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由包貝爾和辛芷蕾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正式在院線上映,引起了高度討論。
電影是翻拍韓國導演郭在容的《我的機器人女友》,跟大名鼎鼎的《我的野蠻女友》屬於同一個系列,因此影片在未上映之前,就備受觀眾期待。但是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喜劇片在上映幾天之後,不僅票房低迷,口碑更是慘遭滑鐵盧。
由包貝爾、辛芷蕾領銜主演,魏翔主演的2020年主打首部喜劇電影《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已於9月11日正式上映。電影講述了機器人初一受命前來拯救平凡人類方元,卻因神奇的腦迴路和不同常人的超能力導致烏龍不斷的故事。
作為影院復業後第一部華語喜劇片,再加上由包貝爾、辛芷蕾等知名演員演繹,所以很多人對《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這部電影非常期待。
而且從影片介紹來看,雖然故事內核依舊屬於男屌絲與強勢女神的愛情故事,但是此次故事中加入了科幻元素,再加上在兩性關係的基礎上加入了人機關係的探討,還將愛情、科幻、喜劇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照理說這樣的影片,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但是在當前,無論是影片的票房走勢還是影片的口碑,均是不理想的狀態。
影片至今上映已接近一周,豆瓣評分跌至無法直視的3.5分,隨之而來的就是票房收入僅四千多萬,除了首日票房一千多萬,後面幾天便每況愈下,最新單日票房僅三百萬出頭。
對於這樣一部有明星坐鎮,意圖接棒《八佰》繼續刺激電影市場的喜劇片,這樣的成績單真是連及格分都拿不到。其實細究可以發現,造成影片口碑票房皆撲街的最大原因就是作為翻拍片和前作無法避免的比較以及翻拍片難逃的弊端。
據了解,此次上映的《我的機器人女友》是直接翻拍自2008年的日本電影《我的機器人女友》。
原作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日韓合拍電影,導演郭在容中國觀眾也很熟悉,因為他的知名作品有《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等影片,雖然《我的機器人女友》是他首部進軍日本之作,但是在國內口碑也還不錯,目前豆瓣評分一直保持在7.5分。
而2020年版《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雖然在翻拍的基礎上,將原故事的背景換成了重慶,電影中的角色也都說起了重慶方言,而主人公則由寂寞的大學生次郎變成了重慶的小導遊方元,這些改動很容易讓人以為電影會有一個全新的故事,但是隨著劇情的展開,電影的劇情走向與日版如出一轍。
而電影在情感鋪墊上則遠遜於前作,不知節制的情感濫用,浮誇造作的包袱,使前作原本尚能讓人動容的情感化作了虛無,劇情邏輯的詬病暴露無遺。
此次翻拍,除了前半部分的搞笑,後面的強行煽情和不知所云和原作對比確實差距過大,作為翻拍片也僅僅是把主演換成了中國人,這樣的電影觀眾自然不會買帳。
有網友表示:「現在重慶真的成了很魔幻的影視外景地,該片唯一的優點在於融入了重慶諸多元素,試圖本地化,但缺點在於有些些表面化且不精細,就比如男主全程四川話,但小時候說的卻是普通話」。甚至不少網友怒言:「今年最爛片,沒有之一。」
一直以來,國產翻拍片一直被人詬病,雖然近幾年,翻拍自他國優秀作品的國產電影數量不斷增長,但其中一大部分的翻拍成果並不算理想,這也直接導致了國內觀眾對翻拍片的牴觸情緒。
但在去年,翻拍片整體數量比往年增長不少,比如說王千源、包貝爾主演的《「大」人物》,該片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佟大為、馬麗主演的《來電狂響》,翻拍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還有《深夜食堂》《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新喜劇之王》等。
而且與往年相比,去年的翻拍片似乎擺脫了「爛片」「撲街」的魔咒,很多豆瓣評分都在6分左右,票房成績也不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雖評分不高,但票房接近10億,《來電狂響》票房6.41億,《「大」人物》也有3.8億。
其改編也有亮眼之處,比如《來電狂響》加入很多當下社會熱門議題,《「大」人物》加入很多本土化改編等等。
不過,要說去年表現最為亮眼的翻拍片不得不提《誤殺》,《誤殺》翻拍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雖然是翻拍,但是它避開了很多翻拍片容易踩的「雷」,比如照搬原版。
《誤殺》此次翻拍在人物設定不變的基礎上,加了很多中國觀眾熟悉的元素,做了很多本土化改編,如家庭關係、宗教文化等等。因此,影片成為去年眾多影片中的一匹黑馬,甚至今年在復工初期,還作為經典片重映,最終累計達到13.31億票房成績。
但是像《誤殺》這種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翻拍片,在國內還是寥寥無幾,此次《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就在翻拍失敗的電影中「再添一筆」。
觀察近年來的翻拍電影,要麼是日韓電影,在文化上有相似之處,要麼是現象級影片,在商業上有可借鑑之處。其實翻拍確實不比原創容易,既要保留原作的優點,又要在文本上做好本土化,掃除理解上的障礙,並不簡單。但是如果只衝著大IP去,空有殼而沒有靈魂,反而會做成四不像。從《我的女友是機器人》的例子來看,內容還是硬道理。
本文由 澤深影業 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