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衝| 清熱熄風、醒神開竅 |
取穴定位
位於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定位(指寸)。
|穴位釋疑|
少,陰;衝,突。"少衝"的意思是指此穴中的氣血物質從體內衝出。
|功能|
有清熱熄風、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熱病昏厥、心痛、瘧疾、身熱。
|配伍治病|
少衝配太衝、中衝、大椎,可治熱病、昏迷。
穴位療法
用拇指指尖用力掐揉少衝穴15~10次,可治療熱病昏厥。
在少衝穴上塗抹少許凡士林,用打火機將艾炷點燃,直接灸少衝穴,每天1次,可治療昏厥。
用角刮法從手指近端向遠端刮拭少衝穴3~5分鐘,每天3~5次,可治療心痛、瘧疾、身熱等病症。
少澤| 清熱利咽、通乳開竅 |
取穴定位
位於手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定位(指寸)。
|穴位釋疑|
少,指手太陽小腸經,穴在小指,為小腸經"井"穴,井當潤澤,脈氣初生,故名。
|功能|
有清熱利咽、通乳開竅的作用。主治中風昏迷、熱病、咽喉腫痛、心痛。
|配伍治病|
少澤配羶中、乳根,可治乳汁少、乳癰。
少澤配人中,可治熱病、昏迷、休克。
穴位療法
用拇指指尖掐按少澤穴,每天堅持2~3分鐘,能夠治療中風昏迷、熱病。
用艾條雀啄灸少澤穴5~10分鐘,每日1次,可治療心痛。
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少澤穴3~5分鐘,隔天1次,可緩解咽喉腫痛、心痛等。
後溪| 舒經活絡 |
取穴定位
位於手掌尺側,小指本節(第五掌骨關定位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穴位釋疑|
後,後面;溪,溪流,指氣血運行的道路。該穴位於第五掌指關節後方,故名。
|功能|
有舒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落枕、頸項強痛、鼻塞、瘧疾、耳鳴。
|配伍治病|
後溪配列缺、懸鐘,可治項強痛。
後溪配人中,可治急性腰扭傷。
後溪配天柱,可治頸項強直、落枕。
穴位療法
用拇指指尖掐按後溪穴2~3分鐘,每天堅持,能夠治療落枕。
用艾條溫和灸後溪穴5~10分鐘,每日1次,可治療頸項強痛、鼻塞。
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後溪穴3~5分鐘,隔天1次,可緩解頸項強痛、瘧疾、耳鳴等。
陽穀| 明目安神、通經活絡
取穴定位
位於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
|穴位釋疑|
陽,陽氣;谷,兩山之間凹陷處。穴在腕橫紋外側端骨隙中,如處山谷中,故名。
|功能|
有明目安神、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手腕痛、牙痛、肩痛、熱病無汗、疥瘡。
|配伍治病|
陽穀配曲池、外關,主治腕痛、上肢痿痺。
陽穀配百會、湧泉,主治精神分裂症。
陽穀配陽溪、陽池,可治腕關節痛。
穴位療法
用拇指指尖掐按陽穀穴2~3分鐘,每天堅持,能治療手腕痛、肘痛。
用艾條溫和灸陽穀穴5~10分鐘,每日1次,可治療牙痛、肩痛。
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陽穀穴3~5分鐘,隔天1次,可緩解熱病無汗、疥瘡、神疲力乏等。
養老| 清頭明目、舒經活絡 |
取穴定位
位於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定位橈側凹陷中。
|穴位釋疑|
養,生養、養護;老,與少、小相對,為長為尊。
|功能|
有清頭明目、舒經活絡的作用。主治急性腰扭傷、視物模糊、前臂痛、耳聾、耳鳴。
|配伍治病|
養老配肩髃,主治肩、背、肘疼痛。
養老配風池,主治頭痛、面痛。
養老配太衝,可治目視不明。
穴位療法
用拇指指尖掐按養老穴2~3分鐘,每天堅持,能夠治療急性腰扭傷。
用艾條溫和灸養老穴5~10分鐘,每日1次,可改善視物模糊、耳聾、耳鳴等老年性疾病。
用拔罐器將氣罐吸附在養老穴上,留罐5~10分鐘,隔天1次,可改善前臂痛。
用角刮法從上向下刮拭養老穴3~5分鐘,隔天1次,可養護血管,緩解耳鳴、耳聾等。