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討論,杭州|擁有——新中國農民戰爭:修辭學的正義(6月16日)

2021-02-19 潑先生PULSASIR

【放映+討論】

《擁有——新中國農民戰爭:修辭學的正義》

I Have What? ---Chinese Peasants War:The Rhetoric to Justice

(2013年,HDV,90分鐘,中文字幕)

時間:2015年6月16日(周二)

18:15—20:00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南山)

跨媒體藝術學院4號樓305室

作者:毛晨雨

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材料專業,現主持第二文本實驗室。2003年來,第二文本實驗室集中在湖南、貴州、湖北等稻作區域開展工作,由此生成的亞文化類型電影產品被稱作稻電影。2012年始,毛晨雨發布媒介社群主義,並在湖南洞庭湖畔的故鄉細毛家屋場建設稻電影農場,以具體實踐之,體感自然、躬耕田畝、種植所獲名「黃金水稻」。稻電影主要作品有:《靈山》(2003)、《細毛家屋場甲申陰陽界》(2004)、《曾武華事件》(2006)、「第二文本三部曲」(2007)、《神衍像》(2008)、《秘密人》(2009)、《豬腳 葡萄酒 死亡迅速》(2010)、《擁有》(2013)、「媒介三部曲」(2014-2015)。

策劃:王音潔

浙江工商大學影視動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學院視覺文化博士,西湖影像促進會副秘書長,杭州兩岸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

影介:

解構新中國農民六十年來之生存邏輯,重構農民之主體。

我若一隻革命的鼴鼠,持有符號的牙齒,齧噬所獲者:自我正義、一味修辭產品、二味詩及虛無大道。

Deconstruct the logic of survival of the new Chinese peasants, re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the farmers. If I was a revolution Mole, holding sharp teeth.I will have harvest: self-justice, rhetoric products, poetry and nihility.


時間:6月14日——6月19日

策劃:王音潔( 浙江工商大學影視動畫系)

主辦: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影視動畫系

協辦:杭州市西湖影像促進會、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杭州半野藝術空間、杭州兩岸文化交流中心

活動安排

6月14日 周日14:00-16:00

放映+討論 《豬腳 葡萄酒 死亡 迅速》

地點:杭州市西湖影像促進會沙龍文二西路683號西溪創意產業園J棟

6月15日 周一8:30-17:00

放映+討論 《曾武華事件》、《靈山》

地點: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09室

6月16日 周二18:15-20:00

放映+討論 《擁有——新中國農民戰爭:修辭學的勝利》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4號樓305室

6月18日 周四10:00-12:00

學生創作點評

地點: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16室

6月19日 周五8:30-12:00

A放映+討論 《貴都姐妹》 B學生創作點評

地點:浙江工商大學藝術設計學院328室

6月19日 周五18:30-20:30

放映+討論 《神衍像》

地點:杭州半野藝術空間

關於「稻電影」

從2003年在湖北神農架林區拍攝《靈山》開始,我涉足的區域都在水稻種植區,從地域範疇和文化類型可集約於稻作文化,這些作品多專注於水稻的思想和靈魂,我稱它們為「稻電影」。

稻電影系列至今有13部稻電影作品,同時有相當數量的各時期的圖片、影像文獻、研習文本,以及製作電影過程中伴生的圖繪、雕塑、裝置、製品等等,這些被納入稻電影範疇;2012年來我們建造了「稻電影農場」農耕實體機構,出產的胭脂稻「洞庭紅霑」、酒作坊傳統土釀「洞庭燒春」系列白酒,這些也被納入稻電影產品。

如此看來,稻電影是一個追尋自我文化類型化的亞文化類型,相關的知識生產和社會行動,都被納入與電影作品對話的關係平臺上來。我個人已然將稻電影視作一種亞文化類型,逾越電影作品的範疇,聯結著文化和社會實踐。關於稻電影的人類學方法及基礎於社會時間平臺的寫作。

——毛晨雨

作品情況介紹

2008年,《陰陽界》受邀參加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開幕展「趣味的共同體」。

2009年,《神衍像》,中國獨立電影節十佳紀錄片;2009年,山形國際紀錄電影節「新浪潮單元」特別獎;參展布宜諾斯艾利斯影展「中國單元」展映。

2011年,第五屆雲之南紀錄影像雙年展「稻電影回顧單元」;期間,《豬腳 葡萄酒 死亡迅速》獲競賽單元評委會獎。

2012年,稻電影系列四部作品受未知博物館邀請,參加北京元空間「進化:惑」群展;稻電影系列三部作品參加UCCA「稻電影」專題展映。

2013年,《擁有》,2013中國獨立電影節十佳紀錄片;國內巡展上海k11、北京現象藝術中心、北京草場地工作站、天津泰達藝術、上海OCAT;參加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的展映交流;參與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中國紀錄影像學術交流。

此外,2012年,毛晨雨參與創刊中國獨立電影文化的民刊《電影作者》,並責編首輯創刊號:「詞喊革命,還是青年人在隱喻」。

關於潑先生

潑先生成立於2007年,是一個青年學術團體,致力於歧異情境之中的寫作實踐、學術思考和藝術行動。2010年設立潑先生獎,專注文本寫作。2011年涉足獨立出版,倡導預訂模式;2012年發起潑先生互助計劃,挖掘藝術行動在當下的意義。2013年推出潑先生詩歌對照計劃,促進以詩歌為載體的語種間對話。2014年啟動「影像新寫作」工作坊,探究影像寫作於中國的現實意義。2015年與各種未來、副本製作等機構聯合創建「亞洲零年」,重識亞洲的潛能與事件。

潑先生微信號:pulsasir

聯繫郵箱:fenree@gmail.com

相關焦點

  • 被低估的「音樂修辭學」
    ①姚喜明等編著《西方修辭學簡史》,上海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p5。②16世紀後半葉通用的術語,泛指可供行家和私人場合用的音樂,比較特殊的用法則指生動表現歌詞情趣的音樂。參見上海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編譯、錢仁康校訂,《外國音樂辭典》,上海音樂出版社1988年8月第一版。
  • 《修辭學》:外交發言人的必備兵法書
    《修辭學》:外交發言人的必備兵法書    你想做一個幽默、智慧又快嘴的外交發言人?
  • 經典賞讀 | 克裡斯特勒: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文化中的修辭學(上)
    我不奢望在這篇短文裡顧及到所有這些方面,而是集中討論文藝復興時期修辭學和它的中世紀前身,以及它在文藝復興文化中的位置。我還想指出在我看來需要深入研究的諸多問題中的某些問題。[1] 在最近幾年裡,人們不止一次地宣稱,修辭學是理解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鑰匙,也是理解一般文藝復興思想和文明的鑰匙。[2]由於我三十多年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我經常被看作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之一。
  •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被迫參加的6場戰爭,取得重大的勝利
    中國是一個熱好和平的國家,但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還是遇到一些周邊國家破壞和平的行為。在我們被迫反擊之後,我們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些戰爭的勝利給國家之後幾十年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新中國成立之後,經歷了這6場戰爭。
  • 坤鵬論:亞里斯多德將修辭從「學」道帶入「術」途
    坤鵬論在極其簡陋、極其表面地學習了修辭學後,對哲學的理解再次有了深刻的提升。這兩天我就在前面修辭學的簡明歷史基礎之下,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以及現代的新修辭學解說。一、為什麼柏拉圖如此痛恨修辭學?我們常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柏拉圖一直旗幟鮮明地反修辭學也是有淵源的。
  • 關於土地的夢,在不斷塌陷 | 毛晨雨和他的《擁有》
    毛晨雨的野心和值得尊敬的地方,正是在這裡,他的《擁有》延續著《神衍像》等一系列作品的「大問題」,就是農村與農民的大腦問題,宗教、文化、政治,均在他理所當然的關注之列。但以座談會的形式和遠景鏡頭拍攝的農民和農村,又有足足的美感。形式上實驗性帶來的粗糲感和某些靜謐詩意的優美鏡頭,構成了一種讓人恍惚的美學體系。毛晨雨用「擁有」這個看起來有點港臺歌曲腔調的詞彙做片名,第一眼看起來詩情畫意得有點莫名其妙,看完之後,發現點題得很是貼切,這幾十年來,中國農民是怎樣擁有和失去土地的,是多麼有戲劇性的經歷啊。
  • 坤鵬論:修辭學的「亞里斯多德第二」
    ——坤鵬論在《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中)》中,坤鵬論講到了哲學向「語言論轉向」。同時,在《語言就是修辭(上)》、《語言就是修辭(下)》還介紹了尼採極度超前的哲學觀和修辭觀。以上都深刻地奠定了20世紀50年代修辭復興運動的基礎,並繼而又出現了「哲學家對修辭學的轉向」和哲學的「修辭轉向」,以及哲學與修辭學的雙劍合璧。
  • 文化披沙| 「邪惡」修辭與善惡道德論批判 ——從「競爭者」、「對手」、「敵人」話語談起
    把剷除邪惡與打擊恐怖主義相聯繫,這是小布希在 2001年10月7日那一周,即他開始部署美國應對恐怖襲擊計劃的那一周,運用「邪惡」修辭的主要目的。這一周內,在黃金時段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小布希共12次直接而顯性地使用「邪惡」一詞,用以說明反恐戰爭乃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 the War on Terror as a fight of good versus evil)。
  • 放映預告 | 資料館5月+6月部分片單火熱出爐!
    ■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青春之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特別策劃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放映活動。五月展出的「青春之歌」專題生動展示了建國70年來不同時期、不同領域青年建設新中國和熱情生活的故事。
  • 用修辭學角度賞析港媒標題
    前幾天網易一條關於李詠的新聞引發了小範圍討論,其標題如下:    助力大陸傳媒事業發展,貫徹娛樂至死的邪惡,下面,就由我用平生所學的修辭學知識,為大家科學嚴謹地鑑賞港媒的八卦標題藝術。2、你認為封面中用得最傳神的是哪個詞?為什麼?請結合圖像內容加以分析。
  • 必看:語文修辭手法
    修辭語言的表現力往往需要藉助修辭手法的準確使用來體現。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借代和引用等。如:正義被綁著示眾,真理被蒙上眼睛。( 艾青《在浪尖上》 )3.對偶的分類6.
  •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5月6日
    :5月6日13:00放映地點:小西天1號廳=影片信息=導演: 克日什託夫·扎努西編劇: 克日什託夫·扎努西主演: 皮厄特勒·加裡克奇 / 比涅尤·扎塔西奇斯 / 克裡斯汀·保羅·波德拉斯基討論的議題並非黑白分明,但學生的熱情卻保持著高亢的狀態,將青年的正義感表現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豆瓣2 《搖滾青年》
  • 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的密碼
    毛澤東高度關注朝鮮戰場形勢,投入大量精力批閱來自朝鮮前線的軍事電報,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指導方針,表現出高超的戰爭指揮藝術。志願軍渡江後,鑑於志願軍隱蔽入朝尚未被敵察覺,毛澤東、彭德懷果斷放棄原定先組織防禦的計劃,採取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方針,於1 0月2 5日首戰兩水洞。當天,毛澤東向志願軍總部連發6封電報,親自部署作戰計劃。
  • 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的今天6月1日
    特54 兒童(無齒)發行時間 1963年6月1日全套12枚 面值1.16元(267) 4分 (售價6分) 全神貫注  5萬枚(268) 4分 (售價6分) 糖葫蘆   5萬枚  這套郵票是為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而於1983年6月1日發行的。
  • 斬釘截鐵:古代斯巴達人的犀利修辭學
    希波戰爭中的場面,重步兵對波斯弓箭手的刺殺根據希羅多德的《歷史》的記載,在著名的希波戰爭中,開戰前,波斯人要求希臘各邦臣服於己。這句話用個體與整體的對立有利的回敬了雅典人的抨擊;這種尖銳、極端但又不失幽默的修辭就是斯巴達智慧火花的閃現。好戰軍閥的戰爭陰謀
  • 贏得一步險棋,挽救了新中國的命運
    《雅爾達協定》是在雅爾達會議上,由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首腦籤署的一份協定,此次會議是在1945年2月4日-11日在黑海海濱沙皇的雅爾達皇宮內舉行的。會議確定了戰後世界秩序,即成立聯合國,同時為列強利益分配問題達成協議。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沒有其身影。不僅如此,在該協定中,還把中國當做戰利品進行了分配。
  • 6月1日:國際兒童節 保路同志會成立
    原標題:6月1日:國際兒童節 保路同志會成立   大事記  193年——羅馬皇帝迪迪烏斯·朱利安努斯遇刺身亡。  1252年——阿方索十世(阿爾豐沙十世)當選為卡斯蒂利亞和萊昂(西班牙)國王  1524年——德國農民戰爭爆發。
  • 《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入選2020「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
    日前,作為中央宣傳部和農業農村部主辦的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的重磅活動之一,2020「農民喜愛的百種圖書」在四川成都天府書展上正式向社會公布。新華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國家記憶:新中國70年影像志》入選。
  • 6月10日(周三)放映《空洞的時間 Homogeneous, Empty Time 》(2017)
    紀錄片放映及映後談(documentaryscreening and discussion)時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