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2020-12-27 叫叫學院

前言:

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是指臘月的二十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總會哼起這些歌謠:

二十三祭,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老爺要上天」。

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因為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黏性很大的糖,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但在屋子裡遇熱後就變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

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民間故事傳說,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

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迴轉天庭,向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的旨意懲惡揚善。

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並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相關焦點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過小年必吃的美食,你小時候吃過嗎?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很多地方過小年的時候,那麼你知道在這一天北方人會吃啥嗎?
  • 今日小年|北京人過小年,二十三,糖瓜粘,滋味都在心裡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小年裡,最隆重的儀式莫過於祭灶,也就是拜祭灶王爺、灶王奶奶。關於灶王爺的來歷,也有很多種說法,有說是炎帝死後所化,有說是姜子牙分封的戰死將士,還有的觀點認為,灶神其實一共有五位,可謂是眾說紛紜。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 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小年這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剪窗花、吃火燒、掃塵等,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這樣做了。一、祭灶祭灶風俗由來已久,且歷代相沿成習。
  •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到了這一天,就意味著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了。按照習俗,在小年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買一些糖瓜來祭灶。你可知道糖瓜祭灶的傳說?糖瓜又是怎麼來的呢?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並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有些地方,在祭灶儀式結束後,還要把灶王像從牆上揭下來燒掉,以免事情敗露。雖說是傳說,故事也有些令人捧腹,卻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天水年味兒】伏羲工坊小年甜,春聯禮包糖瓜粘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 二十三糖瓜粘 邯鄲消防新媒體組送福來!
    福 小年 快樂 福 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此時,大街小巷已開始洋溢著喜氣和年味兒。漂泊在外的人們,陸續穿過人山人海、跨過山川河流,回家團圓!
  • 楹聯同題: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 郭新華主評
    楹聯同題: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郭新華 主評>方留聚 主審       主評簡述:本期楹聯同題的主題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的確,中國人過小年這一習俗與其它傳統節日略有不同,大部分傳統節日都有固定的時間,而小年許多地方卻有著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如有些地方的除夕和正月十五也是過小年,比較主流的還是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和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四,本期楹聯同題的主題則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這一點需要參與創作者予以重視,同時也能體現出主辦方做學問的嚴謹態度。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之後王族、官宦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後,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南北方小年的習俗差異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除了日期有所差異,習俗上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林小E就帶大家感受一下南北方小年習俗的差異。
  •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和禁忌知道嗎?
    小年由來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現在為何提前到二十三?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過小年,為何提前到二十三?農曆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老家有句俗話,叫「過了臘八就是年」,意思是進入臘月,就是農閒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就可以靜下心來為迎接新春佳節做準備了。
  • 小年:二十三祭灶官,餃子灶糖裝滿盤
    比如春節是大年,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吃盛宴叫大餐,路邊攤叫小吃;喝啤酒叫大喝,喝白酒叫小酌;就連果樹掛果子也有大小年之說,大年掛的多,小年掛的少……」我一邊欣慰於這群外國朋友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一邊感嘆著時光腳步匆匆,轉眼又到小年了,兒時在老家過小年時的情景又一幕一幕地浮出腦海,恍如昨日。
  • 臘月二十三 ---金色童年幼兒園和您一起過小年
    過了小年,我們就可以掰著手指,靜候新春的到來。在這個吐舊納新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緊張地做著過年的最後準備。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 過了小年就是大年,吉祥如意幸福年
    如今,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那個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小年
    小年是除夕前頗為重要的一個節日,無論大江南北,人們普遍將「小年」視為過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 今天到底是不是小年,南方人北方人又吵起來了
    坐標湖北還有過年前一天是「小年」↓↓↓@暴走的小畫醬:小年就是過年前一天!!!以及,元宵節才過小年的↓↓↓@兔一星:揚州人元宵節過小年@你是魔鬼嗎wwwwww:正月十五才是小年呀��@寡言你不要這麼喪:正月十五必須擁有姓名,魯西南甚至有一些地方正月十六才是,還有網友表示,他們不過小年,「過冬」。
  • 小年丨掃驅陳年往日夢,粉飾新春歡笑多
    小常識問:為什麼南北方的小年不同日呢?答:民俗學家解釋,古時過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這與中國古代社會的等級觀念有關。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