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意:無非「捨得」二字

2021-02-28 慈懷讀書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高夢朗誦

漢代大家劉向在《新序》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有人送給鄭國宰相一條魚,鄭相不收。家裡人很納悶:「您不是最愛吃魚嗎?」

 

鄭相說:「吾以嗜魚,故不受魚。受魚失祿,無以食魚;不受得祿,終身食魚。

 

意思是: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不能收下這些魚。如果要了這些魚,我就會因受賄丟了官祿,以後就吃不到魚了。如果我不收這些魚,便能保住官祿,就可以一輩子吃魚了。

 

鄭相一番話,無非就是再說兩個字——捨得。有舍才有得,捨得,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人生在世,其中真意,說來說去,也就這兩個字。

有舍有得,自在淡然

 

在巴勒斯坦,有兩個湖泊。這兩個湖的水源來自同一個地方,但兩個湖卻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一個湖叫加裡勒亞湖,水質清澈,魚兒遊來遊去,湖水可飲。湖岸環境很好,有田野與園圃,有人們遊玩勞作,築屋而居。

 

另一個湖叫死海,鹹度世界第一,湖中沒有生命,湖邊也是寸草不生,一片荒涼。沒有人願意居住在這裡,連它的空氣都讓人感到窒息。

 

這是為什麼?

 

原來根本原因是:水的流動。加裡勒亞湖的水有進有出,而死海卻只接受,不捨棄。

 

人生也是這樣,如果只想得到,不願失去,那你的人生只能如一潭死水,無可棲息。

 

生活中,當你失去了某樣東西,不必過度悲傷沮喪,當你有所得到,也無需得意忘形。因為人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輪迴,面對得,淡然得之,面對失,淡然失之。

 

若有如此的氣度,生活就不會大悲大喜,得意時要上九天攬月,失意時要抱酒壺消愁。

 

面對職業,面對婚姻,面對人生種種願望,大都如此。

 

俄國詩人普希金在詩中寫道:「一切都是暫時,一切都會消逝。


面對生活中隨時隨地的得失,淡然以對,便是自在。

相比於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

 

有一則寓言故事:

 

在一座森林裡,有個兔子奶奶,她家樓下有一塊草坪。每天都有一群小兔子在上面玩耍,吵吵鬧鬧的。

 

兔子奶奶想要清淨,但草坪又是公共區域,怎麼辦呢?

 

她想了個辦法:有一天,她把一群小兔子都叫到身邊,給他們每人都發10根蘿蔔,作為孩子們在草坪上玩耍的獎勵。

 

連續發了五天,到第六天,她突然把10根蘿蔔降到5根。兔子們非常不開心。

 

又過了幾天,她又將獎勵降到1根。兔子們更不開心了。

 

最後,沒有獎勵了。兔子們很生氣,再也不到草坪上玩了。

 

兔子奶奶終於過上了清淨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相比於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

 

有多少人是這樣:即使有的東西再也沒有用過,也捨不得扔;和朋友相處小心翼翼,生怕因一點「小事」失了友誼;工作上,一邊忙著拼命工作,回家倒頭就睡,一邊埋怨家庭溫暖太少……

 

生活就像一個不大不小的圓,有人走了,就會有人進來。

 

我們也許失去了一扇門,丟了只會佔地方的東西,沒了幾個可有可無的朋友,少了一點工作業績,卻打開了一扇窗,空間大了,朋友真了,家庭暖了,窗外陽光正好,鳥語花香。

 

不要因為害怕失去,而錯過了每一個春天。

懂得放下,才會擁有

 

人生最難得的是放下。

 

柏拉圖說:如果不幸福、不快樂,那就放手吧。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

 

傳說唐代有個人,以打魚為生。

 

有一次,他像平常一樣外出打魚,辛苦了幾天,一無所獲,不免有些沮喪。

 

他躺在船上,突然看到天上的一輪明月。此時的天空,月色皎潔,寧靜安詳,竟美得令人心醉!

 

那一瞬間,他恍然得悟,留下了這首千古禪詩: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就算沒捕到魚,可是得見了鋪滿江水漁船、鋪滿世界的月色,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擁有呢?

 

生活中,我們放不下仇怨,就得不到快樂,放不下名利,就得不到輕鬆,放不下過往,就得不到解脫,放不下執念,就得不到自在。

 

放下,其實不是真正的失去,而是另一種嶄新的擁有。

 

人並非在擁有的時候學會放下,而是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放下,然後才開始擁有。

時光如水,世事紛擾。

 

人生一路,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做不完的抉擇,現實讓我們無所適從,未來又讓我們生怕走錯一步,就錯過許多美好的事情。

 

殊不知,人生有舍才有得。

 

你以為的得到,未必不會失去;你以為的失去,也許能讓你得到更多的東西。

 

人生本就是一場捨得。

 

來者我珍惜,去者我放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相遇,好好對待每一次的別離。

 

不論怎樣,該來的躲不了,該走的攔不住,我們要順其自然,對每一份得失,都處之泰然。

 

願你我在捨得之間,發現更多的驚喜,遇見更多的福緣。

 

願你我有舍有得,不糾結於當下,也不必憂慮未來,從容淡定,輕裝前行。

*作者:慈懷茲心,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朗誦:高夢,原電視臺主持人、製片人。現喜馬拉雅喜配音專欄文章組和親子兒童組」主播,《慈懷讀書會》《論語讀書會》朗讀主播;本人偏愛黑白灰色。喜歡音樂、彈古琴、唱歌、給小朋友講故事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點擊閱讀原文進慈懷福利群,享受群內福利

相關焦點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與其周密的算計,不如捫心自問,究竟是捨得還是捨不得?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王志強:佛系人生,捨得人生
    有一個詞叫法喜充滿,就是通過學習,得到了快樂,得到了滿足,得到了智慧,得到了自在,就會很幸福。「人生難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一句話道出了他的價值觀。 說起與奧迪的故事,王志強是以「緣分」二字作為總結。1999年,王志強舉家從東北來到杭州,開始做鋼材貿易。由於鋼材貿易的起伏很大,秉持著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原則,王志強跟幾個合伙人商量著進行多種經營。
  • 《捨得智慧人物》升級歸來,與郭麒麟、楊紫等嘉賓會談人生
    在主持人與這些嘉賓的思想碰撞過程中,觀眾們充分體悟著人生的捨得境界,更感受到了捨得酒業潤物無聲的人文關懷。 捨得酒業能藉助這節目贏得大量觀眾好感,自然離不開對內容的打磨運作。 一方面,高質量、高品質的內容天然自帶傳播屬性,能夠持續為品牌帶來長尾效應。作為節目出品方,捨得沒有植入大量品牌信息影響觀看體驗,而是深耕內容生態,以優質內容積累品牌資產和傳播勢能。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心遠」二字,託意高妙,寄情深遠,表達出儉樸寡慾的心境,也暗喻了詩人希望實現生命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兩句流傳千古,這裡的「此中」經常被理解為美酒,其實結合前文,應該是指整個大自然的美景和田園生活。
  • 人生無非二事:先謀生,再謀愛
    看到一段話,深有感觸:「人生無非兩件事,謀生,謀愛。沒有錢,委屈肉身;沒有愛,折磨靈魂。好好做事,營養肉身;好好做人,豐滿靈魂。」謀生,是面向社會,謀取物質的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證明。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這番話,是他立足社會之前,經歷過一番寒徹骨的現身說法。
  • 《清平樂》大結局:所有的愛情無非4個字
    看到曹皇后哭得不可自抑,我也幾乎看到自閉,難怪這部劇原名叫《孤城閉》,劇中所有的愛情概括起來無非4個字:求而不得。再看看趙禎,明明心裡對皇后傾慕愛護,一再告誡張貴妃別去招惹皇后,可卻一再讓皇后陷於難堪的境地,喜歡一個人還不要讓她知道,這是中二少年的情商吧!帝後的愛情8個字概括:隱而不發,一生蹉跎。在趙禎臨死前的那一刻,恐怕兩人都在後悔:如果這一世,能重來該多好!
  • 真意保留與虛偽表示(雜談)
    民法所謂「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隱匿其真意,而表示與其真意不同之意思的意思表示,又稱心中保留、單獨虛偽表示(該定義來源於梁慧星老師第五版民法總論
  •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隨筆
    (寫這篇小破文章的時候正好是辛丑年正月初四~哈哈~) 我的人生中有一位最重要的合伙人,智慧深藏不露,但是沒藏住滿身肥肉。他的人生信條只有一個字: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從殿堂到地攤,從會所到菜場,都有他執著踐行人生信條的身影。漸漸地,我也被他感染了。
  •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 | 桃園野菊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空山鳥語兮,風吹山林兮,悠然自得兮。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暮霧嵐,似有若無,浮繞峰際;倦鳥成群,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此情此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何須言?何須辯?只需無聲,只需靜默,大美無言,至美不語。沒有什麼比嘗盡沉浮起落之後,找到真正的歸宿更令人安心,心安即是歸處,陶公可謂心領神會到退隱山林的真意了,內心的滿足,魂魄的篤然,盡在不言中。
  • 鄭爽:女人最好的資本,無非是這六個字
    鄭爽說自己在六七歲的時候就是十一二歲的心性了,並且表示「不管大家對我的誤解也好,各種各樣的事情,可能大家不會理解,但是這其實是我在給自己一個任性的過程,我覺得那個時候太懂事了,喪失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吧,也覺得任性這個事情在30歲之後就不太可能去實現了,所以就想給自己一個這樣的機會。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花開正豔的時候,彩蝶撲粉蕊,紫燕空中飛,一陣陣微風攜來醉人的芳菲,我坐在芭蕉扶影的窗欞下,用一盞茶的時間,以最清寧的心描摹著遠山幽深處那份誘人的靜謐與空靈。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暮霧嵐,似有若無,浮繞峰際;倦鳥成群,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此情此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何須言?何須辯?只需無聲,只需靜默,大美無言,至美不語。沒有什麼比嘗盡沉浮起落之後,找到真正的歸宿更令人安心,心安即是歸處,陶公可謂心領神會到退隱山林的真意了,內心的滿足,魂魄的篤然,盡在不言中。
  • 捨得人生堅守歷練 成就追夢中國的時代傳奇
    近期,捨得一支「為熱愛生活,我就捨得」的創意視頻在社交平臺引發廣泛討論。藝人白舉綱、芭蕾舞者敖定雯和騎行達人徐鑫靈三個不同領域年輕人的真實經歷,表達當代年輕人敢於「為追夢而捨得」的人生態度。在藝人白舉綱、芭蕾舞者敖定雯和騎行達人徐鑫靈的身上,追逐夢想過程中都付出了大量的時間,而捨得酒也是用了43年時間才沉澱12萬噸優質老酒,「時間」是他們成就共通的精神內核。
  • 林夕三千首歌詞,無非也就四個字
    關於筆名由來,有人說,林夕偶得一本簡體版《紅樓夢》,於是把「夢」字拆開,做了筆名。其實這是誤傳。入行時,林夕非常喜歡一個叫林振強的填詞人,覺得「林」字很美,發音好聽,就拿它做了姓。又看到《紅樓夢》的「夢」字,覺得林下有夕陽,意境很美,故而取名。
  • 原創|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朗誦)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作者
  • 捨得酒業《捨得智慧人物》歸來,時代偶像捨得智慧實現IP升級
    新一季的《捨得智慧人物》全新升級,攜手郭麒麟、韓雪、鄧紫棋、薇婭、楊紫、鄉村教師張桂梅、PDD等12位時代新偶像,以「少數人的路」為主題,揭示這些「少數人」背後契合時代精神的捨得智慧,探尋捨得之道,彰顯了捨得酒業的深度人文關懷,體現了其獨特智慧的企業文化,同時也為品牌年輕化賦能,向年輕消費者傳遞「捨得即中國精神」的品牌核心內涵。
  • 捨得酒業《捨得智慧人物》歸來,尋時代偶像捨得智慧實現IP升級
    新一季的《捨得智慧人物》全新升級,攜手郭麒麟、韓雪、鄧紫棋、薇婭、楊紫、鄉村教師張桂梅、PDD等12位時代新偶像,以「少數人的路」為主題,揭示這些「少數人」背後契合時代精神的捨得智慧,探尋捨得之道,彰顯了捨得酒業的深度人文關懷,體現了其獨特智慧的企業文化,同時也為品牌年輕化賦能,向年輕消費者傳遞「捨得即中國精神」的品牌核心內涵。
  • 捨得酒業《捨得智慧人物》歸來探尋時代偶像捨得智慧實現IP升級
    新一季的《捨得智慧人物》全新升級,攜手郭麒麟、韓雪、鄧紫棋、薇婭、楊紫、鄉村教師張桂梅、PDD等12位時代新偶像,以「少數人的路」為主題,揭示這些「少數人」背後契合時代精神的捨得智慧,探尋捨得之道,彰顯了捨得酒業的深度人文關懷,體現了其獨特智慧的企業文化,同時也為品牌年輕化賦能,向年輕消費者傳遞「捨得即中國精神」的品牌核心內涵。
  • 陶淵明的這首詩,名為《飲酒》,全篇卻無一「酒」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首詩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前四句意思是說: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這四句借現象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結構緊密。第一句發端,第二句轉折。
  •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
    南懷瑾說:《金剛經》說的無非就是三句話,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南懷瑾老先生在一次《金剛經》的講座中說過:《金剛經》所講的,無非也就是三句話,你能看懂就知道什麼是人生了。第一句話: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