話,眼淚再也止不住了······
1983年4月22日晚,林巧稚逝世,北京協和醫院肅鍾長鳴。
林巧稚出生在一個基督教的家庭,基督教徒的林父以三尺講臺,「捧著一顆心,不帶半根草去」,教書育人。信仰和奉獻融入這個家庭的血液。
林巧稚誕生於聖誕節。在基督教義裡,聖誕節這一天神會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賜予世人最寶貴的禮物--耶穌。
這樣日子裡誕生的孩子在林父眼裡,是「神賜予的禮物」。林父給這個孩子取名「巧稚」,意喻:永懷赤誠的稚心。
幼時,在廈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林巧稚特別喜歡法國修女德蘭所著的《靈心小史》。德蘭寫道:「如果所有花兒都爭著要做玫瑰,就不會有小花來點綴鄉野,大自然在春天就會失去燦爛的外衣。靈魂也是如此……」
林巧稚不羨慕玫瑰,人人都做玫瑰未免太無趣了,他要做一朵小花,裝點鄉野,裝點春日。
參加協和醫科大學考試的夏日,酷暑難耐,頭頂的風扇呼啦呼啦的轉著,但是熱度絲毫沒有因此減少,同行的女同學拿著手中的報名表扇來扇去,唯有林巧稚不急不躁的等待著面試。
同行的女同學突然暈倒在地,林巧稚叫同行的女同學一起把女同學抬到了陰涼地,拿衣服扇風,去水房打來涼水,慢慢少量噴女同學臉上,中暑暈倒的女同學不一會兒就醒了。
等林巧稚進考場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半,只答了一半試題的林巧稚遺憾準備明年再考,校方得知林巧稚救人的過程之後,考慮到林巧稚的出色英語能力和所答之題全部正確的情況下,破格錄取了她。
後來有人問她,如果因為救人沒考上協和醫大的話,會不會難過?林巧稚說道:「如果是救人一命的話,我願意落榜千百次」。
虔誠的基督教的信仰「愛人如己」始終指引著她奉獻自己,從未動搖過。
中日戰爭的硝煙席捲北京,協和醫院不得不暫停關門。很多醫生為了安全,決定隨群眾撤走。可是林巧稚堅決不走,留下來的林巧稚偷偷在北京的胡同裡看起了病。
不僅看婦女的病,連其他病人的病也看。她遇到交不起錢的病人,就免費治療。林巧稚有一個出診包,包裡總放著錢,以便隨時接濟貧困百姓。
原協和醫院副院長黃人健回憶說,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幾十塊錢給一個流產的貧窮婦女,讓她買營養品。「那時林大夫一個月的工資是300塊,像這樣資助病人的情況太常見了。」
在協和醫院工作了60多年的林巧稚,在去世的時候只留下三萬多的積蓄,平日裡只穿白大褂,賺的錢基本上都給了看不起病的病人了。
人活於世,「採菊東籬下」很容易,兩袖清風、愛人如己太難了。但這正是基督教徒林巧稚的信仰,視自我為「草芥」,視他人性命「重如泰山」。
1931年,林巧稚因為出色的產科能力正式擔任協和醫院婦產科的總住院醫生。在職稱評定製度森嚴的協和,這樣的跨越最少要走上5年的路。
她是協和史上第一位任總住院醫生的女性。
一日,從院長那裡打來電話,要林巧稚去北戴河給病人看病。
林巧稚從醫這麼多年,至始至終都有一條規定「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要想看病,掛號排隊」。接到電話後,林巧稚拒絕不去,她不可能扔下門外排隊等待的病人千裡迢迢去給哪個「顯貴」之人看病。
林巧稚最終在院長的勸說,安排了靠譜的醫生替自己看病之後去了北戴河。
到了北戴河才知道這個病人是江青。同行的醫生一直戰戰兢兢,聽說江青性格怪異,喜怒無常,稍有不慎,不知會有飛來橫禍。
但是林巧稚卻氣定神閒,把脈、問診、開藥方,面對江青就像面對普通的病人一樣。
臨行前,江青暗諷林巧稚拿著美國產的藥箱,林巧稚淡淡的說:「用習慣了」。
回去的路上,同行的男醫生難掩情緒,問林巧稚對於這件事的看法,林巧稚笑了笑說道:「在神的眼裡,所有人都一樣。在我眼裡都是病人,我只是一個醫生」。
基督教的信仰教會了林巧稚淡泊名利,眾生平等。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是生命,沒有什麼區別。
財富、權力、名聲在林巧稚眼裡是別人熱愛的,跟自己沒什麼關係,她只熱愛生命,對每一個生命都充滿著敬畏。
開國大典之時,林巧稚作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醫生也在為受邀之列。但是林巧稚聽到受邀的消息之後,卻拒絕了,周總理專門打電話邀請林巧稚出席,林巧稚卻跟總理說:「我是個醫生,就應該待在醫院。」
開國大典,對於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說意義非凡。但是對於林巧稚來說,每一次的手術、接生都像大典一樣意義重大。她固然也感到歡迎鼓舞,但是她更想留在醫院的第一線,為病人看病接生。
況且作為基督教徒來講,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拯救蒼生,迎接天使來到人世的意義更勝於見證這樣的時刻。奉獻、博愛是林巧稚終生的信仰。
冰心曾經評價林巧稚:她是一團火焰、一塊磁石。
她似一團火,點燃冰冷的醫院;似一團磁石,與產房「生死相依」。
我們無從得知「聖雄」甘地為了尋求印度人民的獨立自由雙腳丈量多少沙漠,也無從得知馬丁·路德為了黑人的平權自由奔波了多少振臂疾呼。我們更無從得知林巧稚在手術臺上多少個日夜,聽了多少嬰兒的啼哭聲。
但是世界上就有這樣的人,不為錢財,不為名聲,只為了心中那份簡深沉對於生命、所有人民的「普世之愛」。
林巧稚一輩子都踐行了自己心中那一份信仰,「愛人如己」甚至愛人多於自己。
中日戰爭的硝煙席捲北京,協和醫院不得不暫停關門。很多醫生為了安全,決定隨群眾撤走。
可是林巧稚堅決不走,她每日看著路上挺著大肚子的婦女都在擔憂自己走了,沒人給孕婦、嬰兒看病,她放不下那些等她的病人。
冒著戰火,救死扶傷,林巧稚的胡同掛牌就診不知救了多少百姓。
後來日子好了起來,林巧稚把自己的家安在離協和醫院最近的地方,遇到緊急情況,打個電話,十分鐘林巧稚就會出現在產房。
家裡的電話放在床頭,醫院有嚴重的病例,就整夜地守著電話等消息。她曾說過,「我的惟一伴侶就是床頭那部電話」。
連每年的生日,她依然會堅守在產房一線,「我到產房過生日更有意義。我為難產的孕婦接生,當小寶寶在我生日的時候降臨人世,那哇哇啼哭聲是最動聽的生命讚歌,對我來說,那是最好不過的生日禮物了」。60多年的青春年華,林巧稚全部獻給了產房。
在老協和,女大夫選擇內、外、婦產科這樣的大科,是不允許結婚的,如果要結婚,必須先辭職。無情的制度下是對於患者的高度負責。林巧稚熱愛自己的職業,摯愛每一聲嬰兒的啼哭。
她選擇了終生不婚,奉獻自己,終身做「神」虔誠的信徒。「愛人如己」的初心和信仰從未改變過。
林巧稚常常跟自己的學生講,醫生這雙手不僅僅握的是小小的手術刀,更是拿捏著最珍貴的生命,無論是下刀還是下筆寫藥方都要謹慎認真,不容有絲毫差錯。
年過五十的林巧稚即使是寫藥方都字跡清晰,生怕給病人抓錯藥,英文的藥方也是如此。
對工作的認真,對生命的熱愛和珍重,另我們汗顏,警醒自我。
林巧稚孑然一身,沒有留下任何房產、家財,甚至在死後都將自己的遺體捐給了協和醫院。她說:「以我一個人的力量如果能夠幫助別人,我毫不猶豫傾付所有。」
早在「文革」前的1965年,她還捐出去過兩筆存款。
一筆是她在美國學習期間節省下來的生活費,折合成人民幣約9700元;另一筆是她任中科院學部委員後積存下來的車馬費,共7000元。在當時,這筆錢還算是不小的數目。她把這些錢捐給了醫院,希望院領導用於改善醫院幼兒園的條件。
林巧稚提出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婦科病普查普治,約有關專家座談,創造出用臍靜脈換血的方法治療新生兒溶血症,填補了中國婦產科醫學的空白。
此外還積極組織科研人員對婦科腫瘤進行研究,在其過世後所有資料全部捐給國家腫瘤研究院。
1983的追悼會上,林巧稚的遺像兩旁垂下4.5米高的幛聯,上面寫著:"創婦產事業,拓道、奠基、宏圖、奮鬥、奉獻九竅丹心,春蠶絲吐盡,靜悄悄長眠去;謀母兒健康,救死、扶傷、黨業、民生,笑染千萬白髮,蠟炬淚成灰,光熠熠照人間"。
60個字反映了她60餘年的鞠躬盡瘁。
經林巧稚接生的嬰兒有四五萬之多,這其中更是有解決我們糧食問題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林巧稚曾說:「我只是個醫生」。
是啊,她並不知道那些年她接生的嬰兒以後會做出多大的貢獻,更不知道這些嬰兒會造福多少人。生命的意義因為有林巧稚而得到延續,世界也曾因為這雙手而不同。
無數人將延續林巧稚醫生對生命的這份熱愛,也將永遠踐行她「愛人如己」的信仰。
火星社會致力於給大家傳遞正確的普世價值觀,火星不只是一個概念,更是代表了人類多少年來的夢想。火星社會將有更多好看有價值的文章溫暖你我整個冬天。敬請掃文末二維碼關注「火星社會」,以免錯過更多精彩內容。
- 全文完 -
作者:火星大叔
網際網路領域連續創業者
科技、歷史、金融、軍事等領域關注者
「我要帶你去火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