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美亞
昨天早上看到盧凱彤墜樓新聞的時候,亞姐嚇了一跳。
因為前兩日是陳奕迅新碟記者招待會,盧凱彤作為幕後創作者和多年老友,去撐臺腳,還接受了記者的訪問。
訪問中記者有察覺到盧凱彤形銷骨立,表示關切,盧凱彤大大方方說自己最近確實要增肥了。
她沒有流露出一絲異樣,且很自豪第一次給陳奕迅寫歌。
她所提到的DUO TOUR,就是我第一次知道盧凱彤的契機。
陳奕迅在他最經典的DUO演唱會上,把鏡頭遞給了吉他手盧凱彤。
2011年,我在上海八萬人體育館的DUO,聽過盧凱彤的吉他聲。那時候,她鍾靈毓秀,滿臉膠原蛋白。
她時年25歲,已經是一個華語頂級歌手全球巡迴演唱會獨當一面的吉他手。
但是,她的起點遠遠不止那麼高,她2001年就出道了,15歲的盧凱彤和林二汶以組合at17出道,出了很多少女系的歌。
at17始終沒有大紅大紫過,但沒有人能忽略盧凱彤的少女天才。
她不僅寫歌,還是個音樂製作人。2001年參與了楊千嬅《Music Box》製作,為2002年葉倩文《你聽到了沒有》演唱會吉他伴奏。給楊千嬅寫《偷吻杜魯福》,給朱孝天寫《黑白》。
她參與製作各種演唱會、廣播劇、電影配音。
2011年,at17單飛,盧凱彤去臺灣發展,主創國語歌,不僅收穫了太太小餘,事業也突飛猛進。
是的,她是同性戀,且在2017年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出櫃,大膽示愛小餘。
她曾經在接受採訪時感恩:和小餘的感情輾轉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她父母是很虔誠的基督徒,被告知女兒出櫃時沉默不語,說她以後會遇到好男孩。但卻在盧凱彤決定去加拿大結婚時,偷偷買了機票。
媽媽臨行前找到盧凱彤問她,你希望在你婚禮上,我穿哪條裙子?
小餘家的情況也一樣,一個傳統的臺南家庭,直到盧凱彤出櫃才知道女兒已經結婚,可他們說:要不要給你們擺酒?
盧凱彤描述這一段不可思議的苦盡甘來時,雙眼溼潤,她大約會覺得她是世上最幸運的人了吧?所有愛她的人,都沒有因為她的性取向而離開她。而是給予了比愛更深沉的理解與支持。
盧凱彤唯一煩悶的問題是媽媽催她生孩子:兩個女仔也可以生BB啊,好想抱孫。
這些絮絮叨叨的代際煩擾,像煙火氣裡的炊煙,象徵著一種未來可期的生機勃勃。
事業迂迴終守得雲開見天,婚姻繾綣甜蜜闔家歡,為什麼盧凱彤會選擇自戕?
因為躁鬱症。
躁鬱症是什麼?它還有個別稱叫雙極性情感疾患。
亞姐學過心理諮詢師,大約知道躁鬱症與抑鬱症不同,躁鬱症包含抑鬱症的表現。
簡單來說,就是一會兒極度亢奮和暴躁,一會兒又陷入情緒最低谷。
躁鬱症發作分三種:
1.抑鬱發作(與抑鬱症發作特徵相同)
2.躁狂發作:自我感覺良好,興高採烈,反應敏捷,思潮洶湧,精力旺盛,睡眠減少 。
3.混合發作:即抑鬱和躁狂同時發作,例如一個躁狂患者突然轉為抑鬱,幾個小時後又轉為躁狂。
總的來說就是,抑鬱症只是單向的抑鬱,而躁鬱症,是躁狂之外,還會抑鬱。
我們無法評述抑鬱與躁鬱哪個更痛苦,但情緒的極度落差,會讓躁鬱患者陷入極大的自我懷疑和自我消耗中。患者會有極大可能自殘。
2013年,盧凱彤就得過躁鬱症。她會打牆,打到皮開肉綻:
會有嚴重的幻聽幻覺,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究竟為什麼盧凱彤會得躁鬱症?
因為她對得之不易的成功視如珍寶,她曾經作為天才少女出道,卻未全然實現自己的音樂理想。一直在為他人做嫁衣。
她單飛到臺灣後,2012年終於憑藉第二張創作專輯《你安安靜靜地躲起來》入圍24屆臺灣國語獎最佳女歌手,最佳作曲人獎。
她想趁勝追擊,逼著自己出第三張專輯:
執念讓她得了躁鬱症,被迫停工兩年。她自殘打到快要見骨的時候,醫生和她說,手打殘廢了,你好了以後就只能唱歌不能彈吉他了,你能接受嗎?
對音樂的執念讓她開始恢復吃藥,調整狀態。
兩年後,她再一次出道了,但一切似乎重蹈覆轍。
2016年,盧凱彤憑藉國語專輯《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但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中的《還不夠遠》獲得28屆臺灣金曲獎最佳編曲人。
2018年8月5日,盧凱彤墜樓身亡,年僅32歲。
我們無法去探究她究竟如何踏出那最後一步,但她以往的跌宕似乎有跡可循,盧凱彤可以在籍籍無名裡隱忍蟄伏,焚膏繼晷,她不是仲永,少年成名掩蓋不了她源源不斷的才情與努力。
但一旦她的才情成就裡程碑式的成功,才華就成了毒藥,她的努力早就透支了自己。她無以為繼,不知以什麼樣的姿勢,才能突破自我。
盧凱彤的故事,讓亞姐想到某次和道長朋友聊天,向他請教「有運無命」的涵義。
他想了想說,很簡單,萬物守恆,假如你到達你運的制高點,那麼你的其他就會此長彼消,你的能量、你的命就駕馭不了巔峰值的運。
那些同樣的躁鬱症患者海明威,梵谷,三毛,無一不是才華橫溢,敏感激烈,他們用狂躁帶來的情緒峰值來維持靈感,盛名天下。
但盛名對於他們來說,至若憫然,他們終生處理的是自我與超我的關係,他們用審慎刻薄的角度疏離世界,最終結局都走向悲愴。
所以躁鬱症又被稱作「天才病」。
亞姐覺得,這個病並不因為與天才相關,而顯得卓爾不群陽春白雪,它是一種情緒惡疾,每一個執念自我追求的人,都容易沾染。
亞姐上半年就有躁鬱傾向。我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極端反差。白天一點就著,怒髮衝冠。晚上就著如水涼夜,潸然淚下。
嚴重睡眠障礙,於是得了好笑的「不安腿症候群」。去醫院檢查,因為懂得心理知識,對自己產生了初步懷疑,主動要求檢查心理狀態。
果然,中度抑鬱、中度焦慮、嚴重程度的躁狂。
所以我對盧凱彤們的狀態有一知半解的理解——
當你喜歡、擅長的事情變成了工作,你會欣喜若狂把它當成生活的全部。當它有了一定的成就,你就會「慾壑難填」,你覺得你明明可以做到更好,為什麼做不到?
就好比,當你篳路藍縷走到半山腰,開始進入車輪打滑、止步不前的狀態時,你惶然失措。
看著半山腰的風景,幻想頂峰的一覽眾山小,你不知道如何前進,也不捨得後退。你會對自己包含工作在內所有的一切產生懷疑、厭惡、焦慮,然後把這種焦灼落地到無謂無用的情緒上去。
躁鬱症讓人類美好的創造力,變成了鴆酒。
盧凱彤做了4年、第二次獲獎的專輯名叫:《你的完美有點難懂並不代表世界不能包容》,躁鬱嚴重的時候,她用這句話來鼓勵自己。
但我覺得盧凱彤到這時,依舊沒有走出來,因為她還是苛求完美,且希望世界能包容。
但是,怎麼可能有人是完美的呢?完美只是主觀上的孤芳自賞,是有情緒取向的自我審判,是接受一個不完美但完整的自我。
並且,它不需要任何人的包容,更那堪所謂世界。世界是冷漠的、旁觀的、客觀存在的,好在它無視你,它也不評判你。你落魄、成功、貴胄、託缽,都無需對任何人請求寬恕。
人的自我觀照永遠是幡動心動的過程,而非他人與世俗的定義。
再見了,盧凱彤。
可你的離開,也許會讓我這樣有躁鬱傾向的人幡然醒悟:白眉赤眼,又何必咄咄逼己,如若運的峰值無福消受,那就慢慢來。
你已經很幸福很完美了,你不要逼迫自己。我們都可以慢慢來。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美亞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