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16日)中午開始,「無印良品餅乾致癌」和「謝霆鋒的餅乾致癌」紛紛登上熱搜。
小編點進新聞來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官網發現
「58款餅卷全屬高糖或高脂食物,近9成含基因致癌物,6成標籤誤差超出規定」佔據頭條
令人觸目驚心
以後還能不能好好吃餅乾了!
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無印良品的一款售價15元的榛子燕麥餅乾被發現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
而且,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
MUJI官方回應:不存在非法添加或過量添加的問題
昨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方面就此事發來回應:
報導中提及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並非食品添加劑,並不存在非法添加或過量添加的問題。目前國際上未制定這些物質的限量標準。
報導中提及的「榛子燕麥餅乾」在進口時,我司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合格。
每次看到「致癌物」三個字,小夥伴們總是很緊張
那麼,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到底是啥?
據了解,環氧丙醇多以縮水甘油酯(GE)的形式存在於油脂中,GE會在胃腸道內被大幅水解並釋放出環氧丙醇,屬於2A類致癌物(2A類致癌物屬於致癌的可能性較高,有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但是人類證據有限)。
而丙烯醯胺是在高溫加工的過程中產生,最主要形成的途徑,是由馬鈴薯等富含的一種「天門冬醯胺」及還原糖如葡萄糖,在超過120℃的高溫處理下,產生褐化反應而形成的——說的簡單點,就是主要來源於炸薯條、炸土豆片、咖啡、餅乾等烘烤穀物類食品。
如果經常看相關新聞的話,大家可能會對「丙烯醯胺」有印象。這就是去年「星巴克咖啡致癌」新聞的主角!當時可謂掀起了世界範圍的軒然大波,但後來結果如何了呢?
最後幾乎都是一邊倒的闢謠,解決了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恐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丙烯醯胺是致癌物,但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可能致癌物,所以大家對於這類致癌物需要警惕,但也不必過度恐懼。
國家食藥監總局曾發布官方版的「致癌物」完整清單
為大家提供指導和對照
此次致癌物清單總共分為一至四類。
一類致癌物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很明確,也就是說這些物質真的會致癌!
許多人愛吃的鹹魚、鹹菜等就是一類致癌物。
一類致癌物
食物類
日常接觸類
二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的物質,簡單說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二類致癌物
三類致癌物品導致動物和人致癌的證據都不明確,其實這一類導致癌症的可能性非常小。
四類致癌物,有「不太可能」的致癌作用。
主要代表
蘇丹紅、印刷油墨、次氯酸鹽、汞及汞有機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纖維、茶葉、茶鹼、糖精、靜態磁場、維生素K、膽固醇、滅草隆等。
特別提示
不要以為只要是一類致癌物就都厲害,致癌物的分級只是看致癌證據是否充分,而不是看它導致癌症的能力強不強。
專家建議:
有的致癌物要儘量避免,如菸酒致癌;
有的致癌物要權衡利弊,都知道X光是致癌因素,但是生病了也得照;
有的致癌物需要控制,比如燒烤,吃一點沒事,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吃就行。
不少人對於致癌食物可謂是「談癌色變」,甚至在看到某種食物致癌後,就將該食物列入「黑名單」,不再食用。
其實大家對此不用過於恐慌,有致癌風險並不意味著一定致癌。
01
「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會使身體「中毒」,比如,吃了一個爛花生,不可能馬上得肝癌,但如果油炸食品、燒烤天天吃,時間長了勢必會導致身體「起火」,這就很可能會和癌症掛上鉤。
02
癌症成因複雜
癌症的成因是基因遺傳、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種致癌物。
最後,小編祝願大家都能健康生活,遠離癌症!
從昨天(16日)中午開始,「無印良品餅乾致癌」和「謝霆鋒的餅乾致癌」紛紛登上熱搜。
小編點進新聞來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官網發現
「58款餅卷全屬高糖或高脂食物,近9成含基因致癌物,6成標籤誤差超出規定」佔據頭條
令人觸目驚心
以後還能不能好好吃餅乾了!
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無印良品的一款售價15元的榛子燕麥餅乾被發現含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
而且,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
MUJI官方回應:不存在非法添加或過量添加的問題
昨日,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方面就此事發來回應:
報導中提及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並非食品添加劑,並不存在非法添加或過量添加的問題。目前國際上未制定這些物質的限量標準。
報導中提及的「榛子燕麥餅乾」在進口時,我司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合格。
每次看到「致癌物」三個字,小夥伴們總是很緊張
那麼,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到底是啥?
據了解,環氧丙醇多以縮水甘油酯(GE)的形式存在於油脂中,GE會在胃腸道內被大幅水解並釋放出環氧丙醇,屬於2A類致癌物(2A類致癌物屬於致癌的可能性較高,有充分的動物實驗證據,但是人類證據有限)。
而丙烯醯胺是在高溫加工的過程中產生,最主要形成的途徑,是由馬鈴薯等富含的一種「天門冬醯胺」及還原糖如葡萄糖,在超過120℃的高溫處理下,產生褐化反應而形成的——說的簡單點,就是主要來源於炸薯條、炸土豆片、咖啡、餅乾等烘烤穀物類食品。
如果經常看相關新聞的話,大家可能會對「丙烯醯胺」有印象。這就是去年「星巴克咖啡致癌」新聞的主角!當時可謂掀起了世界範圍的軒然大波,但後來結果如何了呢?
最後幾乎都是一邊倒的闢謠,解決了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恐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雖然丙烯醯胺是致癌物,但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可能致癌物,所以大家對於這類致癌物需要警惕,但也不必過度恐懼。
國家食藥監總局曾發布官方版的「致癌物」完整清單
為大家提供指導和對照
此次致癌物清單總共分為一至四類。
一類致癌物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很明確,也就是說這些物質真的會致癌!
許多人愛吃的鹹魚、鹹菜等就是一類致癌物。
一類致癌物
食物類
日常接觸類
二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症的證據不明確的物質,簡單說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二類致癌物
三類致癌物品導致動物和人致癌的證據都不明確,其實這一類導致癌症的可能性非常小。
四類致癌物,有「不太可能」的致癌作用。
主要代表
蘇丹紅、印刷油墨、次氯酸鹽、汞及汞有機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纖維、茶葉、茶鹼、糖精、靜態磁場、維生素K、膽固醇、滅草隆等。
特別提示
不要以為只要是一類致癌物就都厲害,致癌物的分級只是看致癌證據是否充分,而不是看它導致癌症的能力強不強。
專家建議:
有的致癌物要儘量避免,如菸酒致癌;
有的致癌物要權衡利弊,都知道X光是致癌因素,但是生病了也得照;
有的致癌物需要控制,比如燒烤,吃一點沒事,只要不是長期大量吃就行。
不少人對於致癌食物可謂是「談癌色變」,甚至在看到某種食物致癌後,就將該食物列入「黑名單」,不再食用。
其實大家對此不用過於恐慌,有致癌風險並不意味著一定致癌。
01
「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中的致癌物,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才會使身體「中毒」,比如,吃了一個爛花生,不可能馬上得肝癌,但如果油炸食品、燒烤天天吃,時間長了勢必會導致身體「起火」,這就很可能會和癌症掛上鉤。
02
癌症成因複雜
癌症的成因是基因遺傳、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造成的,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一種致癌物。
最後,小編祝願大家都能健康生活,遠離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