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爛片集中營的國產翻拍片,似乎悄悄啟動了一場逆襲。
五百導演、王千源、包貝爾主演的《「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黃政民、劉亞仁主演的韓國版在韓國上映時,曾以超過1300萬觀影人次的成績,成為2015年年度票房冠軍,正因為前作太過成功,這部國產改編版上映前並不被業內特別看好,但最終影片豆瓣評分達到6.7,貓眼評分更達到9.2分,影片上映八天票房已經突破2億,在國產警匪片中表現不俗。
這並不是近兩年來國產翻拍片第一次取得佳績,元旦檔上映的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的《來電狂響》上映18天後票房已經突破6億,成為元旦檔最大贏家。
而去年國慶檔姚晨、馬伊琍主演的《找到你》豆瓣評分7.4分,甚至超過了「一片兩拍」的韓版《消失的女人》。
國產翻拍片一度在影迷眼中是爛片的代名詞,儘管從類型上看,劇情片、犯罪片、懸疑片、愛情片、動作片等百花齊放,但水土不服、改編乏力卻成為大多數翻拍片的通病,多數翻拍片豆瓣評分都在6分以下,票房也鮮有爆款。
但翻拍片難成功並不是國產電影的專利,在電影工業相對成熟的好萊塢的翻拍片中,也從不缺乏票房口碑雙雙撲街的例子。
然而這仍舊阻止不了投資者和創作者火熱的翻拍心,在全球範圍內,翻拍依然是一門熱門生意。為什麼翻拍片敗多勝少,好萊塢卻還是一部接一部地把翻拍片往下拍?國產片的接連幾次翻拍成功,又究竟是一場偶然,還是電影人已經找到了翻拍片的成功秘笈?
國產翻拍片的艱難翻身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翻拍片都鮮有口碑成功的例子。
在翻拍日本片方面,黃磊導演的《麻煩家族》翻拍自日本電影大師山田洋次導演的《家族之苦》,前者豆瓣4.6分,後者豆瓣8.1分。
山田洋次近年來還陸續拍攝了《家族之苦》的2、3部,豆瓣評分也在8分左右。
2017年上映的《解憂雜貨店》改編自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票房達到2.2億,但這部集合了王俊凱、迪麗熱巴和成龍客串的文藝大片豆瓣僅5.0分,口碑不及山田涼介主演的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提名的日本版。
這些翻拍版最集中的批評在於幾乎照搬原作情節和人設,有豆瓣網友評論《麻煩家族》時指出,「把發簡訊換成打電話,把日本飯館換成爆肚店,把日本鰻魚換成北京烤鴨,這算什麼改編。演員表演上處處向原版靠攏,所有群演都是尷尬存在。」但照搬的結果卻是找不到日式治癒系文化的神髓,本土化也不甚成功。
蘇有朋導演、王凱張魯一主演的同名日本電影改編的《嫌疑人X的獻身》被評論認為是改編日本電影相對成功的例子,但豆瓣也僅有6.3分,和原作的8.3分相差甚遠,儘管這部影片的票房最終達到了4億,但是相比起市場此前的預期,還是要差上不少。
難以成功的不僅是日本電影翻拍,還包括近年來熱火朝天的韓國電影翻拍。除了豆瓣7.2分和3.66億票房的《重返二十歲》被認為相對成功,霍建華、萬茜主演的6127萬票房、豆瓣5.8分的《捉迷藏》、陳妍希、佟大為主演的6042票房、豆瓣4.2分的《外公芳齡38》等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質疑。
演技對比是另一個容易引發爭議的重點,拿下2.15票房的《我是證人》,女主角楊冪在片中的演技被評論認為不及憑此片拿下韓國大鐘獎和青龍獎兩個重量級獎項最佳女主的金荷娜,而內地版的口碑也低於原版。
就算是名導翻拍也不一定能保證口碑成功,例如張藝謀翻拍自科恩兄弟電影《血迷宮》的《三槍拍案驚奇》,豆瓣評分僅為4.6分,雖然票房不俗,但觀眾普遍認為張藝謀導演的這部小品不能代表張藝謀的高水平。
好萊塢改編電影從來不易取得成功,翻拍自茱莉亞羅伯茨主演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1997年美國同名電影的國產改編版,儘管集結了舒淇、宋茜、馮紹峰等明星,但豆瓣評分僅為 4.3,票房也高開低走。
從好萊塢到亞洲電影,口碑敗多勝少似乎成為了國產翻拍的常態,但國產翻拍片的好運氣似乎從2017年國慶檔的《找到你》開始了,「好運氣」是怎麼找到的?
本土化的運氣和地氣
本土化一直是困擾所有改編電影的核心問題:到底是照搬照抄,還是保留電影神髓在付之以接地氣的改編?這道選擇題的答案似乎很明顯,但如何實現本土化走心改編,才是其中最複雜的問題。
很多國產翻拍片都會嘗試完成本土化,例如在《解憂雜貨店》中,「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成為追夢少年秦朗的偶像;角色房間裡收藏著所有麥可·傑克遜的專輯CD,並且每天刻苦練習著「太空舞步」 ;舞女出身的角色在高校擴展的政策下步入大學,從而獲得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導演通過這些本土化符號和影像為觀眾還原了一個「逼真」的90年代。但在影片場景和時代氛圍完成本土化的同時,卻被影評質疑在電影改編的核心環節:「解憂雜貨店」的設定和幾位誤入雜貨店少年的人設上並未成功本土化,從而影響了影片的感染力。
而在《「大」人物》中,導演五百通過情節本土化讓影片更加接地氣。
原版中故事的起因是企業拖欠員工薪酬,內地版改成了房屋強拆,而「學區房」這一社會問題的融入則是進一步增強了影片接地氣的感覺。此外,原版中抓捕走私車輛的情節改成了偵破假幣集團的案件,梅婷飾演的王千源在影片中的老婆身份變成了護士長。
在做好這些細節本土化的同時,電影在人物關係的設置上又增強了中國特有的人情世故和風俗習慣,例如王千源、王硯輝等飾演的老警察穿著戲服上年會表演的情節,即為影片增加了喜劇感,又讓觀眾更加認同這個本土化的故事。
人設的本土化是另一個重點。
《找到你》中一個明顯改編是將被拐帶孩子的女主角色身份,改成了姚晨飾演的女律師,並加強了忙於工作還要應付前夫爭奪女兒撫養權的戲劇衝突,正是這樣的本土化改編,進一步強化了影片中兩個女人在職場和家庭生活上的困境,從而進一步引發了觀眾共鳴。
《手機狂響》則在《完美陌生人》的故事模式基礎上增強了電影元素的本土化。
同樣是講述了七位多年好友齊聚一堂進行一個關於手機的小遊戲引發的人物關係的變化,相對於更突出懸疑元素的原版,內地版進一步強化了喜劇元素,在演員上也採用了馬麗、喬杉等喜劇演員,由打造過《大丈夫》《小丈夫》強喜劇元素的導演於淼和編劇李瀟合作的影片在懸疑和喜劇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從而進一步保證了影片的票房成功,當然口碑是另一個故事。
好萊塢翻拍片難叫好叫座,為什麼還在前赴後繼?
在國產影片艱難取得了一系列翻拍片本土化成功探索的同時,好萊塢依然在翻拍片的道路上艱苦跋涉。
最近10多年,好萊塢平均每年都會推出一到兩部亞洲電影翻拍片,但口碑和票房卻都是敗多勝少。
斯嘉麗·詹森主演、根據日本漫畫改編的科幻動作片《攻殼機動隊》就遭遇了票房慘敗,影片製作和宣傳費用據說高達2.5億美元,但全球票房不到3億美元,北美分析文章認為派拉蒙可能因此虧損6000萬美元。更糟糕的是影片口碑遠不及押井守執導的被譽為神作的動畫版本,影評人認為好萊塢式改編完全浪費了原作深刻龐大的世界觀。
類似的票房滑鐵盧還包括:日版《哥斯拉》製作成本1500萬美元,票房達到了7790萬美元,而美版《哥斯拉》製作成本1.6億美元,全球票房2.085億美元。韓國版《老男孩》的製作成本為300萬美元,全球票房為1500萬美元,而好萊塢版《老男孩》製作成本3000萬美元,全球票房卻只有490萬美元。
相對而言,好萊塢翻拍恐怖片和愛情片的商業成績更好些,例如根據2003年保持韓國恐怖片票房紀錄的《薔花紅蓮》翻拍的《不請自來》,最終全球票房為4162萬美元。
更成功的是日本恐怖片的翻拍,2002年,好萊塢根據日本1998年經典恐怖片《午夜兇鈴》翻拍了美版《午夜兇鈴》,製作成本4800萬美元,全球票房為2.493億美元。惡搞該片恐怖元素的《驚聲尖笑3》同樣票房大獲成功。
2004年,好萊塢又翻拍了日本2003年的經典恐怖片《咒怨》,製作成本為1000萬美元,全球票房為1.87億美元。
類似的票房成功之作還包括愛情片《觸不到的戀人》,這部2000年由全智賢李政宰出演的奇幻愛情片,經過好萊塢化改編並由桑德拉?布洛克過和基努?裡維斯主演後,好萊塢版最終拿下了1.14億美元的全球票房。
但能夠同時斬獲票房和口碑的改編版依然鳳毛麟角,公認的成功之作是2006年好萊塢根據2002年的港產片《無間道》翻拍的《無間道風雲》,這部集結了大師馬丁·斯科塞斯,以及馬特·達蒙和萊昂納多的豪華陣容的美式罪案片,製作成本9000萬美元,全球票房達到了2.898億美元,並且奪下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獎四項獎項,儘管如此,很多內地影迷依然認為好萊塢版本並未呈現出原版的東方宿命神韻,變成了一部好萊塢式犯罪片,最終好萊塢版的豆瓣7.2分也遠不及原版的9.1分。
但新的好萊塢亞洲翻拍片仍在源源不斷而來,例如詹姆斯·卡梅隆編劇、監製、羅伯特·羅德裡格茲導的《阿麗塔:戰鬥天使》儘管已經推遲到今年情人節北美公映,不過從先期口碑來看,有可能改寫好萊塢改編亞洲科幻動畫屢屢失利的紀錄,JoBlo主編Paul Shirey認為:「《阿麗塔:戰鬥天使》如此狂野又震撼人心!有著驚豔的動作場面,打造了一個讓人深陷其中的沉浸式虛擬世界。一切都取決於你是否喜歡阿麗塔這個角色。」
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翻拍項目是諫山創的漫畫《進擊的巨人》的好萊塢真人電影版,日本曾在2015年推出《進擊的巨人》真人版,由人氣男星三浦春馬主演,而好萊塢版由《小丑回魂》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執導。
總有一些關於熱門亞洲電影的好萊塢翻拍消息傳出,例如新海誠導演的曾轟動亞洲的《你的名字》就被派拉蒙影業與J·J·艾布拉姆斯的壞機器人影業攜手拿下改編權。
推特上曾有網友透露,男主立花瀧君由巨石強森飾演,但這部影片目前仍在推進中,傳言未必會成真。
為什麼好萊塢如此青睞改編電影?從好萊塢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其近年來也陷入了創意匱乏的困境。越來越多的續集大片粉墨登場,但卻開始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因此票房出色的亞洲影片改編電影成了他們想要爭取的題材。
但好萊塢改編電影為什麼難以票房口碑雙豐收?影片人認為,依然是難以破解的本土化問題,恐怖片和愛情片的創意相對容易借用,而科幻片和犯罪片的創意背後往往有神髓的東方文化和本土特色,這正是好萊塢改編不容易成功的原因。
不管有沒有原作背書,一部電影要受歡迎,首先得是個不錯的故事,但如何將一個其它文化下產生的好故事變成一個本土化的好故事,好萊塢和國產翻拍片找到答案了嗎?答案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