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大怎麼辦?智力發育佔先鋒。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坊間經常流傳著「頭大的孩子更聰明」的說法,對於那些期望自己寶寶智力高的寶媽一直都是持半信半疑的態度,一方面認為這種說法「無稽之談」,但看著自家寶寶的「大頭」,又會想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案例
閨蜜家剛生下來一個大胖小子,大家都約好了一起去探望下寶寶,到了才發現這個娃娃長得倒是可愛機靈,就是頭好像有點大,閨蜜說在醫院的時候她就發現了這個「尷尬」的事情。
一排小腦袋裡面,她家的娃最突出,「都不用靠手環辨認了,完全沒有什麼抱錯的可能。」護士都說寶寶頭圍34了,可比一般娃要大好多。
雖然大家都在調侃,但有位做人腦研究方向研究的朋友很認真的說:「你們還笑人家寶寶,人家娃以後指不定多聰明呢!」這話一出又燃起了閨蜜的「熊熊鬥志」,這要是真的聰明,頭大點怕啥,智商高才是最要緊的啊!
本以為是朋友貼心安慰的話,結果幸孕姐在回來查資料的時候居然真的發現有劍橋的學者稱:新生兒的頭圍確實和其大腦發育程度有一定的關聯。
新生兒頭圍與其腦部發育的關係
1、頭圍的秘密
根據學者的觀念來看,人作為自然界中的高級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其大腦容量一直是不飽和發育,而人的腦容量越大,其腦部神經元細胞就更多,而這些恰恰是人腦神經網絡的基礎結構,是大腦處理信息、解決的重要核心。
因此可以說孩子頭部發育越正常,其頭圍就越適中,腦部的神經元突觸較多;如果頭圍過於小,其大腦發育可能會稍微落後。
2、新生兒頭圍多大合適?
研究顯示:寶寶的頭圍會一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完善,但在最初新生兒時期的頭圍在32-34cm左右,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最為完善的,其智力發育也更好。如果低於這個標準,可能存在一定營養不良的風險。
PS:但絕對不是說新生兒頭圍越大越好,在出生時期會有檢查,嬰兒時期的6個月,頭圍每周約增長1.2cm左右,但如果是腦積水患兒,其增速是正常人的2倍,因此寶媽寶爸可要時刻關注寶寶的發育問題。
孕媽怎樣做能幫助胎兒提高智力發育?
胎兒發育自有其規律,大腦發育也只在特定的時間最有效,因此孕媽們可要抓住胎兒大腦發育的三個關鍵階段。
1、孕8周前——大腦形成期
這個階段是胎兒大腦快速分化基本組織,神經元開始逐漸分裂的過程。因此這個階段孕媽需要注意以下英語補充:
孕早期需要注意均衡的營養攝入,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牛羊肉和豆製品等;
以及DHA食物,如魚類、乾果類和藻類等食物。
此外還需要注意葉酸的攝入(每天攝入400微克左右即可),它可以預防胎兒神經血管畸形的問題,在芹菜、蘆筍和動物肝臟中含量較高。
2、孕20周——細胞增殖期
這一時期是胎兒大腦旺盛發育的階段,大腦的發育還可以帶動各項感官能力的發育,他能夠隨著人的神經系統發育和外界刺激開始發育。
建議孕媽可以多補充富含絡氨酸的食物,這是神經遞質的重要來源,能夠激活大腦、幫助孩子增強注意力。比較常見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牛奶、帶魚等。
3、孕30周——腦細胞活躍期
這是胎兒大腦的最後衝刺階段,他們腦中的細胞已經過億,但神經元依舊在努力發育,因此孕媽可不能放過這最後的80%的智力發育機會。
ω-3脂肪酸包含DHA與EPA,是大腦連接的重要物質,還能促進髓磷脂的生成,幫助腦神經的發育。孕媽可以多攝入牛油果、堅果、魚類和亞麻籽油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