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與湖北

2021-02-13 太原道

于成龍可謂是山西省的歷史名人了,如果放在現在,估計其清廉無人能出其右。尤其是電視劇《于成龍》的播出,也使他聲名遠播,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著名廉臣。

據《清史稿》卷二七七《于成龍傳》記載,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西總督兼管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任上去世。逝世後「將軍、都統、僚吏入室,惟笥中綈袍一襲,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也就是說,于成龍兼身三省「省委書記」,死後下屬們清點他的衣物時,箱子裡只有綢袍子一件,床頭上只有幾罐飲食調料而已。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人(今呂梁市方山縣)。他是前明的一名副榜貢生「循資」按格於順治十八(1661年)年「謁選,授廣西羅城知縣」,這年他已經四十五歲了。

于成龍到羅山後,「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盜發及時捕治,請於上官,讞實即處之,民安其居。」即他召集官吏百姓加以撫慰,發布編制保甲的命令。發現盜賊立即派人抓捕處理,向上級請示匯報,審訊確實便加以處決,百姓因此得以安居。

于成龍「居羅山七年,與民相愛,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請寬徭役,疏鹽引,建學宮,創建養老院……縣大治」。因此被總督盧興祖等人在官吏考核中保舉為「卓異」,也就是考核特優了。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龍因工作出色,又「遷四川合川知州」,官職大了一級。在合川不到七年,由於政績突出,又被巡撫張朝珍舉為「卓異」。

康熙十三年(1674年),「署武昌知府。」由此于成龍到了武昌,官職升到了地市級「一把手」,到了湖北省任職了。

到武昌任職後,正是吳三桂造反進犯湖南之際。當時的官軍都在嶽州和叛軍作戰,有公文命令于成龍造浮橋以渡官軍,「甫成,山水發,橋圮,坐奪官。」不知是水太大,還是豆腐渣工程,反正因為橋塌了,于成龍被免了職。

這時候的吳三桂在湖北各州縣到處發布檄文,麻城、大冶、黃岡、黃安各地的盜賊趁機四起,依靠吳三桂的勢力,「皆倚山結寨應三桂」。有一個會巫術的人叫黃金龍,藏在興寧山裡,陰謀策動內亂。還有一個叫劉君孚的人,「曾為成龍役,善捕盜,亦得三桂扎,與金龍等結大盜周鐵爪,據曹家河以叛。」

巡撫張朝珍「以成龍舊治得民心,檄往招撫。」于成龍「詗知」,也就是偵察到「君孚雖反,眾未合,猶豫持兩端。」於是日夜兼程,趕往叛賊營地。走到距離那裡還有十多裡地的地方,于成龍停止前進住下來,公開張榜宣布:「自首者免罪,來者日千餘計,皆貸之。」接著他派遣當地的鄉約勸諭劉君孚,投降的人可以饒恕死罪。隨後他就騎了一頭黑騾子前去,只帶了兩個隨從,打著傘,敲著鑼,「張蓋鳴鉦」,逕入賊舍」。

于成龍叫劉君孚出來相見,劉君孚叩頭接受了招撫,降服了他幾千名部下,劃分地區收編,把其中勇敢者登記入冊,督率他們進攻叛軍。

黃金龍逃到紙棚河,和他的首領鄒君申前往守護山寨,于成龍也把他們逮住殺了。

張朝珍把此情況上奏給朝廷,請求恢復于成龍官職,「即擢黃州知府」,相當於現在的「火線提拔」,康熙皇帝便同意了。

此時,各路盜賊何士榮在永寧鄉造反,陳鼎業在陽邏造反,鮑世庸在泉畈造反,各有部下幾千人,當時被稱為「東山賊」。他們和湖口、寧州各路盜賊遙相呼應準備會合,將要趕往黃州。當時各鎮的部隊都隨同大軍奪取湖南,黃州城裡的官吏百姓一共只有幾百人,大家議論,都表示退守麻城。

在此關頭成龍曰:「『黃州,七郡門戶,我師屯荊、嶽,運轉取道於此。棄此不守,荊、嶽且瓦解。』誓死不去。」於是,便召募當地武裝二千人,派遣黃岡知縣李經政進攻陽邏,抓住陳鼎業予以誅殺。何士榮率領賊軍幾次進犯,從牧馬崖分兵兩路向黃州進攻。于成龍派遣千總羅登雲帶領一千人抵擋東路,自己親率兵抵擋西路。命令千總吳之蘭攻擊左邊,武舉人張尚聖攻擊右邊,于成龍盡力衝擊敵人的中間部隊。「戰合,之蘭中槍死,師少卻;成龍策馬冒矢逕前,顧千總李茂升曰:『我死,汝歸報巡撫!』茂升戰甚力,尚聖自右出賊後,賊大敗,生致士榮,欄送朝珍,遂進克泉畈。」這一仗等於生擒了賊首何士榮,把他裝在囚車裡,押送到巡撫張朝珍那裡,遂又進攻收復了泉畈。此戰前後一共二十四天,「東山賊」

全部被剿滅。

康熙十五年(1676年),農業歉收發生饑荒,謠言又起,于成龍便著令修復赤壁的亭子和水榭,每天和下屬官員在那裡吟詩遊覽。老百姓看到這些,民心因此大為安定。此時,于成龍的繼母去世(于成龍從小失去母親,把繼母當生母),按照道理應該「丁憂」,也就是說應該離任在家守孝。總督蔡毓榮上奏朝廷,讓他「奪情視事」。

康熙十六年(1677年),朝廷增設江防道一職,以黃州為駐地,任命于成龍為道員。

按照清代的官階制度,道員是省(巡撫、總督)與府(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清初的道員官階不定,到康熙

十八年(1679年),道員一律定為正四品。清代的道員,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也有管河道和河工道的。于成龍也就是專職管理長江堤防的「一把手」了。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龍正式結束了在湖北的四年官涯,升職為福建按察使;康熙十九年又遷升為直隸巡撫;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死在江西總督兼管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任上。終年六十七歲。

于成龍在外做官二十三年,為官清廉,去世後康熙帝御賜祭奠安葬,諡號為「清瑞」。

當然清廉的人不會和別人同流合汙,因此也常常遭到一些人誣陷和栽贓。但康熙帝不愧為一代明帝,評價于成龍:「于成龍督江南,或言其變更素行,及卒後,始知其始終清廉,為百姓所稱。殆因素性耿直,不肖挾仇饞害,造為此言耳。居官如成龍,能有幾耶?」去世後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

也就是于成龍去世後的當年冬天,「康熙南巡至江寧(南京),諭知府于成龍曰:『爾務效前總督于成龍正直潔清,乃為不負。』」這個于成龍當然不是山西于成龍,只是和他的前任于成龍同名同姓,漢軍鑲紅旗人,字振甲,號如山。他也一生清正廉潔,勤政為民,也官至一品,諡襄勤。

這就是于成龍在湖北的故事,我想于成龍在湖北的名聲一定不會比在故鄉山西差,說不定更響亮呢!

 

相關焦點

  • 【洞見】于成龍,憑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廉吏」?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人,以「天下第一廉吏」揚名至今。于成龍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參加鄉試,中副榜貢生;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以明經遏選,被授予廣西羅城縣令,中間的22年,史書未見記載。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大都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于成龍也必不甘平庸,他期待出仕,希望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陵園 莊嚴肅穆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出生在山西呂梁方山縣來堡村,逝世後被康熙皇帝隆重賜葬於今天的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龍逝世。
  • 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開機
    日前,由呂梁市離石區紀委監委拍攝的 「清風正氣」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在離石區安國寺開機。  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素材來源于于成龍為官期間老百姓自發歡送的感人故事。片中劇情高度還原了于成龍清正廉潔、深受老百姓愛戴的感人情節,對廣大黨員幹部有深刻的教育引導和正面激勵意義。
  • 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在離石區安國寺開機
    吳旭軍攝黃河新聞網呂梁訊(王豔)8月20日,由離石區紀委監委拍攝的「清風正氣」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在離石區安國寺開機。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素材來源于于成龍為官期間老百姓自發歡送的感人故事。片中劇情高度還原了于成龍清正廉潔、深受老百姓愛戴的感人情節,對廣大黨員幹部有深刻的教育引導和正面激勵意義。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鎮守湖北麻城歧亭、東山平叛舊事
    一代廉吏:于成龍在湖北麻城境內,留下了許多有關清初著名的廉吏:于成龍眾多的事跡與古蹟。僅現在就建有:一館一廣場。館:于成龍紀念館,位於麻城市歧亭鎮,建於2017年。于成龍像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于成龍逝世。
  • 中央一套開年大劇《于成龍》隆重開播◈群眾出版社《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講述廉吏故事
    1月3日,電視劇《于成龍》作為央視一套開年大戲播出。該劇講述了清朝名臣于成龍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
  • 剛直清廉,一身正氣撼乾坤——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
    2017年1月3日晚,央視一套開始在黃金檔播出電視連續劇《于成龍》。欲知一代廉吏名臣于成龍的更多故事,敬請參閱餘雲葉著、群眾出版社出版的《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 被康熙稱為天下第一廉吏,竟然兩次落榜,終年不知肉味
    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就是于成龍。與清官海瑞相比,可能對于成龍就不太熟悉,于成龍是清初名臣,循吏,什麼是循吏?就是奉公守法的官吏,他不光奉公守法,還很清廉,被康熙稱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 只為演好于成龍——著名京劇演員尚長榮說新編歷史戲《廉吏于成龍》
    郭平攝  9月26日晚,大同市北路梆子劇種傳習中心的會議室內,演職人員正聚精會神地聆聽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說戲——新編歷史戲《廉吏于成龍》。  「尚長榮先生已經是第三次來同對這部戲進行指導了。
  • 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開機--山西青年報2020年08月26日09版:文旅...
    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開機 >   本報記者 賀建鋒     日前,由呂梁市離石區紀委監委拍攝的 「清風正氣」微電影《天下第一廉吏》在離石區安國寺開機。
  • 書香 · 白銀 | 第一廉吏于成龍 ——電視劇《于成龍》觀感
    我被這樣溫暖的畫面所感動:蓬頭跣足儼然乞丐狀的周瑞和,不遠千裡萬裡追隨于成龍來到羅城,在于成龍初到羅城內外交困的關鍵時刻出現在于成龍面前,甘做幕賓,兩個男人相擁時眼裡的淚花,應該是天底下最美好的感情在綻放。「刀筆小吏」柳晉陽、幕賓周瑞和、捕快雷翠亭,自老家山西永寧追隨于成龍而來的石玉林、石玉蘭,他們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不離不棄,始終陪伴他走過了為官之路上最為艱難和最為輝煌的時期。
  • 【呂梁名人】清朝廉吏--于成龍(方山)
    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去為清廷效力,做清朝的官,而且越做越大,直做到兩江總督,還被康熙皇帝表彰為"天下第一廉吏",因此,直到明朝滅亡、清廷統治全國已經有十幾年了,他依然在故鄉耕田讀書。于成龍(公元1617-1684年),是山西永寧州(今離石區,其出生地來堡村現劃入方山縣)人,字北溟,號於山。
  • 再賞《一代廉吏于成龍》
    【再賞《一代廉吏于成龍》】 圖1:于成龍怒斥貪官。  圖2:《一代廉吏于成龍》海報。它正氣凜然,不屑於蠅營狗苟;它嚴肅真實,不流於「大話」「戲說」;它講述的是「能吏」于成龍的卓著政績,更是「廉吏」于成龍的自甘淡泊;它描繪的是官場的升遷沉浮,更是民心的得失所向;它宣揚的是為官的清正廉潔,更是做人的凜然正氣!
  • 廉吏于成龍
    廉吏于成龍前一段,鄰居李哥追歷史劇《于成龍》,我好奇多看了一眼,以後一周完全淪陷了,所有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這部好劇。吸引我的是這部電視劇的場景,劇情,演員演技以及裡面所傳達的正氣和義氣。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場景特別真實,于成龍出仕之前的來堡村,黃土高原,窯洞小院全是實景拍攝。其中,有兩處印象最深刻。一是,于成龍一行人從山西風塵僕僕趕到廣西羅城縣上任。幾千裡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後,幾個山西大漢全成了乞丐。另外一個就是縣衙的布景,特別接地氣。
  •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落成 于成龍墓建成(組圖)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在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落成。 于成龍,公元1617年生於今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清順治十八年入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巡撫。    于成龍少有大志,45歲入仕之前在方山縣形成了系統的人生價值觀,總結出獨特的「天理良心」格言。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無論是荒無人煙的廣西羅城,還是在富甲天下的江南,于成龍一直是「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一生廉政清潔,深得百姓愛戴。康熙皇帝讚揚他「說空話少、唱高調少、只是低頭做事」。由於他極力反奢倡儉,使「官吏望風改操」,世風大為改觀。
  • 人物 絕代廉吏于成龍遊刃於官場的交際之道
    于成龍是貢生出身,45歲才進入官場,本來沒有多大的前程。但他用了22年時間做到一品大吏,去世後還被評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確實很值得今人研習揣摩。康熙二十二年(1683)端午,兩江總督于成龍過得熱鬧而悽清。經過近一年的整頓,江南官場饋送節禮的風氣基本禁絕。端午節的時候,于成龍出去和官吏們聚會,居然沒有人敢送一隻粽子給總督大人吃。
  • 山西呂梁修繕廉吏于成龍荒墓 紀委建議展示貪官醜聞
    橫泉村的于成龍墓已經成為荒地,村民所指處便是于成龍所葬之地 攝/法制晚報深度記者 張恩傑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的墓地總是處於被嚴重破壞和一片荒蕪的狀態中。  廉吏第一 百姓評判留下口碑  看著牆上有關于成龍被康熙帝評為「天下廉吏第一」的榮譽,張穩科問高林清為何不用「稱為」二字,而用「評為」表述。高林清應答稱,《周官》對於廉吏有一套參評辦法。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官員們參照《周官》中關於廉吏的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辯等六條原則,仔細比對,得出結論:于成龍為「天下廉吏第一」。
  • 蘭州戲曲劇院院長 蒲建民與《廉吏于成龍》
    曾獲中國秦腔藝術節,第一屆、第二屆、第七屆優秀表演獎、紅梅大獎,主演劇目:《廉史于成龍》《軒轅大帝》《清風亭》等。 第八屆《中國秦腔藝術節》 蒲建民院長《廉吏于成龍》精彩片段 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 北溟,號 於山,山西永寧州 (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
  •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中獲得的乾貨(五)什麼是丁憂和奪情
    在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中,我們看到,當于成龍不費一兵一卒黃州剿匪成功慶祝時,收到了家裡老母親去世的消息。于成龍的親生母親在其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他是有繼母李氏撫養長大,可以說和親生母親一樣。而于成龍自上任以來,一心為民,始終沒有空閒時間,也就沒有把母親接到身邊照料。所以,當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立馬上奏湖北巡撫張朝珍和討逆大將軍尚貝勒,準備回鄉丁憂守制。
  • 電影《大清廉吏于成龍》火熱拍攝中
    這是8月12日記者在電影《大清廉吏于成龍》忙碌的拍攝現場看到的場景,劇組各個部門的工作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目前,該劇正在呂梁市離石區火熱拍攝中,劇組先後到安國寺、交口村等地取景。該劇以于成龍為故事原型,以他在離石的生活環境和風土人情作為影片的主場景和故事主線,重點反映于成龍廉政史實,弘揚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