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朗誦)

2021-03-01 桃園野菊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

作者:桃園野菊原名:吳沛,一個在文字裡舞蹈的女子。微信平臺:桃園野菊(tyyj8788)、菊香文苑(tyyj2799)。個人微信:2788109213 或 bsxy2409

主播:盼,職業女性,愛好廣泛,尤其喜歡唱歌、朗誦、瑜伽、旅遊。多家平臺主播,個人微信:pan_xfxhyy,微信公眾號:盼枝花。

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音頻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

花開正豔的時候,彩蝶撲粉蕊,紫燕空中飛,一陣陣微風攜來醉人的芳菲,我坐在芭蕉扶影的窗欞下,用一盞茶的時間,以最清寧的心描摹著遠山幽深處那份誘人的靜謐與空靈。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空山鳥語兮,風吹山林兮,悠然自得兮。陶潛身著寬衫,庭前把酒,採菊東籬,芬芳繞指,醇香縈懷,抬眸凝望,悠然見南山,何等愜意,何等超然。

名利中糾纏不清,仕途上趨炎附勢,怎比得上退隱世海放牧心靈逍遙自在;千纏百繞的塵網,紛爭無盡的官場,哪抵得過回歸田園修籬種菊月白風清。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暮霧嵐,似有若無,浮繞峰際;倦鳥成群,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此情此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何須言?何須辯?只需無聲,只需靜默,大美無言,至美不語。

沒有什麼比嘗盡沉浮起落之後,找到真正的歸宿更令人安心,心安即是歸處,陶公可謂心領神會到退隱山林的真意了,內心的滿足,魂魄的篤然,盡在不言中。

雖然二千多年過去了,但我們依然能從他的詩境中領略到生活的情趣以及他對生命真諦的徹悟,足以讓我們浮想聯翩到他或採菊籬邊,或垂釣溪畔,或荷鋤田埂的種種妙趣。他清歌長林,煮茗烹茶,醉酒吟詩,參禪悟道,山水中有他,他在山水中,美在心間,樂在眉梢。

年歲越長,似乎越加嚮往那樣的悠閒清逸,越加欽羨那樣的本真回歸。然而,世海漂泊,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無可奈何,既然無法拋卻俗世煙塵,就努力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不懼塵世風霜,不畏流光無情,輕嗅煙火的素樸,順應內心的聲音,做該做的事,愛該愛的人,守該守的諾,盡該盡的責,素心若禪,不問結局,不問餘生,悄然種一朵心花於心陌,自放芳華,兀自嫣然。

與其和人糾纏,不如與花纏綿。人之一生,偶然而來,必然而去,任何人都無法知道自己生命的長短,每一天能讓自己在鳥兒啁啾中醒來,能在喧囂中修得一顆反璞歸真的心靈就是生命最終的圓滿。

人生漫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能似竹「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精神之高層次,能若蓮「出汙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就是靈魂之升華,能如梅「凌寒獨自開,唯有暗香來」就是境界之涅槃,能像菊於風霜寒露中孤標傲世靜靜地綻放芳姿就是性靈之禪境。

阡陌人生,負累前行,冷暖自知。「在這喧鬧的凡塵,我們都需要有適合自己的地方,用來安放靈魂。也許是一座安靜宅院,也許是一本無字經書,也許是一條迷津小路。」

山養性,水蓄靈,書怡情。酒綠燈紅紛擾,不如翰墨修身;濃妝豔抹迷亂,不如山水養性;喧器嘈雜穿梭,不如草木篤情。

面朝陽光,心靜如水。惟願,某一天,找個心靜身閒的日子,去登一次南山,採一束野菊,宿一晚柴舍,清晨醒來,推開柴門,靈氣襲來,芳香撲鼻,那時的我,想來,定然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相關焦點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來源:桃園野菊(tyyj8788)作者:桃園野菊,原名:吳沛,一個在文字裡舞蹈的女子。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花開正豔的時候,彩蝶撲粉蕊,紫燕空中飛,一陣陣微風攜來醉人的芳菲,我坐在芭蕉扶影的窗欞下,用一盞茶的時間,以最清寧的心描摹著遠山幽深處那份誘人的靜謐與空靈。
  •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 | 桃園野菊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空山鳥語兮,風吹山林兮,悠然自得兮。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暮霧嵐,似有若無,浮繞峰際;倦鳥成群,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此情此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何須言?何須辯?只需無聲,只需靜默,大美無言,至美不語。沒有什麼比嘗盡沉浮起落之後,找到真正的歸宿更令人安心,心安即是歸處,陶公可謂心領神會到退隱山林的真意了,內心的滿足,魂魄的篤然,盡在不言中。
  •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寫古展小記
    滿目的紅與黑,看似是碎片,卻又各有主軸。如果只是帶著認字的心情來看這樣的作品,或許會「失望而歸」。切割的草書線條如流水般滑過,突出的拓本如「無明」溪水中的踏腳石,順著方向,就能抵達「般若」彼岸。《虛空中的圓滿》一點天心月,水墨見圓融。這是早年可一師寫下的句子。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寺庫「尋釀中國」活動首站開啟
    (原標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寺庫「尋釀中國」活動首站開啟)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玄學家」陶淵明的「得意忘言」
    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這番自白,說明他讀書時所持的態度和方法正是魏晉人注重「會意」的新氣派,與漢人承一師,守一經,拘泥子煩瑣章句的學究氣是大相逕庭的。他就是用這種新觀點去探索人生的理想,希望從混濁而苦難的現實超脫到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去。他在詩中所表現的「意」,正是這種精神境界的藝術再現。他為文作詩,自然也是為了表現自己「得意」時所特有的精神滿足和樂趣。
  • 朗誦: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文:思夢  朗誦:紅塵浪子喜歡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柔弱的力量抵擋時間的輪轉,坦然接受世俗風雨的洗禮; 喜歡用一種淡然的心境,瘦弱的雙肩挑起責任,毅然承擔塵世悲歡的交錯。時光總是自顧自地匆匆而過,又何曾與你我商量過?
  • 古詩詞中的那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導語中國古典詩歌文化中,從來不缺少離別,耳熟能詳的《琵琶行》是送行,李白的《贈汪倫》也是送行。江河渡口,長亭送別,有一飲而盡的豪情壯志,也有折柳相送的默默不語。生活在一張飛機票可以飛遍全球的今天,可能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那樣的離別之情吧!
  • 此中有真意,愈辯愈洞開
    辯字當頭,雄辯詭辯以情辯,百辯還看生工;論衡天下,妖論謬論相對論,莫論勝負英雄。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在不斷探索著前進的方向,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是一種自我追求。可遊戲中總有不少不可避免的暴力血腥場面及遊戲玩家素質參差不齊所導致的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們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誤入歧路。
  • 黃道中脈辯(辯陳健民中黃督脊辯)
    故此丹家就是利用此「物」,使之與絕對本體相融為一,進而攝取精華,使這無常之身體升華為現實之仙體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華為完滿之人生,使不完美之世界升華為現實之極樂世界;陳氏之佛家徒輩則是"出四門見生、老、病、死示現"而消極的逃避,"發心脫離此無常之身,並欲斷除一切後有之身,"〈見陳鍵民《曲肱齋全集第五冊·中黃督脊辯》〉而往生於極樂!兩者高下立判,不待言矣!
  • 此中有真意|莫武精品篆刻作品欣賞
    從不到二十歲自學刻印刻出第一方所謂的「印章」起,已是匆匆三十餘年。此間甘苦自知,得失隨緣。這不是「刻」印。中國傳統書畫印的主流,講的是寫意性,從宋代蘇軾、米芾以來就是這樣。即便是工整的風格,也不是「修」、「描」出來的,而是講舒情達意的。陳鴻壽有句話講得好:「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而時見天趣。」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劉長卿詩中難以割捨的禪宗情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這也是一首《尋隱者不遇》。相對於賈島的「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中流露出的對隱者自由飄逸生活的嚮往,劉長卿更著重表達了尋者的感受。他來到的是一個清新幽雅的所在,芳草白雲,青松靜渚,無不給人以靜謐的美感,加之山間新雨後,到處翠色慾流,滿目清秀。這樣儘管吃的是閉門羹,但詩人的心情絲毫不受影響。
  • 此中有真意丨大理生活家三人書畫聯展之蘇毓老師作品賞
    讓藝術融入普通的家居生活中是我們這次做展的主旨。以此為出發點,我們給大家呈現茶室,書房、客廳等家居場景,讓三位老師的作品在這些場景裡紮根、發芽、開花、結果……當然了,三位老師也會在場,在音樂和花、香、茶語中,與來看展的體驗者分享、交流互動。我們想讓藝術品回到它們原本的位置上來,而不是被個人珍藏起來、不是在美術館被瞻仰。
  • 詩中有禪意,欲辨已忘言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品讀詩中哲理
    在最新一期的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中,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用他的播音腔,為我們帶來了兩首有著深刻生活智慧的詩歌,帶我們體會心境豁達之後生活中的美好。詩中有禪意,欲辨已忘言。隨後張新成為我們帶來了詩人王維的一首《酬張少府》。王維被世人成為「詩佛」,他的詩中蘊含了許多從細微中體現的生活哲理。不論身處何境,都有「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的愜意,還有著「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的豁達,透著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上天很公平,我們得到的永遠都和失去的一樣多。人生什麼時候容易過,誰都有困難的時候。
  • 朗誦丨一切盡在不言中......
    有沒有一句話可以囊括所有的語言?有沒有一首歌可以唱出所有的心事?有沒有一種情感可以表達所有的深情?我想就是這句:一切盡在不言中。   文海茫茫,最喜「盡在不言中」的深邃;愛海迢迢,最懂「盡在不言中」的情深。人生漫漫,最愛「盡在不言中」的感悟。曾以為堅持不懈才能變得足夠強大,如今才明白真正讓我們強大的是放下;曾以為千言萬語才能足以表白世間的深情厚意,如今才懂得不語最是情深。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啥不是「西籬」,原來很有講究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在現實社會中,我建起了我的家園,雖然身處人生社會裡,卻沒有嘈雜的喧囂。問我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簡單:追求自然。我在東籬牆邊採菊,感悟到了自然的存在。黃昏時分多麼美好啊!飛鳥結伴歸巢。自然裡、生活中有著很樸素又很深刻的道理。我已經忘情於此了。
  • 此中有真意
    我沒有同徐莫凡提前做任何商量,就在航班輕緩的夜曲中隻身來到了麗江。耳機裡陳奕迅擰起悲戚的五官,深情唱著「只能說我輸了,也許是你怕了」,我不禁苦笑究竟是誰被故事裡的人淘汰了呢。而此刻的我,既輸了,也害怕了。五月開頭的風實在有些不懷好意,揚在臉上,額際的劉海翻飛。即使在黎明暮靄之際的破曉前,也吹的心裡有些許不安分的毛躁,喧闐的雜音充斥在耳郭。
  • 朗誦 一切盡在不言中
    縱有千言萬語,縱是心濤奔騰,語言這東西,似乎總在最需要的時候,變得蒼白無力。於是,一切盡在不言中。當新歲姍然來臨,心有千千結,思有萬萬緒,剪不斷,理還亂,但又能如何?對未知的茫然,恰似眼前的一抹雲霧,朦朧縹緲。對前路的期許,又似天邊的一抹彩霞,熠熠生輝。於是,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