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是關於三國時期的一個比較有熱度的話題,很多人對這個計謀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這是蜀漢北伐的高妙戰略,諸葛亮不採用純屬是優柔寡斷,不善軍略;有人認為"子午谷奇謀"就是帶兵送人頭,根本難以實現。雙方說得都很有道理。不過被爭論的"子午谷奇謀",本身也有可能是一個謠言。
"子午谷奇謀"的概述
首先來簡單說一下"子午谷奇謀"到底是什麼?它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的一種戰略。諸葛亮一伐的戰略是用趙雲作為疑兵吸引曹魏關中軍隊的注意力,然後自己去攻取隴右。
魏延說這麼辦多費事啊。聽說鎮守關中的夏侯楙是個草包。咱們不如這樣:諸葛亮率領主力軍隊從斜谷進攻關中,自己率領一萬人從子午谷先進攻長安。夏侯楙到時候肯定嚇跑,這樣一來長安、潼關等重要城關都被蜀漢控制,諸葛亮的大軍進入關中控制局面,關中、隴右、河西一起打包進入蜀漢版圖。
魏延的想法挺好,諸葛亮不同意,覺得這麼做太危險,還是"平取隴右,十全必克"好。結果諸葛亮前期本來打得好好的,馬謖比較拉胯,沒守住街亭,導致攻取隴右的目的失敗。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沒被採取,而諸葛亮自己的計劃又失敗,爭議性就由此而來。
"子午谷奇謀"或為謠言
"子午谷奇謀"的構想很大膽,引起的爭議也很多,但是它本身很有可能是虛構的。《三國志》中壓根沒有"子午谷奇謀"的具體記載。我們看《魏延傳》中的原文"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其中只提到魏延希望與諸葛亮一正一奇進攻關中,具體路線、戰略細節並無記載。
那麼"子午谷奇謀"具體的出處在哪裡呢?是裴松之引注的《魏略》。《魏略》是曹魏人魚豢私撰的史料。平心而論,不可否認《魏略》確實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是在很多內容上,《魏略》的記載都非常不靠譜。尤其是對蜀漢這個敵國的記載上。
小編沒有篩查《三國志》,僅憑藉記憶就能找到三處非常離譜的記載。第一、《魏略》記載劉禪在劉備在徐州戰敗的時候走失,被人販子賣到漢中,時隔多年才與劉備相認的橋段;第二、《魏略》記載劉備與諸葛亮的相遇是諸葛亮主動找劉備,而非劉備"三顧茅廬"。當時劉備並不看好諸葛亮,自己在那裡把玩犛牛尾,正眼都不看諸葛亮一眼;第三、《魏略》記載諸葛亮臨終前讓魏延千萬別北伐,還把軍權交給魏延。
從這些內容來看,《魏略》中的很多關於蜀漢的記載都與《三國志》的內容有出入,幾乎是背道而馳。不排除《魏略》有刻意抹黑蜀漢的可能。"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其中更豐富了魏延計劃的細節。陳壽作為蜀漢舊臣,對魏延的戰略都不能詳細記載,而魚豢是怎麼知道敵國的未實現的戰略呢?
小結
總而言之,"子午谷奇謀"的史料還是比較詳實,但是這個史料是出自非常不靠譜的《魏略》,它的真實性就需要打一個問號了。話又說回來,"子午谷奇謀"的目標大,但是實現的條件也十分苛刻。幾乎完全寄希望於夏侯楙逃跑,以及關中所有守軍被諸葛亮牽制並擊敗。所以小編認為即便這個計劃是真的,對於蜀漢來說,還是停留在紙面上比較好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