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寫古展小記

2021-02-08 可一書房

《寫古·十般若密》

幾世輪迴,只為證道而來。

滿目的紅與黑,看似是碎片,

卻又各有主軸。

如果只是帶著認字的心情來看這樣的作品,

或許會「失望而歸」。

切割的草書線條如流水般滑過,

突出的拓本如「無明」溪水中的踏腳石,

順著方向,就能抵達「般若」彼岸。

《虛空中的圓滿》

一點天心月,水墨見圓融。

這是早年可一師寫下的句子。

老師以透明墨書寫下黃櫱禪師《傳心法要》

又以雲紋鋪底,

猝不及防,

「安樂圓滿」四字未能呈現出來,

猶如外顯與內心,

安樂圓滿不是外在看到的樣子,

而是自我內知的狀態,

《燼·衍》

某天可一師很興奮地告訴我們,

他想到這尊拓本要如何來呈現,

比劃了半天,書童們仍一頭霧水,

沒法分享到老師的喜悅。

直到這幅作品呈現在眼前。

 

不知寫了多少稿,

每個字都經由香火細細燒出,

需要手疾眼快的適時按住,當止則止。

光影變幻,墨跡倒影時時變化,

如如不動的卻是本如面目。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封·藏》

嵌入銅中的《心經》屏風,

可以按順序擺放,

亦可錯落有致的鋪排。

把和近段時間最相應的話語放至眼前,

久久薰習,

在某個電光火石的剎那,

若有所悟。


數十年後,待表層的字面磨盡,

深藏於其中的另一層經文將再次顯露,

心有千百轉,法自有深意。



可一老師《寫古·古寫》展目前仍在廣州天一藝術館展出,截止時間到11月6日,有機會親臨現場的朋友別錯過哦。

在某個午後,隻身一人靜靜地坐在這些古與今的老物件前,體會、揣摩、感受,場與場的相連,或許會令你忘掉這是一場展。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如果你也去看了這場可一老師的藝術展,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聊聊感受。

我們將選出3位小夥伴的留言,

送出【冬季款】書籤一套。

沒法親到現場的小夥伴,也可掃碼收看這場回顧版【雲直播】

—— 關鍵是好玩 ——

相關焦點

  •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 | 桃園野菊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空山鳥語兮,風吹山林兮,悠然自得兮。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來源:桃園野菊(tyyj8788)作者:桃園野菊,原名:吳沛,一個在文字裡舞蹈的女子。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花開正豔的時候,彩蝶撲粉蕊,紫燕空中飛,一陣陣微風攜來醉人的芳菲,我坐在芭蕉扶影的窗欞下,用一盞茶的時間,以最清寧的心描摹著遠山幽深處那份誘人的靜謐與空靈。
  • 原創|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朗誦)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作者
  • 朗誦: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作者:桃園野菊  朗誦: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日暮霧嵐,似有若無,浮繞峰際;倦鳥成群,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此情此境,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何須言?何須辯?只需無聲,只需靜默,大美無言,至美不語。沒有什麼比嘗盡沉浮起落之後,找到真正的歸宿更令人安心,心安即是歸處,陶公可謂心領神會到退隱山林的真意了,內心的滿足,魂魄的篤然,盡在不言中。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寺庫「尋釀中國」活動首站開啟
    (原標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寺庫「尋釀中國」活動首站開啟)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玄學家」陶淵明的「得意忘言」
    他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這番自白,說明他讀書時所持的態度和方法正是魏晉人注重「會意」的新氣派,與漢人承一師,守一經,拘泥子煩瑣章句的學究氣是大相逕庭的。他就是用這種新觀點去探索人生的理想,希望從混濁而苦難的現實超脫到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去。他在詩中所表現的「意」,正是這種精神境界的藝術再現。他為文作詩,自然也是為了表現自己「得意」時所特有的精神滿足和樂趣。
  • 此中有真意,愈辯愈洞開
    辯字當頭,雄辯詭辯以情辯,百辯還看生工;論衡天下,妖論謬論相對論,莫論勝負英雄。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在不斷探索著前進的方向,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自己、完善自己,這是一種自我追求。可遊戲中總有不少不可避免的暴力血腥場面及遊戲玩家素質參差不齊所導致的不良風氣的影響,我們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誤入歧路。
  • 古詩詞中的那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導語中國古典詩歌文化中,從來不缺少離別,耳熟能詳的《琵琶行》是送行,李白的《贈汪倫》也是送行。江河渡口,長亭送別,有一飲而盡的豪情壯志,也有折柳相送的默默不語。生活在一張飛機票可以飛遍全球的今天,可能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那樣的離別之情吧!
  • 朗誦: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文:思夢  朗誦:紅塵浪子喜歡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柔弱的力量抵擋時間的輪轉,坦然接受世俗風雨的洗禮; 喜歡用一種淡然的心境,瘦弱的雙肩挑起責任,毅然承擔塵世悲歡的交錯。時光總是自顧自地匆匆而過,又何曾與你我商量過?
  • 黃道中脈辯(辯陳健民中黃督脊辯)
    故此丹家就是利用此「物」,使之與絕對本體相融為一,進而攝取精華,使這無常之身體升華為現實之仙體佛身,使缺限之人生升華為完滿之人生,使不完美之世界升華為現實之極樂世界;陳氏之佛家徒輩則是"出四門見生、老、病、死示現"而消極的逃避,"發心脫離此無常之身,並欲斷除一切後有之身,"〈見陳鍵民《曲肱齋全集第五冊·中黃督脊辯》〉而往生於極樂!兩者高下立判,不待言矣!
  • 此中有真意丨大理生活家三人書畫聯展之蘇毓老師作品賞
    讓藝術融入普通的家居生活中是我們這次做展的主旨。以此為出發點,我們給大家呈現茶室,書房、客廳等家居場景,讓三位老師的作品在這些場景裡紮根、發芽、開花、結果……當然了,三位老師也會在場,在音樂和花、香、茶語中,與來看展的體驗者分享、交流互動。我們想讓藝術品回到它們原本的位置上來,而不是被個人珍藏起來、不是在美術館被瞻仰。
  • 詩中有禪意,欲辨已忘言 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品讀詩中哲理
    在最新一期的酷我音樂《張新成·遇見詩》中,酷我音樂「青春陪伴大使」張新成用他的播音腔,為我們帶來了兩首有著深刻生活智慧的詩歌,帶我們體會心境豁達之後生活中的美好。《禮物》是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切斯拉夫·米沃什寫的一篇詩歌。當時二戰爆發,詩人被迫流亡,儘管時局動蕩,自己也顛沛流離,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寫出了很多發人深省的詩句。
  • 此中有真意
    在我到達麗江城東的古樓前,窗外月色朦朧清雋,好似良人精心雕刻的畫卷,伴著稀疏零落的燈景,隱隱若若撫琴弄詩,訴說著前塵往事。仿佛地點錯落在三年前的四樓小平房,徐莫凡從身後攬我入懷。他的聲音在皎潔乾淨、明朗堂亮的月光襯託下,格外輕柔,拉動著心不由自主沉入溫柔的海底。他說,蘇潔,我們結婚吧。月光映在女孩星星亮亮的眼底,眨啊眨,她以為是迷途的小鹿找到了歸途的皈依。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劉長卿詩中難以割捨的禪宗情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這也是一首《尋隱者不遇》。相對於賈島的「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中流露出的對隱者自由飄逸生活的嚮往,劉長卿更著重表達了尋者的感受。他來到的是一個清新幽雅的所在,芳草白雲,青松靜渚,無不給人以靜謐的美感,加之山間新雨後,到處翠色慾流,滿目清秀。這樣儘管吃的是閉門羹,但詩人的心情絲毫不受影響。
  • 此中有真意|莫武精品篆刻作品欣賞
    從不到二十歲自學刻印刻出第一方所謂的「印章」起,已是匆匆三十餘年。此間甘苦自知,得失隨緣。這不是「刻」印。中國傳統書畫印的主流,講的是寫意性,從宋代蘇軾、米芾以來就是這樣。即便是工整的風格,也不是「修」、「描」出來的,而是講舒情達意的。陳鴻壽有句話講得好:「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而時見天趣。」
  •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啥不是「西籬」,原來很有講究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在現實社會中,我建起了我的家園,雖然身處人生社會裡,卻沒有嘈雜的喧囂。問我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簡單:追求自然。我在東籬牆邊採菊,感悟到了自然的存在。黃昏時分多麼美好啊!飛鳥結伴歸巢。自然裡、生活中有著很樸素又很深刻的道理。我已經忘情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