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骨功傳人王保合:表演絕技贏李嘉誠4億,央視也未能看出其端倪

2021-01-13 彤陌紅塵

縮骨功,這聽上去十分玄幻的一類上乘武功估計許多人也只是在武俠小說中看過,並且懷有這門絕技的角色必是一個有些來歷、在江湖上叫得上名號的人物,而鮮為人知的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竟然也有這樣的「武林高手」存在。

但是,他們大多數人卻很少有人像武俠小說中那樣有地位,有身份,有的甚至還是一幫、一舵、一教之主,而現實中這些身懷絕技的人,一般都是街頭賣藝的平民百姓,名不見經傳,大多都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

但凡是都有例外,江湖藝人王保合就是在千萬個藝人中脫穎而出的那個人,他不僅練就了一身人人稱奇的「縮骨功」,而且還曾用「三仙出洞」的民間技藝,讓商業大亨李嘉誠為家鄉投資四個億,這是一部怎樣傳奇呢?

身懷絕技,卻只是雜耍

王保合的縮骨功乃是從爺爺那一輩傳下來的,他的爺爺叫王玉林,憑著一身「縮骨功」的絕技,當年在北京天橋一帶頗負盛名,有「天橋八大怪」之美譽。王保合在爺爺的影響下,從六歲開始,便苦練「縮骨功」這門絕技。

練功的日子是艱辛、痛苦的,甚至遭受到不為人知的磨難。為了讓骨頭柔軟,不再堅硬,在父親的嚴苛督促下,小小年紀的王保合甚至還要遭受刮骨這種帶有劇烈疼痛感,乃至產生後遺症的自戕式手術,以致一到秋冬寒冷季節與陰雨天氣,王保合總會感到骨關節奇痛無比,而每到這個時候,虛汗淋漓的王保合只有一個字:忍!

就是靠一個「忍」字,他吃了不少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熬過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孤單歲月,最終憑著一身不可思議的功夫,讓名聲逐漸打開了!

除了這身「縮骨功」外,王保合還有一項練得爐火純青的本事,那就是「三仙歸洞」,這是一項傳統的民間技藝,許多老一輩的民間藝人,都會這麼一手,但是,手法如王保合這般神乎其神的,微乎其微!也正是憑此手段,他的知名度逐漸被打開……

人生轉折,偶遇李嘉誠

名氣被打開後,王保合接到各類媒體,單位發出的邀請,奔赴全國各地演出。1999年,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當時河北省文化廳組織了一批民間藝人赴港演出,已經小有名氣的王保合也在這群人之列。

這場演出非同一般,不僅許多重量級明星大腕紛紛出席,更有幸的是,商業大亨,中國首富李嘉誠先生也出席了這場演出。偏巧,在眾多節目中,李嘉誠對王保合的「三仙出洞」產生了強烈興趣,因為王保合表演的手速太快,被李嘉誠要求再來一遍慢一點的。

這時候,王保合便在這位中國最有錢的老闆面前皮了一次,他要求:若是再來一次,還是沒看明白,就要李嘉誠投資四個億,用來發展家鄉建設,李嘉誠當場爽快答應,為了家鄉引來四億資金。

王保合當然不會讓李嘉誠看明白其中道道,最終,李嘉誠爽快兌現承諾,就這樣,一筆巨款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從李嘉誠的帳戶上劃出了!

至此,王保合名聲大震,尤其是他的家鄉人民,對他從李嘉誠手上「巧取豪奪」四個億的事跡津津樂道,而作為李嘉誠來說,這在常人眼裡的天文數字,在他眼裡只是小菜一碟,作為知名首富,他當然願賭服輸,何況這四個億也為他傳頌了一段佳話!

事後,李嘉誠還盛讚王保合稱:這哪是人手,簡直就是雙鬼手嘛!此話一出,便迅速傳遍大江南北,王保合也以「鬼手」的美譽名滿天下!

媒體抬捧,「鬼手」火了!

王保合名氣大了之後,便連連接到電視臺的邀請,去一些綜藝現場錄製節目,製作人為了迎合觀眾心理,提高收視率,便處心積慮地想揭秘王保合「三仙歸洞」的隱秘,看看其中到底有什麼套路!

比如中央電視臺曾經就邀請王保合走上熒幕,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表演他的拿手絕活「三仙歸洞」,為了解開謎團,節目製作方煞費苦心地將三臺攝像機,以不同角度錄製了王保合表演的全過程,最後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慢放,還是未找到其中端倪,節目製作方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盛讚:絕了!

多年來,王保合就是憑藉這一看家本事走遍世界各地,尤其是老外們對這樣一門中國古老的傳統技藝嘖嘖稱奇,讚不絕口,王保合也因此連連榮獲全國雜技魔術類的諸多獎項,更有甚者,還榮登上海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傳統技藝,有待傳承

王保合的「縮骨功」與「三仙歸洞」都屬於源自吳橋雜技的傳統技法,具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而吳橋雜技正是以家族為基本單位,採用父子相繼,師承徒受的方式一代代地傳下來。王保合爐火純青的技法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得以實現的。

他曾毫不避諱地說:我們家族都快成一個雜技團了!三大姑八大姨,都曾帶著家族遺傳基因,進入雜技團進行專業系統地學習,且都有所成!王保合還表示,一定會將吳橋雜技世世代代傳下去,目前,他已經選好繼承人了!

但是,由於一些傳統技藝太過危險,甚至血腥味太濃,比如吃鐵球、吞寶劍等,其中還包括王保合拿手的「縮骨功」和「深喉紉針術」等,這些危險的,甚至帶有自殘式的技法,王保合決定讓它們廢棄,絕不傳給子孫後代!

對此,王保合曾解釋說,一些看上去十分殘忍無道的技藝都是當年窮苦人家走投無路,為了討生活,吸引粉絲,而採取的無奈之舉,其目的就是博取更多的同情與憐憫,以期獲取更多的錢財,改善生活。而時至今日,王保合真的不想讓這些技藝再去讓子孫們遭受肉體之苦了!

是的,在如今這個新時代,我們呼籲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傳統技藝得到傳承和發展,但是也一定要摒棄那些殘忍的,有損人身心健康的,我們就要學會摒棄。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76歲的王保合精通縮骨功,曾拿走李嘉誠4億,如今卻不願傳藝了
    現在又有兩項中國絕技面臨失傳了,它們分別就是「縮骨功」和「深喉紉針術」,其實這兩項絕技都是世界著名雜耍大師王保合的絕技。說到王保合,不少中國觀眾都不陌生。王保合被譽為鬼手,他的三仙歸洞可以說是震驚了不少人。王保合用3個小球,2隻小碗,還有一根筷子,就可以變化出無窮的變化,可以說是讓很多人嘆為觀止。
  • 中國最後一位縮骨功大師:用三個球兩個碗,贏了李嘉誠4億
    武術屬於殺伐之術,傳統武術基本上都失傳了,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位大師了,但他們都不願意收徒,王保合就是中國最後一位縮骨功大師,他苦練縮骨功50多年,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之所以不願收徒,是太辛苦了,他曾說:沒人能下得了我那樣的苦。
  • 年近70的「手藝大師」王保合,用3個球2個碗,贏得李嘉誠4億
    我國雜耍手藝大師王保合,是雜技重要的傳承人。他的獨門秘籍至今都沒有人能破解,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雜技、走街賣藝,觀眾看了嘆為觀止,甚至還吸引了李嘉誠為其家鄉投資4億,如今他年近70,依舊還在為傳承我國傳統文化做貢獻。
  • 「鬼手」王保合練縮骨功:關節脫臼後從新排列,縮骨後能穿嬰兒服
    其中,十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要數這位名為王保合老爺子所表演的「三仙歸洞」,還有他那讓人驚掉下巴的「縮骨功」!今年已經76歲的王保合,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景區一名身懷絕技的老藝術家。從6歲起便開始練功學藝,從事表演已經60餘年。他出身於雜技世家,爺爺是有著「江湖八大怪之一」名號的王玉林。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練功60多年爐火純青,今免費收徒卻無人肯學
    因為除了武當、少林等正宗派系之外,在坊間還流傳著許多神秘莫測的武術雜技,比如「縮骨功」便是其中之一。「縮骨功」和尋常意義上的「柔身術」又有很大的不同,柔身術是提高人體柔軟度的肢體鍛鍊,而「縮骨功」可能涉及到骨頭間隙的排緊,甚至是身體內臟的移動,要練就「縮骨功」所經受的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 現存至今「縮骨功」的傳人,練功60多年,最後一戰被打敗
    何為縮骨功很多人都可能聽說過縮骨功,可是卻未曾親眼見到過。縮骨功是一種內功,極其考驗人的柔韌性。它通常是練功者運用內氣內功縮小了骨之間隙從而達到的一種身體變小的效果。學習這個功夫必定要經歷一番艱苦卓絕奮鬥和漫長的學習經歷,唯有通過練習才能達到縮骨的效果。而這練習的時間最少是20年。"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已練功60年,寧失傳也不教人,他:時代變了
    在幾千年的傳承下,這些武術基本上都失傳了,因為李小龍的活躍,中國功夫走出了國門,許多外國人也是慕名而來學習武術,但有一些功夫並不適合訓練,比如縮骨功,這種功夫一聽感覺就十分玄幻,但我國還有唯一一位縮骨功傳人。
  • 王保合:三大絕技出神入化,吃盡苦頭不後悔,卻寧願失傳不教弟子
    01提起鬼手王王保合,應當很多人知道他的大名。王保合身上有三大絕技:三仙歸洞、深喉紉針、鎖骨功,每一樣都奇險無比,每一樣都令人嘆為觀止。這三項雜技有著極高的難度,而且後兩項還有極高的風險,能練就此絕技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 最後會縮骨功的奇人:6歲開始全身關節錯位才練成,現今難覓傳人
    王寶合於1944年出生於河北滄州,他後來練就的民間藝術絕技完全得益於上輩的傳承,他的爺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雜技表演藝術家王玉林,也是當時的「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他最拿手的絕技為卸鎖,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縮骨功,王玉林最後將這一絕技傳給了王寶合的父親王福壽。王寶合從5歲開始跟隨父親學藝,7歲登臺賣藝,練功60年,後來他匯聚多項絕技於一身
  • 年近70的「天下第一快手」,用3個球2個碗,贏得李嘉誠4億
    王保合年近七十,已經成名多年,但他不忘初心,數次表演雜技為家鄉拉投資,用雜技「三仙歸洞」為家鄉贏了李嘉誠4億的投資。王寶合不願過父親走街串巷、朝不保夕的生活,希望跟隨正式的雜技團表演。1958年王寶合的縮骨功已經練至大成,正式成為雜技演員。王寶合登臺的第一次演出獲得了極大的反響。經過十幾年的基礎功的練習,也發自內心喜歡雜技,更希望能將雜技這門藝術傳遍大江南北。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他練了60多年,卻在最後一戰中敗下陣來
    ——科林伍德(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947字,閱讀約4分鐘中國人天生痴迷於武術。早年金庸,古龍等作家構建的武俠世界,吸引了無數人的嚮往。所以,王保和從六歲起就跟著父親四處走動,到處表演絕活。王寶和至今對那段日子記憶猶新。當時的武術表演與今天電視上的一些欺詐表演完全不同。王寶和說:「如果當時沒有真本事,人家根本不會看你的表演。」正因為如此,王寶和從小就不得不苦學武術。
  • 鑄「大國工匠」藝術之魂,走近雜技匠人—「鬼手」王保合
    王保合的絕技,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輩的薰陶和教誨。他的爺爺就是「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的「卸索大王」王玉林,拿手絕活就是—「卸索」,也就是現在講的縮骨神功。△ 三球兩碗兒,盡顯鬼魅傳說     說到王保合的縮骨功,還是小時候偷偷跟他爺爺「卸索大王」王玉林所學。
  • 僅存縮骨功的傳人!表演多年零失手,但在最後一戰出現意外!
    僅存縮骨功的傳人!表演多年零失手,但在最後一戰出現意外!如今有很多大師為了博得大家的關注,很多人做出一些讓人很難理解的事情,完全就是把觀眾當成猴一樣耍了。在生活的時候是很難見到凌波微步,氣功,內力之類的神奇東西,但是有很多高手是現身民間的,有很多人也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中鬼手大師「王保合」就是其中的一位。說到王保合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在關注著他,他是吳橋民間的一名表演藝術家,他成長的家庭就是雜技世家。
  • 「鬼手之王」王寶合:一身絕技永失傳,曾靠三球兩碗招商四個億
    這位王玉林老先生身懷著卸鎖的絕技,也就是傳說中的縮骨功,因能力驚人,被眾人稱為「卸鎖大王」說到縮骨功大家可能對這種雜耍不太熟悉,因為當代社會表演這項雜耍的藝術家已經微乎其微,所以很多人會把柔術與之相提並論。現實中縮骨功與柔術並不是一個級別的難度,縮骨功的訓練難度要比柔術大的多。
  • 他是中國縮骨功唯一傳人,已修煉60年,三臺攝像機下都沒露出破綻
    ,那時,便出現了表演者挑一擔水在繩索上行走的絕技。 還有就是「縮骨功」,當時該項表演稱「卸索」,民國時期,河北吳橋縣楊家寺鄉乜莊人王玉林帶著妻兒到了北平,本就以賣藝為生,後也在天橋賣藝,是當時「天橋八大怪」之一的「卸索大王」,而王玉林也不單單只會縮骨功,還會深喉紉針術、水流星、飛叉等各種絕活。
  • 縮骨功傳人現身江湖,三臺攝像機對著拍攝,都無法破解奧秘
    一些橫練的武功,常常現身江湖,比如說「縮骨功」。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號稱「鬼手王」的民間表演藝術家王寶合的故事。當然,當時的他只是輔助父親的節目,做一些基本功表演而已。為了日後能有養家餬口的本事,父親從他6歲時便開始傳授他「縮骨功」。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天氣多冷多熱,他都必須咬牙堅持。以至於他落下了一個下雨陰天就渾身疼的毛病。
  • 唯一會「縮骨奇功」的武學大師,稱:寧可失傳也不收一個弟子
    王寶和最著名的兩手絕活就是"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2004年,王寶合表演的"三仙歸洞"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中央電視臺用三臺攝像機同時對其拍攝慢放,都未能破解其中奧妙,他也因此被尊為吳橋"江湖八大怪"之首。三仙歸洞是中國傳統戲法,用一根筷子,兩個碗,三個球,便可使三球在兩碗之間來回變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他是縮骨功唯一傳人,功力達登峰造極之境,3臺攝像機下不露破綻
    但是也有這麼一種功夫,是真真正正的存在於民間生活中的,那就是縮骨功。縮骨功,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功夫,它是用一種奇妙的方式來改變自己體型的法門。在我國歷史上,這門功夫在明清時期流傳在民間雜技藝人手中,作為一種十分驚人又罕見的表演來供這些江湖藝人維持生計,並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 「鬼手」賭贏香港富豪4億:河北小縣的雜技,憑啥成為中國名片?
    被稱為「鬼手」的王保合也是個傳奇人物。出身吳橋雜技藝人世家的王保合,從小跟家人跑江湖賣藝,1999年他受邀去香港演出,在表演完「三仙歸洞」的節目後,所有人都被他神奇的手法折服。王保合在表演「三仙歸洞」王保合還憑著自己的這招「三仙歸洞」,在酒桌上贏了4個億。2000年,王保合去給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演出,在宴席上他表演的「三仙歸洞」讓霍英東先生連喝了兩大杯酒。霍英東不服氣,王保合就說,「那咱們就賭項目吧。
  • 「鬼手」賭贏香港富豪4個億:河北小縣的雜技,憑什麼成為中國名片?
    王保合在表演「三仙歸洞」王保合還憑著自己的這招「三仙歸洞」,在酒桌上贏了4個億。2000年,王保合去給來自香港的全國政協委員演出,在宴席上他表演的「三仙歸洞」讓霍英東先生連喝了兩大杯酒。霍英東不服氣,王保合就說,「那咱們就賭項目吧。我輸了就跟你回香港,為你工作不要工資。你要是輸了,就上我們家鄉去投資,一個球一億。」結果,王保合為自己老家贏了霍英東先生3個億和李嘉誠兒子1個億的投資。吳橋雜技聲名遠播,也讓吳橋雜技班子成了國內最活躍的演出群體。吳橋縣雜技團自1992年起就在美國、韓國、日本、朝鮮以及歐洲、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