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蘇軍的「謝爾曼」坦克(2):把曼施坦因打回老家

2021-03-05 席捲獸穴的風暴

接上文:

指揮蘇聯紅軍的「謝爾曼」坦克:作者簡介及作譯者序

指揮蘇軍的「謝爾曼」坦克(1):泥濘困不住紅色鐵騎

1.4 心理戰

前線的每一名指揮員在某些特定的地方都能夠大展其才華,對於尼古拉·馬斯柳科夫大尉而言,這個地方就是裡斯延卡。的確,這是展現他指揮才能的巔峰之戰。毫無疑問,這位富有天分的坦克營指揮員在其它戰役裡也能夠發揮他的天賦。但是他的生命是如此短暫。馬斯柳科夫大尉於1944年1月28日13時犧牲,死在茲文尼格羅德卡,我們頑強戰鬥的地方(被友軍的T-34-85坦克誤擊犧牲——譯者注)。

狂野多變的天氣沒有停止,短暫的陽光僅僅在奪取通往裡斯延卡的重要高地時出現,而後下起了更大的雨。傍晚來臨時,雨變成了雪。但無論如何,敵人的防禦陣地必須在夜晚前奪取。

尼古拉·馬斯柳科夫集合了連隊並召集坦克車長們說明了形勢。與此同時,坦克乘員們補充了「艾姆恰」的彈藥,異常激烈的戰鬥將在晚上進行。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即馬斯柳科夫大尉-譯註)聽取了他的連長和幾位排長的建議。大家都得出同樣的結論:立即進攻裡斯延卡,毫不吝惜彈藥地將「謝爾曼」坦克的所有火力——機槍、火炮——向敵人傾瀉過去。

大尉同意大家的意見,並補充道:「我們把車燈全部打開,打開警報器以加強我們進攻的氣勢,我們要進行一場『心理戰』」。

「艾姆恰」的頭燈尚可,光線比較充足,同時「艾姆恰」還裝備了發聲信號裝置:空襲警報器。把它打開的時候,即便是用過這東西的坦克手都對它的聲音感到害怕。那麼對第一次聽到這種聲音的人怎麼會沒有效果呢?如果我們再把聲音開到最大呢?他的神經還能受得了麼?

坦克手們做好了從裡斯延卡西北外圍進攻的準備。馬斯柳科夫大尉下達了簡潔的命令:「打開車燈和警報器!前進!」

多年過去,當時戰鬥的場面、每一個細節都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腦子裡。車燈刺眼的光芒將公路及其邊上田野、房屋和樹木的黑暗一掃而光,讓敵人的步兵和炮兵睜不開眼睛。功率強大的警報聲在夜空中呼嘯,強烈地衝擊著所有人的耳膜、震蕩著所有人的大腦。敵人的火力起初還比較密集,但然後就弱了下去。「心理戰」的效果十分顯著。「用車燈晃瞎他們,用坦克消滅他們!」攻擊一開始,乘員們就射出了密集的炮彈和子彈。當敵人的抵抗明顯減弱時,馬斯柳科夫命令道:「節省彈藥!直接碾死他們!」

每個排長和坦克車長,只要打開艙蓋稍稍探出頭來,都可以在明亮的夜空中清楚地看到敵人。車長們使用車內通話器,命令自己的駕駛員兼機械師直接向敵人駛過去。手持衝鋒鎗的步兵在坦克邊上前進,掩護著「謝爾曼」,以防敵人「鐵拳」反坦克小組的攻擊。美國坦克將敵人的迫擊炮和機槍碾碎,打爛反坦克炮的護盾,把他們壓入潮溼柔軟的泥土裡去。

馬斯柳科夫的坦克營和旅預備隊的步兵在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奪下了裡斯延卡。這裡距離茲文尼格羅德卡只有大約20公裡了。

1.5 向友軍開火

在科爾松-舍甫琴科夫斯基結束後,由蘇聯元帥I·S·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部隊面對著敵人南方集團軍群的第8軍。統帥部決定進行烏曼-博託沙尼戰役(Umansk–Botoshansk operation,1944年3月5日-4月17日),解放烏克蘭南部地區。這次戰役是蘇聯紅軍於1943-1944年烏克蘭反攻的一部分。

前線指揮員的設想是擊潰敵第8集團軍,而後分割南方集團軍群,並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一道封鎖敵第1裝甲集團軍的南撤路線。主要的進攻是從維諾格勒(Vinograd)、茲文尼格羅德卡、沙波拉(Shpola)一線發起,指向烏曼(Uman),參戰部隊有近衛第27、第52和第4集團軍以及坦克第二集團軍、坦克第二集團軍和坦克第六集團軍(總共415輛坦克和147輛自行火炮),近衛騎兵第5軍和第40、第53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近衛第7、第5集團軍則從基洛沃格勒(Kirovograd)向諾沃烏克拉嚴卡(Novoukrainka)發動輔助進攻。空中支援由空軍第5集團軍負責。
戰役於3月5日發起,進展順利。第一天,第2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投入戰鬥以加強主攻方向的突擊力量。戰役的第3天,他們已進至格尼提克齊河(Gornyy Tikich River),突破了通往南布格河(Bug River)的最後一道防線並開始追擊殘敵。坦克第六集團軍緊跟隨著他們前進。在3月10日奪取烏曼之後,前鋒部隊抵達了布格河南部。坦克第六集團軍扮演了支援部隊的角色。渡過布格河後,坦克部隊向德涅斯特(Dniester)前進。

進攻部隊時刻面臨著無法想像的困難。河流暴漲,道路和田野都是一片泥海。只有履帶式車輛能夠通過,而輪式車輛仍留在集結地。機械化第5軍的部隊中,「謝爾曼」坦克被當做馱貨物的牲口用,車上載滿了油箱、彈藥箱和坦克騎兵。

敵人從烏曼和赫裡斯提諾夫卡(Khristinovka)地區撤退時,遺棄了大量的裝備和車輛。我們把這些車裡的柴油抽出來,灌進自己的坦克,以節省自己的油料。

大多數時候進攻部隊都是沿著公路前進的。在跨過德涅斯特河之後,「謝爾曼」坦克的彈藥供應出現了問題。空軍過來幫忙,彈藥繫著降落傘從天而降。
3月17日,第二烏克蘭方面軍的前鋒部隊奪取了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城(Mogilev–Podol'skiy)南面德涅斯特河右岸的一個橋頭堡。這為深入敵人縱深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27和第52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第六集團軍的部隊一直追趕著敵人,在3月26日前進到了蘇聯-羅馬尼亞的一段85公裡的邊境線上。3月28日晚,第二烏克蘭方面軍的部隊在經歷了整個3月的進攻之後終於進入了羅馬尼亞領土的普魯特河(Prut River)。

烏曼-博託沙尼戰役結束後,敵第8集團軍、第1裝甲集團軍的一部分被消滅了,南方集團軍群的防線也被攻破。敵10個師減員50%至75%並損失了幾乎所有重型裝備。在戰役過程中,方面軍前進了200至250公裡,解放了烏克蘭東部和摩達維亞(Modavia)的大部分領土,並抵達羅馬尼亞東北部地區。

1944年的春天,烏曼-博託沙尼戰役是在十分困難的解凍季節裡進行的。道路上有40至50釐米厚的黑土層。在19天的進攻戰役之後,機械化第5軍於3月15日奪取了位於維普尼亞卡(Vapnyarka,基輔西南方向250千米)的重要路口,向南方和向德涅斯特河的進攻打開了道路。只有坦克能夠有效利用這一機會。

軍屬各坦克旅都組建了突擊小組,包括裝甲車輛和步兵,他們由搭載著中士或軍官的「謝爾曼」或自行火炮指揮,每輛戰鬥車輛都帶著2到3箱彈藥以及1到2桶柴油。這麼大的載重降低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機動性。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我們通常不這麼做。在維普尼亞卡地區的道路乾燥之後,我們就會使用汽車做補給運輸了。

由特洛欣少校(Troshin)指揮的第45機械化旅的17輛「謝爾曼」坦克接到命令迅速前往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位於德涅斯特河沿岸,基輔西南300公裡)並切斷敵人後撤通過德涅斯特河的道路。

葉夫根尼·沙普金(Evgeniy Shapkin)中尉的坦克和尤裡·奧列霍夫(Yuriy Orekhov)少尉的坦克作為側翼掩護,沿著深谷兩側長長的斜坡向城鎮進發。在這種泥地上前進,需要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沙普金的坦克不幸陷進了泥裡,車上的坦克騎兵們迅速跳下坦克在路溝兩邊建立起了掩護陣地。

奧列霍夫少尉的坦克開到沙普金拋錨的坦克邊上,幫助駕駛員兼機械師迅速固定好拖拽纜繩。尤裡·奧列霍夫站在自己的「艾姆恰」前面,向駕駛員打著手勢。拋錨的坦克一點點被拖出來,突然,路溝左邊的步兵大喊一聲:「德國佬!」他們一邊向敵人開火一邊向坦克這邊撤退。

乘員迅速進入戰鬥位置。他們將慌張的坦克騎兵也塞進了炮塔。很快,德國人(至少150名官兵)接近到了手榴彈的投擲距離內。已經來不及了,幾秒鐘後,德國人爬上了坦克,他們用泥巴和黑土將潛望鏡和觀察窗全都塞住,坦克裡的乘員徹底失去了視野。敵人不停地敲打艙門,試圖用刺刀將其撬開。他們大喊道:「俄國佬,完了!投降吧!」

右側的掩護部隊在敵人火力打擊下向公路撤退,兩名士兵陣亡,三名士兵受傷。他們成功地退到了公路上。幸運的是,他們在公路上看到了兩輛駛來的「喀秋莎」火箭炮。

火箭炮的指揮員,近衛軍少尉伊萬·克裡夫索夫(Ivan Krivtsov)聽取了步兵們焦急的報告後,做出了一個近乎謀殺自己人的決定:

向拋錨坦克的位置進行一次火箭彈齊射以解決德國人。

除此之外他也無法做什麼。敵人佔盡優勢,任何拖延都會害死坦克手。目標距離剛好是火箭炮的最小射程,他們很快調轉車頭,準備向目標開火。幾分鐘過去,火箭炮開始齊射。火箭拖著明亮的軌跡尖叫著射出,很快耀眼的火光籠罩了「艾姆恰」。遠處傳來敵人撕心裂肺的慘叫。我們的人還能在這場火焰風暴中倖存麼?

硝煙逐漸散盡,人們發現坦克還矗立在那兒。坦克的車身和炮塔上覆蓋著厚厚的塵土,敵人四散奔逃,但他們跑不了多遠。坦克手們向逃跑的敵人傾瀉著機槍火力。與此同時,坦克第233旅的增援部隊趕到了。近衛軍少尉克裡夫特索夫大聲命令道:「消滅弗裡茨們(德國人)!」
伴隨著「烏拉」的喊聲,士兵們衝了過去。幾分鐘後,戰鬥結束。40名驚慌失措的俘虜膽怯地四下張望,剩下的敵人向東面的德涅斯特河退去,但最終沒能越過這道天然屏障。

伊萬·克裡夫特索夫走過來,向坦克手們道歉。「在當時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我也只能這麼做。」葉夫根尼·沙普金擁抱並親吻著這位炮兵軍官。「謝謝你,我的朋友。並不是為你這樣做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而是為你非凡的勇氣。戰爭中什麼都可能發生,有時候為了消滅敵人,就得向自己人開火!」

大家都笑了。

修理完受損的履帶,扯下燒焦的帆布後,我們向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基進發。

1.6 狂風和黑夜是我們的朋友

貝爾齊城(Beltsy,基什尼奧夫西北105千米,摩爾多瓦境內)離我們現在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坦克第233旅旅長費多爾·薩佐諾夫少校(Fedor Sazonov)指揮全旅向這個重要目標的東部趕去。在連日的作戰行動中,上級下達的命令不會像和平時期那樣事無巨細。

1944年3月23日下午,我們在距貝爾齊城4千米處發動進攻,但800米外公路左側的山丘是塊難啃的骨頭。山丘上的敵人用反坦克炮和迫擊炮封鎖了道路,他們還得到了遠程炮兵的支援。敵軍右側是一大片被雨水衝刷過的爛泥地,我們無法從那兒繞過去。唯一的辦法是等待夜幕降臨,在黑暗的掩護下攻克這個據點。我們需要步兵的配合,多多益善。但是全旅只有一個半連的坦克騎兵,沒有多的了。中尉伊萬·亞庫申(Ivan Yakushkin)和中尉亞歷山大·庫奇馬(Aleksandr Kuchma)的坦克連要與步兵配合進攻。

因為沒有時間等待後方補給運上來,參與進攻的坦克手們從旅屬其他單位要來了許多高爆彈裝進坦克。第二天,空軍用降落傘投下了我們急需的補給。

旅長命令:黃昏時分,進攻的坦克隱蔽前進(只發動一臺引擎,美援的M4A2有兩具引擎)至距敵據點200米的乾涸河床中。看到進攻信號後,坦克全力開火壓制敵據點,然後步兵們衝上去佔領據點。

聽取完旅長命令之後,伊萬·亞庫申請求修改進攻計劃:留下一個排的坦克騎兵隨坦克連主力從正面進攻,剩下兩個排則跟著亞庫申的坦克迂迴至敵軍後方。現在正是狂風呼嘯的時節,這樣的天氣會有力掩護迂迴行動,在之前的行動中我們就利用過這點。庫奇馬指揮的坦克必須盡最大努力吸引敵人,讓亞庫申能儘可能迂迴至較遠的位置。當迂迴組就位時,他們會打出一顆綠色信號彈,然後正面進攻組和迂迴組同時發起進攻。

旅長也對亞庫申提出了幾點疑問:「溝壑大到能夠隱蔽你們的行動嗎?如果迂迴組被發現了,你們怎麼辦?」

亞庫申答道:溝壑的北坡路況很好,足夠讓兩輛「艾姆恰」並行。如果被敵人發現,根據迂迴距離,他會立刻打出綠色信號彈,從側面或後方開始進攻。主力部隊仍由庫奇馬指揮。

儘管我們覺得旅長很可能會否決他的意見,但亞庫申的方案還是獲得了通過。「手頭上的事比自尊更重要」是戰場上的金科玉律,靈活變通的提議在前線受到普遍尊重,更何況亞庫申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從偉大的衛國戰爭爆發第一天起就參了軍。旅長也已經和德國人打了兩年的仗。

所有人開始為夜戰進行必要的準備。亞庫申連裡的官兵把車上可能發出噪音的東西統統固定好(工具箱、牽引繩)。實戰中,小小的疏忽往往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傍晚,風速加快,雨點不時飄落。坦克手們都很高興:天氣越壞越好!

夜幕降臨,是時候出發了。庫奇馬連和亞庫申連的一個排,以及坦克騎兵向正面進攻的出發陣地前進。15分鐘後,亞庫申的迂迴組出發了。他們先向後行駛一千米,再轉向西北進入預定路線。「謝爾曼」只啟用一個引擎(375馬力)安靜的移動著,掛膠履帶壓在軟土上幾乎沒有噪音。4名坦克騎兵前出150〜200米偵察。坦克車長們也下車指揮他們的坦克不要沿一條線前進。

已經駛過了三千米的距離,亞庫申坐在領頭坦克上,警惕著黑暗中的一切,他不會放過任何敵人的蹤跡,也毫不在意夾著雨點的狂風吹打。
前出的偵察兵用手電筒閃了兩下,這是「敵人就在附近」的信號,所有坦克立刻關閉引擎。不一會,偵察組組長,中士亞歷山大·普羅寧(Aleksandr Pronin)從黑暗中現身,報告說偵察組已經滲透進敵軍戰壕中,可以聽見德語談話聲,他們將繼續警戒觀察。

亞庫申召集齊手下的軍官,說道:「隱蔽行動到此為止。不管敵人是多是少,我們都要發起進攻!突襲是我們成功的保證,敵人不會料到我們在這裡。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開火,用履帶碾死他們!」幾分鐘過後,大家已經就位。連長有些遺憾他們沒能迂迴更遠的距離,現在他們必須從側面,而不是預想中的後面發動進攻了。前出偵察的坦克騎兵們坐回亞庫申的坦克上。根據他們的報告,連長判斷前方有兩個機槍班,很可能是陣地警戒哨。

一聲令下,「謝爾曼」的引擎被打到全速,一顆照明彈尖叫著衝上天空。戰鬥結束後,亞庫申得意的說:「敵人哪會想到我們給他們準備了這樣一份大禮!」敵人驚慌失措,也匆忙朝天打出照明彈,卻把自己的位置照亮了。迂迴組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衝向敵人陣地,亞庫申向旅長報告:「我們開始進攻!」

7輛「謝爾曼」一齊右轉,排成戰列線直插敵人陣地。加固工事被坦克碾壓撞碎,陷入混亂的敵軍士兵四散奔逃,坦克騎兵們直接在坦克上用衝鋒鎗向敵人開火。山丘後面的敵人又朝亞庫申的部隊打出幾發照明彈,敵迫擊炮也向他們開火了。但炮彈全落到了離坦克很遠的後方,要想在夜間用迫擊炮擊中坦克可不容易。每過幾秒,天空中都會增加新的「蠟燭」。山丘上又閃出一片火炮齊射的閃光,亞庫申的「謝爾曼」編隊中爆開幾團火球。他立刻命令伊萬·費林少尉(Ivan Filin)打出綠色信號彈。右側兩千米處,庫奇馬指揮的坦克連開始從正面進攻。

敵迫擊炮的第二次齊射落點要精確一些,三名步兵被炸傷。亞庫申的坦克不能再沉默了。「開火!開火!」從東邊和南邊射來的高爆彈覆蓋了山丘,步兵和坦克從兩面夾擊敵陣地。

從交戰地域的火光,指揮員可以判斷夜戰的激烈程度,庫奇馬連加大了進攻力度,敵軍對亞庫申部隊的抵抗減弱了。但敵反坦克炮依然堅守陣地,威脅著亞庫申的坦克。中尉康斯坦丁·斯帝帕諾夫(Konstantin Stepanov)排的兩輛「謝爾曼」懸掛被打壞,失去行動能力。亞庫申命令他們壓制敵反坦克炮,迫使他們撤退。他組織剩下尚能行動的坦克,邊前進邊開火。坦克騎兵們跳下坦克,組成戰鬥小組跟在坦克後面。庫奇馬向旅長報告他們已消滅了東部的敵人,只遭遇到小股抵抗。亞庫申對此非常滿意,命令坦克停止前進,用主炮摧毀殘餘的敵軍防線,高爆彈再次炸響。不等炮彈的硝煙散去,「謝爾曼」就猛地衝上去,碾碎了敵軍的工事。為防誤傷,亞庫申命令斯帝帕諾夫停止炮擊,所有能動的坦克迅速向左衝向敵炮兵陣地。

東方的天空微微變紅,山丘又恢復了平靜。敵軍損失了百餘名官兵,被俘20人。「謝爾曼」和坦克騎兵們擊毀了8門迫擊炮、兩挺重機槍,還有四門75mm反坦克炮被撞毀,我軍也失去了三輛「謝爾曼」。要想在白天的進攻中取得如此大的戰果是不可能的,「黑暗是我們的好朋友,隱藏我們、幫助我們!」通往貝爾齊的道路打通了!

「從兩面進攻給敵人以殲滅性打擊」的方法再次收到了良好成效。坦克集團軍司令A·G·克拉夫琴科(A·G·Kravchenko)為連長庫奇馬和連長亞庫申授予紅旗勳章。

打賞入口:

指揮蘇軍的「謝爾曼」坦克(2):把曼施坦因打回老家

相關焦點

  • 哈爾科夫戰役:曼施坦因元帥的傑作,阻止了蘇軍的大反攻
    儘管剛晉升為陸軍元帥的保羅斯其麾下第6集團軍折戟史達林格勒,意味著德軍喪失了在東線的一半主力,但德軍遠未到不堪一擊的態勢,曼施坦因元帥指揮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絕對堪稱東線德軍在潰敗中,非常給力的反擊戰。此役,顯示了曼施坦因元帥天才般的戰場掌控和指揮能力,此前進行中的南線德軍大撤退,就是為了引誘瓦杜丁大將領銜的西南方面軍孤軍深入,且遠離後勤基地保障。
  • 二戰胡貝口袋戰,蘇軍數倍於德軍,朱可夫與曼施坦因的鬥智鬥勇
    二戰胡貝口袋戰也叫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是蘇德戰爭1944年3月到4月間的一次重要戰役,由於這場戰役涉及到幾個關鍵因素,蘇軍由朱可夫指揮,德軍由曼施坦因指揮,而蘇軍又有10倍於德軍的優勢兵力,最終卻讓20萬德軍從蘇軍包圍圈中撤退了出去。對這樣的結果,人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向來能掐會算的朱可夫,怎麼在這場戰役中沒有鬥過曼施坦因呢?
  • 二戰曼施坦因的最後一戰,依然讓蘇軍吃了大虧
    他所指揮下的西線作戰方案,直接令強大的法國舉起白旗投降。在蘇德戰爭中,曼施坦因負責指揮的北方第11集團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了列寧格勒,當南方集團軍的攻擊受到阻礙時,曼施坦因又被調到南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攻下了塞瓦斯託波爾,俘虜了46萬蘇軍。  這就是曼施坦因在德軍中的地位,絕對的戰神。
  • 二戰全史:曼施坦因——大勢已去,杯酒釋兵權
    蘇軍仍然在後步步緊追,想一鼓作氣將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群納入圍殲目標。曼施泰因識破了蘇軍的意圖,他意識到反擊的時刻已經來到。因為蘇軍名將瓦圖京發生了失誤,錯誤地認為德軍只有退逃而沒有阻擊之了,於是指揮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展開成一個梯隊猛追,兵力分散,戰線過長,後勤保障困難。
  • 二戰第聶伯河戰役,蘇軍2比1兵力強渡成功,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此時,德軍負責第聶伯河一線防禦的是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曼施坦因元帥的第8、第6集團軍,和第4及第1裝甲集團軍,共有124萬人。就武器裝備而言,德軍有火炮和迫擊炮12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00輛,作戰飛機2100架;而蘇軍參戰兵力有5個方面軍的263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12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多輛,作戰飛機2850架。
  • 二戰頓巴斯戰役,第6集團軍再遭圍殲,曼施坦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由於德軍重新組建的第6集團軍再次遭到蘇軍圍殲,致使曼施坦因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甚至冒著違抗軍令的危險下令撤退。那麼,頓巴斯戰役,曼施坦因為什麼沒有再創奇蹟,打出超常水平呢?01三線作戰,曼施坦因再創奇蹟困難重重對於曼施坦因在東線的作戰指揮來講,從1941年6月22日指揮56裝甲軍在北線取得閃擊戰初勝以後,他就渴望在中線建立功勳。
  • 1941年對克裡木的進攻,曼施坦因成為東線話事人的起點
    1941年9月12日下午,就在時任第56摩託化軍軍長曼施坦因閒來無事,玩牌打發時間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一個來自上級的電話。  一開始,曼施坦因還以為是哪裡出現了危機,否則他的上級不會在這個時候給自己打來電話,但是出乎曼施坦因的預料,上級給他打這個電話的意思是向他宣布一個命令。
  • 曼施坦因三大遺憾:勝利曾在眼前,最終失去一切
    曼施坦因還是一名中將軍長的時候,就因為制訂了穿越阿登森林、閃擊法國的「曼施坦因計劃」而馳名,也正是因為這一計劃,德軍在與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的戰爭中,沒有實質性的損耗就完成了終極目標,而且法國的軍備、軍隊和百姓都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傷。德軍得以接受了法國的坦克、飛機等裝備,並且沒有與法國百姓釀成仇恨,最終獲得了與歐洲800年噩夢---俄國一較高下的實力。
  • 閃電伯爵——曼施坦因
    2、成長之路 在老曼施坦因夫婦的呵護下,8歲的曼施坦因被送到了柏林貴族學校斯特拉斯堡讀書,在這裡學習德語、法語、數學、自然科學以及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教育。5年後畢業的曼施坦因進入了少年候補軍官團學習。
  • 納粹名將曼施坦因的「敵友轉化」之路
    作為德國國防軍的職業軍人,在戰略戰術方面,曼施坦因也與「無所不通」的偉大元首格格不入,他竭力反對元首撤銷統一協調指揮陸海空三軍的總參謀部而改設「最高統帥部」的不正常制度安排,長期反對元首直接插手軍事調度指揮的反常做法,堅決反對元首長期任性推行的「靜態剛性防禦」指揮策略並倡導實行自己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彈性防禦」(適時採用以退萬進)戰略戰術。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曼施坦因第48裝甲軍的最大努力,進攻打成防禦
    01冬季風暴行動倉促出臺冬季風暴行動失利,一些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保盧斯沒有聽從曼施坦因的指揮從城中向外突圍所致。但是,很少有人質疑冬季風暴行動有沒有進攻的條件?德軍實施這個行動時機是否合適?由於德軍兵力上的嚴重不足,以及蘇軍對羅馬尼亞部隊的打擊,嚴重打亂了曼施坦因的救援計劃。他不得不把48裝甲軍從霍利特集團抽調出來,單獨承擔北線進攻和打援任務,想以第57裝甲軍繼續打主攻。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麻痺蘇軍將強大兵力用在奇爾河一線,好用57裝甲軍的奇襲與保盧斯的內外會合完成營救任務。但是,曼施坦因的計劃再一次失算。
  • 戰地打火機——M4「謝爾曼」中型坦克
    M4「謝爾曼」坦克,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的一款中型坦克,其名字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名將威廉·特庫賽·謝爾曼,該型坦克在盟軍陣營中有著與蘇聯紅軍所裝備的「t34中型坦克」幾乎相同的重要地位。
  • 報哥問答| 謝爾曼坦克戰場表現如何
    說到謝爾曼,相信所有的朋友第一個映像就是兄弟連當中第四集的市場花園戰鬥中,被德軍坦克一打一個癱,大火沖天的高大威猛,但是笨嘻嘻的大怪物,或者是當兄弟連的士兵們被德軍坦克壓製得幾乎全軍覆滅時從遠處轟隆隆開來的第二裝甲師的那批打得德軍逃竄得坦克,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山姆大叔的謝爾曼坦克。
  • 曼施坦因一生之憾:進攻蘇聯計劃,成為旁觀者
    陸軍就派他去了第56裝甲軍,滿足了他指揮裝甲軍的心願。這樣,曼施坦因就徹底沒有機會參與進攻蘇聯的計劃了。1941年6月22日開始,德國陸軍350萬人、190個師、3350輛坦克和7184門大炮穿越了處於原波蘭境內的蘇德邊境線。德國空軍2465架飛機快速炸毀了70多個蘇聯機場,短短幾天摧毀了3500架蘇聯飛機。
  • 二戰冬季風暴行動,如果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施坦因救援就會成功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多數人認為曼施坦因的冬季風暴救援行動,是因為保盧斯不配合沒有向外突圍所致。那麼,如果德軍統帥部允許保盧斯向外突圍,曼斯坦因會不會把第六集團軍給解救出來呢?第6集團軍的損失又會有多大呢?首先,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利,是因為德軍統帥部指揮失誤。
  • 「謝爾曼」為啥是二戰神車?一共生產5萬輛,37比1圍毆虎式坦克
    特別是在陸戰中,二戰中的多款經典坦克大放異彩。其中,由美國研製的M4「謝爾曼」坦克儘管在單車戰力性能上,無法與德制「豹」式等眾多坦克相媲美,卻被公認為是最成功的「二戰神車」,也是世界坦克研發史上最著名的中型坦克代表。據相關數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近50000輛M4「謝爾曼」,是二戰期間產量最高的坦克(僅次於蘇聯的T-34)。
  •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也挽救不了東線失敗的命運?回天乏術
    其次,曼施坦因的有限進攻理論缺乏實施環境,面對戰場危局獨木難支人們記住曼施坦因不僅是他仗打得好,更是他在戰場上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都說思想支配行動,理論指導實踐。曼施坦因的成功也在於他有一套自己的戰術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有限進攻或者機動防禦理論。
  • 美軍與德軍的鋼鐵碰撞,弗雷訥村坦克遭遇戰,謝爾曼大戰黑豹坦克
    這輛謝爾曼坦克並沒有在看到德軍坦克後立刻開火,指揮坦克的詹姆斯·萬斯中士身經百戰,他很清楚想要遠距離擊穿黑豹坦克的正面首上裝甲是非常困難的。好在似乎德軍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存在,於是他打算等到德軍坦克把薄弱的側面暴露在自己面前時再開火。
  • 號稱曼施坦因巔峰之作的戰役是哪一場呢?為何這樣評價這場戰役?
    之後當蘇軍深入以後,曼施坦因就會讓他的軍隊從一個大規模的撤退,迅速的轉變成一個合圍殲擊的作戰,這樣就可以將追擊中的蘇軍全部殲滅。因此曼施坦因就拒絕了希特勒要他收復哈爾科夫的命令,開始一邊慢慢的撤退,一邊漂亮的逐次抵抗,拖延蘇軍的進攻速度。
  • 真實的《狂怒》——謝爾曼坦克一騎當千的傳奇
    這名自諾曼第戰役開始便衝鋒在前的坦克精英,為我們提供了這場慘烈戰鬥的第一人稱視角:「隨著我們營朝前方運動,敵人的防禦炮火變得越來越猛烈。剛剛越過進攻起始線後,我們領頭的坦克觸發一枚反坦克地雷,它立刻炸成了一團火球。負責指揮進攻部隊的貢納松上尉立刻命令車隊中的掃雷坦克前出進行排雷工作。這些德國人很聰明,他們馬上用反坦克炮幹掉了掃雷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