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關 | 三十年前二十三

2021-03-05 詩評萬象

戊戌自壽

三十年前二十三

轉眼就五十三歲了。記得幾年前濯纓兄五十三歲的時候,以「三十年前二十三」為題轉過一個軲轆,我非常喜歡。但因韻險對難,所以當時未敢唱和。如今我也五十三歲了,是句一輩子只適合用這一次,於是硬著頭皮,照虎畫貓,也湊一個軲轆,聊作紀念。


三十年前二十三,校園量產小青柑。

又酸又澀偽嬌子,有角有稜真酷男。

紙上豪情逆風起,夢中長路踏雲勘。

未知天下渺天下,不破樓蘭心不甘。

驀然回首是難堪,三十年前二十三。

毛病平添愧擔待,牢騷太盛倩包涵。

從心乏力始知累,謀事不成方覺慚。

自詡當初滿瓶水,如今重作半瓶參。

一路向東兼向南,蹣跚未敢駐徵驂。

萬千人裡汰千萬,三十年前二十三。

障目俗塵憑淚洗,盈胸意氣任風貪。

愁因北望更無際,雲自飄零天自藍。

驚心白髮鬢邊探,理想無端成笑談。

雜緒入詩情已老,清風盈袖夢猶酣。

羨魚人也被魚羨,三十年前二十三。

祈願陶公能許我,東籬採菊飾空籃。

未辨仲尼和老聃,紅塵況味自深諳。

盛名不過遮羞布,萬貫終歸戲嶺嵐。

是草根兮慎離土。非權貴也少登壇。

休因世故笑吾老,三十年前二十三。

【作者簡介】秦關,60年代生人,生長陝西,客居海南,愛好詩詞,不甚了了。

精彩推薦:

春風十裡,桃花如你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花朝節 | 百花生日在今朝

狂狷詩人聶紺弩——千年傳統詩歌裡的天外彗星

杏花,春雨,江南

500億美元經濟貿易戰怎麼打?2700年前的故事告訴你

春分 | 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

崖山,崖山

二月二 | 陌上花開,挑菜歸來

春風復多情,吹我羅裳開

櫻花開時,在最美的季節,我去看你

李清照誕辰紀念日 |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

曾國藩: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會做皇帝的武則天,其實詩寫的也不錯

譚嗣同 |《莽蒼蒼齋詩》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

玉蘭花發正思君

驚蟄 | 去年門巷美人紅

上元佳節 | 今宵月色,知映何人眉嫵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初春,偶然得句便成詩

驚豔之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相關焦點

  • (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前言: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是指臘月的二十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總會哼起這些歌謠:二十三祭,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老爺要上天」。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因為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
  • 香港《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的四種路徑
    5月19日,有「建制戰狼」之稱的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表示,已於前一日致信特首林鄭月娥,懇請其在本屆立法會任期內完成《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並稱截至4月26日早上,由其發起的「23同盟」已收集到超過200萬個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的聯署籤名。
  • 黃浩 | 二十三以後都為年
    並說:「年進臘月二十三,往後天天都為年,置為年貨家中忙,單等灶王降人間。」   相傳,天上的玉帝有個小女兒,心地善良,同情窮人。她在天上偷偷地愛上了凡間的一個給人燒火幫廚的窮後生。玉帝得知後,十分惱火,就把小女兒從天上打入凡間跟窮後生受罪。王母娘娘卻很疼愛女兒,從中講情,玉帝才同意給窮後生封了個灶家爺的職位,玉帝的小女兒自然也就成了「灶家奶奶」。
  • 三十年前的浦東
    今天是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的紀念日。
  • 三十年前的水窪
    前幾天寫【地球演義】第一百四十四回 水窪,開頭就是「三十年前。。。」。落筆的那一刻,腦子突然蹦出來《倚天屠龍記》裡超級人瑞張三丰的臺詞:「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blablabla。」一直以來,看金庸都是自然而然地代入少年男主視角,從沒想到過有一天,自己也會說出這麼老氣橫秋的話來。對著屏幕,著實發了一會兒呆:唉,終於也到了這個歲數啦。
  •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現在為何提前到二十三?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過小年,為何提前到二十三?農曆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老家有句俗話,叫「過了臘八就是年」,意思是進入臘月,就是農閒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就可以靜下心來為迎接新春佳節做準備了。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過小年必吃的美食,你小時候吃過嗎?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很多地方過小年的時候,那麼你知道在這一天北方人會吃啥嗎?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平凡人的「三十而麗」——致敬我最美好的三十歲
    是的,時間過得真快,快到類似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這種詞彙都已不能表達心中所感,這些年仿佛搭乘了時光機一般,前一秒還是二零一零,睜開眼已是二零一九,大學畢業九年的我,下個月底就要迎來「而麗之年」這個裡程點,是的,我的三十歲要來了。行文至此,朋友們大概知道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了。
  • 瀋陽三十年多前的商貿往事
    三十年前,有人居然穿上了貂▼瀋陽聯營公司當時是全國第二大百貨商店。曾座落於現在的太原街中興,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聯營公司很快成為當時瀋陽人逛街購物的首選。東北建築設計院設計完這個建築後,特意到香港製作的樓體模型,中興商業大廈裙樓六層營業區域在1987年12月10日開業的第一個電視廣告拍攝,由瀋陽電視臺廣告人員一邊旋轉轉臺一邊拍攝,製作出了一個動態的樓體廣告。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詩海風雲三十年 一慶賀陝西省詩詞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續集.
    一一慶賀陝西省詩詞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文/孟建國詩海風雲三十年,平平仄仄賦花箋。 12.王紅霞學會喜迎三十年,今吾拙句賦詞箋。池塘月色驚春夢,河畔鳥鳴戲柳煙。國泰民安多興趣,風調雨順有奇緣。揮毫潑墨舒紅袖,古韻悠悠快樂天。 13.趙廣裕律伴三十盛世年,豪情逸致醉心箋。唐風漢韻汲文骨,沃土層林沐雨煙。
  • 《星河戰隊》二十三年了,重溫依然熱血
    雖然是二十三年前的老電影了,如果小夥伴們再次去看的時候應該也和我一樣再次熱血,應了剛才話說 這部影片中的軍隊就是激發男人身體裡好戰的熱血,讓他們成為沒有感情的戰爭機器,這個時候暗戀瑞恩的蒂斯居然追隨他到了傘兵部隊,哎,悲嘆一句這感情三角夠複雜的,後面就各種感情糾葛和異蟲的戰鬥畫面了,建議小夥伴們去重溫一下吧,場面真的不錯,何況是在二十三年前哦
  • 小年:二十三祭灶官,餃子灶糖裝滿盤
    比如春節是大年,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吃盛宴叫大餐,路邊攤叫小吃;喝啤酒叫大喝,喝白酒叫小酌;就連果樹掛果子也有大小年之說,大年掛的多,小年掛的少……」我一邊欣慰於這群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一邊感嘆著時光腳步匆匆,轉眼又到小年了,兒時在老家過小年時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浮出腦海,恍如昨日。
  • 《宇宙威龍》,難以想像是三十年前的電影
    而且這個電影是1990年的哎,什麼概念,十年後才有的《黑客帝國》,7年後遊戲《輻射1》才出來,這個電影改編自菲利普迪克的同名小說,菲利普狄克也不用提了吧,奇異詭譎的科幻小說家,「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就是他說的。
  • 祭灶日期到底是臘月二十四還是二十三?
    過大年的年味,是逐漸濃起來的。「送信的臘八」之後,再一個節點是祭灶。民國《天津政俗沿革記》:「小除日祀灶。」祭灶這天,稱為小除、小年。上世紀20年代初,天津文化人士李琴湘詼諧記年俗,《過年歌》講春節前的祭灶:「還有一個紀念日,就是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新年到,灶王爺照例的要上天……」灶神又稱灶君、灶王,津地俗稱灶王爺,是舊時民間普遍信仰的神。居家常在鍋臺牆上懸灶王龕供灶神。與平日的祭拜並行不悖,這裡說的是歲末祭灶,又稱餞灶、送灶、辭灶,是燒香升紙送灶神上天的祭禮。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 書陪著我走過蜿蜒的秦關,度過漫長的歲月,去往遙遠的彼岸……
    躺在床上,趴在沙發上,坐在公交裡,撐在書桌前,倚在陽臺上,甚至走在路上看書。無論這是「完成任務」,還是增長知識。無論是同學口中的「裝模作樣」,還是母親所嘮叨的「存心升高眼鏡度數,欲戴上厚鏡片,浪費家庭資產」。有人說「寫書,看書,就是一次作者與讀者的零分貝的交流」,作者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描繪出來,通過或爛漫或樸實的文字訴說——一個個,傳奇的美麗的動人的童話,故事。
  • 如果三十年前,香港明星有「朋友圈」,應該是這個樣子
    三十年前,是香港娛樂影視業最紅火時期。很多經典電影都出自於這個年代,像《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旺角卡門》等,還有無數個實力派男女影星,歌手,導演。如果在三十年前幻想一下,1992年年底,劉鎮偉和王家衛在拍攝電影《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參演的演員們無事發發朋友圈,出現了如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