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2020-12-27 中原文化家

在北方有句俗語叫做「二十三,糖瓜粘」,在這一天,人們會吃「糖瓜」或」關東糖「,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到了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小年這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剪窗花、吃火燒、掃塵等,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會這樣做了。

一、祭灶

祭灶風俗由來已久,且歷代相沿成習。在收錄先秦禮儀習俗資料的《禮記》中,祭灶就被列為「五祀」之一,不過當時祭祀時間是夏季,「孟夏之月,其祀灶」。祭祀灶神由「孟夏」改為「臘月」,據說始於漢代。

漢代祭灶改為臘祭後,逐漸升格,使灶君由火之主變為「一家之主」;其職責也由掌飲食進而掌握人們的壽夭禍福。漢以後,唐宋至清,祭灶習俗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南方祭灶多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儀式多較為簡單。

傳說這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祭灶時,還要把糖果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就不能跟玉皇大帝說自己家的壞話了。

二、掃塵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意思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稱「掃房」;南方人稱「撣塵」。家家戶戶都要將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做到窗明几淨。再後來,這「掃房子」逐漸就演變成人們在過年時的衛生大掃除了。

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但不論這叫法是否相同,過年打掃房子的習俗卻是國人一直堅持的傳統習慣。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為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

三、貼窗花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而且經過小年掃塵,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新貼的春聯,鮮豔奪目,顯示著紅紅火火的鴻福盛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和神龕上豐饒的祭品,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四、趕亂婚

趕亂婚也是一個很普遍的傳統民俗,這個應該有很多人不熟悉。大家都知道,在過去平時民間嫁娶都得挑個良辰吉日,民間認為,「過了二十三,諸神都上了天,天天都是好兒」,就不會有禁忌日子了。

因此在過去有了這種說法,無論是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五、吃餃子、糖瓜、火燒

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

糖瓜、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此外,南方人還要吃年糕,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如今,有好多習俗已經逐漸消失了。現在的人們臘月二十三這天,多半忙著工作,但是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即便沒時間去按哪些習俗去過節,也是一定要知道的,然後繼續口口相傳,讓傳統節日得以傳承下去。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過小年必吃的美食,你小時候吃過嗎?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很多地方過小年的時候,那麼你知道在這一天北方人會吃啥嗎?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雖好可不要貪吃哦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到了這一天,就意味著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了。按照習俗,在小年這一天,男女老少都會買一些糖瓜來祭灶。你可知道糖瓜祭灶的傳說?糖瓜又是怎麼來的呢?吃糖瓜代表美好期盼有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貶到人間成了「東廚司命」。它端坐在各家的廚灶中,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等到臘月二十三就迴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 今日小年|北京人過小年,二十三,糖瓜粘,滋味都在心裡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可是,到了生活裡,最能給人以過年的真實感的,還得是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您就看童謠裡這殺雞、燉肉、又蒸饅頭的,不就都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嗎?小年是我國傳統節日風俗裡必不可少的一環,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小年)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
    前言: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是指臘月的二十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孩子總會哼起這些歌謠:二十三祭,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老爺要上天」。二十三糖瓜粘兒童繪本故事分享因為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天水年味兒】伏羲工坊小年甜,春聯禮包糖瓜粘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和禁忌知道嗎?
    小年由來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現在為何提前到二十三?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過小年,為何提前到二十三?農曆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老家有句俗話,叫「過了臘八就是年」,意思是進入臘月,就是農閒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就可以靜下心來為迎接新春佳節做準備了。
  • 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小年各地具體時間 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
    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
  •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甜香酥脆的糖瓜,只用一罐麥芽糖就能做好
    最近是不是經常聽到有人在唱「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正月初一扭一扭」。畢竟要過年了,人們漸漸開始忙起來,有種痛並快樂著的感受,不過小孩子絕對是開開心心地,因為一大堆吃的在向自己靠近~關於「二十三糖瓜兒粘」,你知道有什麼故事傳說嗎?臘月二十三這天,記錄人們生活起居、善惡行徑的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人間情況,人們為了讓灶王爺不胡言亂語、多說好話,便用又甜又粘的糖瓜作為供品。流傳至今,可能習俗已消逝,但吃糖瓜卻還保留著。
  • 二十三糖瓜粘 邯鄲消防新媒體組送福來!
    福 小年 快樂 福 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小年,是春節的序曲,此時,大街小巷已開始洋溢著喜氣和年味兒。漂泊在外的人們,陸續穿過人山人海、跨過山川河流,回家團圓!
  • 過了小年就是大年,吉祥如意幸福年
    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如今,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小年謝灶傳統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以下是中公教師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年謝灶傳統習俗,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www.zgjsks.com)查看。小年謝灶傳統習俗小年謝灶之一時間南北方小年時間有所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公曆2017年1月20日。大兇日。
  •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網絡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唱著歌謠迎新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今天到底是不是小年,南方人北方人又吵起來了
    有一種籠統的說法是「北方廿三,南方廿四」↓↓↓@詹佳城-:南方好像是明天但也有相反的↓↓↓@孫小瘦巨可愛:山東臨沂,我們村是24@憶夏之城:我們是南方,感覺都是臘月二十三啊!甚至有些同一鎮的,時間說法也不一樣↓↓↓@clning00:我們縣城的鎮都有不一樣的
  • 那個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小年
    坊間流傳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事實上,傳統小年是在臘月二十四。南宋名臣、文學家範成大《祭灶詩》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更早的晉代名人周處所作《風土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直至清朝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
  • 小年到底是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又有哪些風俗?
    小年便是民間祭祀灶王爺的節日。過小年時,人們都有祭灶王、掃塵土、貼窗花等習俗。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即將迎來2017。農曆春節是全球華人的節日,而小年是春節的前奏。小年的由來一般來講,小年是相對於大年而言的。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