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總是有看透人生的人道出感慨。在故宮博物館內掛著一幅有500年歷史的古畫,這個畫家不僅僅畫出了3個駝背老頭,還展現了人心的醜惡,是一幅經典的諷刺圖。
說起來諷刺圖,就是藝術不僅僅展現表面上的美,還展現「醜惡」的一面。諷刺世界醜惡的藝術品往往會更加具有思想,會更留有空間讓人們去思考。這些諷刺作品的作家也不畏懼黑暗和壓力,拿起畫筆將最醜陋的人心展現在畫紙上。
魯迅先生的棄醫投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拿起筆桿來寫下自己面對社會的壓力和見證的人心的醜陋,留下了一部部極具諷刺意味的文學作品。
同理畫家也是可以拿起畫筆來展現自己內心的宏圖,這幅《三駝圖》就是一幅諷刺畫,在這幅畫中不僅畫了三個駝背的老頭,還頗有深意。而對於這幅畫也有兩種不一樣的聲音,有人說這就是一幅「喜氣洋洋」的碰面圖,也有人說這就是一幅「諷刺」畫面,那麼畫家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這幅畫是由明朝畫家李士達創作的,李士達的繪畫作品都有著一個特別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簡單化,越簡單越能體現他的心事。所以他的作品必須要有題字解釋才能夠理解。
這幅《三駝圖》的上面便題了三首詩,這三首是能夠看懂這幅畫便也能夠看懂了。第一首詩是由明朝文學家錢允治題的詩,這首是看著很像是一首打油詩,但是「世上原來無直人」就表達了畫的深意,認為現在的人太過虛假,能夠直來直去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可以說是一針見血。
第二首詩是明朝畫家陸士仁題的,他和李士達作為同窗好友,一直關係匪淺。他看到畫面上三個駝背的人,認為有缺陷也並不代表這個人不正直,告訴世人不能夠以貌取人。
第三首詩也是明朝時期的一位畫家文謙光,他一直嚮往陶淵明先生那樣「採菊東籬下」的生活,而且向來嫉惡如仇。他在這幅畫上題下了「卻羨淵明歸思早,世塗只見折腰人」,他題詩的意思是這三個駝背老頭雖然看上去面目和諧,但是實際上都是裝模作樣。
李士達用了簡單的幾筆畫出了三個駝背老頭,卻道出了人心的險惡。這幅畫被掛在故宮內也成為了很有意義的作品,看到這幅畫的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見解。你呢?你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