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中獲得的乾貨(六)官帽的變化
2000年版的《一代廉吏于成龍》因為基調是歷史劇,演員演技個個在線,更主要的是,在劇中非常注意年代、地域、還有時間。就像老一輩導演拍的電視劇一樣,對各個細節都非常注重。我們先看個細節就明白了。暖帽,圓形,有一圈簷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可以說,導演是非常尊重歷史的,新版的《一代廉吏于成龍》我沒有看幾級,但是根據前幾集看的,覺得編劇為了迎合觀眾,能夠多賣錢,摻雜了很多雜七雜八的劇情,直接削弱了于成龍的人物塑造。
-
看2000年版的《一代廉吏于成龍》收穫的乾貨(一)
于成龍》雖然只有短短20集,但是卻相當的經典,裡面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地方,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這部劇所收穫的。 《一代廉吏于成龍》是一部歷史劇,是中央紀檢委監察部電教中心和太原電視臺聯合錄製的。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部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
再賞《一代廉吏于成龍》
當朝親王為籌軍餉加重賦稅怎麼勸誡…… 這是由中央紀委監察部電教中心和太原電視臺聯合攝製的19集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中,于成龍所面臨的一個個難題,也是古往今來為官者所遇到的並不鮮見的問題,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導致了不同的下場:有的人身後百年仍被追念,有些人正值壯年卻身陷囹圄。
-
85歲國家一級演員李萬年逝世,曾主演《一代廉吏于成龍》
在他的話劇舞臺生涯中,尤其以《駱駝祥子》中的小順子、《漁人之家》中的維希普、《毛澤東的故事》《延水謠》中的李鼎銘、《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靳開來等角色被觀眾廣為熟悉和喜愛。他還曾擔任西安話劇院第四期演員訓練班表演課的老師,許多優秀演員都曾是他的學生。
-
廉吏于成龍
廉吏于成龍前一段,鄰居李哥追歷史劇《于成龍》,我好奇多看了一眼,以後一周完全淪陷了,所有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這部好劇。吸引我的是這部電視劇的場景,劇情,演員演技以及裡面所傳達的正氣和義氣。首先,這部電視劇的場景特別真實,于成龍出仕之前的來堡村,黃土高原,窯洞小院全是實景拍攝。其中,有兩處印象最深刻。一是,于成龍一行人從山西風塵僕僕趕到廣西羅城縣上任。幾千裡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後,幾個山西大漢全成了乞丐。另外一個就是縣衙的布景,特別接地氣。
-
一代廉吏《于成龍》為何如此受捧
古裝歷史正劇《于成龍》是今年央視一套的開年大戲,這部講述康熙年間一代廉吏生平事跡的電視劇,在2017年伊始收穫好評無數,在眾多偶像、仙俠劇的包圍中,它更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多次「逆襲」收視第一,頗為罕見。1月24日,《于成龍》在央視一套播出最後兩集。隨後,1月29日,央視八套黃金檔再次播出該劇。央視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重播,一定程度上說明《于成龍》是被寄予重望的作品。
-
剛直清廉,一身正氣撼乾坤——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
2017年1月3日晚,央視一套開始在黃金檔播出電視連續劇《于成龍》。欲知一代廉吏名臣于成龍的更多故事,敬請參閱餘雲葉著、群眾出版社出版的《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于成龍(1617年—1684年) 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
-
一代廉吏——于成龍
明崇禎十二年(1639)舉副榜貢生,清順治十八年(1661)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餘年的宦海生涯中,簞食瓢飲,淡泊自甘,數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厲,志節彌堅,三次被舉「卓異」,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讚譽,被百姓稱為「青天」,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
明朝的丁憂制度,談談成熟的官員管理體系
在古代社會,喪禮作為五禮之中兇禮的最重要內容,真正開始將丁憂服喪律典化、制度化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明朝的丁憂制度慢慢的形成了成熟的官員管理體系和嚴格的官員管理制度。 一、明朝官員因丁憂奪情的情況在永樂年間極為普遍 "奪情",即奪其哀情,令留任當差。
-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與湖北
尤其是電視劇《于成龍》的播出,也使他聲名遠播,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著名廉臣。據《清史稿》卷二七七《于成龍傳》記載,他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江西總督兼管江蘇、安徽兩省巡撫任上去世。逝世後「將軍、都統、僚吏入室,惟笥中綈袍一襲,頭鹽豉數器而已。民罷市聚哭,家繪像祀之。」也就是說,于成龍兼身三省「省委書記」,死後下屬們清點他的衣物時,箱子裡只有綢袍子一件,床頭上只有幾罐飲食調料而已。
-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落成 于成龍墓建成(組圖)
「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銅像在于成龍廉政文化園落成。 于成龍,公元1617年生於今方山縣北武當鎮來堡村。清順治十八年入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巡撫。 于成龍少有大志,45歲入仕之前在方山縣形成了系統的人生價值觀,總結出獨特的「天理良心」格言。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無論是荒無人煙的廣西羅城,還是在富甲天下的江南,于成龍一直是「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一生廉政清潔,深得百姓愛戴。康熙皇帝讚揚他「說空話少、唱高調少、只是低頭做事」。由於他極力反奢倡儉,使「官吏望風改操」,世風大為改觀。
-
古代的「丁憂守制」利弊談
好在「丁憂守制」的禮法也不是僵化到沒有一點變通餘地,「奪情」是一種補充性糾偏措施。如果朝廷正碰上軍國大事,某位重要官員作用甚大,他一旦因父母之喪回老家丁憂三年,將影響到江山社稷之安危,那麼皇帝可以下旨「奪情」,意思是為了天下蒼生,不得不奪掉他為父母守制三年的盡孝之情,所謂「移孝做忠」。於是萬曆帝下旨「奪情」,張居正也遵旨回到京城繼續當他的首輔。
-
不得不執行的「三年喪假」:古代皇帝和官員如何利用「丁憂」制度?
宋仁宗時代是科舉制度大發展的時期,也是丁憂制度大發展的時期,這個時代的一份文件,就很能說明問題:今執事盈庭,各務簡簡,況無金革之事,中外之官不缺,(奪情)不可習以為例。望自後並依典禮,三年服滿,得赴朝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大意就是,官員隊伍人很多,事兒很少,讓他們回家給去世的父母盡孝吧。
-
曾出演《一代廉吏于成龍》成名
李萬年其實老戲骨真的不多了,認識李萬年老師,是看了《一代廉吏于成龍》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觀眾們對他塑造的角色紛紛點讚!還有《家醜》,現在敬業的演員真的不多了!看過不少李老師演的電視劇,真的很好,不知道李老師的真名,有實力的演員藝術家都是默默無聞!
-
85歲李萬年去世,《一代廉吏于成龍》裡的于成龍看哭了多少人
很多觀眾驚聞噩耗都流下了難過的眼淚,為這位一生奮鬥在藝術創作道路上的藝術家感到惋惜,老人家在八十歲高齡時還活躍舞臺,出演電視劇角色,幾乎將生命的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表演事業。大家結識這位老藝術家還是因為他的一部經典作品,就是由他飾演的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于成龍在他的演繹下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楷模,他將于成龍身上的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不畏強權為了百姓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刻畫的入木三分。
-
一代廉吏于成龍所擔任過的官職,都是什麼品階?
至順治七年(1650年),除了雲南、福建等地尚有反清勢力外,全國基本統一。面對廣袤的國土,僅僅依靠滿人去治理顯然是不可能的。當時清初官員的來源主要有四類:滿人、隨滿人入關的漢人官員、前明留任官員和前明取得功名的科舉人士。被康熙帝稱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從前明的貢生一步步成長為從一品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
-
《于成龍》裡的習習儒風:「一代廉吏」的七大儒家解讀丨原創
央視推出的歷史類電視劇常有「讓歷史照進現實」的借古喻今之意,在國家大力推進反腐倡廉、從嚴治黨以及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下,《于成龍》的播出可謂意味深遠。于成龍是在傳統儒家教育的滋養和薰陶下成長起來的士大夫,他的生命中洋溢著蓬勃的儒家氣象,《于成龍》也生動體現了這一點。
-
書香 · 白銀 | 第一廉吏于成龍 ——電視劇《于成龍》觀感
我本不是為這部重播了很多遍的電視劇寫評論的,我只是在觀看這部電視劇的過程中,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就特別想表述我的感動,說說我的敬佩。于成龍的為官之路,縱然荊棘叢生,但在危難之際總能逢兇化吉,得益於有一個朝廷一品大員的好鄉黨陳廷敬左右周全,更得益於當權者的認同和支持,得益於金光祖、張朝珍這些能人重臣關鍵時刻的鼎力相助,得益於周瑞和、柳晉陽、石玉林等人的不離不棄,拼盡全力追隨和輔佐。
-
中央一套開年大劇《于成龍》隆重開播◈群眾出版社《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講述廉吏故事
1月3日,電視劇《于成龍》作為央視一套開年大戲播出。該劇講述了清朝名臣于成龍為民做主、為民請命、為民除害、為民造福的一系列故事。
-
電影《大清廉吏于成龍》火熱拍攝中
這是8月12日記者在電影《大清廉吏于成龍》忙碌的拍攝現場看到的場景,劇組各個部門的工作都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 目前,該劇正在呂梁市離石區火熱拍攝中,劇組先後到安國寺、交口村等地取景。該劇以于成龍為故事原型,以他在離石的生活環境和風土人情作為影片的主場景和故事主線,重點反映于成龍廉政史實,弘揚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