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子午谷奇謀」爭論不休?其實這個奇謀本身就有可能是謠言

2020-12-23 插畫師的三國夢

"子午谷奇謀"是關於三國時期的一個比較有熱度的話題,很多人對這個計謀爭論不休。有人認為這是蜀漢北伐的高妙戰略,諸葛亮不採用純屬是優柔寡斷,不善軍略;有人認為"子午谷奇謀"就是帶兵送人頭,根本難以實現。雙方說得都很有道理。不過被爭論的"子午谷奇謀",本身也有可能是一個謠言。

"子午谷奇謀"的概述

首先來簡單說一下"子午谷奇謀"到底是什麼?它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的一種戰略。諸葛亮一伐的戰略是用趙雲作為疑兵吸引曹魏關中軍隊的注意力,然後自己去攻取隴右。

魏延說這麼辦多費事啊。聽說鎮守關中的夏侯楙是個草包。咱們不如這樣:諸葛亮率領主力軍隊從斜谷進攻關中,自己率領一萬人從子午谷先進攻長安。夏侯楙到時候肯定嚇跑,這樣一來長安、潼關等重要城關都被蜀漢控制,諸葛亮的大軍進入關中控制局面,關中、隴右、河西一起打包進入蜀漢版圖。

魏延的想法挺好,諸葛亮不同意,覺得這麼做太危險,還是"平取隴右,十全必克"好。結果諸葛亮前期本來打得好好的,馬謖比較拉胯,沒守住街亭,導致攻取隴右的目的失敗。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沒被採取,而諸葛亮自己的計劃又失敗,爭議性就由此而來。

"子午谷奇謀"或為謠言

"子午谷奇謀"的構想很大膽,引起的爭議也很多,但是它本身很有可能是虛構的。《三國志》中壓根沒有"子午谷奇謀"的具體記載。我們看《魏延傳》中的原文"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其中只提到魏延希望與諸葛亮一正一奇進攻關中,具體路線、戰略細節並無記載。

那麼"子午谷奇謀"具體的出處在哪裡呢?是裴松之引注的《魏略》。《魏略》是曹魏人魚豢私撰的史料。平心而論,不可否認《魏略》確實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是在很多內容上,《魏略》的記載都非常不靠譜。尤其是對蜀漢這個敵國的記載上。

小編沒有篩查《三國志》,僅憑藉記憶就能找到三處非常離譜的記載。第一、《魏略》記載劉禪在劉備在徐州戰敗的時候走失,被人販子賣到漢中,時隔多年才與劉備相認的橋段;第二、《魏略》記載劉備與諸葛亮的相遇是諸葛亮主動找劉備,而非劉備"三顧茅廬"。當時劉備並不看好諸葛亮,自己在那裡把玩犛牛尾,正眼都不看諸葛亮一眼;第三、《魏略》記載諸葛亮臨終前讓魏延千萬別北伐,還把軍權交給魏延。

從這些內容來看,《魏略》中的很多關於蜀漢的記載都與《三國志》的內容有出入,幾乎是背道而馳。不排除《魏略》有刻意抹黑蜀漢的可能。"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其中更豐富了魏延計劃的細節。陳壽作為蜀漢舊臣,對魏延的戰略都不能詳細記載,而魚豢是怎麼知道敵國的未實現的戰略呢?

小結

總而言之,"子午谷奇謀"的史料還是比較詳實,但是這個史料是出自非常不靠譜的《魏略》,它的真實性就需要打一個問號了。話又說回來,"子午谷奇謀"的目標大,但是實現的條件也十分苛刻。幾乎完全寄希望於夏侯楙逃跑,以及關中所有守軍被諸葛亮牽制並擊敗。所以小編認為即便這個計劃是真的,對於蜀漢來說,還是停留在紙面上比較好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

相關焦點

  • 不存在的子午谷奇謀
    相當一部分三國迷認為,如果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冒一把險,由子午谷偷襲長安,或許能早日北定中原。《魏略》、《資治通鑑》的確記載了子午谷奇謀其實《三國志》並沒有寫子午谷奇謀,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出自《魏略》、《資治通鑑》: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竟然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那麼,諸葛亮如果在第一次北伐真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能出奇制勝,一舉攻佔長安,佔領潼關,實現蜀漢偉大的榮光呢?歷史上普遍認為,諸葛亮如果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勝算的概率比較大,主要有六點理由:一是當年韓信就是通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成功。
  • 「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諸葛亮如果用了它就能打勝仗?
    那麼,諸葛亮如果在第一次北伐真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否有可能出奇制勝,一舉攻佔長安,佔領潼關,實現蜀漢偉大的榮光呢?歷史上普遍認為,諸葛亮如果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勝算的概率比較大,主要有六點理由:一是當年韓信就是通過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舉成功。
  • 幸好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定了,要不然魏延會讓蜀國一敗塗地
    很多人除了聲討馬謖之外,更偏向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事件。一般的觀點是,蜀漢北伐宜急不宜緩,像是諸葛亮那樣慢騰騰穩紮穩打的套路,根本不是蜀國國力可以支撐的。只有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那樣,來一場激進冒險的突襲,這樣就可以奪佔長安,北伐也就成功一大半了。
  • 司馬懿也贊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什麼不用魏延之計?
    對於諸葛亮其人,歷來眾說紛紜,尤其是關於他親自率軍北伐是否可取、對於魏延的任用方面的爭論,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劉備白帝城託孤以後,善於理政的諸葛亮可以說沒有讓死去的劉備失望,諸葛亮制定了「賞罰必信、科教嚴明;獎勵農桑,與民生息」的政策,使得蜀國恢復了元氣,並開創了一個「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積蓄饒」的局面。
  • 所謂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只是司馬懿,給諸葛亮下的套而已
    諸葛亮應該不是怕魏延投敵,他對魏延很不錯,魏延在諸葛亮時代地位極高,主要應該是這個子午谷奇謀本身就不靠譜。蜀漢兵少,並不像演義裡一樣動輒出動十萬大軍,除去各地駐軍和都城留守以外諸葛亮每次出徵手頭可用的兵力可能也就五萬上下,就這個軍力而言,五千精兵實在不是可以隨隨便便拿出去賭一把的數字。
  • 為何不用「子午谷奇謀」?了解這4點,才發現諸葛亮真高明!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本期《墨說三國》我們來聊一聊三國時期的一段公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謀」到底有沒有用?為何諸葛亮就是不同意呢?其實在以史為鑑看來,魏延子午谷奇謀的成功率極大,要是諸葛亮同意這一計策,極有可能佔據關中,在戰術上迎來一次大的勝利。但是在戰略上,蜀漢將面臨極大的困局,這一困局一個處理不好,極有可能危及剛剛平穩的蜀漢政權存亡。
  • 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的是因為他「不善奇謀」嗎?
    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進行了十分全面的評價,然而對其奇謀將略並不十分認同。「然(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陳壽認為諸葛亮連年徵戰,卻未能成功,是因為將略應變,非諸葛亮所長。後世很多人也十分認可這種說法,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諸葛亮否決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計謀。
  • 論歷史上三國時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今天我們的主人公就是魏延,魏延是一代名將,在五虎上將亡故以後,當時人才匱乏的蜀漢可謂是擎天之柱,他的武力雖然比不上五虎上將,但是他的謀略和統兵之才與五虎上將有過之而無不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謀,由於這個計劃過於冒險,被諸葛亮否決,歷史上對於這個計劃說法不一樣,本人今天說說對這個計劃的看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的計劃是:聲東擊西。
  • 歷史上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到底管不管用?
    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後世有人認為諸葛亮過于謹慎,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大大地失策,錯過了絕好時機;也有人認為,諸葛亮不採用的原因是,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長安,他的目標應當是先取涼州,然後步步為營、逐步蠶食曹魏。
  • 《三國演義》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對歷史的三國時期描述有些虛構化,但依然會讓人熱血沸騰,其中的各種奇謀妙計也是被人交口稱讚。魏延是蜀漢的一位大將,僅次於五虎將的存在。在武藝高強的同時,他的小計謀也是不少,尤其是以子午谷奇謀為世人道哉。
  • 魏延獻子午谷奇謀,為何遭到諸葛亮否決?只是因為忌憚其才華?
    三國蜀國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延曾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卻被諸葛亮拒絕,後世很多人常以為憾,批評諸葛亮用兵過于謹慎,導致錯失良機,當代也有人將這一案例運用於職場,認為魏延不懂職場潛規則,所以其計劃才不被採用,對此,六甲番人認為,子午谷奇謀被否決只是一次決策而已,與決策者諸葛亮生性謹慎關係不大,更與什麼職場潛規則沒半點關係。
  • 如果諸葛亮採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否成功拿下長安?
    眾所周知,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聞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簡而言之就是他帶領一萬人從子午谷急行軍十日到達長安,採用閃電戰攻佔長安。最後考慮過後諸葛亮並沒有採用。
  • 魏延子午谷奇謀真的有效?老玩家在《三國志11》中檢驗歷史真偽!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魏國卻久攻不下,蜀國大將魏延深知諸葛亮年事已高、不可長期據守,所以向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效仿名將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想讓諸葛亮率大軍從斜谷(大路)直擊長安,而魏延自己則率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山間小道)突襲。
  • 子午谷真假奇謀,揭露魏延和諸葛亮最大的戰術分歧!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直是中國歷史上的爭論點之一。贊同的人說,魏延奇謀可定關中,惜乎諸葛亮不用,錯失大好時機。
  • 三國:3個原因,說明「子午谷奇謀」就是個坑,幸好諸葛亮沒聽!
    豫薦你|文【全文2347字,圖片6張】三國:「子午谷奇謀」就是個坑,諸葛亮不採納是對的,有3個原因!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之時,魏延曾提出過一個建議,即自己效仿仿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帶領部分精兵,經由子午谷,在魏軍支援未到之時,快速拿下長安,和諸葛亮會師於潼關。這個建議被後世稱為「子午谷奇謀」。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為何不被採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熟讀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之際,魏延向諸葛亮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謀劃,那就是歷史有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親五千精兵,由子午谷繞道長安,效仿韓信的「暗度陳倉」之計,攻下長安城。但是令後世可惜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採納這一建議。
  • 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魏延的這條計策之中,是否存在三個漏洞?
    但是我們細看三國正史及當時地圖,就會發現子午谷奇謀是異想天開,魏延的才能遠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是明智決策,魏延的一句話,讓諸葛亮發現了此計的三個巨大漏洞,他一眼就看出兵出子午谷,魏延和他的五千精兵必然有去無回。
  •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爭執1000多年,諸葛亮真的是走了一步臭棋嗎?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 圖說三國——諸葛亮自始至終沒有採用的「子午谷奇謀」
    因而「六出祁山」其實只是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並非真實的歷史。實際上,諸葛亮在五次北伐中,只有兩次規模較大(第一次和第五次),而兵出祁山其實也只有兩次(第一次和第四次)。諸葛亮的不斷北伐,雖然對魏國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但同時也嚴重的傷害了自身,同時也讓自己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最終,北伐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