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8日 15:30:37
本文來自 「招商證券」,作者顧佳、謝笑妍,本文原標題《影視行業深度:七部影片角力最重要的國慶檔——2020國慶檔電影行業觀察》
電影行業迎來公共衛生事件後復工的第一個國慶檔,七部影片衝出迷霧在國慶假期上映,本文重點介紹了國慶檔的主要影片,同時結合以往年度國慶檔表現以及消息面各影片的內容與宣傳情況對今年國慶檔票房情況進行預測。我們認為今年的國慶檔對於電影行業而言至關重要,票房增量可期但預計影片之間的分化將更為明顯。
摘要
1、七部影片密集上映,國慶檔競爭激烈。據統計,今年國慶檔期將有7部影片先後上映,分別是:提檔至9月25日上映的影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鋒》、10月1日上映的《姜子牙》與《我和我的家鄉》、10月3日上映的《木蘭:橫空出世》、10月4日上映的《一點就到家》以及10月5日上映的《再見吧!少年》。上述七部影片中《奪冠》、《姜子牙》以及《急先鋒》原計劃於春節檔上映,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於國慶檔回歸。《奪冠》上映兩日總票房達到1.35億,分帳票房為1.24億;《急先鋒》、《姜子牙》以及《我和我的家鄉》預售票房分別為3454、4689.5、4408萬元。
2、公共衛生事件後國慶檔是否最強猶未可知,但足夠重要。國慶檔向來是電影票房發力的關鍵期,去年國慶檔憑藉國慶70周年的熱度創造了同比137.15%的增長奇蹟。上半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春節檔取消並停工停產175天,電影產業鏈上各環節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承受著現金流、業績以及人才流失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春節期間出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需要降低影院復工率或上座率的可能仍然存在,明年春節檔的不確定性風險仍然較高。因此,把握當前的國慶檔期對於電影製作和出品企業而言十分必要。
3、票房預測:票房增量可期,馬太效應或更為明顯。考慮到國慶檔期影片類型涵蓋劇情、喜劇、動作以及動畫等多個類別,或許有利於滿足多元觀影需求;此外,今年各地對於國慶省際出行和旅遊有一些軟約束,可能會促使觀影需求上升並助推票房的上升。因此,我們認為今年國慶檔期票房總體仍將較復工以來的票房有明顯的增長,預計可以達到40億左右,但同比增速與去年相比或將有所回落。同時,我們認為尾部影片的票房表現或將差強人意,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或更為明顯。建議關注:光線傳媒、萬達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幸福藍海和貓眼娛樂等標的。
風險提示:影片口碑不佳票房不及預期、公共衛生事件反覆造成復工進程放緩、盜版侵權風險等。
1、七部影片密集上映,國慶檔競爭激烈
自7月20日影院復工以來,截至9月26日全國電影票房已達52.59億元。作為公共衛生事件後電影行業復工的重要檔期,國慶檔(本文將國慶檔定義在9月30日至10月7日以便統計口徑之一致)成為各大電影出品方角力的新戰場。
據統計,今年國慶檔期將有7部(考慮到《奪冠》提檔我們也將其納入計算)影片先後上映,分別是:提檔至9月25日上映的影片《奪冠》(原名《中國女排》)、9月30日上映的《急先鋒》、10月1日上映的《姜子牙》與《我和我的家鄉》、10月3日上映的《木蘭:橫空出世》、10月4日上映的《一點就到家》以及10月5日上映的《再見吧!少年》。上述七部影片中《奪冠》、《姜子牙》以及《急先鋒》原計劃於春節檔上映,因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於國慶檔回歸。
《奪冠》
《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以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影片。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該片提檔至9月25日公映,上映兩日總票房達到1.35億,分帳票房為1.24億,目前貓眼評分9.2,豆瓣評分7.4。此外,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9月25日至9月30日該片排片佔比分別為29.5%、53.8%、52.7%、58.4%、62.4%、28.7%。10月1日至10月8日的排片佔比依次為5.2%、6.0%、6.3%、2.9%、2.9%、6.4%、7.4%、8.0%、8.4%,提檔有效避免了國慶期間影片扎堆。
《急先鋒》
《急先鋒》是由唐季禮執導,成龍、楊洋、艾倫、徐若晗、母其彌雅領銜主演,朱正廷特別出演的影片。影片講述了急先鋒國際安保團隊總指揮唐煥庭帶領雷震宇、張凱旋、彌雅、神鵰等組成的急先鋒行動小組,輾轉全球各地展開驚險營救,並捲入一場驚天密謀的故事。該片將於9月30日上映,貓眼想看人數27.9萬,預售總票房已達3454萬元。
《姜子牙》
《姜子牙》是由彩條屋影業、中傳合道出品的動畫電影,由程騰、李煒執導。該片講述了封神大戰之後,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崑崙,姜子牙踏上旅途尋回自我的故事。該電影定檔於2020年10月1日上映。作為《哪吒》之後又一動畫電影,《姜子牙》在春節檔前就備受期待,影院復工後《姜子牙》於8月16日官宣定檔國慶,一度掀起不小的網絡熱度。目前貓眼想看人數為135.4萬人,預售票房4689.5萬元,在國慶檔未上映影片的營銷表現中處於領先地位。
《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是由張藝謀擔任總監製,寧浩擔任總導演,張一白擔任總策劃,寧浩、徐崢、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分別執導五個故事的喜劇片。該片通過五個故事單元,講述了發生在中國東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鄉故事,其中:陳思誠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單元,由黃渤、王寶強、劉昊然主演;寧浩執導的《北京好人》單元,由葛優、劉敏濤主演;徐崢執導的《最後一課》單元,由範偉、張譯、韓昊霖主演;鄧超&俞白眉執導的《回鄉之路》單元,由鄧超、閆妮主演;閆非&彭大魔執導的《神筆馬亮》單元,由沈騰、馬麗主演。截至9月26日,該片已成為首映日預售綜合票房、上座率、場均人次三大冠軍。
《木蘭:橫空出世》
《木蘭:橫空出世》是由廖光華執導的動畫電影,影片講述了木蘭作為軍中出了名的「刺頭」,雖然武藝高強,比身邊的男人更蠻更橫,在一次孤身潛入敵營的任務中,她身陷重圍,險象環生,並由此踏上探尋背後陰謀之路的故事。該片主題曲由今年現象級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中表現不俗的李斯丹妮演唱,近期微博營銷數據快速增長,未來宣發或進一步發力。
《一點就到家》
《一點就到家》講述了三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從大城市回到雲南千年古寨,機緣巧合下合夥乾電商,與古寨「格格不入」的他們用真誠改變了所有人,開啟了一段純真且荒誕的創業旅程。影片由許宏宇執導,劉昊然、彭昱暢、尹昉領銜主演。值得一提的是,該影片由陳可辛監製、張冀任劇本監製,這兩位也是《中國合伙人》和《奪冠》的主創團隊成員,該片在情節上與《中國合伙人》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見吧!少年》
《再見吧!少年》是由林子平執導,劉敏濤、榮梓杉、譚凱領銜主演,顧語涵、斯外戈等主演的青春勵志片。該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少年王新陽的生活因突患白血病而徹底改變,面對未知的明天,新陽依然樂觀堅強,努力實現青春夢想的故事。
2、公共衛生事件後國慶檔是否最強猶未可知,但足夠重要
春節檔(或稱賀歲檔)和國慶檔向來是電影票房發力的關鍵期,核心原因在於春節和國慶擁有國家法定休假日7天,相對於暑期檔而言這兩大檔期有助於學生群體以外的觀影需求集中釋放。老少鹹宜的喜劇片或場面震撼的商業大片往往定檔在這兩個檔期公映,以謀求票房收入最大化。
以2019年為例,春節檔和國慶檔總票房數達到106.9億元,佔2019年全年票房(594.5億元)的18.0%。去年的票房前十的影片中有五部在春節檔和國慶檔上映,包括春節檔的《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以及國慶檔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特別地,去年國慶檔憑藉國慶70周年的熱度創造了同比137.15%的增長奇蹟。
縱向來看,2011年國慶檔和春節檔票房分別為2.9和3.4億元,2019年分別錄得47.9和59.0億元,CAGR分別為41.98%和43.08%,總體增速喜人。由此可見,國慶檔和春節檔已然成為電影行業重要的發展節點,製作和出品公司的業績兌現離不開春節檔和國慶檔的表現。
區別於以往任何一次國慶檔,今年的國慶檔期尤為重要。一方面,上半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春節檔取消並停工停產175天,電影產業鏈上各環節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承受著現金流、業績以及人才流失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儘管復工以來票房已不斷增長,但《八佰》虹吸效應明顯,絕大多數電影製作與出品公司仍有待紓困,國慶檔可謂是電影製作與出品公司的關鍵一戰。
另一方面,海外公共衛生事件近來出現回升,境外輸入和無症狀感染者在國內時有出現,包括鍾南山和張文宏在內的醫學專家已多次警告秋冬公共衛生事件反彈的可能。儘管國內具備豐富的抗擊公共衛生事件經驗也正在積極應對秋冬公共衛生事件,但春節期間出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需要降低影院復工率或上座率的可能仍然存在,明年春節檔的不確定性風險仍然較高。因此,把握當前的國慶檔期對於電影製作和出品企業而言十分必要。毫不誇張地說,對於一些現金流承壓,核心競爭優勢不足的電影製作和出品企業,尤其是聯合出品的中小影視公司而言,國慶檔是關鍵戰場甚至可能是最後一戰。
因此,從這個角度說今年的國慶檔是否最強仍需要口碑與票房的檢驗,但其卻足夠重要。行百裡者半九十,國慶檔期註定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此役之後或許又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秋風起,秋葉落,起伏循環,天道也」。
3、票房預測:票房增量可期,馬太效應或更為明顯
儘管目前影院上座率仍限制在75%、禁止觀影期間飲食並有中場休息的要求,但從復工以來的票房表現尤其是《八佰》引發的劇烈反響來看,這對於整體票房增長的負面影響相對有限。
考慮到國慶檔期有7部影片上映,影片類型涵蓋劇情、喜劇、動作以及動畫等多個類別,或許有利於滿足多元觀影需求;此外,今年各地對於國慶省際出行和旅遊有一些軟約束(如多地教育部門要求學生家長非必要不出省,多地大學要求學生儘可能留在學校所在地等),作為替代品,旅遊等精神文化需求或許可以通過觀影釋放,也有助於票房的上升。因此,我們認為今年國慶檔期票房總體仍將較復工以來的票房有明顯的增長,預計可以達到40億左右,但同比增速與去年相比或將有所回落。
然而,整體增量並不意味著每部影片都能表現亮眼。事實上,縱觀2011-2019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影片的票房佔比不難發現馬太效應的明顯。票房冠軍影片普遍佔據國慶檔票房的30%以上。這表明尾部影片的票房表現差強人意。考慮到今年國慶檔的7部影片中有三部來自賀歲檔回歸,此前宣發投入巨大,觀眾期待值較高,對於國慶檔後期上映以及宣發投入不足、影片質量不佳的作品而言挑戰依然較大。這種強者恆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在今年的國慶檔期或許更加明顯。
結合國慶檔影片涉及的上市公司,我們建議關注:關注度頗高的動畫電影《姜子牙》的主要出品方光線傳媒,憑藉票房增長獲得增量收入的主要院線公司:萬達電影、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幸福藍海、貓眼娛樂(01896)。
(本文編輯:孫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